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贾谊《过秦论》——兼驳“四人帮”的“反复辟”谬论
1
作者 苏显信 羊华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37-42,共6页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它是一个新事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由封建割据跨入了封建一统的更高阶段。然而,这个秦王朝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存...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它是一个新事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由封建割据跨入了封建一统的更高阶段。然而,这个秦王朝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就在历史上消失了!秦王朝是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战争所推翻的,这一点不容置疑。问题在于,为什么短短的十五年间阶级矛盾就激化得这么快,是一些什么原因促成了矛盾的激化,以至于造成强秦而速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朝 贾谊 《过秦论》 反复辟 秦始皇 “四人帮” 速亡 师古 黔首 地主阶级
下载PDF
韩非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他
2
作者 苏显信 羊华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7-22,共6页
在当前研究韩非思想的著作中,一般都认为韩非的历史观中虽有唯物主义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唯心主义的”。我们则认为韩非的历史观中有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唯心主义思想,但主导方面是唯物主义的。
关键词 韩非 唯物主义历史观 圣人 唯心主义 人口论 道德观念 有巢氏 人口增长 鲧禹 生活资料
下载PDF
《文昌帝君阴骘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33-33,共1页
道教书名。简称《阴骘文》。以文昌帝君降笔(即扶乩)的名义编纂而成。成书年代不详。一说不晚于十六世纪末。文昌帝君全称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或称梓潼帝君、梓潼神。相传为掌握人间禄籍之神,旧时士人多崇祀之。“阴骘”一词原为“
关键词 文昌帝君 十六世纪 成书年代 道教 编纂 士人 全称 简称 天人感应 因果报应
原文传递
道教与巫教之争 被引量:1
4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5年第0期38-45,共8页
当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秦汉的封建社会以后,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思想,也相应地发生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道教的兴起和巫教的衰落。 萌芽于原始社会、盛行于奴隶社会的巫教,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秦汉以前,它不... 当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秦汉的封建社会以后,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思想,也相应地发生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道教的兴起和巫教的衰落。 萌芽于原始社会、盛行于奴隶社会的巫教,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秦汉以前,它不仅受到政治者的信奉,而且也主宰着人们的宗教生活。但是,当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教 道教 淫祀 巫觋 张道陵 五斗米道 太平道 大疫 统治者 后汉书
原文传递
林灵素
5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48-49,共2页
(1175—1119) 北宋末道士。本名灵蘁,字通叟。温州(今属浙江)人。少依佛门为僧,后改从道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其卒子宋宣和元年(1119)八月,终年45岁。宋徽宗笃信道教,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曾下诏求天下有道之士。宋政和六年(11... (1175—1119) 北宋末道士。本名灵蘁,字通叟。温州(今属浙江)人。少依佛门为僧,后改从道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其卒子宋宣和元年(1119)八月,终年45岁。宋徽宗笃信道教,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曾下诏求天下有道之士。宋政和六年(1116,一说七年)左道箓徐知常荐林于徽宗。林称徽宗本为上帝之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素 道教 宋徽宗 宣和 温州 下诏 体道 宋末 政和 道士
原文传递
《太上感应篇》
6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32-33,共2页
道教书名,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李昌龄感应篇一卷”。南宋绍定(1128—1233)年间,宋理宗命临安(今浙江杭州)太乙宫依旧存道藏内容刻印,共8卷。《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是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 道教书名,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李昌龄感应篇一卷”。南宋绍定(1128—1233)年间,宋理宗命临安(今浙江杭州)太乙宫依旧存道藏内容刻印,共8卷。《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是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动天地,必有报应也”。该书主要思想为“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 道德规范 因果报应 宋理宗 艺文志 道藏 主要思想 南宋 道教 儒家
原文传递
太一教
7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14-15,共2页
道教教派之一。或称“太一道”。创于金初。因创始人萧抱珍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故名。或称其教“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而得此称。该教派以老子思想为教旨,认为“弱者道之用”。又以符箓法术传世,与正一道相似。但太... 道教教派之一。或称“太一道”。创于金初。因创始人萧抱珍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故名。或称其教“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而得此称。该教派以老子思想为教旨,认为“弱者道之用”。又以符箓法术传世,与正一道相似。但太一教道士须出家,继法嗣者受秘箓法物,宫观始称庵,墓称塔,与佛教相近。因该教始祖姓萧,几嗣教者,皆改姓萧。传说萧抱珍曾得仙圣授以“秘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道 正一道 老子思想 道教 创始人 元世祖 太极 佛教 元气 教旨
原文传递
陈抟
8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47-47,共1页
(?—989) 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据《宋史》本传称,系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早年读经史百家之言,有拨乱济世之志。后唐明宗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与隐士李琪、吕... (?—989) 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据《宋史》本传称,系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早年读经史百家之言,有拨乱济世之志。后唐明宗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与隐士李琪、吕洞宾等为友。五代末,后周世宗好黄白术,于显德三年(956)召抟至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吕洞宾 周世宗 宋史 无极图 华山 宋初 先天图 隐士 道士
原文传递
王重阳
9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49-49,共1页
(1112—1170) 金代道士。道教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威德。入道后,改名嘉,字知明,号重阳子。白呼王三(排行第三)或王害风(意为疯子)。陕西咸阳人。累世为地方大族。早年为儒生。
关键词 王重阳 全真道 创始人 三教 陕西 道教 金代 改名 咸阳 威德
原文传递
南五祖
10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54-55,共2页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授彭耜、留长元、赵汝渠、叶古熙等,自此,逐渐形成道派。元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全真道 道教 五祖 紫阳 修炼 南宗 熙宁 祖师 成都
原文传递
《甘水仙源录》
11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34-34,共1页
道教书名。或称《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内容多集自当时名家所撰的全真道碑记拓本。全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因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在甘河镇遇真仙,“饮之神水,付以真诀”,弃家修道,故名。该书首录元世祖至... 道教书名。或称《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内容多集自当时名家所撰的全真道碑记拓本。全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因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在甘河镇遇真仙,“饮之神水,付以真诀”,弃家修道,故名。该书首录元世祖至元六年(1268)褒赠全真道北五祖、北七真的诏书。正文前8卷为全真道祖师爱弟子和再传弟子六十余人的道行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道教史 王重阳 元世祖 书名 碑记 收入 修道 碑文 五祖
原文传递
北五祖
12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55-55,共1页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元武宗的诏封,王玄甫等遂为全真道奉为“五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王重阳 吕洞宾 五祖 北宗 道教 元世祖 老子 白云 道统
原文传递
真大道教
13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14-14,共1页
道教教派之一,原名大道教。创于金初。创始人刘德仁,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二十一岁时,自称遇一白发老叟,授以“道德经要言”(一说授以“玄妙道诀”)。在传教时以召神劾鬼之术为人治病,一时信者甚众,自称大道教。五传至郦希... 道教教派之一,原名大道教。创于金初。创始人刘德仁,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二十一岁时,自称遇一白发老叟,授以“道德经要言”(一说授以“玄妙道诀”)。在传教时以召神劾鬼之术为人治病,一时信者甚众,自称大道教。五传至郦希成(诚)分裂为两派,由于元宪宗支持郦派,始改名为真大道教。真大道教以《道德经》为宗旨,同时汲取部分儒、释思想。立戒条九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大道教 道德经 创始人 乐陵 山东 沧州 传教 分裂 玄妙 宪宗
原文传递
丘处机
14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50-51,共2页
(1148—1227) 金代元初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开创人。或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
关键词 丘处机 全真道 道教 邱处机 元太祖 龙门派 长春真人西游记 王重阳 山东 金代
原文传递
全真道
15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13-14,共2页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困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困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王重阳 道德经 道教 全真教 山东牟平 创始人 三教 同流 正心
原文传递
北七真
16
作者 羊华荣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55-56,共2页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方七位真人,均系王重阳嫡传弟子。因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贡献,被尊为真人,并得列元世祖的诏封。他们是: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原名从义、字宜甫。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创全真遇仙派。著有《洞玄金玉集》,《神...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方七位真人,均系王重阳嫡传弟子。因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贡献,被尊为真人,并得列元世祖的诏封。他们是: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原名从义、字宜甫。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创全真遇仙派。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原名玉、字伯玉。山东宁海人。创全真南无派。著有《水云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王重阳 山东莱州 山东牟平 宁海 丘处机 元世祖 原名 道教 丹阳
原文传递
佞道昏君宋徽宗
17
作者 羊华荣 《文史知识》 1987年第5期81-85,共5页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继真宗以后又一个著名的崇奉道教的皇帝。宋徽宗在位二十余年(1100—1125),一贯崇奉道教,其崇道思想,大致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崇宁、大观(1102—1110)年间为前期,政和、宣和(1111—1125)年间为后期。在前期中,他只是...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继真宗以后又一个著名的崇奉道教的皇帝。宋徽宗在位二十余年(1100—1125),一贯崇奉道教,其崇道思想,大致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崇宁、大观(1102—1110)年间为前期,政和、宣和(1111—1125)年间为后期。在前期中,他只是一般地崇奉道教,并未在全国大力扶植和推行道教。当时徽宗最宠信的道士是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混康 道教史 崇宁 宣和 神霄 林灵素 道录院 御注道德经 长生大帝 童贯
原文传递
唐代道教与政治
18
作者 羊华荣 《文史知识》 1987年第12期81-85,共5页
在唐代,道教始终得到李唐皇朝的扶植和崇奉,当时不仅道教宫观遍布全国,道教信徒众多,而且在道教理论、道教科仪、道教艺术以及炼养术等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道教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
关键词 炼养 玄元皇帝 科仪 天皇大帝 李渊 李世民 李唐 武后 崇道 沙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