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鲍菇菌渣代料栽培对姬松茸不同潮次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陈华 林怡 +3 位作者 叶菁 刘朋虎 翁伯琦 王义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30%时产量最高,姬松茸J2产量可达2.038 kg·m^(-2),姬松茸J37产量可达2.267 kg·m^(-2)。两种姬松茸子实体产量主要集中于第一潮和第二潮,且杏鲍菇菌渣替代栽培处理前两潮产量占比均高于传统栽培配方。随着潮次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中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但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质量分数随潮次增加降低的幅度小于传统栽培配方。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姬松茸子实体中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比传统栽培配方提高2.42%~10.44%、4.09%~12.00%和11.07%~23.70%,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营养品质最优。从生产成本分析,杏鲍菇菌渣替代可降低姬松茸栽培原料成本35.08%~54.00%。研究表明,适宜比例的杏鲍菇菌渣和养殖场垫料组合代料栽培姬松茸的产量和品质优且不同潮次间相对稳定,而且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栽培材料的投入成本,综合效益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渣 姬松茸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山区山垅田满江红周年养殖技术
2
作者 陈钟佃 冯德庆 +2 位作者 黄小云 黄秀声 翁伯琦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51-52,共2页
满江红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高效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满江红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主要是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青贮后用于猪、鸡、鸭等养殖。近年... 满江红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高效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满江红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主要是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青贮后用于猪、鸡、鸭等养殖。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污水治理,其具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是一年中适合满江红最适生长的时间有限,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造成大面积死亡或者生长速度缓慢,另外,满江红自身病虫害种类较多且难于防治,由此满江红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常年应用则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进而要深入开展满江红资源化利用过程安全便捷越夏越冬技术攻关,并总结出一套满江红周年生长技术模式,以期实现高效持续利用,为山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优质饲料-肥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周年养殖 山垅田
下载PDF
福建省乡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理论及新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怡 叶菁 +3 位作者 陈华 王义祥 刘朋虎 翁伯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8-1219,共12页
高效生态农业的应运兴起丰富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容,对其深入探索与不断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与运营载体。本研究在总结保障供应、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内涵的延伸和... 高效生态农业的应运兴起丰富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容,对其深入探索与不断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与运营载体。本研究在总结保障供应、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内涵的延伸和拓展,构建“县域-区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主体框架,剖析高效生态农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高效生态农业是生态农业的提高和升华,本研究依照福建省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与农业强省的建设要求,提出福建乡村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新集群构建;因地制宜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业宜居乡村融合体;深入探索并创立福建乡村碳中和管理新机制与创业新体系等新技术体系优化构建与实施对策,进而探索创建乡村产业化+生态化“双化协同”开发与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益统筹”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富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福建省 技术新体系建设
下载PDF
圆叶决明降解对土壤细菌组成和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钟珍梅 邢世和 +1 位作者 翁伯琦 游小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7,共9页
[目的]探明豆科绿肥圆叶决明翻压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规律。[方法]以空白对照(CK)和添加狼尾草(P处理)为对照,采用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添加圆叶决明(J处理)后培养10-180 d果园红壤细菌群落数量、组成、多样性及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 [目的]探明豆科绿肥圆叶决明翻压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规律。[方法]以空白对照(CK)和添加狼尾草(P处理)为对照,采用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添加圆叶决明(J处理)后培养10-180 d果园红壤细菌群落数量、组成、多样性及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25℃恒温恒湿培养,门、纲、目、科和属水平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培养10-60 d,80-140 d处理间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数量减少,至培养180 d,3种处理所有细菌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酸杆菌和放线菌为3种处理相对丰度占比位于前3的优势细菌。与CK相比,P处理和J处理变形菌相对丰度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则先升后降,J处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P处理和J处理的变形菌、放线菌、绿弯菌、厚壁菌、拟杆菌和疣微菌随时间的变化均可用三次或二次函数拟合。P处理和J处理提高了红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降低了Simpson指数。[结论]添加圆叶决明改变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提高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但添加圆叶决明和添加杂交狼尾草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土壤微生物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 果园 红壤
下载PDF
福建省“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构建与技术实践
5
作者 陈华 叶菁 +2 位作者 刘朋虎 王义祥 翁伯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6-973,共8页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应用成效,系统阐述了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菌业高效生产、农牧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与有效链接技术、农牧废弃物-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深入探索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及其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与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的研究方向及其重点技术攻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农-牧-菌 循环农业 体系构建 主要技术
下载PDF
连续炭基肥替代化肥对菜园土壤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叶菁 王义祥 +3 位作者 刘岑薇 林怡 黄家庆 翁伯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4-502,共9页
为了解生物炭基肥替代化肥减量施用的田间长期效应,利用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 a炭基肥替代化肥对蔬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 a实施炭基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pH提高了0.13~0.25,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 为了解生物炭基肥替代化肥减量施用的田间长期效应,利用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 a炭基肥替代化肥对蔬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 a实施炭基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pH提高了0.13~0.25,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也分别提高了2.1%~62.2%、5.8%~86.0%和0.4%~103.1%,炭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产量提高了4.0%~14.8%,但75%替代处理较50%替代处理有所降低。炭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菌群Sobs、Shannon、Ace和Chao指数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且均以75%替代处理最高。炭基肥替代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硝化菌属(Nitrolancea)、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等的丰度,增加了纤维素降解菌菌群(Planifilum、Saccharomono-spora)的丰度。芽单胞菌属、Ilumatobacteraceae、Methyloligellaceae等的丰度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见,连续炭基肥替代化肥明显改善了菜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适量替代可以提高蔬菜产量,但应注意长期连续施用对土壤pH、碳/氮的影响,避免过量施用抑制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园 生物炭基肥 化肥 土壤 细菌群落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施肥量与2种决明生长性能关系分析
7
作者 钟珍梅 杨庆 +1 位作者 翁伯琦 李春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85-3093,共9页
为了探讨氮、磷和钾对决明(Chamaecrista)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设置氮、磷和钾肥的5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下2种决明生物量、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生物量、结荚数和结瘤数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量与2种决明生物量、结荚数... 为了探讨氮、磷和钾对决明(Chamaecrista)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设置氮、磷和钾肥的5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下2种决明生物量、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生物量、结荚数和结瘤数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量与2种决明生物量、结荚数和结瘤数可用不同的回归模型拟合,低量N,P,K处理2种决明的综合性状表现佳,随着施肥量增加,生物量和农艺性状指标降低,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综合性状优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生物量与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1.16+0.121X1+0.209X2-1.669X4+6.351X5和Y=110.38+0.151X1-2.02X4,决策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结瘤数>根干重>结荚数>根长”和“结荚数>根长”。圆叶决明施肥以N1(36 kg·hm^(-2)),P1(96 kg·hm^(-2))和K1(60 kg·hm^(-2))较为理想;羽叶决明施肥以N0(0 kg·hm^(-2)),P1(96 kg·hm^(-2))和K1(60 kg·hm^(-2))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豆科绿肥 生长性能 回归方程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下载PDF
促进农-牧-菌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8
作者 陈华 林怡 +2 位作者 刘朋虎 王义祥 翁伯琦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按照绿色发展新理念要求,深入探索促进农-牧-菌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力求为推动农-牧-菌循环农业朝着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通过资料梳理与实际调研,分析了国内外食...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按照绿色发展新理念要求,深入探索促进农-牧-菌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力求为推动农-牧-菌循环农业朝着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通过资料梳理与实际调研,分析了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与趋势,阐述了农-牧-菌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提出了促进农-牧-菌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其建议。要以农-牧-菌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农-牧-菌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农-牧-菌生态循环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为实现政策引领,多元投入;科技创新,集成推广;优化构建农企合作,产业集群等体系。提出只有着力把握“生产生态融合”“全产业链拓展”等2个重点,才能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面推进农-牧-菌循环农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力求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菌 循环农业 高质量 发展思路 对策
下载PDF
水生植物满江红及其农业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钟佃 吴飞龙 +3 位作者 黄小云 冯德庆 黄秀声 翁伯琦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Asiatica)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红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红萍多用于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用... 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Asiatica)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红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红萍多用于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用于猪、鸡、鸭等饲料,降本节支的成效显著。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污水治理,其具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作用,显示出较好的水体环境治理效果。通过总结红萍育种、抗逆性、肥料化、饲料化、污水净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红萍综合利用中的优势及潜力,并提出红萍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对策,以期为乡村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育种 抗性 肥料化 饲料化 污水净化 产业化应用
下载PDF
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让乡村幸福之花绽放
10
作者 赵雅静 翁伯琦 《中国农资》 2023年第16期15-15,共1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在更高水平理解和把握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要把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既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又要使之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的战略考量。在实施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在更高水平理解和把握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要把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既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又要使之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的战略考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要着力于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助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双化”融合),不断提升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全面推动宜居宜业与和美乡村协同建设,(“两宜”协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高效低碳与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产业链 产业生态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产业化 统筹发展 绿色高效
下载PDF
推广应用绿色肥料应把握五个环节
11
作者 林怡 翁伯琦 《中国农资》 2023年第11期15-15,共1页
众所周知,肥料是作物生长的粮食,施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优质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的化肥生产和使用量一直位列世界第一,虽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关键词 作物高产 绿色肥料 农业生产过程 化肥生产 作物生长 五个环节 施肥 推广应用
下载PDF
福建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6
12
作者 翁伯琦 王义祥 +2 位作者 黄毅斌 应朝阳 黄勤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53-2157,共5页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福建省1999—2003年5年间的生态足迹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428hm^2上升至2003年的1.65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0.683hm。减少到2003年的0.607hm^2,生态赤字逐...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福建省1999—2003年5年间的生态足迹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428hm^2上升至2003年的1.65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0.683hm。减少到2003年的0.607hm^2,生态赤字逐年提高,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足迹供需结构分析表明,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其需求以草地和化石燃料为主,两者占总量的55.74%-63.43%,而供给以耕地为主,草地仅占人均生态承载力的0.77%-0.82%,化石燃料的供给几乎为零.5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福建省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福建省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减少区域生态赤字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姬松茸^(60)Co辐射菌株J_3若干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翁伯琦 江枝和 +2 位作者 黄挺俊 陈坚 郑伟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65-1070,共6页
采用60 Co辐射诱变技术 ,获得姬松茸新菌株J3 。连续栽培其产量比原菌株高 70 %以上。经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J3 菌株子实体的营养价值优于原菌株 ;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J3 菌株菌丝体有明显竹节状结构 ,RAPD分析显示其PCR指纹图... 采用60 Co辐射诱变技术 ,获得姬松茸新菌株J3 。连续栽培其产量比原菌株高 70 %以上。经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J3 菌株子实体的营养价值优于原菌株 ;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J3 菌株菌丝体有明显竹节状结构 ,RAPD分析显示其PCR指纹图谱有异于原菌株。由此判断 ,J3 菌株是一个富有开发前景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60CO辐射 菌株J3 特征特性 连续栽培 产量 氨基酸 脂肪酸 组分分析
下载PDF
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 被引量:88
14
作者 翁伯琦 雷锦桂 +1 位作者 江枝和 林代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294-299,共6页
介绍了我国集约化畜牧养殖发展现状,测算了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废弃物总量,进而分析其区域分布与污染程度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潜力。在详细阐述规模化畜禽废弃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造成危害的基础上... 介绍了我国集约化畜牧养殖发展现状,测算了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废弃物总量,进而分析其区域分布与污染程度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潜力。在详细阐述规模化畜禽废弃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造成危害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并结合研究实践,提出了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畜禽 粪便 循环农业
下载PDF
硒肥对豆科牧草圆叶决明生长和植株养分含量及其固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翁伯琦 黄东风 +3 位作者 熊德中 应朝阳 黄毅斌 罗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6-1060,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硒肥对种植于南方红壤的圆叶决明植株生长、牧草品质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hm2施用硒肥75g(S1)、150g(S2)、225g(S3)、300g(S4)处理的圆叶决明植株株高、分枝数、根干重和茎叶干重分别比不...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硒肥对种植于南方红壤的圆叶决明植株生长、牧草品质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hm2施用硒肥75g(S1)、150g(S2)、225g(S3)、300g(S4)处理的圆叶决明植株株高、分枝数、根干重和茎叶干重分别比不施硒肥的对照(S0)处理提高0.3%~6.2%、65.1%~79.5%、155%~252%和23.5%~70.6%,其中以S2处理最佳.施用4种水平硒肥处理(S1~S4)的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吸收量分别比对照(S0)处理提高21.79%~41.46%、20.74%~34.67%和34.3%~62.4%;而圆叶决明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则分别比对照(S0)处理提高了21.79%~41.46%、1.4%~89.6%、34.1%~56.6%和6.33%~63.24%,其中以S2处理对提高圆叶决明植株营养成分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S4处理的圆叶决明植株体硒含量最高,达0.695mg·kg-1,比不施硒肥的S0处理提高了0.658mg·kg-1.在S2处理中,圆叶决明的根瘤重、根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呈现为最大值,分别比对照(S0)提高了131.7%、114.3%和14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植株生长养分含量 固氮能力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花生叶片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翁伯琦 郑向丽 +3 位作者 赵婷 徐国忠 王俊宏 叶花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5个珍珠豆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品种(系)‘汕E’(‘Shan E’)、‘汕G’(‘Shan G’)、‘TH’、‘TJ’和‘泉花7号’(‘Quanhua No.7’)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花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 以5个珍珠豆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品种(系)‘汕E’(‘Shan E’)、‘汕G’(‘Shan G’)、‘TH’、‘TJ’和‘泉花7号’(‘Quanhua No.7’)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花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了5个品种(系)荚果和秆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生育期内,5个花生品种(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NR和GS活性的变化趋势则有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结荚期最高;GDH活性均逐渐升高,至饱果期达最高;‘泉花7号’叶片NR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其他4个品种(系)叶片NR活性均逐渐降低;‘汕E’、‘TJ’和‘泉花7号’叶片GS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汕G’和‘TH’叶片GS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看,5个品种(系)中,‘汕G’和‘泉花7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NR和GDH活性、‘汕E’叶片的NR和GS活性以及‘TH’叶片的GDH活性均较高。5个品种(系)的2个产量指标(单株荚果鲜质量和单株秆鲜质量)均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汕G’、‘泉花7号’和‘TH’的2个产量指标均较高,而‘汕E’和‘TJ’的2个产量指标均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汕G’和‘泉花7号’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NR和GDH活性均相对较高,其荚果和秆产量也均较高,表明花生荚果和秆产量与不同生育期叶片氮代谢水平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代谢 可溶性蛋白质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产量
下载PDF
以科技兴农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 被引量:54
17
作者 翁伯琦 黄颖 +1 位作者 王义祥 仇秀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66-169,共4页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新时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与方向,与此相对应的常规扶贫工作也必须转变方式,即由传统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型升级。对此,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带动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内涵与计划优化实施要...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新时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与方向,与此相对应的常规扶贫工作也必须转变方式,即由传统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型升级。对此,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带动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内涵与计划优化实施要点;分析了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的联动发展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宁县实施科技扶贫的对策思考。力求为县域科技兴农与山区精准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兴农 精准扶贫 战略思路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发展农田秸秆菌业的技术集成与资源循环利用管理对策 被引量:28
18
作者 翁伯琦 廖建华 +5 位作者 罗涛 黄勤楼 雷锦桂 江枝和 陈君琛 王煌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草生菌业的生产实际,深入探讨了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优化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秸秆堆制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管理、菌渣循环利用和环境生态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与整合优化,建... 本文分析了我国草生菌业的生产实际,深入探讨了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优化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秸秆堆制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管理、菌渣循环利用和环境生态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与整合优化,建立"稻草(秸秆)-食用菌-菌渣-农田(园地)再循环-资源再利用"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新体系的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农田秸秆菌业的推广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秸秆 食用菌 菌渣 资源再利用
下载PDF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低碳农业 被引量:32
19
作者 翁伯琦 雷锦桂 +2 位作者 胡习斌 王义祥 江枝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5-1501,共7页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描述气候变化、固碳减排对粮食安全、土壤碳汇、森林固碳、资源循环利用等影响和促进作用,深入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描述气候变化、固碳减排对粮食安全、土壤碳汇、森林固碳、资源循环利用等影响和促进作用,深入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农业领域内开发高效循环生产体系,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固碳减排目的。由此,提出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之一,它是一个复合技术体系,涉及了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突破,改造、提升低碳农业技术,改变农业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状况,实现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最后提出发展现代的低碳农业产业经济的对策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温室气体 科技 循环农业 固碳减排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在我国的适应性及入侵机制 被引量:68
20
作者 翁伯琦 林嵩 王义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73-2381,共9页
空心莲子草是入侵我国的重要杂草之一,它在我国能广泛传播和迅速蔓延,与其自身特有的形态生理适应性、强大的繁殖特性和竞争力,以及传入地缺乏自然控制机制密切相关。空心莲子草从其原产地过渡到新的侵入地的过程中,在生态环境适应方面... 空心莲子草是入侵我国的重要杂草之一,它在我国能广泛传播和迅速蔓延,与其自身特有的形态生理适应性、强大的繁殖特性和竞争力,以及传入地缺乏自然控制机制密切相关。空心莲子草从其原产地过渡到新的侵入地的过程中,在生态环境适应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一系列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以求适应陆地生活条件。其表型可塑性使得空心莲子草有更宽的生态幅,可利用的潜在资源范围也随之扩展;强大的营养繁殖能力,使其迅速产生大量的后代,在失去自然天敌调控的情况下,尤为适应其侵入种的生长、繁殖、发展和传播,种群数量的激增又会加速其传播扩散速度,导致空心莲子草爆发成灾。在综述空心莲子草在形态、生理、繁殖的适应性特征及天敌因素和入侵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前人的有关论述,分析了空心莲子草在我国的适应性特征及入侵机制,指出了空心莲子草在我国适应性及入侵机制应着重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综合治理和充分利用空心莲子草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适应性 入侵 机制 表型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