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南稀土矿区周边水体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1
作者 宋勇 陈仁祥 +3 位作者 高柏 李文军 张博 翁兴潘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研究龙南稀土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规律及污染成因机制,开展了矿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工作,对研究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中pH、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浓度进行分析测定,运用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 为研究龙南稀土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规律及污染成因机制,开展了矿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工作,对研究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中pH、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浓度进行分析测定,运用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体污染程度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表水料坑处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达到54.19,属于严重污染程度;关西翰岗桥处综合污染指数最低,仅为2.119,属于较清洁程度;料坑、黄沙河和临塘一处理站下游的综合污染指数均达到严重污染程度;地下水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均达标,水质清洁。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及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较大,亚硝酸盐与氨氮次之;经非致癌健康风险计算,饮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程度为幼儿>青年>成人,因此应对龙南稀土矿区周边0~6岁幼儿用水安全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三氮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地表水 地下水
下载PDF
某铀尾矿库周边水体金属的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翁兴潘 刘媛媛 +2 位作者 高柏 陈功新 文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109,共11页
选取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边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周边水体中金属的浓度及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金属来源进行解析,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Mn、Al、Sb... 选取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边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周边水体中金属的浓度及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金属来源进行解析,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Mn、Al、Sb、Mo浓度均值均高于《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Ⅲ类标准限值,超标率分别达到50.0%、85.7%、85.7%、64.3%、78.6%,其中Mo浓度的最大值和均值分别是标准限值的145.7和26.9倍。U和Th浓度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均高于放射性核素排放限值,说明该区域内受铀尾矿库的影响,周围水体及河流均受到了金属污染。相关分析发现,Pb、Mn、Al、Cu有相同的来源和地球化学特征,分布特征相似。As、Mo是铀尾矿库区核素U主要的伴生重金属,其分布受尾矿库影响明显。As与铀伴生富集且共同迁移,其对水中铀浓度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元素Fe、Mn、Al、Cu、Pb、Ni主要受地质环境和成土过程影响,第二主成分元素Cr、As、U、Mo为主要受到铀尾矿库活动的影响控制。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和成人的总健康风险均低于ICRP和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经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比皮肤接触途径高2~3个数量级,儿童健康总风险大于成人。致癌性金属元素的健康总风险水平远高于非致癌性金属元素,风险值相差3~4个数量级,放射性核素所致不同群体(儿童和成人)平均致癌风险处于10^(-6)~10^(-4) a^(-1),说明该铀尾矿库周边水体对人体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水体 金属元素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某尾矿库周边稻田土对钍的吸附行为研究
3
作者 翁兴潘 刘媛媛 +5 位作者 宋勇 高柏 文琪 陈功新 张春艳 吴琳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2-607,共6页
研究了用某尾矿库周边稻田土吸附废水中的钍,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Th(Ⅳ)质量浓度、有机酸-无机酸盐对废水中钍的吸附行为,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针对初始Th... 研究了用某尾矿库周边稻田土吸附废水中的钍,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Th(Ⅳ)质量浓度、有机酸-无机酸盐对废水中钍的吸附行为,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针对初始Th(Ⅳ)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钍废水,在废水初始pH=4~5、吸附时间6 h适宜条件下,Th(Ⅳ)吸附量达1.99 mg/g,吸附率达99.59%;稻田土对废水中Th(Ⅳ)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化学吸附,吸附机制主要是均一的单分子层吸附和非均一的多分子层吸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 废水 吸附 机制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