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则其久 通则不乏——论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翁开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28-133,共3页
英国著名美学家H·里德(1893—1968)在《艺术真谛》一书中说:“中国艺术史要比埃及更富有连贯性、持续性和民族性。中国艺术大约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历经沧桑,一直延续到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富有如此丰硕的... 英国著名美学家H·里德(1893—1968)在《艺术真谛》一书中说:“中国艺术史要比埃及更富有连贯性、持续性和民族性。中国艺术大约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历经沧桑,一直延续到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富有如此丰硕的艺术财富;从全面考虑,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相媲美。”这里说的“中国艺术”主要是指中国画。作为一个英国人,H·里德并没有“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偏见,其评价符合中国画历史发展的事实,是富有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的识见。我国著名画家闻立鹏先生也在《历史的启迪——纪念吴作人先生艺术活动60年》中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始终保持独立体系而绵延不断,没有出现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摧毁,埃及文化因亚力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罗马文化因日耳曼蛮族南侵而中断的局面,大概不能只用地理的原因来解释。”中国绘画为什么能在世界诸大文明古国中保持它的顽强的“连贯性、持续性和民族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中国画艺术 中国人物画 山水画 中国艺术 艺术创造 绘画艺术 徐悲鸿 中国绘画 中国画发展
下载PDF
论“画中诗”
2
作者 翁开恩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30,共4页
研究中国画,如果不研究文人画,那无异于缘木求鱼。研究文人画,如果忽略了对文人画家追求诗、书(包括印)画三位一体的美学境界的探讨,那同样是丢了一个大“西瓜”。文人画的笔墨在神怡气静之中结合笔法的奔放和内敛。铸造出全新的艺术境... 研究中国画,如果不研究文人画,那无异于缘木求鱼。研究文人画,如果忽略了对文人画家追求诗、书(包括印)画三位一体的美学境界的探讨,那同样是丢了一个大“西瓜”。文人画的笔墨在神怡气静之中结合笔法的奔放和内敛。铸造出全新的艺术境界。而且,他们通过在画上题诗。把生命感受、哲学意蕴贯注其中。使画面更加沉潜丰富。一门综合艺术便从中国画中脱颖而出并且蓬勃发展。可以说。对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开始正是文人画家最杰出的贡献之一。本文的立足点也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画中 生命感受 哲学意蕴 郑虔 审美特质 审美趣味 美学境界 王维诗 画意
下载PDF
成功的教学 宝贵的经验
3
作者 翁开恩 《新美术》 1984年第1期32-33,共2页
回顾一年来的进修学习,想说的话是很多的。这里,我只谈谈自己在老师的成功教学中,学到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水印木刻 学习理论 课堂作业 形体结构 画所 感性知识 写生画 作画过程 人体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