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文利 杨宝辉 +1 位作者 翁张涛 姜亮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55-657,66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髋部骨折手术后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2 0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作为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指标,根据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将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髋部骨折手术后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2 0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作为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指标,根据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卒中组(48例)和正常组(1 957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分析2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组男性患者67.96%,女性患者32.04%;卒中组男性患者41.67%,女性患者58.3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女性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比例显著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三种以上内科疾病和发生术中血压异常的比例显著低于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心律失常病史(OR=5.868,P=0.002),脑卒中病史(OR=4.261,P=0,011)和术中血压出现异常(OR=3.468,P=0.019),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急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有心律失常病史、脑卒中病史和术中血压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脑卒中 急性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及功能恢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亮 李文利 翁张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3190-3193,共4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为患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渭南市第一医院骨科施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为患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渭南市第一医院骨科施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OLIF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疗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140.33±22.47)min、(2.03±0.89)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2.55±13.88)min,(1.08±1.01)d,术中出血量为(200.31±61.14)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78.29±27.9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都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9±0.89)分vs(2.53±0.77)分],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33±2.08)分vs(18.79±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3 d的ODI评分[(60.31±9.36)分、(56.25±8.18)分]和3个月的ODI评分[(41.26±8.38)分、(31.27±8.09)分]明显低于术前[(70.11±10.21)分、(69.33±10.03)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略低于对照组的8.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椎间孔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腰腿疼痛减轻,功能评分、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腰腿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退行性病变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固定手术 腰腿疼痛 疗效
下载PDF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利 王小亚 翁张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我院接收的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及观察组行血液回输与未...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我院接收的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及观察组行血液回输与未行血液回输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实际失血总量及血红蛋白丢失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丢失、实际失血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行血液回输患者隐性失血与未行血液回输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液回输患者显性失血量、实际失血总量、血红蛋白丢失量明显低于未行血液回输患者(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量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中进行引流血回输也无法满足机体正常循环需求,务必及时补充血容量,正确认识隐性失血,并及时有效处理可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血红蛋白丢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