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砚秋的学者人格和学术成就——纪念程砚秋先生诞生100周年
1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1-54,共4页
在二十世纪的大师级中国艺术家行列中,程砚秋无疑占有重要一席。今逢程砚秋百年冥诞,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学习和发扬他的精神。许多戏剧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大手笔如李一氓、冯牧等,都曾精辟论述过程砚秋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实质。近年... 在二十世纪的大师级中国艺术家行列中,程砚秋无疑占有重要一席。今逢程砚秋百年冥诞,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学习和发扬他的精神。许多戏剧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大手笔如李一氓、冯牧等,都曾精辟论述过程砚秋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实质。近年,随着更多学术资料的发现,尤其是程家后人把砚秋先生大量遗稿公诸于世,于先哲诞生10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编著出版《程砚秋戏剧论文集》,使我们如入宝山,进一步认识了程砚秋作为学者的另一种人格侧面,从而比较全面地领略了他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砚秋 京剧 艺术家 人格 学术成就 学术态度 调研活动 社会考察 舞台设施 舞美 表演艺术
下载PDF
主持人的话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申生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9-39,共1页
由我们主持的《大江京剧票友之家》从这期开始,和大家见面了。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中的一枝奇葩,深得广大群众、听众的喜爱。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京剧的发展呈现低潮,这已引起京剧界的注意和... 由我们主持的《大江京剧票友之家》从这期开始,和大家见面了。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中的一枝奇葩,深得广大群众、听众的喜爱。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京剧的发展呈现低潮,这已引起京剧界的注意和不安。但是,与京剧专业演出不那么景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京剧的业余活动却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一地,京剧业余组织就多达一百六十几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活动 文化之林 一百六 专栏刊登 上海戏剧 艺术管理 茶注 演唱艺术 自己的园地 业余演出
下载PDF
湖广音与京剧音韵 被引量:1
3
作者 翁思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83-88,共6页
汉语音韵学用于京剧的研究,兴起于三十年代,始作俑者是余叔岩、张伯驹合著的《近代音韵》,至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又有徐慕云、黄家衡《京剧音韵》和苏雪安《京剧声韵》两本较有影响的专著问世,然而有待讨论的问题还很多。惜乎十年动... 汉语音韵学用于京剧的研究,兴起于三十年代,始作俑者是余叔岩、张伯驹合著的《近代音韵》,至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又有徐慕云、黄家衡《京剧音韵》和苏雪安《京剧声韵》两本较有影响的专著问世,然而有待讨论的问题还很多。惜乎十年动乱,研究中断,学者凋零,以致近年少见有继其薪火者。我认为当前在京剧艺术面临改革的情势下,对于京剧音韵的学术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认清了规律,才能“万变不离其宗”,做到“京剧姓京”。本文拟就京剧音韵的湖广音特征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音韵结构 六十年代 三十年代 中原音韵 五十年代 汉语音韵学 北京音 近代音 现代戏
下载PDF
别开生面的“活曹操”——评尚长荣在《曹操与杨修》中的表演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思再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35,共2页
曹操,在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画廊里,是一个具有独特光彩的形象。它们或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基础上的再夸张,或符合一些史学家对曹操的历史评判。然而就艺术形象而论,二者的性格都是单侧面的,在审美上未能进入一个多侧面性格的更深层次... 曹操,在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画廊里,是一个具有独特光彩的形象。它们或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基础上的再夸张,或符合一些史学家对曹操的历史评判。然而就艺术形象而论,二者的性格都是单侧面的,在审美上未能进入一个多侧面性格的更深层次。尚长荣在《曹操与杨修》中塑造的曹操则不然,他忧国忧民,求贤若渴,有统一中华的宏伟理想,于雄健威严之中,兼备儒雅和人情味;同时,他又宠信小人,奸诈多疑,唯我独尊,忌贤妒能,凶暴残忍……他是封建时代的典型政治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与杨修》 尚长荣 三国演义 人物画廊 裘派 方荣翔 京剧界 单侧面 麒派 艺术形象
下载PDF
“谭京论戏”系列关于谭派和谭鑫培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1,共2页
“派”的本意是大河的支流。皮黄合流之后,京剧逐渐形成了。合流之初是老生的天下,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人称三足鼎立。他们的身后出了谭鑫培,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又拜余三胜为师,还借鉴张二奎,熔此“老三鼎甲”于一炉而自创一格... “派”的本意是大河的支流。皮黄合流之后,京剧逐渐形成了。合流之初是老生的天下,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人称三足鼎立。他们的身后出了谭鑫培,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又拜余三胜为师,还借鉴张二奎,熔此“老三鼎甲”于一炉而自创一格,这样就派生出去,人称“谭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体系 三足鼎立 张二奎 合流 人称 京剧 老生
下载PDF
话说“梅党” 被引量:1
6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28,共3页
梅兰芳后来的成功,也同他善于同知识分子交朋友有关。梅兰芳“从善如流”,学习的对象还包括票友。他与票友同台演出时,往往戏码排在后面,他经常会早早来到戏园子,到侧幕边仔细观摩票友的演出。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梅兰芳 票友 演出
下载PDF
京剧音韵的革新家——李少春 被引量:1
7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1982年第3期15-16,共2页
提起京剧音韵的革新家,不由使我想起了李少春。李少春不仅有实践,而且有理论。他能兼顾群众观点和剧种特点,另辟蹊径,自成体系。李少春文戏宗余派。
关键词 李少春 唱念 杜鹃山 话剧加唱 北京语音 《白毛女》 杨白劳 《中国语文》 汉语规范化 戏剧丛刊
下载PDF
旧中见新 新而有根——《中国贵妃》跋 被引量:1
8
作者 翁思再 《上海艺术家》 2002年第3期17-17,共1页
本剧系以梅兰芳《太真外传》的主要唱段为线索,编织情节。剧本已经跳出了原来(包括梅葆玖的压缩本和改编本)《太真外传》的框架结构,在保留经典唱腔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有很大的创新。
关键词 唱段 唱腔 改编本 梅兰芳 剧本 情节 编织 经典 线索 前提
下载PDF
王元化《京剧与传统文化》注跋
9
作者 翁思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4-69,共6页
关键词 王元化 <<京剧与传统文化>> 京剧研究
下载PDF
流派不宜入科班——兼谈京剧流派的弊端
10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一) 2003年夏,上海电视台《绝版赏析》栏目为周信芳《斩经堂》唱片配像,就配像人选问题咨询周信芳的公子周少麟.出人意料的是,少麟先生既不选当红老将新秀,也不选其他麒派传人,而是认定了未曾学过麒派戏的武生演员奚中路.他把奚中路请... (一) 2003年夏,上海电视台《绝版赏析》栏目为周信芳《斩经堂》唱片配像,就配像人选问题咨询周信芳的公子周少麟.出人意料的是,少麟先生既不选当红老将新秀,也不选其他麒派传人,而是认定了未曾学过麒派戏的武生演员奚中路.他把奚中路请到家里,说了戏,届时到表演现场具体把关指导,然后一一电告亲朋好友,并对我说:"播映时务必看一下.请注意,这才是麒派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信芳 京剧流派 唱片 表演 武生演员 赏析 现场 栏目 把关 上海电视台
下载PDF
春申红毹 百年拾零
11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17,共3页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这一百年,是整个文明史的长河中的一个段落,她给人类文化留下了什么?有待于今后历史的检验。不过我愿在此预言,经过沙里淘金,中国的京剧将更显其不朽的光彩。京剧在二十世纪把有史以来的戏曲表演艺术推到了最高峰。
关键词 京剧院 谭鑫培 台本 梅兰芳 舞台 观众 周信芳 唱腔 戏校 演员
下载PDF
昆剧,记住你历史上的“亮点”
12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9,共2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和明清传奇有极其辉煌的一章,这些剧本如今还有许多存活在当今的昆剧舞台上。昆剧之所以能够承其香烟甚至完全照本宣科,除历史原因外,还由于它的曲牌体表演形式。而京剧不可能,因为它是“板腔体”,元曲和明清传奇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和明清传奇有极其辉煌的一章,这些剧本如今还有许多存活在当今的昆剧舞台上。昆剧之所以能够承其香烟甚至完全照本宣科,除历史原因外,还由于它的曲牌体表演形式。而京剧不可能,因为它是“板腔体”,元曲和明清传奇要以京剧方式演出,必须大改剧本。长短句改成整齐的7字句或10字句,尽管有少数改的很好如田汉的《西厢记》,但还是不如王实甫原辞有味儿。京剧为通俗起见,唱词一般都写的很浅,有时为了押韵,文理不通如“叫家院带过马能行”等等,观众照样通过,票友也照唱不误。原来京剧向来重程式,重表演艺术,不很重视剧本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腔体 曲牌体 有味儿 昆曲艺术 《西厢记》 中国文学史 王实甫 文理不通 明清传奇 《十五贯》
下载PDF
“票友”杂谈
13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2-42,共1页
顾名思义,票友者,戏票之友是也。其实这才说对了一半。“票友”一词的起源,在于清朝,八旗子弟中的戏迷们,持一种特殊的凭证(即“票”),到宫廷内院的业余京剧组织去参加活动,于是这些人就被称为“票友”,业余京剧组织便叫“票房”。可见... 顾名思义,票友者,戏票之友是也。其实这才说对了一半。“票友”一词的起源,在于清朝,八旗子弟中的戏迷们,持一种特殊的凭证(即“票”),到宫廷内院的业余京剧组织去参加活动,于是这些人就被称为“票友”,业余京剧组织便叫“票房”。可见票友是戏迷中“观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粉墨登场,手舞足蹈”的那一部分人。自清代以降,票友活动遍布全国,千百万人投身于其间。不仅咸丰皇帝檀板竹扦,在宫廷票房里充当鼓票,而且近年从胶东福山县的一个农村票房里,还走出了一个董翠娜,她“下海”后于前年获得全国大奖赛旦行第一名。以上海为例,目前约170个票房中,经常参加活动的有数千人,如果把以往有过票戏(包括现代戏)经历的人也一并算上,上海滩的票友队伍,可达万余人乃至几万人。在世界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旦行 咸丰皇帝 内院 《曹操与杨修》 《四郎探母》 高玉倩 中国京剧院 杨宝森 红灯记 福山县
下载PDF
从梁伟平看淮剧优美化趋势
14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6-11,F0002,共7页
上世纪80年代之初,淮剧宗师筱文艳先生从上海赴苏北,几经周折找到粱伟平的住所为上海淮剧团引进人才。三十年过去了,事实证明筱先生确实慧眼独具,如今梁伟平不仅是上淮的当家小生,而且已经把筱文艳传下来的接力棒牢牢握在手里成为... 上世纪80年代之初,淮剧宗师筱文艳先生从上海赴苏北,几经周折找到粱伟平的住所为上海淮剧团引进人才。三十年过去了,事实证明筱先生确实慧眼独具,如今梁伟平不仅是上淮的当家小生,而且已经把筱文艳传下来的接力棒牢牢握在手里成为领军人物。剧作家乔谷凡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淮剧团 梁伟平 优美 80年代 引进人才 事实证明 领军人物 筱文艳
下载PDF
追寻程长庚的艺术足迹
15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0-41,共2页
百余年来,关于程长庚的传记、传记类文字不胜枚举,但在洋洋千百万言之中,尚有冗言、不实、添油加醋乃至自相矛盾之处,难免令人堕入五里雾中。针对这一状况,王灵均的《程长庚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即在正本清源等方面作... 百余年来,关于程长庚的传记、传记类文字不胜枚举,但在洋洋千百万言之中,尚有冗言、不实、添油加醋乃至自相矛盾之处,难免令人堕入五里雾中。针对这一状况,王灵均的《程长庚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即在正本清源等方面作出了努力。阅读此书,促使我把多年来关于程长庚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京剧老生系统素有"无腔不谭"之说。余言高马麒杨奚,无不在谭鑫培的光环之下:然而史册却把程长庚尊为京剧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艺术 正本清源 传记类 奠基人 谭鑫培 京剧 老生
下载PDF
京剧音韵新解
16
作者 翁思再 刘曾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京剧音韵京剧唱念的字音规范.它是一种具有历史积淀,兼收并蓄,并经过提炼和集中的艺术音韵体系.汉语音韵在周代就分成"方言"、"雅言"两个系统.孔子云"<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与地域性... 京剧音韵京剧唱念的字音规范.它是一种具有历史积淀,兼收并蓄,并经过提炼和集中的艺术音韵体系.汉语音韵在周代就分成"方言"、"雅言"两个系统.孔子云"<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与地域性的方言之不同,在于是一种"官话",一种书面语言或艺术语言.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周德清根据当时北曲的创作、歌唱规律,撰就<中原音韵>一书,当时人说:"德清之韵,不独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因此后来它成为多数剧种,包括作为京剧前身的徽、汉、昆、弋、秦,梆所共同遵循的正音念字依据,被称为"曲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音韵 声母 韵母 曲韵 声调
下载PDF
耳目一新《血手印》——观金静、丁小蛙主演越剧《血手印》随感
17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共3页
越剧百岁之年,演事频繁。金静、丁小蛙主演的《血手印》以个人和剧院共同出资、分担经济风险的项目制方式运作,具有体制机制改革的意义,与众不同。此外,上海越剧院引进戚、毕两个“边缘”流派公演《血手印》,有艺术钩沉之心,也是... 越剧百岁之年,演事频繁。金静、丁小蛙主演的《血手印》以个人和剧院共同出资、分担经济风险的项目制方式运作,具有体制机制改革的意义,与众不同。此外,上海越剧院引进戚、毕两个“边缘”流派公演《血手印》,有艺术钩沉之心,也是百年纪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手印》 上海越剧院 体制改革 经济风险 项目制
下载PDF
球星今日粉墨登场——记前新加坡国家篮球队教练侯深湖
18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1997年第3期17-19,共3页
(一) 初春时分,新加坡天韵京剧社莅沪公演,逸夫舞台人头济济,拿到戏票的人中百分之九十进了剧场,这是很高的出席率。在此之前,上海的舞台上曾经活跃过港台及欧美、日本等地的京剧演员和票友,却不知道新加坡还有京剧的表演团体。那里远... (一) 初春时分,新加坡天韵京剧社莅沪公演,逸夫舞台人头济济,拿到戏票的人中百分之九十进了剧场,这是很高的出席率。在此之前,上海的舞台上曾经活跃过港台及欧美、日本等地的京剧演员和票友,却不知道新加坡还有京剧的表演团体。那里远离京剧的本土,他们的演出是怎样一种面貌呢?上海的观众们翘首以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篮球队 京剧 杨门女将 粉墨 马来亚 演员 篮球运动员 国家队 球星
下载PDF
“真皇帝遇到土皇帝”——吕剧《画龙点睛》欣赏
19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1988年第1期43-,共1页
写李世民及“贞观之治”的戏,已出现很多,比如《秦王李世民》、《唐太宗》、《魏徵》等;依据同一史料,描写唐太宗、马周、迎君之间的故事,也曾被人编了一出戏,而且剧本还发表了;山东省吕剧团的《画龙点睛》如何出新?似乎显得更难了。及... 写李世民及“贞观之治”的戏,已出现很多,比如《秦王李世民》、《唐太宗》、《魏徵》等;依据同一史料,描写唐太宗、马周、迎君之间的故事,也曾被人编了一出戏,而且剧本还发表了;山东省吕剧团的《画龙点睛》如何出新?似乎显得更难了。及至看了戏,疑虑顿消。原来,《画龙点睛》的作者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反映唐太宗身上的某种人民性。这出戏写的是:李世民偶得秀才马周“整饬吏治”的策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民 魏徵 一出戏 山东省吕剧团 地方官吏 魏微 衣袍 安道 戏剧作品 新编历史剧
下载PDF
台上夫妻恩爱 台下恩爱夫妻——记童祥苓和张南云
20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戏剧》 1988年第5期27-28,共2页
京剧院里尽人皆知:童祥苓与张南云是一对恩爱夫妻。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今年三月上海京剧院一团赴云贵川巡演过程中,我曾一度随团追踪采访,发现每换一个演出点,童祥苓都要在宿舍的显眼处,摆两张张南云的照片,童祥苓还频频打长途电话到上... 京剧院里尽人皆知:童祥苓与张南云是一对恩爱夫妻。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今年三月上海京剧院一团赴云贵川巡演过程中,我曾一度随团追踪采访,发现每换一个演出点,童祥苓都要在宿舍的显眼处,摆两张张南云的照片,童祥苓还频频打长途电话到上海,与张南云通话,因为南云在关心着他的病情,必须“及时汇报”。原来从上海出发赴成都的火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祥苓 上海京剧院 追踪采访 夫妻恩爱 京剧团 马连良 威虎山 杨子荣 四郎探母 虹霓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