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1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学英语语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翁晓斌
何晴霞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0期134-137,共4页
本研究采用接受性和产出性两类能力测试题对大学英语语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语法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能力,并有效解决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课...
本研究采用接受性和产出性两类能力测试题对大学英语语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语法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能力,并有效解决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课时不足和浅层学习的两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语法教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研究
2
作者
翁晓斌
陶潇婷
何晴霞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2期172-175,共4页
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三个维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语法从浅层学习跃迁到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如何有效解决语法教学课时不足及浅层学习的两个问题,最后论述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
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三个维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语法从浅层学习跃迁到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如何有效解决语法教学课时不足及浅层学习的两个问题,最后论述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的内容、路径及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微课
翻转教学
大学英语
语法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辩论原则下的法官实质指挥诉讼与收集证据的义务
被引量:
14
3
作者
翁晓斌
周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9,共9页
《证据规定》虽然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植入了辩论原则,但同时也留下了合法性不足、转型不彻底、配套不完善等缺陷。未来通过法律修改确立的辩论主义应当是经过修正的辩论主义,而赋予法官实质指挥诉讼义务和依职权收集证据义务乃是修正辩论...
《证据规定》虽然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植入了辩论原则,但同时也留下了合法性不足、转型不彻底、配套不完善等缺陷。未来通过法律修改确立的辩论主义应当是经过修正的辩论主义,而赋予法官实质指挥诉讼义务和依职权收集证据义务乃是修正辩论主义的重要方法。这两种方法有利于在辩论主义条件下查明事实真相和实现实体公正,从而有效克服辩论主义绝对化产生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论主义
职权探知主义
修正
实质指挥诉讼
收集证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的功能
被引量:
13
4
作者
翁晓斌
宋小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当事人陈述是在任何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都存在的一种诉讼材料。在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陈述可分为事实(主要事实)主张、自认和其他陈述三个部分,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陈述仅具有单一的证据功能。但我国司法...
当事人陈述是在任何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都存在的一种诉讼材料。在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陈述可分为事实(主要事实)主张、自认和其他陈述三个部分,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陈述仅具有单一的证据功能。但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诉讼理念的转变,当事人陈述的功能逐渐走向了多元化,从而与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陈述的功能趋于一致。在此背景下,仍有必要在审判实务操作中强调和重视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陈述
诉讼理念
证据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
被引量:
55
5
作者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6,共9页
大陆法系既判力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既判力范围的法律规范。既判力的范围包括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和时间范围。就主观范围和客观范围而言,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一致,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零散而模糊,具体内容亦有不少不合理处,容易...
大陆法系既判力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既判力范围的法律规范。既判力的范围包括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和时间范围。就主观范围和客观范围而言,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一致,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零散而模糊,具体内容亦有不少不合理处,容易导致既判力在司法实践中的不当扩张。就时间范围而言,我国法律未有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处理相关问题无法可依。为有利于实现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目的和维护法的安定性,我国应当参照大陆法系国家的既判力范围,就既判力的范围作出系统、明确和合理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
时间范围
大陆法系国家
司法实践
民事判决
中国
国法
制度
规定
扩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被引量:
25
6
作者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0,共7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明责任的一般原则。该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命题:一是提出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对权利根据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反对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对抗辩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二是当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明责任的一般原则。该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命题:一是提出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对权利根据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反对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对抗辩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二是当事人各自负有证明责任的事实是实体法所规定的要件事实。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理论方法才能适用于案件,法律要件分类说应当是主要和首选的理论方法,但是不能排除其他理论的运用。关于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例外亦即举证责任倒置,现行司法解释中关于特殊侵权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多数属于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具体化,只有很少的内容属于一般原则的例外,构成举证责任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明责任分配制度
要件事实
侵权行为
举证责任倒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
被引量:
22
7
作者
翁晓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66-72,共7页
既判力是终局判决具有的强制性的通用力 ,一方面拘束法院不得为矛盾之判决 ,另一方面拘束当事人不得为相反内容之主张和重复起诉。凡具有既判力的给付判决 ,都同时具有执行力。大陆法系的既判力理论认为 ,既判力及执行力一般只能及于诉...
既判力是终局判决具有的强制性的通用力 ,一方面拘束法院不得为矛盾之判决 ,另一方面拘束当事人不得为相反内容之主张和重复起诉。凡具有既判力的给付判决 ,都同时具有执行力。大陆法系的既判力理论认为 ,既判力及执行力一般只能及于诉讼当事人 ,特殊情形下基于确保诉讼解决纠纷的效果和能力的目的 ,既判力及执行力则应当扩张及第三人。因而 ,既判力及执行力的扩张范围问题也是大陆法系既判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一般认为 ,为既判力及执行力所及的第三人主要包括三类 :当事人的继受人、为当事人及其继受人利益占有标的物的人和诉讼担当时的他人。笔者认为 ,我国没有系统的既判力理论 ,但我国民事判决同样有既判力。本文在介绍大陆法系既判力及执行力扩张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分别探讨了我国民事判决的既判力及执行力向三类第三人扩张的问题。一方面 ,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有关既判力及执行力扩张的已有规定的得失进行了评价 ,并对不合理的规定提出了修正的思路。另一方面 ,对于现有规定的遗漏 ,笔者提出了补充的建议并论证了补充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
执行力
第三人
终局判决
民事判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农民工处境的法律透视
被引量:
18
8
作者
翁晓斌
谭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40-48,共9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整体处境堪忧。困境的法律成因包括立法与执法两个层面。从立法层面看,宪法确立的公民权利平等原则未通过具体制度得到落实,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实际上处于边缘地位。另外...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整体处境堪忧。困境的法律成因包括立法与执法两个层面。从立法层面看,宪法确立的公民权利平等原则未通过具体制度得到落实,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实际上处于边缘地位。另外,现行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也为城市农民工的维权设置了障碍。从执法层面来看,行政执法疲软和司法救济不力致使城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要使城市农民工摆脱当下困境,一方面须在具体制度上真正体现和落实宪法的平等精神,消除歧视,并改革现行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另一方面应理顺劳动监察执法的运行和约束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同时通过审判和执行制度的局部改革,给予城市农民工以更加公正、低成本和及时的司法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弱势群体
平等地位
行政执法
司法救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事审判的正当性
被引量:
4
9
作者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0-74,共5页
一何谓民事审判的正当性?日本学者谷口安平指出:“对权力行使产生的结果,人们作为正当的东西而加以接受的性质,这种权力的行使及其结果就可以称之为具有‘正当性’或‘正统性’。”①根据谷口安平对正当性的解释,审判正当性指的就...
一何谓民事审判的正当性?日本学者谷口安平指出:“对权力行使产生的结果,人们作为正当的东西而加以接受的性质,这种权力的行使及其结果就可以称之为具有‘正当性’或‘正统性’。”①根据谷口安平对正当性的解释,审判正当性指的就是审判权的行使及其结果被人们认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当事人
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审判方式
民事审判
诉讼体制
法律解释
平等对话
正当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法院调解制度改革
被引量:
14
10
作者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70,共5页
本文认为 ,调解的改革应当是废除调、审合一的体制 ,建立调解和审判适当分离的体制 ,即调解由准备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进行 ,主持调解的法官不能参加对调解无效案件的审判。
关键词
法院调解
调审适当分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可解释性及其路径研究
被引量:
8
11
作者
翁晓斌
饶淑慧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获得诸多应用。智能司法应用通常具有的不可解释性存在过程审查无法进行、加剧算法歧视等内部隐忧,以及司法系统内部关联断裂的外部风险,因而遭遇诸多质疑。究其根本,算法技术的内在机理以及法律与技术的职业障碍、...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获得诸多应用。智能司法应用通常具有的不可解释性存在过程审查无法进行、加剧算法歧视等内部隐忧,以及司法系统内部关联断裂的外部风险,因而遭遇诸多质疑。究其根本,算法技术的内在机理以及法律与技术的职业障碍、智慧司法的技术瓶颈是人工智能司法决策可解释性缺失的缘由。随着世界范围内智能司法可解释性相关制度文件的出台,以及算法可解释性与准确性可兼容并存的认知革新,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解释路径与透明化势在必行。提高技术应用深度、借鉴已有的技术解释路径针对性研发智慧司法应用的解释方法,能够促进人工智能司法决策可解释性的有效提升,助力司法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
可解释性
算法歧视
公正司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问题再审思
被引量:
4
12
作者
翁晓斌
饶淑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3,共9页
规范说是民事实体法中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立法中却未完全体现该原则。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显性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较以往有小幅增加;从规范说角度,我国民事实体法中的诸多问题依然未得到充分回应,条文间缺乏体...
规范说是民事实体法中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立法中却未完全体现该原则。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显性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较以往有小幅增加;从规范说角度,我国民事实体法中的诸多问题依然未得到充分回应,条文间缺乏体系化的证明责任考量问题未得到实质性回应;证明责任提示语使用的规范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规范说与消极事实的证明难题尚未厘清;两种证明责任表达方式的区分适用存在混乱,存在过多使用显性证明责任规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由来已久,根本上是由我国民事实体法之“权利义务型”条文表述模式所致。短期只能以立法解释方式进行补充完善;长期而言,立法者须对民事实体法的条文表述方式进行深入、系统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证明责任分配
规范说
证明责任规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
被引量:
4
13
作者
翁晓斌
郑云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40,156,共12页
证明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是实体法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由于缺乏证明责任配置的自觉意识,法律规范存在缺失分配原则、正反表述、缺乏体系化的证明责任考量等各种问题,给实践适用造成了...
证明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是实体法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由于缺乏证明责任配置的自觉意识,法律规范存在缺失分配原则、正反表述、缺乏体系化的证明责任考量等各种问题,给实践适用造成了很多困扰。在我国当前修编《民法典》的大背景下,在法典编纂中应当具有证明责任分配意识,以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说"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对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进行体系化配置,以提升《民法典》的立法质量和诉讼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证明责任分配规范
立法配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既判力:理论解读与检讨
被引量:
5
14
作者
翁晓斌
宋小海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2年第18期144-161,共18页
即判力理论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是极为深刻、规范和精致的理论。我国理论界尽管对此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没有对既判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而且,似乎急于理论继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既判力理论既置于德日民事诉讼立法...
即判力理论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是极为深刻、规范和精致的理论。我国理论界尽管对此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没有对既判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而且,似乎急于理论继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既判力理论既置于德日民事诉讼立法及其学理环境中论述,又放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法理环境下分析,似乎既判力理论可以穿越不同民事诉讼立法及其法理而一以贯之,这种统合容易导致对既判力理论的误读。本文侧重对既判力理论的规范结构——概念、界限,作用等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我国特定的制度语境中,以既判力理论为标尺透析、检讨我国法学理论、民事诉讼规则在判决既判力的主观、客观和时间界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即尽管我国生效判决在实质上具有与德日既判力理论框架下的既判力有着类似的内容——禁止重诉与预决的作用,但是德日既判力理论的"既判力界限"规范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学理中基本是缺失的。正因为此,我国民事判决效力的确定性、权威性得不到充分保障,并导致了实务操作中处理涉及判决效力的问题时的失去规范和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判力理论
《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
判决原则
中国
法理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证明责任裁判的中国境遇:理论、规范与适用
被引量:
2
15
作者
翁晓斌
郑云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在我国长期强调主观证明责任的现实背景下,更能体现证明责任本质的客观证明责任以及作为其适用机制的证明责任裁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证明责任制度而言,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
在我国长期强调主观证明责任的现实背景下,更能体现证明责任本质的客观证明责任以及作为其适用机制的证明责任裁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证明责任制度而言,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颁布,表明对其认识的深化在规范层面有了新的发展。然而,相关规定存在许多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之处,与经典的证明责任理论尚不能完全匹配。进而,由于缺乏严密整合的理论和制度依托,证明责任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一种较为'混乱'的局面。不论在理论、规范还是实践层面,证明责任裁判制度的体系化和规范化,都需要进一步的厘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规范
证明责任裁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流行语的陌生化形式与效果解读
被引量:
1
16
作者
翁晓斌
何艳群
郑玉琪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7-68,174,共3页
网络流行语与文学语言一样体现出陌生化的倾向。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境四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陌生化的实现形式,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中的陌生化倾向所起到的引发关注、促进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陌生化
形式
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较体验法和翻译法对介词习得与使用作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翁晓斌
何艳群
郑玉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5-88,共4页
文章对比了基于体验性假说的教学法和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对英语多义介词义项习得与使用的作用。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法对义项使用的即时效果无差别;义项习得的即时效果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义项习得与使用的延时效果方面,前者均显著优于...
文章对比了基于体验性假说的教学法和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对英语多义介词义项习得与使用的作用。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法对义项使用的即时效果无差别;义项习得的即时效果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义项习得与使用的延时效果方面,前者均显著优于后者。基于体验性假说的教学法有助于多义介词义项习得与使用效果的保持及提升,而翻译教学法的效果则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验性假说的教学法
翻译教学法
英语介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介词义项习得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翁晓斌
何艳群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51-153,共3页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介词义项的习得受诸多因素影响。空间义项的习得主要受其在语义网络中的突显度和标示相近空间构型的介词的影响;非空间义项的习得主要受其与原型义项间象似性的可感知度和学生对介词功能因素辨识能力的影响。而两类义...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介词义项的习得受诸多因素影响。空间义项的习得主要受其在语义网络中的突显度和标示相近空间构型的介词的影响;非空间义项的习得主要受其与原型义项间象似性的可感知度和学生对介词功能因素辨识能力的影响。而两类义项习得的共同影响因素为汉英共现结构中介词的匹配度、义项的教学顺序和使用频率,以及不同介词的相同义项在自然使用中的出现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介词
义项习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程序利益保障论
被引量:
2
19
作者
翁晓斌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218-234,共17页
程序利益是当事人通过程序得到的对其尊严、平等和自由的维护,以及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包括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首先是宪法的要求,同时也是诉权保障和解决纠纷的需要。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之间、精神...
程序利益是当事人通过程序得到的对其尊严、平等和自由的维护,以及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包括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首先是宪法的要求,同时也是诉权保障和解决纠纷的需要。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之间、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合理的程序制度必须建立在平衡上述冲突的基础之上。精神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关键在于提高程序公正的水平;而对物质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则需要诸如构建小额诉讼程序、改造督促程序、扩大程序选择权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或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利益
冲突与平衡
保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介词around的认知语义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翁晓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基于认知语法的射体界标理论,利用英国国家语料库,系统分析英语介词around的认知语义,包括其原型空间语义及非空间域的隐喻语义。研究表明,介词around标示的空间关系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围绕、邻近、弥散、绕越、反转"五种关系...
基于认知语法的射体界标理论,利用英国国家语料库,系统分析英语介词around的认知语义,包括其原型空间语义及非空间域的隐喻语义。研究表明,介词around标示的空间关系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围绕、邻近、弥散、绕越、反转"五种关系;经认知映射所形成的隐喻语义与空间语义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衍生出"概数、主题、存在、避开"四种隐喻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around
语料库语言学
空间关系
隐喻映射
认知语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英语语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翁晓斌
何晴霞
机构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0期134-137,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效果研究”(2021SJA0560)
文摘
本研究采用接受性和产出性两类能力测试题对大学英语语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语法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能力,并有效解决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课时不足和浅层学习的两大困境.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语法教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评价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blended approach
teaching evaluation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研究
2
作者
翁晓斌
陶潇婷
何晴霞
机构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2期172-175,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效果研究”(2021SJA0560)。
文摘
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三个维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语法从浅层学习跃迁到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如何有效解决语法教学课时不足及浅层学习的两个问题,最后论述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的内容、路径及流程。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微课
翻转教学
大学英语
语法教学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辩论原则下的法官实质指挥诉讼与收集证据的义务
被引量:
14
3
作者
翁晓斌
周翠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杭州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9,共9页
文摘
《证据规定》虽然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植入了辩论原则,但同时也留下了合法性不足、转型不彻底、配套不完善等缺陷。未来通过法律修改确立的辩论主义应当是经过修正的辩论主义,而赋予法官实质指挥诉讼义务和依职权收集证据义务乃是修正辩论主义的重要方法。这两种方法有利于在辩论主义条件下查明事实真相和实现实体公正,从而有效克服辩论主义绝对化产生的弊端。
关键词
辩论主义
职权探知主义
修正
实质指挥诉讼
收集证据
Keywords
Beibringungsgrundsatz
court control
revision
substantially control litigation
collect evidence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的功能
被引量:
13
4
作者
翁晓斌
宋小海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文摘
当事人陈述是在任何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都存在的一种诉讼材料。在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陈述可分为事实(主要事实)主张、自认和其他陈述三个部分,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陈述仅具有单一的证据功能。但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诉讼理念的转变,当事人陈述的功能逐渐走向了多元化,从而与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陈述的功能趋于一致。在此背景下,仍有必要在审判实务操作中强调和重视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功能。
关键词
当事人陈述
诉讼理念
证据功能
Keywords
litigant's statement
litigatory idea
evidential function
分类号
D92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
被引量:
55
5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6,共9页
文摘
大陆法系既判力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既判力范围的法律规范。既判力的范围包括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和时间范围。就主观范围和客观范围而言,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一致,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零散而模糊,具体内容亦有不少不合理处,容易导致既判力在司法实践中的不当扩张。就时间范围而言,我国法律未有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处理相关问题无法可依。为有利于实现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目的和维护法的安定性,我国应当参照大陆法系国家的既判力范围,就既判力的范围作出系统、明确和合理的规定。
关键词
既判力
时间范围
大陆法系国家
司法实践
民事判决
中国
国法
制度
规定
扩张
Keywords
effective judgment
res judicata
subjective scope
objective scope
reference time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被引量:
25
6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0,共7页
文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明责任的一般原则。该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命题:一是提出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对权利根据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反对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对抗辩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二是当事人各自负有证明责任的事实是实体法所规定的要件事实。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理论方法才能适用于案件,法律要件分类说应当是主要和首选的理论方法,但是不能排除其他理论的运用。关于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例外亦即举证责任倒置,现行司法解释中关于特殊侵权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多数属于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具体化,只有很少的内容属于一般原则的例外,构成举证责任倒置。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明责任分配制度
要件事实
侵权行为
举证责任倒置
Keywords
general principle
burden of proof
liability of evidence providing
assertive evidence and rebuttal evidence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
被引量:
22
7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66-72,共7页
文摘
既判力是终局判决具有的强制性的通用力 ,一方面拘束法院不得为矛盾之判决 ,另一方面拘束当事人不得为相反内容之主张和重复起诉。凡具有既判力的给付判决 ,都同时具有执行力。大陆法系的既判力理论认为 ,既判力及执行力一般只能及于诉讼当事人 ,特殊情形下基于确保诉讼解决纠纷的效果和能力的目的 ,既判力及执行力则应当扩张及第三人。因而 ,既判力及执行力的扩张范围问题也是大陆法系既判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一般认为 ,为既判力及执行力所及的第三人主要包括三类 :当事人的继受人、为当事人及其继受人利益占有标的物的人和诉讼担当时的他人。笔者认为 ,我国没有系统的既判力理论 ,但我国民事判决同样有既判力。本文在介绍大陆法系既判力及执行力扩张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分别探讨了我国民事判决的既判力及执行力向三类第三人扩张的问题。一方面 ,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有关既判力及执行力扩张的已有规定的得失进行了评价 ,并对不合理的规定提出了修正的思路。另一方面 ,对于现有规定的遗漏 ,笔者提出了补充的建议并论证了补充的必要性。
关键词
既判力
执行力
第三人
终局判决
民事判决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农民工处境的法律透视
被引量:
18
8
作者
翁晓斌
谭婧
机构
浙江大学法律系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40-48,共9页
文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整体处境堪忧。困境的法律成因包括立法与执法两个层面。从立法层面看,宪法确立的公民权利平等原则未通过具体制度得到落实,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实际上处于边缘地位。另外,现行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也为城市农民工的维权设置了障碍。从执法层面来看,行政执法疲软和司法救济不力致使城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要使城市农民工摆脱当下困境,一方面须在具体制度上真正体现和落实宪法的平等精神,消除歧视,并改革现行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另一方面应理顺劳动监察执法的运行和约束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同时通过审判和执行制度的局部改革,给予城市农民工以更加公正、低成本和及时的司法救济。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弱势群体
平等地位
行政执法
司法救济
Keywords
farmer laborers in cities
social vulnerable group
equal status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f law
judicial remedy
分类号
D920.4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事审判的正当性
被引量:
4
9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摘
一何谓民事审判的正当性?日本学者谷口安平指出:“对权力行使产生的结果,人们作为正当的东西而加以接受的性质,这种权力的行使及其结果就可以称之为具有‘正当性’或‘正统性’。”①根据谷口安平对正当性的解释,审判正当性指的就是审判权的行使及其结果被人们认为是...
关键词
正当性
当事人
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审判方式
民事审判
诉讼体制
法律解释
平等对话
正当化
分类号
D915.26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法院调解制度改革
被引量:
14
10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70,共5页
文摘
本文认为 ,调解的改革应当是废除调、审合一的体制 ,建立调解和审判适当分离的体制 ,即调解由准备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进行 ,主持调解的法官不能参加对调解无效案件的审判。
关键词
法院调解
调审适当分离
Keywords
court of judicature
conciliation
reasonable separation between conciliation and court hearing
分类号
D92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1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可解释性及其路径研究
被引量:
8
11
作者
翁晓斌
饶淑慧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文摘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获得诸多应用。智能司法应用通常具有的不可解释性存在过程审查无法进行、加剧算法歧视等内部隐忧,以及司法系统内部关联断裂的外部风险,因而遭遇诸多质疑。究其根本,算法技术的内在机理以及法律与技术的职业障碍、智慧司法的技术瓶颈是人工智能司法决策可解释性缺失的缘由。随着世界范围内智能司法可解释性相关制度文件的出台,以及算法可解释性与准确性可兼容并存的认知革新,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解释路径与透明化势在必行。提高技术应用深度、借鉴已有的技术解释路径针对性研发智慧司法应用的解释方法,能够促进人工智能司法决策可解释性的有效提升,助力司法公正。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
可解释性
算法歧视
公正司法
分类号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问题再审思
被引量:
4
12
作者
翁晓斌
饶淑慧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3,共9页
文摘
规范说是民事实体法中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立法中却未完全体现该原则。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显性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较以往有小幅增加;从规范说角度,我国民事实体法中的诸多问题依然未得到充分回应,条文间缺乏体系化的证明责任考量问题未得到实质性回应;证明责任提示语使用的规范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规范说与消极事实的证明难题尚未厘清;两种证明责任表达方式的区分适用存在混乱,存在过多使用显性证明责任规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由来已久,根本上是由我国民事实体法之“权利义务型”条文表述模式所致。短期只能以立法解释方式进行补充完善;长期而言,立法者须对民事实体法的条文表述方式进行深入、系统的考量。
关键词
民法典
证明责任分配
规范说
证明责任规范
Keywords
the Civil Code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the theory of classification of legal requirements
norm for Burden of proof
分类号
D925.1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
被引量:
4
13
作者
翁晓斌
郑云波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40,156,共12页
文摘
证明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是实体法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由于缺乏证明责任配置的自觉意识,法律规范存在缺失分配原则、正反表述、缺乏体系化的证明责任考量等各种问题,给实践适用造成了很多困扰。在我国当前修编《民法典》的大背景下,在法典编纂中应当具有证明责任分配意识,以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说"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对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进行体系化配置,以提升《民法典》的立法质量和诉讼适用性。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证明责任分配规范
立法配置
Keywords
compilation of Civil Code
burden of proof
configuration of norms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既判力:理论解读与检讨
被引量:
5
14
作者
翁晓斌
宋小海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出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2年第18期144-161,共18页
文摘
即判力理论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是极为深刻、规范和精致的理论。我国理论界尽管对此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没有对既判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而且,似乎急于理论继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既判力理论既置于德日民事诉讼立法及其学理环境中论述,又放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法理环境下分析,似乎既判力理论可以穿越不同民事诉讼立法及其法理而一以贯之,这种统合容易导致对既判力理论的误读。本文侧重对既判力理论的规范结构——概念、界限,作用等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我国特定的制度语境中,以既判力理论为标尺透析、检讨我国法学理论、民事诉讼规则在判决既判力的主观、客观和时间界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即尽管我国生效判决在实质上具有与德日既判力理论框架下的既判力有着类似的内容——禁止重诉与预决的作用,但是德日既判力理论的"既判力界限"规范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学理中基本是缺失的。正因为此,我国民事判决效力的确定性、权威性得不到充分保障,并导致了实务操作中处理涉及判决效力的问题时的失去规范和混乱。
关键词
即判力理论
《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
判决原则
中国
法理环境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证明责任裁判的中国境遇:理论、规范与适用
被引量:
2
15
作者
翁晓斌
郑云波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文摘
在我国长期强调主观证明责任的现实背景下,更能体现证明责任本质的客观证明责任以及作为其适用机制的证明责任裁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证明责任制度而言,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颁布,表明对其认识的深化在规范层面有了新的发展。然而,相关规定存在许多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之处,与经典的证明责任理论尚不能完全匹配。进而,由于缺乏严密整合的理论和制度依托,证明责任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一种较为'混乱'的局面。不论在理论、规范还是实践层面,证明责任裁判制度的体系化和规范化,都需要进一步的厘清和完善。
关键词
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规范
证明责任裁判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流行语的陌生化形式与效果解读
被引量:
1
16
作者
翁晓斌
何艳群
郑玉琪
机构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7-68,174,共3页
基金
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课题编号:17JSYW-1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SJA050)
文摘
网络流行语与文学语言一样体现出陌生化的倾向。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境四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陌生化的实现形式,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中的陌生化倾向所起到的引发关注、促进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陌生化
形式
效果
分类号
H10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较体验法和翻译法对介词习得与使用作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翁晓斌
何艳群
郑玉琪
机构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5-88,共4页
基金
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
课题编号:17jsyw-12
文摘
文章对比了基于体验性假说的教学法和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对英语多义介词义项习得与使用的作用。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法对义项使用的即时效果无差别;义项习得的即时效果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义项习得与使用的延时效果方面,前者均显著优于后者。基于体验性假说的教学法有助于多义介词义项习得与使用效果的保持及提升,而翻译教学法的效果则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消退。
关键词
基于体验性假说的教学法
翻译教学法
英语介词
Keywords
experientialism-based instruction
translation-based instruction
English prepositions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介词义项习得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翁晓斌
何艳群
机构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基金
第九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介词习得与影响因素研究”,编号:ZGWYJYJJ2018B84
文摘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介词义项的习得受诸多因素影响。空间义项的习得主要受其在语义网络中的突显度和标示相近空间构型的介词的影响;非空间义项的习得主要受其与原型义项间象似性的可感知度和学生对介词功能因素辨识能力的影响。而两类义项习得的共同影响因素为汉英共现结构中介词的匹配度、义项的教学顺序和使用频率,以及不同介词的相同义项在自然使用中的出现频次。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介词
义项习得
影响因素
Keywords
English majors
English prepositions
acquisition of senses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程序利益保障论
被引量:
2
19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218-234,共17页
文摘
程序利益是当事人通过程序得到的对其尊严、平等和自由的维护,以及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包括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首先是宪法的要求,同时也是诉权保障和解决纠纷的需要。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之间、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合理的程序制度必须建立在平衡上述冲突的基础之上。精神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关键在于提高程序公正的水平;而对物质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则需要诸如构建小额诉讼程序、改造督促程序、扩大程序选择权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或改良。
关键词
程序利益
冲突与平衡
保障
Keywords
Procedural interests
Conflicts and balance
Safeguard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介词around的认知语义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基金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146242028)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二期立项项目(J14006)
文摘
基于认知语法的射体界标理论,利用英国国家语料库,系统分析英语介词around的认知语义,包括其原型空间语义及非空间域的隐喻语义。研究表明,介词around标示的空间关系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围绕、邻近、弥散、绕越、反转"五种关系;经认知映射所形成的隐喻语义与空间语义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衍生出"概数、主题、存在、避开"四种隐喻语义。
关键词
介词around
语料库语言学
空间关系
隐喻映射
认知语义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学英语语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研究
翁晓斌
何晴霞
《科教导刊》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语法翻转教学研究
翁晓斌
陶潇婷
何晴霞
《文教资料》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辩论原则下的法官实质指挥诉讼与收集证据的义务
翁晓斌
周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的功能
翁晓斌
宋小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5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
翁晓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城市农民工处境的法律透视
翁晓斌
谭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民事审判的正当性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法院调解制度改革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可解释性及其路径研究
翁晓斌
饶淑慧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问题再审思
翁晓斌
饶淑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
翁晓斌
郑云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既判力:理论解读与检讨
翁晓斌
宋小海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证明责任裁判的中国境遇:理论、规范与适用
翁晓斌
郑云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网络流行语的陌生化形式与效果解读
翁晓斌
何艳群
郑玉琪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比较体验法和翻译法对介词习得与使用作用
翁晓斌
何艳群
郑玉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介词义项习得影响因素研究
翁晓斌
何艳群
《长沙大学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程序利益保障论
翁晓斌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介词around的认知语义研究
翁晓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