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偏差”现象
1
作者 翁炳煌 《小学校长》 2006年第3期25-26,8,共3页
新课程呼唤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科研素养”,为此,许多学校纷纷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强师”。这让一些学校尝到了甜头,尤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我们的中小学老师敢于揭开教育研究头上神秘的... 新课程呼唤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科研素养”,为此,许多学校纷纷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强师”。这让一些学校尝到了甜头,尤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我们的中小学老师敢于揭开教育研究头上神秘的面纱,使其从高高的学术殿堂走进了广阔的学校课堂。但是,在教科研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许多农村中小学教科研活动的价值趋向都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甚至是“应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课题研究 偏差 “教师成为研究者” “科研兴校” 科研素养 专业化发展 中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化 中小学老师
下载PDF
略谈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
作者 翁炳煌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 2008年第1期63-64,共2页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在评价方式与方法方面,《品德与生活》采用多主体的评价机制,评价的主体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在评价方式与方法方面,《品德与生活》采用多主体的评价机制,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学生,还可以有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强调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及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评价主体 生活课程 多元化 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 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
下载PDF
课前参与,让品德与生活课更具实效
3
作者 翁炳煌 《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B)》 2012年第5期75-76,共2页
新课改后,《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亲历、体验和感悟”。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课前参与,以更好地提升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课前参与 实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