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科教企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1
作者 岳利军 沈禹颖 +3 位作者 乐祥鹏 杨倩 翁秀秀 张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64,230,共5页
为了全面提高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了科教企协同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创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业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教学实验室—高新科研平台—野外试验站—行业企业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立了院... 为了全面提高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了科教企协同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创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业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教学实验室—高新科研平台—野外试验站—行业企业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立了院士领衔的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发展成长体系,融汇了创新实践内容—平台—指导—竞赛于一体,以科教企协同融合支撑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从课程思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学科特色教学资源和有组织的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建设,夯实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础。该模式显著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支撑了兰州大学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草业科学专业和草学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创新人才培养 科教企协同融合 实验教学模式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草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动物营养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肖金玉 袁民 +1 位作者 翁秀秀 郭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8-2776,共9页
本文回顾了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构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评价效果。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学”课程理论部... 本文回顾了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构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评价效果。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学”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应用,效果很好。可为进一步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营养学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构建 实践
下载PDF
牛、羊精料补充料养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构建
3
作者 史艳丽 王涛 +5 位作者 孙旭春 李飞 刘保仓 邓晓裕 张兆才 翁秀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8-8099,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牛、羊精料补充料中7种常规营养成分[水分、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和5种矿物元素(钾、磷、钠...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牛、羊精料补充料中7种常规营养成分[水分、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和5种矿物元素(钾、磷、钠、镁和铁)含量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常规营养成分中,Ash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_(P)^(2))和相对预测偏差(RPD)分别为0.74和1.96,仅能用于快速筛选分析;水分、OM、CP、NDF、ADF和EE含量预测模型的R_(P)^(2)和RPD分别为0.90~0.98和2.95~6.66,均可用于实际定量分析。2)矿物元素中,钾和铁含量预测模型的R_(P)^(2)分别为0.70和0.73,RPD分别为1.84和1.83,可用于快速筛选分析;磷、钠和镁含量预测模型的R_(P)^(2)分别为0.56、0.31和0.63,RPD分别为1.50、1.12和1.65,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才能用于实际生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牛、羊精料补充料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的NIRS快速预测模型,多数成分预测准确性高,部分矿物元素模型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精料补充料 常规养分 矿物元素 快速预测模型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
4
作者 李欣荣 李飞 +10 位作者 翁秀秀 刘保仓 邓晓裕 王新基 史艳丽 郭涛 王力 李钰 李开栋 李建栋 田多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35-734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的预测模型。采集101份葵花籽皮样品,测定水分、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灰分(A...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的预测模型。采集101份葵花籽皮样品,测定水分、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灰分(Ash)、钾(K)、钙(Ca)、磷(P)、镁(Mg)、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剔除异常值后,利用KS算法将剩余样品分为定标集和验证集,利用NIRS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分别建立葵花籽皮营养成分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葵花籽皮中水分、NDF、ADF、Ash、Mg、Fe和Mn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SQ)为0.88~0.99,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82~8.36,利用MPLS和BPNN模型定标结果较好,且预测准确性较好,能够用于实际测量。2)葵花籽皮中K和Zn含量的MPLS模型的PRD分别为2.75和2.44,而BPNN模型的PRD分别为1.76和1.69,K和Zn含量可利用MPLS模型进行实际预测。3)葵花籽皮中CP、Ca和P含量的BPNN模型的RSQ分别为0.9、0.89和0.83,而MPLS模型的RSQ分别为0.75、0.62和0.71,CP、Ca和P含量可通过BPNN模型进行实际预测。4)葵花籽皮中ADL和Cu含量的MPLS和BPNN模型的RSQ为0.30~0.68,RPD为1.03~1.79,预测结果不可用于实际预测。综上所述,利用NIRS技术结合MPLS和BPNN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葵花籽皮中水分、CP、NDF、ADF、Ash、K、Ca、P、Mg、Fe、Mn和Z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皮 近红外光谱技术 改良偏最小二乘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粮饲喂下奶牛瘤胃乳头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翁秀秀 张养东 +2 位作者 李发弟 周凌云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98-2004,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饲粮对奶牛瘤胃乳头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初产、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127±13)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2种饲粮,一种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并添加高水平精料,该组称为...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饲粮对奶牛瘤胃乳头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初产、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127±13)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2种饲粮,一种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并添加高水平精料,该组称为单一秸秆组(CS组);另一种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并添加低水平精料,该组称为混合粗料组(MF组),试验期63 d。试验结束经瘤胃瘘管活体采集瘤胃乳头,制备切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瘤胃乳头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S组奶牛的瘤胃乳头宽度极显著高于MF组(P<0.01)。MF组奶牛的瘤胃乳头表面上皮的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的厚度均高于CS组,角质层厚度低于CS组,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S组奶牛瘤胃乳头颗粒层的细胞连接退化,细胞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角质层有少量的蜕皮现象,角质层下的细胞层细胞呈现加速的迁移状态。由此可见,给泌乳奶牛饲喂玉米秸秆并添加高水平精料的饲粮影响了瘤胃乳头的形态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粮类型 瘤胃乳头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奶牛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翁秀秀 周凌云 +2 位作者 张养东 孙妍 李发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70,共7页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不仅能提高奶牛饲料能量浓度,改善能量负平衡,还能够调控乳脂组成,使牛奶中含有更多有益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如共轭亚油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笔者主要从UFA的营养特性、奶牛日粮中UFA的...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不仅能提高奶牛饲料能量浓度,改善能量负平衡,还能够调控乳脂组成,使牛奶中含有更多有益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如共轭亚油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笔者主要从UFA的营养特性、奶牛日粮中UFA的来源及UFA在奶牛上的研究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调控奶牛乳脂肪酸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特性 奶牛
下载PDF
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翁秀秀 刘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18,共9页
【目的】旨在筛选稳定可靠的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获得高质量瘤胃微生物基因组DNA,用于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采用液氮研磨+珠磨+CTAB法、珠磨+CTAB法、液氮研磨+珠磨+SDS+GITC法和液氮研磨+CTAB+... 【目的】旨在筛选稳定可靠的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获得高质量瘤胃微生物基因组DNA,用于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采用液氮研磨+珠磨+CTAB法、珠磨+CTAB法、液氮研磨+珠磨+SDS+GITC法和液氮研磨+CTAB+SDS法4种方法提取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DNA浓度和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q-PCR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各提取方法对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4种方法提取到的基因组DNA经q-PCR分析,瘤胃细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琥珀酸拟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数量最高,总细菌(total bacteria)次之,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数量最少.液氮研磨+珠磨+SDS+GITC法所获得的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DNA样品浓度和纯度较高;瘤胃细菌和产甲烷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法(P<0.001).【结论】液氮研磨+珠磨+SDS+GITC法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更适合于羔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瘤胃内容物 提取方法 基因组DNA
下载PDF
葡萄渣对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卢珍珍 郑琛 +6 位作者 李发弟 李冲 唐德富 翁秀秀 刘婷 马志远 马东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60只3月龄左右杜寒 F1代公羔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水平葡萄渣对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设4个饲粮处理组,每个处理15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只羊,Ⅰ为基础饲粮,Ⅱ、Ⅲ...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60只3月龄左右杜寒 F1代公羔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水平葡萄渣对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设4个饲粮处理组,每个处理15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只羊,Ⅰ为基础饲粮,Ⅱ、Ⅲ和Ⅳ处理组为饲粮中分别含有8%,16%和24%的葡萄渣,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s,CT)含量分别为0,1.5,3.0和4.5 g/kg。结果表明,Ⅱ、Ⅲ、Ⅳ组羔羊日采食量、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和胴体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Ⅰ组(P <0.05),N 表观存留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 <0.01),但Ⅰ组羔羊的酸性洗涤纤维和N 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 <0.05);Ⅱ组羔羊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 <0.05),净肉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 <0.01)。随着 CT 含量的增加,羔羊的 N、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N 的表观存留率逐渐升高,综合考虑羔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等指标,饲粮中葡萄渣以8%~16%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渣 杂交羔羊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缩合单宁 养分消化代谢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常生华 翁秀秀 侯扶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9-231,共3页
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常发的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通过加强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增大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待遇等有效措施,来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加强高校实验室化学药品管理 被引量:22
10
作者 常生华 朱万合 +2 位作者 张程 翁秀秀 侯扶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7-289,292,共4页
药品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中的重要工作,管理不当,直接危害高校师生乃至社会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后果严重。通过对高校实验室药品管理的重要性、现状等分析,建议高校实验室药品管理,从提高思想认识、合理配置人员结构、科学规... 药品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中的重要工作,管理不当,直接危害高校师生乃至社会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后果严重。通过对高校实验室药品管理的重要性、现状等分析,建议高校实验室药品管理,从提高思想认识、合理配置人员结构、科学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使高校实验室管理痕迹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药品管理 管理制度
下载PDF
湖羊小肠黏膜内参基因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志远 翁秀秀 +3 位作者 李飞 李发弟 王维民 刘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78-3484,共7页
为选择湖羊小肠黏膜合适实时定量PCR的内参基因,本试验选用6只湖羊公羔,分别在42和84日龄各屠宰3只,研究候选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1(PGK1)、18S rRNA和β-肌动蛋白(ACTB)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 为选择湖羊小肠黏膜合适实时定量PCR的内参基因,本试验选用6只湖羊公羔,分别在42和84日龄各屠宰3只,研究候选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1(PGK1)、18S rRNA和β-肌动蛋白(ACTB)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发育过程中表达是否稳定。结果表明:4个候选基因都获得特异性扩增片段;在不同的小肠肠段黏膜中,PG K1和A CTB表达最稳定,在不同日龄4个候选基因表达都较稳定;ΔCt法和ge Norm软件分析表明,ACTB表达最稳定。综上,利用实时定量PCR研究湖羊小肠黏膜的内参基因最佳选择为AC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湖羊 小肠黏膜
下载PDF
羊乳脂球膜蛋白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娜娜 李万宏 +2 位作者 李发弟 翁秀秀 乐祥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7-1123,共7页
乳蛋白是乳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是衡量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主要由酪蛋白、乳清蛋白和乳脂球膜蛋白等组成。乳脂球膜蛋白是乳蛋白的一个特殊亚群,具有抑制癌细胞、抗病毒感染、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此外,乳脂球膜蛋白与多发性硬化症、自闭症... 乳蛋白是乳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是衡量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主要由酪蛋白、乳清蛋白和乳脂球膜蛋白等组成。乳脂球膜蛋白是乳蛋白的一个特殊亚群,具有抑制癌细胞、抗病毒感染、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此外,乳脂球膜蛋白与多发性硬化症、自闭症、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羊乳脂球膜蛋白的组成及其在不同羊品种、不同泌乳时期、急性期与正常期以及不同物种间的差异性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助于全面认识乳脂球膜蛋白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其分泌机制,为制订合理的羔羊断奶方案和开发科学的羔羊代乳粉配方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乳脂球 乳脂球膜蛋白 泌乳 差异
下载PDF
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畜牧领域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万宏 乐祥鹏 +1 位作者 翁秀秀 李发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2-587,共6页
兰州大学以“双一流”和“新农科”建设为契机,立足西部,放眼全球,按照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优化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草畜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兰州大学畜牧领域课程教学团队近9年来在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草地农业... 兰州大学以“双一流”和“新农科”建设为契机,立足西部,放眼全球,按照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优化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草畜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兰州大学畜牧领域课程教学团队近9年来在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草地农业生产领域相关的草畜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与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草畜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一流本科课程 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草业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实验设计
14
作者 胥刚 林慧龙 +1 位作者 翁秀秀 常生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1,220,共5页
草业生产过程会造成显著的资源消耗与负面环境影响,量化评价草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情况,是进行农业环境改良与绿色消费引导的重要基础。教学中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通过目标与范围定义、建模、清单分析、结果解释与应用4个步... 草业生产过程会造成显著的资源消耗与负面环境影响,量化评价草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情况,是进行农业环境改良与绿色消费引导的重要基础。教学中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通过目标与范围定义、建模、清单分析、结果解释与应用4个步骤,设计了1 kg紫花苜蓿鲜草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模拟教学实验。该实验可以培养草学专业学生进行草畜产品清洁生产设计与绿色等级认证的技能,同时实验方法也对其他类型农产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草业科学 环境影响 绿色生产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粗饲料中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对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智安 周文静 +3 位作者 潘发明 李飞 李发弟 翁秀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98-5006,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粗饲料中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72只体重相近的湖羊公羔,单栏饲养,根据粗饲料中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将试验羊随机分为4组:100%玉... 本试验旨在探究粗饲料中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72只体重相近的湖羊公羔,单栏饲养,根据粗饲料中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将试验羊随机分为4组:100%玉米秸秆组(CS组)、33%全株玉米青贮组(33MS组)、66%全株玉米青贮组(66MS组)和100%全株玉米青贮组(MS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期70 d,包括7 d适应期和63 d正试期。结果表明:1)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对湖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66MS组和100MS组戊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CS组(P<0.05);3)100MS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3MS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66MS组(P<0.05),数值上也高于其他各组;4)33MS组肌肉中滴水损失较其他各组低,说明33MS组湖羊肌肉的保水性能最好,提高了肉品质;5)100MS组血中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CS组和33MS组(P<0.05),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CS组和33MS组(P<0.05)。综上所述,考虑综合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在本试验条件下,粗饲料中适宜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湖羊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养分表观消化率 肉品质
下载PDF
不同淀粉来源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闫佰鹏 兰贵生 +4 位作者 李国彰 牛骁麟 李发弟 李飞 翁秀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45-515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来源(SS)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约为(21.69±2.49) kg的2月龄湖羊公羔1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添加1%Y...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来源(SS)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约为(21.69±2.49) kg的2月龄湖羊公羔1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添加1%YC的大麦淀粉(BS-1)组、大麦淀粉(BS)组、添加1%YC的玉米淀粉(CS-1)组、玉米淀粉(CS)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各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度、GR值、尾脂重及肾周脂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1组、CS-1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BS组、CS组(P<0.05)。3)各组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1组、CS-1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BS组、CS组(P<0.05); 4)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BS组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CS组(P<0.05)。综上,不同SS来源饲粮中添加YC未改变瘤胃发酵类型,但显著提高饲粮NDF与ADF表观消化率,进而提高育肥湖羊对粗饲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淀粉来源 湖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瘤胃发酵 养分消化
下载PDF
不同剩余采食量的湖羊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万浩 梁玉生 +4 位作者 张智安 董春晓 李飞 李发弟 翁秀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80-409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剩余采食量(RFI)的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选用60只健康湖羊公羔[体重(25.2±2.5) kg],单栏饲养,饲喂相同颗粒料,预试期14 d,正试期63 d。通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中期代谢体重多...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剩余采食量(RFI)的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选用60只健康湖羊公羔[体重(25.2±2.5) kg],单栏饲养,饲喂相同颗粒料,预试期14 d,正试期63 d。通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中期代谢体重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60只羊的RFI后,选择RFI最高和最低的个体各6只,屠宰采样。结果表明:1)高RFI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低RFI组(P<0.05),但RFI对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GR值和尾脂重无显著影响(P>0.05);RFI和干物质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饲料转化率及GR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尾脂重有正相关趋势(0.05≤P<0.10),和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2) RFI对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盲肠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低RFI组盲肠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RFI组(P<0.05),Simpson指数有高于高RFI组趋势(0.05≤P<0.10);高RFI组盲肠理研菌科_RC9_gut_group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RFI组(P<0.05),低RFI组盲肠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13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RFI组(P<0.05)。综上,高RFI个体更倾向于沉积体脂肪,不同RFI对湖羊瘤胃、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只体现在个别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的菌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采食量 湖羊 生长性能 微生物
下载PDF
品种及收获时间对青贮玉米营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文静 李文娟 +5 位作者 郭涛 李飞 潘发明 翁秀秀 代露茗 李发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9-1428,共10页
为明确河西地区适合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及收获时间,本研究选择了23个品种在民勤县种植,播种后的107、112、125、130及135 d采集青贮玉米全株样品,研究不同品种玉米植株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营养动态。结果表明:在生长120 d时测定2... 为明确河西地区适合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及收获时间,本研究选择了23个品种在民勤县种植,播种后的107、112、125、130及135 d采集青贮玉米全株样品,研究不同品种玉米植株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营养动态。结果表明:在生长120 d时测定23个玉米品种产量,有14个品种的青贮玉米全株产量高于57000 kg·hm^(-2),居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J27、J10和J67,产量分别为73892.58、72336.95和72336.95 kg·hm^(-2);青贮玉米品种及刈割时间均显著影响干质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淀粉的动态营养组成(P<0.05);各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随着收获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综合产量、干物质及淀粉含量,推荐在民勤县种植J27、J10和J67,适宜收获时间分别在播种后125、130和1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 收获时间 营养动态
下载PDF
断奶时间及日龄变化对湖羊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宁 邓颖 +4 位作者 李飞 李发弟 刘婷 王维民 翁秀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50-225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时间及日龄变化对湖羊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51±0.57)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54只初生湖羊公羔,饲养至28日龄后屠宰6只。将剩余的48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时间及日龄变化对湖羊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51±0.57)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54只初生湖羊公羔,饲养至28日龄后屠宰6只。将剩余的48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kg],每组24只。2组在42、56、70、84日龄分别屠宰6只,屠宰后测定羔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和瘤胃中氢化菌含量。结果表明:1)56日龄断奶组肌肉中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高于28日龄断奶组;随着日龄的增长,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升高,种类变得越来越多。2)70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的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56日龄断奶组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的含量在42日龄时显著高于70和84日龄(P<0.05)。由此可见,与28日龄断奶相比,羔羊在56日龄断奶更利于肌肉中脂肪酸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 日龄 脂肪酸 氢化菌
下载PDF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B_1和M_1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昱芬 翁秀秀 +2 位作者 唐德富 潘建忠 年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46-2553,共8页
比较了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牛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M1(AFM1)的回收率、方法检出限及精密度。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AFB1、AFM1的检测限分别为0.02和0.01μg·L-1,ELISA法测定AFB1、AFM1... 比较了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牛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M1(AFM1)的回收率、方法检出限及精密度。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AFB1、AFM1的检测限分别为0.02和0.01μg·L-1,ELISA法测定AFB1、AFM1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5和0.02μg·L-1;阴性牛乳试样AFB1(0.003、0.006、0.012、0.024μg·kg^(-1))和AFM1(0.005、0.01、0.025、0.05μg·kg^(-1))的回收率试验表明,HPLC法测定AFB1与AFM1的回收率分别为77.58%~82.81%和77.51%~82.23%,变异系数分别为1.93%和3.51%;ELISA法测定AFB1与AFM1回收率分别为77.28%~79.11%和75.40%~76.34%,变异系数分别为2.20%和3.80%,两种方法测定AFB1的回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AFM1添加浓度大于0.025μg·kg^(-1)时,HPLC法回收率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综上,两种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HPLC法测定高浓度AFM1时准确性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比较 回收率 准确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