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翁逸菲 高翔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情况,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减轻脑损伤,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急性脑梗死 血清CRP IL-6 TNF-Α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葛叶波 占刘俭 +1 位作者 陈英 翁逸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534例,记录一般资料,测定外周血尿酸和血脂水平。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将其分为斑块...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534例,记录一般资料,测定外周血尿酸和血脂水平。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将其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影响斑块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斑块的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斑块组291例,无斑块组2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肥胖发生率及总胆固醇(TC)、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70,95%CI(0.317,0.696),P=0.000〕、年龄〔OR=1.040,95%CI(1.014,1.066),P=0.002〕、肥胖〔OR=1.680,95%CI(1.146,2.465),P=0.008〕、TC〔OR=1.516,95%CI(1.255,1.831),P=0.000〕、血尿酸〔OR=1.005,95%CI(1.003,1.007),P=0.00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回归关系。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154例)及不稳定斑块组(137例)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较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均增高(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相关,且与不稳定斑块关系最为密切;男性、高龄、肥胖及TC、尿酸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酸 颅内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翁逸菲 高翔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0例。大...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0例。大剂量组患者给予大剂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1次/d,200 ml/次,连续滴注12~14 d。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注射,1次/d,100 ml/次,连续滴注12~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用SPSS21.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46/50)和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NIHSS评分得分分别为(7.06±1.17)和(9.78±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Barthel指数得分分别为(82.78±9.97)和(64.60±8.58)分;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IL-6水平分别为(13.35±3.46)和(17.53±2.77)ng/L,CRP水平分别为(7.10±2.05)和(10.35±3.3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5/50)和8.0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梗死 神经功能损伤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神经性梅毒患者脑脊液变化情况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翁逸菲 高翔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7,共2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感染机体后存在于血液或脑脊液中,4~8周后则可产生非特异性抗体及特异性抗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关键词 神经性梅毒 患者脑脊液 非特异性抗体 梅毒螺旋体 神经梅毒 梅毒感染 侵犯部位 性传播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梅毒诊断
原文传递
microRNA x凋亡信号通路Y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陈英 翁逸菲 葛叶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52-354,361,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 x凋亡信号通路Y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60例HCMC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正常凋亡60例为对照组,选择60例体检正常者为健康组,分析miRNAs在健康人... 目的研究microRNA x凋亡信号通路Y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60例HCMC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正常凋亡60例为对照组,选择60例体检正常者为健康组,分析miRNAs在健康人、正常神经凋亡及HCMC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患者中的表达。结果健康组、对照组miR-27a、miR-664b表达低于观察组,miR-30a表达高于观察组(P<0.05);TNM分级Ⅲ级~Ⅳ级、肿瘤数量>1个、肿瘤>5 cm及有血管侵犯HCMC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血清miR-27a高表达率高于TNM分级为Ⅰ级~Ⅱ级、肿瘤数量1个、肿瘤≤5 cm及无血管侵犯HCMC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患者(P<0.05);转染48 h、72 h后,HCMC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细胞Caspase-3增殖计数高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microRNA x控制HCMV病毒复制,在HCMV感染致神经细胞凋亡中有抗病毒作用,可为HCMV感染治疗靶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RNA X 凋亡信号通路Y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神经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