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x43蛋白的表达模式
1
作者 程骁 翁銮坤 +5 位作者 罗浩轩 周丽华 王立新 孙景波 黄燕 蔡业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23-326,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索再灌注后Cx43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60只)和假手术组(15只)。MCAO组均行MCAO手术,术后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0.5、4、12、24 h 4个亚组,每组15只;假手术...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索再灌注后Cx43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60只)和假手术组(15只)。MCAO组均行MCAO手术,术后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0.5、4、12、24 h 4个亚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各组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脑组织TTC染色及神经元尼式染色,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AO组造模成功率75%。MCAO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梗死面积增加,额顶叶皮质区神经元大量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及MCAO 0.5、4、12、24 h组Cx43表达量分别为0.23±0.12、0.58±0.18、0.78±0.07、0.61±0.05和0.27±0.07,MCAO 0.5、4、12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O 24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AO组侧脑室下区Cx43的表达在0.5 h开始升高,4 h达高峰,12 h逐渐下降,直至24 h恢复基线水平;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 Cx43蛋白在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再灌注损伤 连接蛋白43 线栓法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中风病病名诊断规范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翁銮坤 蔡业峰 郭建文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9期136-137,共2页
从中医病名诊断研究现状、中风病病名诊断研究现状,看出缺血中风的病名诊断的不确定性。对缺血中风病名诊断标准确定的忽视,不仅阻碍中风病病名诊断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医对缺血中风疾病本质及其防治规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缺血中风病... 从中医病名诊断研究现状、中风病病名诊断研究现状,看出缺血中风的病名诊断的不确定性。对缺血中风病名诊断标准确定的忽视,不仅阻碍中风病病名诊断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医对缺血中风疾病本质及其防治规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缺血中风病名的表述的规范和统一是迫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中风 中风 病名 标准
下载PDF
脾虚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被引量:17
3
作者 翁銮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158-2160,共3页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及治疗都有独特的见解。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论述及现代医家的见解和临床研究,从脾虚与消渴病的发病、脾虚致消与传统三消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脾虚与消渴的关系。认为脾虚...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及治疗都有独特的见解。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论述及现代医家的见解和临床研究,从脾虚与消渴病的发病、脾虚致消与传统三消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脾虚与消渴的关系。认为脾虚在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故开展"脾虚致消"学说病机的理论整理及其现代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糖尿病 脾虚
下载PDF
论“湿邪致中风”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一凡 李国铭 +3 位作者 翁銮坤 刘文琛 赵敏 招远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中风病是难治性脑病,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观点各异。立足于湿邪和中风病的古今文献研究,结合湿邪致病的特点和中风病的证候特点,探讨湿邪与中风病之间的关系,剖析“湿邪致中风”的源流、辨证要点及临证思路,强调湿邪为中风病的重... 中风病是难治性脑病,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观点各异。立足于湿邪和中风病的古今文献研究,结合湿邪致病的特点和中风病的证候特点,探讨湿邪与中风病之间的关系,剖析“湿邪致中风”的源流、辨证要点及临证思路,强调湿邪为中风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以期加深临床上对中风病的研究,进一步拓宽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湿邪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关于张锡纯伤寒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翁銮坤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263-1265,共3页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下载PDF
关于附子退病反应的探讨
6
作者 翁銮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956-1958,共3页
通过结合医案对附子的退病反应进行探讨,把附子的退病反应归纳为缓症反应及正性反应,并对正性的反应的症状及其处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附子 缓症反应 正性反应
下载PDF
乳腺癌相关抗Yo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少琴 张昌林 +1 位作者 翁銮坤 招远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5-1266,共2页
患者,女,58岁,因“头晕伴行走不稳40余天”于2020年1月3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于2019年11月中旬开始出现头晕,行走摇摆,多次至各医院就诊,期间查颅脑CT提示额部硬膜下少许积液;头颅MR+颈部CTA提示轻度脑白质缺血变性;视频眼震图提示... 患者,女,58岁,因“头晕伴行走不稳40余天”于2020年1月3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于2019年11月中旬开始出现头晕,行走摇摆,多次至各医院就诊,期间查颅脑CT提示额部硬膜下少许积液;头颅MR+颈部CTA提示轻度脑白质缺血变性;视频眼震图提示右侧前庭功能轻度受损(周围性),前庭功能中枢性病变。接诊医生考虑“耳石症”,予耳石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广东省中医院 接诊医生 视频眼震图 中枢性 颅脑CT 耳石复位 硬膜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契合点之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招远祺 翁銮坤 +1 位作者 吴大嵘 蔡业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21-1723,共3页
简要论述急性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提出现代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应关注的问题,并对中西医结合的契合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 急性 缺血性中风 中西医结合 契合点
下载PDF
试论茯苓四逆汤证中有无水气
9
作者 翁銮坤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8期1550-1551,共2页
试从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的功效等方面,对茯苓四逆汤证中有无水气这一争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茯苓四逆汤 水气 病机
下载PDF
共济失调合并NOP56基因突变一例
10
作者 林少琴 翁銮坤 +3 位作者 李文涵 蓝嘉盈 孙一凡 招远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6-338,共3页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小脑和脑干[1]。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影像学证明存在小脑萎缩特征,基因检测发现NOP56基因12号外...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小脑和脑干[1]。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影像学证明存在小脑萎缩特征,基因检测发现NOP56基因12号外显子区存在NM_006329:c.1777G>T变异的病例。该突变为无义突变,目前尚未见该位点突变的报道。本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HA的诊断提供更多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P56基因 共济失调 基因检测
下载PDF
辨机论治及其在中风病中的发挥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业峰 翁銮坤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共2页
通过对辨机论治进行阐述,认为辨机论治是中医学辨治理论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传统中医学理论动静结合的系统论思想。提出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应在综合各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辨机论治理论,可以提炼出更加实用、灵活的诊疗方案。
关键词 中风 中医病因和病机 辨机论治
原文传递
清浊在中风病中的运用
12
作者 翁銮坤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4期190-192,共3页
在《黄帝内经》中,清浊常用来表示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通过论述清浊的含义以及其与中风病的关系,得出清浊升降逆乱是中风病急性期的核心病机。首次提出在中风病急性期或超急性期,用清浊以代阴阳为抓取中... 在《黄帝内经》中,清浊常用来表示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通过论述清浊的含义以及其与中风病的关系,得出清浊升降逆乱是中风病急性期的核心病机。首次提出在中风病急性期或超急性期,用清浊以代阴阳为抓取中风病核心病机的关键。并指出清浊相干、浊邪害清是中风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清浊 清浊相干 浊邪害清 病机 升降逆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