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安全 韧性建设
1
作者 翟国方 《中外建筑》 2024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乡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如何提升城乡韧性以保障安全已成为当代城乡规划与建筑领域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期以“城乡安全与韧性”为主题,收录6篇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全过程...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乡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如何提升城乡韧性以保障安全已成为当代城乡规划与建筑领域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期以“城乡安全与韧性”为主题,收录6篇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全过程防灾视角下城市高温韧性提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提出灾前准备、灾中应对、灾后恢复与长期适应的策略。《国际关于流域洪涝灾害风险研究知识图谱分析》探讨了流域洪涝灾害风险的研究热点、时空演化路径和理论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极端天气事件 灾后恢复 城市高温 流域洪涝灾害 知识图谱分析 时空演化 学术论文
下载PDF
德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制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夏陈红 翟国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124,共8页
德国作为空间规划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其用途管制制度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文章在梳理德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的框架结构,分析用途管制制度在总量控制与计划管理、空间准入与实施许可、规划监测与预警机制等环节运行机制的基... 德国作为空间规划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其用途管制制度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文章在梳理德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的框架结构,分析用途管制制度在总量控制与计划管理、空间准入与实施许可、规划监测与预警机制等环节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德国在立法、立项、资金支持、空间监测、可持续发展与气候保护等领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希望能为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经验启示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德国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设施建设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璐宇 翟国方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引言新冠疫情的发生和近年来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具有人口众多、资源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灾害风险和应急需求更... 引言新冠疫情的发生和近年来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具有人口众多、资源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灾害风险和应急需求更加突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成为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基础设施水平 应急响应能力 资源密集 常住人口 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 现代城市发展
下载PDF
新西兰地震韧性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4
作者 戴玥 翟国方 鲁钰雯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38,共10页
地震韧性指受灾系统在地震灾害中具有承受、恢复和学习转化的能力,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建设思路。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新西兰的地震应对已有百年历史,地震韧性建设相对成熟,主要通过开展顶层设计、建立韧性组织体系... 地震韧性指受灾系统在地震灾害中具有承受、恢复和学习转化的能力,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建设思路。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新西兰的地震应对已有百年历史,地震韧性建设相对成熟,主要通过开展顶层设计、建立韧性组织体系、提升城市设施韧性、强化社区抗震减灾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灾害响应等举措,提升新西兰的地震韧性。我国抗震任务繁重,建设地震韧性城市具有必要性和挑战性,新西兰地震韧性建设经验可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旨在总结新西兰地震韧性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地震韧性理论发展和地震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地震韧性 新西兰 地震韧性城市 社区韧性
下载PDF
面向城市雨洪灾害治理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5
作者 董馨怡 翟国方 《城市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加剧雨洪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如何进行雨洪灾害治理,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城市,对可持续城市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可持续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为基础,建构设计内容框架,从整体层面和子系统层面分析了... 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加剧雨洪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如何进行雨洪灾害治理,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城市,对可持续城市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可持续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为基础,建构设计内容框架,从整体层面和子系统层面分析了雨洪安全视角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策略,并且结合国内外雨洪灾害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阐述,以期实现城市空间形态与雨洪灾害治理之间的协同,更加兼顾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灾害 灾害治理 可持续城市设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城市内涝灾害需要韧性应对
6
作者 何仙芝 翟国方 《防灾博览》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人口、经济密集、土地封闭的城市地区内涝灾害严重。内涝灾害通常指由于强降水或排水系统不足导致的城市地区积水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和频繁性的特点。城市排水系统往往难以迅速处...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人口、经济密集、土地封闭的城市地区内涝灾害严重。内涝灾害通常指由于强降水或排水系统不足导致的城市地区积水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和频繁性的特点。城市排水系统往往难以迅速处理大量降水,导致积水和内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内涝灾害 内涝问题 灾害事件 极端气候 频繁性 局地性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全过程防灾视角下城市高温韧性提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7
作者 邹滢 翟国方 《中外建筑》 2024年第8期14-21,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城市频繁面临极端高温事件的冲击与挑战,提升城市高温韧性是应对城市高温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规划案例与技术文本,由全过程防灾视角切入,分析在不同阶段应对高温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城市频繁面临极端高温事件的冲击与挑战,提升城市高温韧性是应对城市高温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规划案例与技术文本,由全过程防灾视角切入,分析在不同阶段应对高温热浪风险的有效方式与技术路径,总结出从灾前准备、灾中应对、灾后短期恢复与灾后长期适应四个环节增强城市高温韧性的具体举措与城市管理方法,并对我国高温韧性提升策略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温热浪 城市高温韧性 高温应对 高温适应 全过程灾害管理
下载PDF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城市韧性建设 被引量:4
8
作者 蔡云楠 翟国方 +8 位作者 王兰 彭翀 王世福 修春亮 王峤 周素红 姜洪庆 邵亦文 张杰英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公告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时发布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这...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公告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时发布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这标志着从2020年初爆发、持续了近三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管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冠疫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我国城镇化及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本刊特策划本期笔谈,邀请规划各领域的专家,从专业的视角,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城市韧性建设”展开讨论,剖析城市韧性建设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提出规划应对策略,期望为未来城市的韧性建设与提升提供有益参考。蔡云楠等提出城市防疫韧性是“医疗设施+环境安全+空间品质+治理机制”的综合表现,缺乏任何一个要素的理解都是不完整的。城市防疫韧性的提升需要政府的超前谋划和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对其研究也不仅仅是“医学+环境学科+空间规划+管理学”的融合领域,还需要来自更多视角和系统性的并行研究及跨学科的融合思考与实践。翟国方认为保障人民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城市规划愈来愈重要的内容,系统增强城市韧性则是促进人民健康全面发展的不二路径,并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科学编制健康城市规划以及重视健康风险管控技术的配套应用。王兰从公共健康角度出发认为韧性城市体现在现有各类设施应对疫情冲击的快速转换能力,既包含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硬件空间改造,也包含了软件服务和应急预案的密切配合,建议将健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在高风险城市和地区编制健康城市专项规划等。彭翀结合我国当前发展提出以高密建设的超大城市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积极探索多风险耦合下的机制探索,从空间规划和建设的视角开展科学研究,制定韧性提升的规划与建设策略。王世福回顾了疫情发展过程后总结出城市规划要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赋能空间韧性,提高城市的免疫力,并积极开展城市研究解释城市空间与疫情的相关性,深入创新规划设计方法以实现更具韧性的城市。修春亮关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韧性问题,提出空间上的城乡融合是提升城市韧性的新方式。通过规划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有助于形成优良的城乡景观和空间格局,通过城乡交融缓解生态压力、增加乡村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城乡社会交融、培养青少年的乡村情节、维护传统文化根基、增加空间的多元性进而增加城市和乡村的韧性。王峤则从韧性城市发展框架、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韧性城市管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韧性城市规划体系并提出实施路径,从宏观的韧性城市规划策略到中微观尺度的韧性社区建设提出应对疫情常态化的规划建议,推动我国韧性城市的研究和实施进程,提高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周素红认为亟需探索平疫结合理念下的健康与韧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既保障平时城市正常运作的需求,又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等安全事件能力的韧性城市。其核心任务是加大对城市在促进公众健康与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方面的基础研究;构建和优化韧性城市空间规划体系,补足城市建设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基本健康服务能力、应对疫情等事件的抵御、适应和恢复等综合能力;完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的保障机制,提升平疫结合的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姜洪庆提出空间韧性是整合城市要素密度、强度、流量、流速,以及空间层级的复杂性与连续性,将各种有效防灾途径与工程性措施结合起来,保持城市响应不同承灾阶段要素流动与形式结构的空间稳定性。风险识别、不确定性规划、协同管治、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是空间韧性的核心维度。邵亦文认为应把新冠疫情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机会之窗”,充分重视社区小微公共空间的价值,从“增量”和“提质”两个方面着手改善,使之更具有应对不确定风险的韧性,同时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和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城市韧性 规划策略 健康城市 城乡融合 平疫结合 公共空间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综合韧性指数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郭佳 翟国方 葛懿夫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基于韧性概念内涵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确定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和灾害危险性的测度方法,提出综合韧性指数用以测度乡村人居环境韧性,并以江苏省为例开展研究。基于现有江苏省范围内自然灾害危险性的分析,选取地震、地质、洪水和台风... 基于韧性概念内涵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确定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和灾害危险性的测度方法,提出综合韧性指数用以测度乡村人居环境韧性,并以江苏省为例开展研究。基于现有江苏省范围内自然灾害危险性的分析,选取地震、地质、洪水和台风作为主要灾害威胁,结合乡村人居环境韧性指标体系,测度2016年与2020年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韧性指数并开展空间相关性和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析。研究发现:(1)综合韧性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5大系统中除了人类系统均有所提升;(2)江苏省人居环境综合韧性指数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3)江苏省内综合韧性指数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且苏南地区内部差异性显著大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从韧性与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视角,为乡村人居环境韧性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综合韧性指数 灾害危险性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综合防灾规划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陈红 翟国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从“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思路和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综合防灾规划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系统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升级挑战。立足国家提出的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从“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思路和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综合防灾规划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系统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升级挑战。立足国家提出的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战略要求,剖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灾害形势,以及综合防灾规划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迫切性,在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为综合防灾规划的功能定位、架构体系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详细探讨新时期综合防灾规划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最终从规划思想、编制模式、技术途径、政策法规和制度机制上对综合防灾规划的发展路径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综合灾害防御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转型与升级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基于DSSM的汶川地震灾区经济韧性演化特征研究
11
作者 葛懿夫 翟国方 +1 位作者 杨颖 何仲禹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1,共7页
以往的经济韧性测度研究中偏重韧性测度水平的变化,经济韧性的结构对于经济韧性的影响往往受到忽视。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DSSM)提供了分析经济韧性变化与动力机制演变的崭新视角,通过将其运用于经济韧性分析可以将受灾地区局部区域与... 以往的经济韧性测度研究中偏重韧性测度水平的变化,经济韧性的结构对于经济韧性的影响往往受到忽视。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DSSM)提供了分析经济韧性变化与动力机制演变的崭新视角,通过将其运用于经济韧性分析可以将受灾地区局部区域与整体区域变化相联系,准确分析研究期内受灾地区经济韧性的结构优势与竞争力强弱变化。该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研究对象,测度受灾地区51个区县2003—2017年间经济韧性水平,使用相似系数将灾后经济韧性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使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DSSM)对比分析汶川地震前后经济韧性的结构分量与竞争力分量变化情况,深入探究汶川地震影响受灾地区经济韧性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经济韧性 汶川地震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下载PDF
“圈域”理念下流域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平衡发展——以米代川流域为例
12
作者 邹佳雯 霍子文 +2 位作者 韩文超 翟国方 樊德良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0期97-104,共8页
本文从流域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关系由和谐共生转为矛盾冲突出发,阐述了日本如何在“圈域”规划理念下推动2个空间重新恢复平衡发展。日本政府认为关键在于优化流域地区资源的配置与流动方式,改变以流域外资源输入输出为导向的外循环模式,... 本文从流域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关系由和谐共生转为矛盾冲突出发,阐述了日本如何在“圈域”规划理念下推动2个空间重新恢复平衡发展。日本政府认为关键在于优化流域地区资源的配置与流动方式,改变以流域外资源输入输出为导向的外循环模式,转为以流域内资源高效流通的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循环模式,而实现内循环的重要举措就是规划形成多级多类的生活圈,并以生活圈为单位与外部进行交换。随后以日本秋田县的米代川流域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米代川流域地方生活圈的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和产业发展,以及特色的绿色金融政策,分析其如何与流域空间相结合,最终实现流域地区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进而为我国当下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空间 地方空间 地方生活圈 米代川流域
下载PDF
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评价的RAGA-PP模型
13
作者 夏陈红 翟国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7-193,共7页
为解决已有模型普遍存在的难以动态评价非线性寻优的现实问题,引入投影寻踪(PP)模型进行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评价,并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辅助多维数据空间拓扑结构的投影方向,对长三角城市群(YRDUA)地区进行实证研... 为解决已有模型普遍存在的难以动态评价非线性寻优的现实问题,引入投影寻踪(PP)模型进行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评价,并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辅助多维数据空间拓扑结构的投影方向,对长三角城市群(YRDUA)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AGA-PP模型与典型的熵权法(EWM)、灰色关联分析法(GRA)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RAGA-PP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表明RAGA-PP模型具有较强的精确性、稳健性和抗干扰性,不仅能够聚焦于优秀个体的取值区间来实现全局搜索和加速评估,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方法长期存在的权重设置主观性较强、高维数据不易处理的现实问题;另外,各子系统维度的目标投影值平均水平排序为:抗灾维度>防灾维度>救灾维度>恢复维度,表明抗灾维度指标对综合承灾力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灾能力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 投影寻踪(PP)模型 投影方向 长三角城市群(YRDUA)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疏散仿真模拟的城市高密度片区避难空间优化研究--以南京某高校为例
14
作者 尚凯 翟国方 +1 位作者 钟光淳 杨海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8-410,共13页
选取南京市某高校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人口分布、道路网络、建筑布局、避难空间等基础数据,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获取人群避难场所选择偏好、避难路径选择等典型疏散行为参数。在Pathfinder应急疏散平台中建立多智能体疏散仿真... 选取南京市某高校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人口分布、道路网络、建筑布局、避难空间等基础数据,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获取人群避难场所选择偏好、避难路径选择等典型疏散行为参数。在Pathfinder应急疏散平台中建立多智能体疏散仿真模型,对白天和夜晚情况进行疏散模拟,基于疏散模拟结果,从空间环境、应急管理层面提出更新优化策略并完成仿真模拟验证。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内人群对避难场所的选择偏好依次为:场地型避难场所、建筑型避难场所、地下空间,避难场所偏好选择与调查对象性别相关;校园建筑全天的人口数量变化因建筑功能不同有较大差异,白天疏散时间显著少于夜晚,白天拥堵位置多出现在北园教学区,夜晚拥堵位置出现在南园宿舍区;宿舍区利用率高于教学区,大面积的避难场所(如操场、篮球场等)利用率反而处于较低水平。对改造后的校园区域进行疏散模拟验证,结果表明疏散完成时间显著减少、拥堵点人口密度下降,证明了改造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模型 城市高密度片区 校园 应急疏散 疏散行为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尺度地震避难疏散模拟
15
作者 陈伟 汤一鸣 +2 位作者 赵军 高婧怡 翟国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1-621,共11页
城市尺度避难疏散模拟可发现应急避难服务缺口,为避难场所建设提供量化基础。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构建疏散模拟模型,以天津市小白楼CBD地区为例,进行地震应急避难疏散模拟,研究发现:区域内总避难需求人数约79.3万,在全部298个地块中,紧急... 城市尺度避难疏散模拟可发现应急避难服务缺口,为避难场所建设提供量化基础。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构建疏散模拟模型,以天津市小白楼CBD地区为例,进行地震应急避难疏散模拟,研究发现:区域内总避难需求人数约79.3万,在全部298个地块中,紧急避难需求人员分布于白天的地块有199个;全部疏散路径的平均疏散时间约为10.8 min,小于10 min的路径占比约80.3%。116个紧急避难场所平均接收人数为6396,其中25处接收人数超过10000,6处接收人数超过20000。超容规模较大的避难场所主要分布于天津站周边地区、海河东岸沿线区域、南京路沿线地区、津湾广场、锦州道及山西路等,其中64个已超出其最大容量,共计超出容量人数为42.68万,场均超容6668人;52个未超容避难场所,总计最大能容纳38.08万人,但实际接收13.73万人,尚能容纳共计24.35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手机信令数据 地震避难 疏散模拟 天津
下载PDF
我国韧性国土空间建设的战略重点 被引量:33
16
作者 翟国方 夏陈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48,共5页
韧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灾害的重要战略。国际上不少国家已经对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成效。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际上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理念的发展历程和... 韧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灾害的重要战略。国际上不少国家已经对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成效。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际上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理念的发展历程和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刻剖析了我国韧性国土空间建设的总体情况和问题,概要展望了我国未来韧性国土空间建设的战略重点,期待能为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国土空间 战略重点 灾害应对
下载PDF
日本国土规划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23
17
作者 翟国方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本文结合日本战后经济社会环境的演变,对日本历次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的背景和特点作了时间序列的简单剖析,并对最近的国土规划的制度改革和刚批准通过的国土形成规划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介绍。最后,归纳了几点日本国土规划的实践对我国... 本文结合日本战后经济社会环境的演变,对日本历次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的背景和特点作了时间序列的简单剖析,并对最近的国土规划的制度改革和刚批准通过的国土形成规划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介绍。最后,归纳了几点日本国土规划的实践对我国国土规划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规划 国土形成规划法 日本 启示
下载PDF
规划,让城市更安全 被引量:7
18
作者 翟国方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频发。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2010年8月7日舟曲特大泥石流,2011年1月冰冻灾害,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旱灾……每一次灾害,均造成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频发。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2010年8月7日舟曲特大泥石流,2011年1月冰冻灾害,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旱灾……每一次灾害,均造成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损失。随着"风险社会"[1]的到来,如何防范、规避风险,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已引起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 安全 城市 社会经济发展 玉树地震 长江中下游 风险社会 规避风险
下载PDF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体系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翟国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8-59,共2页
都市圈着眼于核心城市与周边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相邻城市在交通、服务、市场等方面的一体化运营,有利于助推城市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新时代,我们应尽快启动都市圈规划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加大财政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加快户籍制度改... 都市圈着眼于核心城市与周边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相邻城市在交通、服务、市场等方面的一体化运营,有利于助推城市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新时代,我们应尽快启动都市圈规划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加大财政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动态监控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城镇化 城市群
下载PDF
日本高铁站城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翟国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2-43,共2页
从日本高铁的发展历史看,高铁站及周边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归结为:站点建设初期依托母城支撑产业,通过人口、资金、项目和基础建设,逐步形成站点商业,通过功能复合、规模扩大,形成站点综合体,对周边产生辐射效应,导致人口、产业进一步聚... 从日本高铁的发展历史看,高铁站及周边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归结为:站点建设初期依托母城支撑产业,通过人口、资金、项目和基础建设,逐步形成站点商业,通过功能复合、规模扩大,形成站点综合体,对周边产生辐射效应,导致人口、产业进一步聚集形成城市副中心,逐渐摆脱对母城的依赖,反哺母城,形成独立新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城 城市副中心 新城开发 圈层 区域城市 辐射效应 轴线交点 大城市 小城市 独立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