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1市4县毒蛇种类分布特征研究及快速准确诊断毒蛇咬伤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毅 张剑锋 +3 位作者 李其斌 翟崇宇 余培南 刘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 从蛇伤临床诊断视角结合现有动物学资料,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1市4县毒蛇种类分布特征研究,探讨该研究指导快速准确诊断毒蛇咬伤的意义.方法 依据地级市、县级政府提供的资料确认研究区域经纬度、海拔,查阅权威动物学专著确认每种蛇... 目的 从蛇伤临床诊断视角结合现有动物学资料,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1市4县毒蛇种类分布特征研究,探讨该研究指导快速准确诊断毒蛇咬伤的意义.方法 依据地级市、县级政府提供的资料确认研究区域经纬度、海拔,查阅权威动物学专著确认每种蛇的经纬度、垂直、省份分布,从理论上框定研究区域分布的蛇种.以蛇伤科学研究为由向研究区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捕蛇证,依据理论框定的蛇种科学设计蛇种类调查图谱及问卷调查表,从蛇伤临床标本(Ⅰa级证据)、野生蛇种科研标本(Ⅰb级证据)、问卷调查(Ⅱ级证据)、临床图片(Ⅲ级证据)4个维度,采用分级证据法探讨以县、地市为单位的毒蛇种类分布特征.结果 从理论上确认框定研究区域有毒蛇6科4亚科40属92种蛇类,其中毒蛇25种,无毒蛇67种;前钩牙剧毒蛇7种,管状毒牙剧毒蛇8种,口腔上腭部有Duvernoy腺体的剧毒蛇种2种,后沟牙低毒蛇8种.共获得I级证据共90件,毒蛇Ⅰ级证据50件,证实毒蛇分布种类14种;其中毒蛇Ⅰa级临床标本证据15件,分为3科3亚科8属9种蛇类;毒蛇Ib级科研标本证据35件,分为3科3亚科10属11种蛇类;调查范围覆盖1市4县、31镇、13乡、207村.收集问卷调查Ⅱ级证据共1001份,证实毒蛇分布种类20种;其中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收集Ⅲ级临床图片证据233张,证实毒蛇分布种类11种.整合Ⅰ、Ⅱ、Ⅲ级证据,证实广西壮族自治区1市4县毒蛇种类分布特征.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1市4县毒蛇种类丰富,其分布具备显著区域特性;以县、地市为单位的毒蛇种类分布特征研究为制作区域性蛇伤诊断图鉴用于蛇伤快速准确诊断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分布 区域性蛇伤诊断图鉴 蛇咬伤快速准确诊断
下载PDF
自创简易VSD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在中华眼镜蛇咬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韦艳艳 罗毅 +2 位作者 龙春萍 翟崇宇 黄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3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创简易VSD配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收治的70例中华眼镜毒蛇咬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 目的探讨自创简易VSD配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收治的70例中华眼镜毒蛇咬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简易自创VSD,给予全面、规范、专业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程度及疗效。结果第2d和第3d,观察组患者皮肤肿胀缓解例数高于对照组例数;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创简易VSD配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并给予全面、全程、规范、专业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创简易VSD 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 中华眼镜蛇咬伤 护理
下载PDF
竹叶青属毒蛇的毒理机制与临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罗毅 张剑锋 +3 位作者 李其斌 余培南 翟崇宇 王琦 《蛇志》 2019年第4期446-449,共4页
作为中国南方常见毒蛇之一,竹叶青属毒蛇的毒液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竹叶青毒液中各生物活性成分的毒理机制正逐步被阐明。与此同时,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技术以及疗效亦在不断发展、提高。本文就近... 作为中国南方常见毒蛇之一,竹叶青属毒蛇的毒液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竹叶青毒液中各生物活性成分的毒理机制正逐步被阐明。与此同时,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技术以及疗效亦在不断发展、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对竹叶青属毒蛇毒液活性成分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手段等研究资料进行概括与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 蛇咬伤 毒理学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咬伤致CK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正奎 罗毅 +2 位作者 黄瀛 翟崇宇 余培南 《蛇志》 201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自主研发的蛇伤灵内服Ⅰ方、外敷Ⅱ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在中华眼镜蛇咬伤致患者心肌酶谱(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改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蛇伤灵... 目的探讨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自主研发的蛇伤灵内服Ⅰ方、外敷Ⅱ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在中华眼镜蛇咬伤致患者心肌酶谱(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改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蛇伤灵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组和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K与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具有一定优势,蛇伤灵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在针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所致局部肌肉细胞损伤、全身炎性反应症状控制方面优于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伤灵方 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中华眼镜蛇 心肌酶谱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咬伤致组织肿胀坏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毛文雄 韦继波 +2 位作者 罗毅 翟崇宇 余培南 《蛇志》 2018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桂中桂北蛇伤基地自主研发的蛇伤灵内服Ⅰ方、外敷Ⅱ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的局部组织坏死与肢体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制定蛇伤皮肤组织坏死相关的客观临床评分标准,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 目的探讨桂中桂北蛇伤基地自主研发的蛇伤灵内服Ⅰ方、外敷Ⅱ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的局部组织坏死与肢体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制定蛇伤皮肤组织坏死相关的客观临床评分标准,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蛇伤灵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组和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皮肤组织坏死积分及患肢肿胀程度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皮肤组织坏死积分与患肢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优越性,蛇伤灵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所致肢体肿胀、组织坏死程度的效果优于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伤灵方 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中华眼镜蛇
下载PDF
院前创伤指数评分结合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林正奎 罗毅 +2 位作者 黄瀛 翟崇宇 刘路培 《右江医学》 201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指数评分结合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在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30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院前创伤指数评分结合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进行急救)和对照组(仅采用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进行急...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指数评分结合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在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30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院前创伤指数评分结合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进行急救)和对照组(仅采用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进行急救),每组1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受伤部位、受伤类型、确定性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创伤预后。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受伤部位、受伤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定性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伤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创伤指数评分结合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的规范实施是创伤患者院前急救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指数评分 院内远程网络会诊平台 多学科联合会诊
下载PDF
基于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快速准确诊断1例不明蛇类咬伤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庆峰 罗毅 +3 位作者 雷卓异 翟崇宇 王琦 吴雪 《蛇志》 2021年第1期10-12,16,共4页
目的探讨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成果联合运用于快速准确诊断不明蛇类咬伤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不明蛇类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动物学生活习性、咬痕鉴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蛇类动物学分布6个方面进行剖... 目的探讨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成果联合运用于快速准确诊断不明蛇类咬伤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不明蛇类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动物学生活习性、咬痕鉴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蛇类动物学分布6个方面进行剖析不明蛇类咬伤的诊断思路与方法。结果该例蛇伤患者的病史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史特征符合银环蛇生活习性;(2)咬痕特征首先符合毒蛇咬痕,其次与银环蛇咬痕特征高度吻合;(3)蛇伤流行病学研究支持被咬地域存在银环蛇致伤病种;(4)临床表现首先符合毒蛇咬伤,其次与银环蛇/金环蛇咬伤临床表现高度吻合;(5)依据桂中毒蛇种类分布研究成果结合银环蛇咬痕特征确诊为银环蛇咬伤。结论将蛇类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成果联合运用于不明蛇类咬伤的快速准确诊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蛇类咬伤 快速准确诊断 银环蛇
下载PDF
舟山眼镜蛇咬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8
作者 杨俊 罗毅 +4 位作者 雷卓异 王长久 何伟华 王琦 翟崇宇 《蛇志》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舟山眼镜蛇为中国常见剧毒蛇之一,其咬伤致残率较高。随着舟山眼镜蛇咬伤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舟山眼镜蛇咬伤的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对舟山眼镜蛇咬伤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相关成果进行概括... 舟山眼镜蛇为中国常见剧毒蛇之一,其咬伤致残率较高。随着舟山眼镜蛇咬伤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舟山眼镜蛇咬伤的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对舟山眼镜蛇咬伤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相关成果进行概括与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眼镜蛇 蛇咬伤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运用于广西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罗毅 张剑锋 +3 位作者 翟崇宇 吴雪 王琦 黄国亮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1-1246,共6页
目的自行拟定竹叶青属毒蛇咬伤诊断标准,并探讨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用于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参照《中国蛇伤急救学》《中国蛇类》中有关内容制定广西竹叶青属毒蛇咬伤诊断标准:①肇事蛇为广西竹叶... 目的自行拟定竹叶青属毒蛇咬伤诊断标准,并探讨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用于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参照《中国蛇伤急救学》《中国蛇类》中有关内容制定广西竹叶青属毒蛇咬伤诊断标准:①肇事蛇为广西竹叶青属毒蛇;②患者所述蛇的外观形态基本符合广西竹叶青属毒蛇特征;③具备血液毒临床表现,即局部肿胀、伤口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出现皮下瘀斑。具备①或同时具备②和③即可诊断。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柳州市中西医结合蛇伤救治中心收治的广西竹叶青属毒蛇咬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治疗组和覆盖式VSD技术组,每组60例。普通治疗组给予抗蛇毒血清、抗破伤风、伤口周边局封、抗炎、硫酸镁纱布外敷患肢、对症支持治疗等处理;覆盖式VSD技术组在普通治疗组基础上运用覆盖式VSD技术。两组从入院治疗次日开始计算周期,治疗周期均为7 d。在治疗周期中,每日08:00取血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记录患肢肿胀程度及皮下瘀斑出现情况。结果在治疗周期不同时间点,覆盖式VSD技术组与普通治疗组PT、APTT、Fib动态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Fib于第1~4天均有下降,第5天开始逐步回升,第4天覆盖式VSD技术组Fib最低值高于普通治疗组(g/L:0.70±0.03比0.41±0.01,P<0.05);两组PT在治疗周期前中期均有上升,后期回落,第5天覆盖式VSD技术组PT峰值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s:25.2±0.1比35.4±0.2,P<0.05),且第7天覆盖式VSD技术组PT恢复至正常范围,普通治疗组仍异常;两组APTT在治疗周期一开始均增高并逐渐回落,第3天覆盖式VSD技术组APTT峰值低于普通治疗组(s:47.3±0.1比55.7±0.2,P<0.05),其上升与下降速率也较普通治疗组平缓。而两组间RBC、Hb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地缓解,覆盖式VSD技术组缓解程度较普通治疗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60,P=0.000);且覆盖式VSD技术组皮下瘀斑出现率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13.3%比40.0%,χ2=10.909,P=0.002)。结论将覆盖式VSD技术用于广西竹叶青属毒蛇咬伤并不加重出血,在有利于患肢消肿的同时还能促进凝血功能恢复,能更好地控制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 蛇咬伤 负压封闭引流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整合素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翟崇宇 陈俊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与胃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近几年来有关整合素与胃癌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加以分析。结果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的整合素主要有β1亚系整合素与αν亚系整合素,β1亚系整合素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生... 目的研究整合素与胃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近几年来有关整合素与胃癌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加以分析。结果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的整合素主要有β1亚系整合素与αν亚系整合素,β1亚系整合素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αν亚系整合素与胃癌的病理分型、分级及分期有关,且αν亚系整合素成员ανβ3、ανβ5和ανβ6与胃癌的预后有关,其中的ανβ6可作为一个判断胃癌预后的有效独立指标。结论整合素家族成员与胃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但其所涉及的机制如信号转导通路尚不完全清楚,相信随着对整合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逐渐阐明其中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胃癌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