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气、血、水论治肝硬变腹水 被引量:1
1
作者 翟怀乐 周晓玲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0期1478-1481,共4页
肝硬变腹水的主要病机在于气(阳)虚、血虚、血瘀、水停。气(阳)虚则推动及生化无力,导致血虚、血瘀、水停;水停日久,可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血瘀日久,可导致新血不生及水停加重。临证治疗以气、血、水三者关系为核心,从气(阳)、血、水论治... 肝硬变腹水的主要病机在于气(阳)虚、血虚、血瘀、水停。气(阳)虚则推动及生化无力,导致血虚、血瘀、水停;水停日久,可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血瘀日久,可导致新血不生及水停加重。临证治疗以气、血、水三者关系为核心,从气(阳)、血、水论治,每获良效。阳虚水盛夹瘀证多为臌胀病初中期,治以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活血化瘀,方选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阳虚血虚水盛证多为臌胀病中后期,治以温补脾肾、化气利水、养血柔肝,方选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腹水 “气、血、水”理论 阳虚水盛夹瘀证 阳虚血虚水盛证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厥阴病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晓玲 阮博文 +2 位作者 李裕珍 潘益巧 翟怀乐 《河南中医》 2020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将无形的热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表现出来,依据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阐述病证寒热分布。厥阴病本质为阴寒盛极而渐衰,阳气虽弱而渐聚,若阴尽或阳生过程受阻,就会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厥阴病中的寒热错杂证、...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将无形的热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表现出来,依据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阐述病证寒热分布。厥阴病本质为阴寒盛极而渐衰,阳气虽弱而渐聚,若阴尽或阳生过程受阻,就会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厥阴病中的寒热错杂证、寒化证、热化证及气厥证,其中寒热错杂证最为多见。厥阴病往往多经同时发病,以少阳经、太阴经合病,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合病较为多见。少阳经、太阴经合病,太阴经寒邪极盛,少阳经阳气升发不利,阳气郁结于少阳,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少阳经所主的双侧胸胁呈现高温态,腹部呈现低温态,四肢末端呈现低温态。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合病,患者多体质偏阳虚,督脉阳气易不足,红外热成像图显示:胸胁呈现高温态,腹部肾区呈现低温态,四肢呈现低温态,督脉温度断续不均匀。热厥证为厥阴病阳明有热,热郁结于阳明,不能达于四末,红外热成像图显示:腹部呈现高温态,督脉呈现高温态,四肢末端呈现低温态。寒厥证患者多为血虚体质,感受寒邪,少阳阳气郁而不发,发为厥阴病寒化证,红外热成像图显示:督脉断续弥散,下腹部、四肢呈现异常低温态。气厥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致全身气机不畅,郁久化热,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四肢末端呈现稍低温态,胸胁腹部呈现高温态。红外热成像技术能无创伤展示人体寒热的图像,并能有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经络温度变化,有利于中医理论量化,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红外热成像技术 寒热错杂证 寒厥证 热厥证 气厥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从“六经辨证”浅析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晓玲 阮博文 +3 位作者 冯丽娟 翟怀乐 李裕珍 潘益巧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1,共2页
从"六经辨证"角度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进行理论探讨,为肝硬化腹水治疗提供新思路。目前治疗上,西医方面整体疗效往往不能令人临床满意,而更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肝硬化腹水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临床上鲜有从《伤寒论... 从"六经辨证"角度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进行理论探讨,为肝硬化腹水治疗提供新思路。目前治疗上,西医方面整体疗效往往不能令人临床满意,而更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肝硬化腹水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临床上鲜有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论治肝硬化腹水,广西名中医周晓玲经长期临床治疗经验提出"少阳太阴合病"是肝硬化腹水病机关键,并指出少阳太阴合病为该病关键,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以和解少阳温补太阴为法,兼养血活血利水。从"六经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能更好把握疾病病机所在,指导临床经典经方的运用,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少阳太阴合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