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唐医籍中吴茱萸类方辨治心力衰竭的学术思想探析
1
作者 翟惠奇 褚庆民 李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2期2203-2206,共4页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等古籍中治疗脚气病、水肿病、咳嗽上气病、奔豚病的吴茱萸类方进行梳理分析、归纳、研究,发现吴茱萸类方多具有温阳下气利水,镇咳除满消胀之效,常用于脚气...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等古籍中治疗脚气病、水肿病、咳嗽上气病、奔豚病的吴茱萸类方进行梳理分析、归纳、研究,发现吴茱萸类方多具有温阳下气利水,镇咳除满消胀之效,常用于脚气病、水肿病、咳嗽上气病、奔豚病中急危重症的治疗。汉唐医家在应用吴茱萸类方辨治以肿、喘、咳、唾、满、烦为主要表现的急危重症方面经验丰富,并提出关于服药后详细的将息调护方法,此或为中医药辨治心力衰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及方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吴茱萸类方 汉唐时期 证候学
下载PDF
张仲景“以阳为先”辨治心系疾病学术思想探究
2
作者 翟惠奇 李婉盈 +1 位作者 康亮 李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4期2688-2691,共4页
“以阳为先”是张仲景辨治心系疾病的总体学术思想,张仲景认为心系疾病多阳虚,其治首重温阳通阳,主以辛温、甘温之法。张仲景针对心系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扶阳温阳、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调畅情志四大治疗法则,辨治心系疾病用药以辛... “以阳为先”是张仲景辨治心系疾病的总体学术思想,张仲景认为心系疾病多阳虚,其治首重温阳通阳,主以辛温、甘温之法。张仲景针对心系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扶阳温阳、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调畅情志四大治疗法则,辨治心系疾病用药以辛温为主,寒凉为辅,桂附姜苓草枣参常用,张仲景重视调畅情志,分列疏肝解郁、舒缓滋养、重镇安神三种调畅情志方法,调治心神,多取茯苓、龙骨、牡蛎、柴胡、小麦、甘草、大枣等性味平和,具有疏利、镇摄、和缓功效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疾病 以阳为先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散剂应用源流考 被引量:4
3
作者 翟惠奇 蒋亚联 +1 位作者 陈炜璇 于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94-1996,共3页
散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与病证、治法及疗效密切相关,包括吞散剂和煮散剂。散剂遥出东汉,自汉至清,散剂呈现兴起、发展、兴盛、衰落的变化局面,鼎盛于宋,而衰落于明清,煮散剂宋时随吞散剂发展一齐到达顶峰,而衰落速于吞散剂。散剂应用... 散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与病证、治法及疗效密切相关,包括吞散剂和煮散剂。散剂遥出东汉,自汉至清,散剂呈现兴起、发展、兴盛、衰落的变化局面,鼎盛于宋,而衰落于明清,煮散剂宋时随吞散剂发展一齐到达顶峰,而衰落速于吞散剂。散剂应用与疾病特点息息相关,是基于具体病情而选用与之相适应制剂。治法上,散剂汗、消二法贯穿历代,主治水液代谢异常与慢性疾病。吞散剂以消法为主,主治水湿停聚与气滞类疾病;煮散剂以汗法贯穿,主治病症广泛。散剂药物整体而言具有发展性,吞散剂与煮散剂之间有别,即吞散中含有不适宜煎煮之药物;在药性上从汉至清则呈现从偏于温热到偏于寒凉的转变。于散剂发展而言,基于破壁饮片于超微粉技术下的新型散剂是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剂 应用源流 考证 病症 发展 现代剂型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de Winter ST-T改变伴下壁导联改变一例
4
作者 翟惠奇 康亮 +1 位作者 褚庆民 李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6期554-555,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胸痛36 h入院。入院首次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广泛前壁T波高耸,V2~V6导联J点压低、ST段上斜型压低,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de Winter ST-T改变,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遂... 患者男性,32岁,因胸痛36 h入院。入院首次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广泛前壁T波高耸,V2~V6导联J点压低、ST段上斜型压低,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de Winter ST-T改变,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遂紧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于左前降支近段植入支架1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De Winter综合征
原文传递
汉唐诸下利类病名及《备急千金要方》黄连干姜汤方源考据
5
作者 翟惠奇 黎同明 于洋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5期4-7,共4页
肠澼、下利、肠风诸病名由来已久,属于古病名,泄泻、痢疾之别则于明清时期始清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载下利性疾病的相关治法方剂,后世方书,如《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等,不断对其继承、发展。在多种以下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 肠澼、下利、肠风诸病名由来已久,属于古病名,泄泻、痢疾之别则于明清时期始清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载下利性疾病的相关治法方剂,后世方书,如《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等,不断对其继承、发展。在多种以下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肠澼、滞下、小肠虚寒三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症候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备急千金要方》首载小肠虚寒,黄连干姜汤是其证治方,其方剂组成寒温并用,具有收涩、止痢、止痛、补益、排脓的效功,此与肠澼、滞下的治疗方药具有相似性。三者的治疗方剂在配伍上多为寒温并用,多使用具有补益、排脓与收涩功效的药物。以上相关研究对丰富方剂的配伍理论和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澼 小肠虚寒 溃疡性结肠炎 黄连干姜汤 方剂配伍 备急千金要方
下载PDF
基于汉唐方剂考据黄芩、黄连、黄柏之药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翟惠奇 钟楠 +2 位作者 黎同明 于洋 陈志练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4期15-20,共6页
《神农本草经》所记黄芩、黄连、黄柏功用相近,而临证药用有别。本文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所载黄芩、黄连、黄柏主证为基础,据之以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唐《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等含有黄芩、黄连、黄柏的方剂,... 《神农本草经》所记黄芩、黄连、黄柏功用相近,而临证药用有别。本文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所载黄芩、黄连、黄柏主证为基础,据之以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唐《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等含有黄芩、黄连、黄柏的方剂,藉以剖析其药用之异同。黄芩、黄连、黄柏俱主肠胃结热,黄芩主除胸中烦,兼主身热;黄连重在止下利肠澼,并除心下痞;黄柏善治黄疸疮疡。黄芩、黄连、黄柏药用的考据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同时为以方测药、探究药物药用的方法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连 黄柏 考证 以方测药 药物功效
原文传递
论经方的中医体系属性
7
作者 于洋 黎同明 +1 位作者 汪玉梅 翟惠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460-4463,共4页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是多元的,存在着分家体系,这是认识、分析中医问题的前提。中医体系主要是医经和经方两大体系。以地域而言,医经为北方齐鲁医学,遵循黄帝家法;经方为南方荆楚医学,遵循神农家法。医经与经方存在着独立和交融的发展,经...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是多元的,存在着分家体系,这是认识、分析中医问题的前提。中医体系主要是医经和经方两大体系。以地域而言,医经为北方齐鲁医学,遵循黄帝家法;经方为南方荆楚医学,遵循神农家法。医经与经方存在着独立和交融的发展,经方不是指某具体方剂,而是中医之一体系。《伤寒杂病论》属经方体系,它与医经的六经名同而实不同;与经方方同,而有经验性和规律性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系 医经 经方 伤寒杂病论 属性
原文传递
吴伟基于“瘀毒致悸”辨治房颤思路探讨
8
作者 翟惠奇 黎燚华 +7 位作者 康亮 余润佳 李荣 吴辉 周小雄 都治伊 褚庆民 吴伟(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316-1322,共7页
吴伟教授在辨治房颤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心-血-脉三位一体论”与“瘀毒致悸”论。认为房颤由瘀毒所致,其病位在心-血-脉,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毒成”。治法当紧扣病机,提倡“从瘀论治,兼以解毒,缓消其毒”,且认为理气活血化瘀便是解... 吴伟教授在辨治房颤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心-血-脉三位一体论”与“瘀毒致悸”论。认为房颤由瘀毒所致,其病位在心-血-脉,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毒成”。治法当紧扣病机,提倡“从瘀论治,兼以解毒,缓消其毒”,且认为理气活血化瘀便是解毒。方拟桃仁红花煎加减,主要组成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生地黄、赤芍、丹参、大枣、葛根、甘松、牡蛎、茯苓、玉竹等,并根据岭南之气候与房颤多影响情志之特点,去方中辛烈之品,而加特色解毒药对葛根-甘松以辨病而治。吴伟教授治疗房颤还常配合沐足、针灸、导引等中医外治法和保健法,全面调理,缓消其毒,以复其元。吴伟教授治疗房颤采用中医药精准干预,综合调理,可达到促进症状消失及恢复窦性心律、改善体质等目的,其辨治思路可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血-脉三位一体 瘀毒致悸 活血化瘀 桃仁红花煎 葛根 甘松 吴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