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翟振伟 孙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未临产孕妇共152例,分为研究组76例,行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的期待疗法。记录羊水渗漏情况及延长孕周情况...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未临产孕妇共152例,分为研究组76例,行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的期待疗法。记录羊水渗漏情况及延长孕周情况和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对比对照组正常新生儿64/25例(P<0.05),早产儿并发症8/23例(P<0.05),死亡或放弃4/28例(P<0.05)例。结论宫颈环扎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后能有效延长孕周,进而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扎 生物蛋白胶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卵巢癌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翟振伟 石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03-606,共4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是指位于肿瘤细胞组织周围的淋巴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降低转移潜能的作用。因其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而被认为是宿主对肿瘤识别的直接而特异的表现,肿瘤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数量...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是指位于肿瘤细胞组织周围的淋巴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降低转移潜能的作用。因其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而被认为是宿主对肿瘤识别的直接而特异的表现,肿瘤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抗肿瘤反应的强度和总体水平。作为宿主对肿瘤免疫的最前沿倍受重视,近年来研究较多。本文对TIL及其在卵巢癌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卵巢癌 免疫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志海 翟振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2期1763-1765,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对母婴的影响,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HELLP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性HELLP18例,部分性HELLP10例,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母婴并发症和分娩结局...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对母婴的影响,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HELLP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性HELLP18例,部分性HELLP10例,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母婴并发症和分娩结局。结果:完全性HELLP组的乳酸脱氢酶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显著高于部分性组。完全性HELLP组中,重度子痫前期占83%(15/18),有特殊表现病例占61%(11/18),部分性HELLP组中,重度子痫前期占30%(3/10),有特殊表现病例占20%(2/1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生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剖宫产率分别为89%(完全性HELLP组)和90%(部分性HELLP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和肝功能均于产后24小时开始恢复,产后96小时血小板恢复正常,产后第五天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HELLP综合征的临床病情较部分性更加严重。但如能及时诊治,二者的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HELLP综合征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布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翟振伟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5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方法检测卵巢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D4+、CD8+细胞数,及它们与临床、...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方法检测卵巢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D4+、CD8+细胞数,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卵巢癌组织中CD4+、CD8+中位数分别为12.5/HPF和57/HPF,与良性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卵巢癌组织癌巢内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间质内;不同组织类型之间癌巢内CD4+和间质内CD4+、CD8+细胞数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③Ⅲ期患者癌巢内CD8+和间质内CD4+、CD8+细胞数显著高于Ⅰ~Ⅱ期,而癌巢和间质内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Ⅰ~Ⅱ期;低分化患者间质内CD8+细胞数显著高于高分化者,而癌巢和间质内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高分化者。④癌巢CD4+/CD8+比值较高组(≥0.095)比CD4+/CD8+比值较低组(<0.095)生存率高,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癌巢CD4+/CD8+比值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①卵巢癌组织中TIL数量增加,但主要分布于间质内,且与细胞分化、临床分期等参数有关。②卵巢癌TIL反映了卵巢癌患者局部抗瘤免疫状况,且与分期负相关,癌巢CD4+/CD8+比值可为预测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氟哌利多联合地西泮用于大月份钳刮术的研究
5
作者 翟振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哌利多和地西泮联合米非司酮米索用于大月份钳刮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应用小剂量氟哌利多联合地西泮下进行钳刮手术,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哌利多和地西泮联合米非司酮米索用于大月份钳刮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应用小剂量氟哌利多联合地西泮下进行钳刮手术,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麻醉下进行手术。分别监测两组麻醉诱导时间、镇痛效果、定向力恢复时间、体动分级、宫颈软化情况、出血量及术中患者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 O2)、手术前后血压(BP)。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体动表现、宫颈软化程度、术前宫深及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HR变化≥30%、Sp O2≤90%、手术前后BP变化≥30%的例数及子宫收缩程度、出血量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利多和地西泮联合米非司酮米索用于大月份钳刮术,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不影响子宫收缩、手术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 大月份钳刮术 氟哌利多 地西泮
下载PDF
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对产程进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翟振伟 徐敏 张越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单胎头位要求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管理:枕前位和枕横位时,取...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单胎头位要求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管理:枕前位和枕横位时,取胎儿脊柱对侧卧位;枕后位时,取胎儿脊柱同侧卧位;宫口开全后,取半卧屈腿外展式。对照组不做体位指导,麻醉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孕妇可取自由舒适体位,直到宫口开全,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直到分娩结束。分别监测2组各产程的时间,计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产妇数量,测量产后出血量,计新生儿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366±32)min vs.(636±49)min,(42±11)min vs.(69±26)min,P<0.05)],自然分娩率高(89.0%vs.72.0%,P=0.039),手术产率低(10.0%vs.23.0%,P=0.031),产后出血率低(1.0%vs.4.0%,P=0.027)、新生儿窒息率低(4.0%vs.9.0%,P=0.036)。结论无痛分娩术联合体位管理可以加速产程的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体位管理 加速产程
原文传递
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翟振伟 张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7期57-57,共1页
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它又被称作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其组织学特点及临床表现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十分相似,自国外学者Swerdlow 1959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也有一定数量学者报道此病,我... 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它又被称作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其组织学特点及临床表现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十分相似,自国外学者Swerdlow 1959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也有一定数量学者报道此病,我院1997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EPSPC患者15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加深对其认识,以便更好地诊治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临床分析 国外学者 组织学特点 EPSPC 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