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中关于“孝”的文本及其解释——“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新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罡 翟振明(审稿老师)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4-33,共10页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在这个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论语》中的记载及其后世的解释都起了极大的作用。本文由"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解释困境入手,对孔子之"孝"做出新的理解和解释。
关键词 论语 无改 解释
下载PDF
丰情神韵 意致无穷 被引量:1
2
作者 秦蓁 翟振明(审稿老师)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23,共9页
唐代,我国大量诗文创作的审美理论产生并盛行。日僧空海作为遣唐使来我国进行文化交流,随后编撰《文镜秘府论》。作品中,空海收录了王昌龄、皎然等人的诗文理论,并结合自身,探讨诗文创作规律和审美功能。空海认为这是一个由感性的意象,... 唐代,我国大量诗文创作的审美理论产生并盛行。日僧空海作为遣唐使来我国进行文化交流,随后编撰《文镜秘府论》。作品中,空海收录了王昌龄、皎然等人的诗文理论,并结合自身,探讨诗文创作规律和审美功能。空海认为这是一个由感性的意象,到触物起兴的兴象,最后到达虚实相生的意境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窥见唐代诗歌美学理论之一斑:从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到殷?的"兴象"审美情趣,最终由王昌龄和皎然进一步揭示诗歌意境含蕴无尽的特征。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对意境理论的探讨,恰好与唐代审美意境理论的发展历程极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空海 意象 兴象 意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