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基因表达及其与肥大细胞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柳雅玲 张鲁泉 +2 位作者 罗丽琳 杨雷英 翟晓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对胃癌组织生长的影响机制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阿尔辛蓝—沙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同步检测74例胃癌标本中的肥大细胞数及PCNA、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仪对浸润的肥大...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对胃癌组织生长的影响机制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阿尔辛蓝—沙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同步检测74例胃癌标本中的肥大细胞数及PCNA、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仪对浸润的肥大细胞及PCNA的表达进行定量计数;采用半定量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此区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癌内间质区(t=9.11,P<0.01),两者呈正相关(r=0.303,P<0.01)。肥大细胞的数量与PCNA及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有肥大细胞浸润组的PCNA表达指数显著低于无肥大细胞浸润组(P<0.01)。bcl-2高表达组的癌内间质区肥大细胞数目显著少于bcl-2低表达组。结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数目及类型的变化是肥大细胞参与机体抗肿瘤反应的形态学依据。肥大细胞可通过干扰胃癌组织PCNA、bcl-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肥大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BEL-2基因
下载PDF
多发性皮肤原位癌伴鳞癌1例
2
作者 刘松常 孙颖 +1 位作者 翟晓茜 张艾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皮肤原位癌 多发性 鳞癌 家族遗传病史 临床资料 表面粗糙 躯干部 上胸
下载PDF
软组织内骨软骨瘤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蕾 阮政 翟晓茜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软组织内 骨软骨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下外源性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高英华 孙雯雯 +8 位作者 靳凯宇 翟晓茜 谢浩 张毅芳 安霞 张亚 田伟 刘蕾 柳雅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外源性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体外传代培养。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Ishikawa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部分Ishikaw...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外源性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体外传代培养。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Ishikawa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部分Ishikawa细胞,于0.5%O_(2)、5%CO_(2)、94.5%N2环境中缺氧预处理2 h,随机分为siRN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组与siRNA-NC组、HIF-1α过表达组与Control组,siRNA-HIF-1α组、siRNA-NC组、HIF-1α过表达组分别转染siRNA-HIF-1α、siRNA-NC、HA-HIF-1α-pcDNA3,Control组不予转染;另取部分Ishikawa细胞,于0.5%O_(2)、5%CO_(2)、94.5%N2环境中缺氧预处理2 h后加入0.01μmol/Lβ-雌二醇,随机分为Estrogen组、Estrogen+siRNA-NC组、Estrogen+siRNA-HIF-1α组以及Control组、Estrogen+HIF-1α过表达组,Estrogen+siRNA-NC组、Estrogen+siRNA-HIF-1α组、Estrogen+HIF-1α过表达组分别转染siRNA-NC、siRNA-HIF-1α、HA-HIF-1α-pcDNA3。转染24 h,收集各组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及EMT相关基因(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TGF-β_(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siRNA-NC组比较,siRNA-HIF-1α组HIF-1α、N-cadherin、β-catenin、TGF-β_(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Control组比较,HIF-1α过表达组HIF-1α、N-cadherin、β-catenin、TGF-β_(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Estrogen+siRNA-HIF-1α组HIF-1α、N-cadherin、β-catenin、TGF-β_(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Estrogen+siRNA-NC组和Estrogen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Estrogen+siRNA-NC组和Estrogen组(P均<0.05);Estrogen+HIF-1α过表达组HIF-1α、N-cadherin、β-catenin、TGF-β_(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Estrogen组和Control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Estrogen组和Control组(P均<0.05)。结论缺氧环境下外源性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HIF-1α来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缺氧 雌激素 上皮间充质转化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张兰 翟荣慧 +3 位作者 翟晓茜 李雪飞 王咏梅 李桦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治疗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有效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人44例,依据超声及临床症状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双侧子宫动脉栓塞(UAE)+彩超监测下清宫或宫腔镜下电切;MTX+...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治疗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有效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人44例,依据超声及临床症状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双侧子宫动脉栓塞(UAE)+彩超监测下清宫或宫腔镜下电切;MTX+米非司酮+中药药物治疗后+超声引导下清宫或宫腔镜下电切;腹腔镜直视下清宫+瘢痕处切除修补;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观察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HCG下降情况、愈后等方面,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瘢痕妊娠28例,其中一例因肌层薄,无生育要求,术中出血多,中转行子宫切除术;28例病人术后无并发症,治疗效果明确,恢复快,保留病人生育能力,且在住院时间、费用方面优于传统治疗。结论对于非急性出血期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人,尤其针对瘢痕处肌层薄弱病例,腹腔镜联合治疗可作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优选治疗方案。但需有经验的妇科腔镜手术医师指导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腹腔镜手术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 子宫修复 再生育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6
作者 翟晓茜 吴开祥 张树鹏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3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已诊断明确的3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免疫组化特征、病理学、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 目的观察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3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已诊断明确的3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免疫组化特征、病理学、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特征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3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8岁(42~68岁);肿瘤直径3.2~5.0 cm,平均直径4 cm;肿瘤切开切面为灰黄或灰红色,大体标本呈实性,部分区域出现出血。1例大体标本为囊实性。镜检为腺泡状、巢状、乳头状结构,由嗜酸性或透明细胞构成,边界清晰,间质内含有数量不等的砂砾体,核仁明显,染色质呈囊泡状。免疫组化显示3例病例肿瘤细胞TFE3、vimentin均呈弥漫性阳性,HMB45、Melan-A、CD10、RCC、E-cad均呈不同程度阳性,CD117、CK7均呈阴性,Ki67阳性率平均10%。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根据免疫组化标记TFE3、组织病理学、年龄确诊,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病理特征 基因融合 TFE3 Xp11.2易位
下载PDF
白介素33、白介素37在慢性鼻窦炎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汝洋 陈安 +1 位作者 翟晓茜 杜志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7)、白介素37(IL-37)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3例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鼻息肉黏膜和10例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7)、白介素37(IL-37)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3例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鼻息肉黏膜和10例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的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作为实验组;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患者下鼻甲粘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各组中IL-33、IL-37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IL-33 mRNA在CRSwNP组、CRSsNP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其值分别为4.326±1.910,3.565±1.746,2.737±1.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18,P=0.071)。IL-37 mRNA在CRSwNP组、CRSsNP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其值分别为6.826±2.235,5.019±1.671,3.133±1.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88,P=0.000)。随着IL-33水平增加,慢性鼻窦炎患者IL-37 mRNA水平也增加,并有相关性(r 2=0.159,P=0.007)。结论IL-33、IL-37在CRS鼻粘膜中异常表达可能在CRS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3 白介素37 慢性鼻窦炎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与术前误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袁克美 姚倩倩 +2 位作者 翟晓茜 王利 李长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分析多部位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以降低本病术前误诊率。[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分析总结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1例不同部位神经鞘瘤均为单发... [目的]分析多部位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以降低本病术前误诊率。[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分析总结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1例不同部位神经鞘瘤均为单发病灶,椭圆形及类圆形占87.10%(27/31),哑铃型占9.68%(3/31),分叶状占3.23%(1/31)。病灶以实性为主(17/31)最多,囊实性(10/31)其次,囊性为主(4/31)最少。CT平扫呈稍低或低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延迟或持续强化。83.87%(26/31)病灶沿神经方向走行。四肢病灶MRI多表现为囊实性、靶征、神经出入和脂肪分离征。椎管病灶(11/12)可见"脑脊液尾征"。腮腺内、胸腔壁及胃壁病灶未见神经鞘瘤典型征象,术前误诊。[结论]常见部位神经鞘瘤具有典型影像表现,易于诊断。少见部位神经鞘瘤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多层螺旋CT MR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