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由“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翟晓菲 《文化与传播》 2018年第4期73-77,共5页
在汉语国际传播正快速走向全球化、本土化的过程中,"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央视"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为视角,通过对其试题及比赛本身的考察,认为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应在树立文化... 在汉语国际传播正快速走向全球化、本土化的过程中,"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央视"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为视角,通过对其试题及比赛本身的考察,认为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应在树立文化自信基础上,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需求,贯通文化层次,拓宽传播渠道,助力中国文化成功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桥 中华文化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中国电视文化的温度与维度——兼评《中国电视文化学纲要》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晓菲 《声屏世界》 2018年第8期9-11,共3页
电视是一个庞杂的媒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讲述中国电视文化是一个时代难题。《中国电视文化学纲要》把中国电视文化的基本结构、类型特征和表现形态,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历史——社会——文化"的互动中解读中国... 电视是一个庞杂的媒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讲述中国电视文化是一个时代难题。《中国电视文化学纲要》把中国电视文化的基本结构、类型特征和表现形态,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历史——社会——文化"的互动中解读中国电视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提纲挈领探讨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物质、精神与制度向度,在史论结合中给中国电视文化的时代讲述提供了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 电视社会史 讲述维度
下载PDF
收视率和电视节目新评价体系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状振 翟晓菲 《视听界》 2017年第6期83-85,共3页
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除了央视围绕"绿色收视率"概念而改造的传统收视率指标之外,建立在视频用户测量基础之上的"全网传播指数"评价体系、"微博电视指数"评价体系和美兰德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等... 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除了央视围绕"绿色收视率"概念而改造的传统收视率指标之外,建立在视频用户测量基础之上的"全网传播指数"评价体系、"微博电视指数"评价体系和美兰德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等,构成对传统收视率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视率 电视节目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残余淋巴结性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翟晓菲 陈亚凤 王树叶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5期281-283,29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后残余淋巴结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病理、影像及超声学改变,评价淋巴结性质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分析50例经足疗程(R-CHOP方案6-8个疗程)化疗后有残余淋巴结存在的DLBCL患者,对其进行彩...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后残余淋巴结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病理、影像及超声学改变,评价淋巴结性质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分析50例经足疗程(R-CHOP方案6-8个疗程)化疗后有残余淋巴结存在的DLBCL患者,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行超声引导下的淋巴结穿刺活组织检查,部分患者残余淋巴结与PET—CT结合,分析残余淋巴结性质。结果50例DLBCL的患者足疗程化疗后,彩色超声共发现64枚淋巴结。其中42例患者53枚残余淋巴结未见动脉血流,病理活组织检查HE染色符合临床完全缓解标准。另8例患者11枚淋巴结超声提示淋巴结周边型血流;同时PET-CT显示这些淋巴结的标准摄取值较高,提示组织处于高代谢状态,与超声动力学状态相符合;选取残余淋巴结再行活组织检查HE染色,可见淋巴结残余病灶组织,未见肿瘤组织。42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后残余淋巴结为治疗后炎性反应或是纤维组织增生。结论经足疗程化疗后的患者淋巴结可持续存在,超声与PET.CT检查对恶性淋巴瘤残余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准确性,化疗后4周复查彩色超声示淋巴结长径〉1.5om、血流信号呈中心型血流或者周边型,可行PET,CT检查作为评价肿瘤残余性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型 淋巴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亚凤 毕中秋 +2 位作者 翟晓菲 于迎迎 王树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期390-392,396,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复发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一种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新诊断的患者2年内易于发生,最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non-Hodgkin diffuse large B-...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复发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一种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新诊断的患者2年内易于发生,最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non-Hodgk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HL-DLBCL),目前,对于初始治疗后出现中枢复发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抑制靶基因翻译或降解靶miRNA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分化、增殖、调亡等生命活动。miRNA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已证实miRNA与肿瘤的组织来源、进展、转移预后与耐药都密切相关,既可作为抑癌基因,也可作为癌基因。淋巴瘤是一种血液免疫系统肿瘤,与淋巴瘤相关的miRNA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microRNAs的功能紊乱如何导致DLBCL发生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证明,但DLBCL患者中464种miRNAs显示microRNA(包括miRNA-17-92簇)预测淋巴瘤的准确率达95%,为淋巴瘤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ICRORNAS
原文传递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树叶 田垚垚 +2 位作者 金月 翟晓菲 毕中秋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12期726-728,共3页
目的检测β-ccatenin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诊断为PCNSL的10例患者的蜡块组织(实验组),同时收集10例淋巴结炎患者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检测β-ccatenin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诊断为PCNSL的10例患者的蜡块组织(实验组),同时收集10例淋巴结炎患者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catenin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catenin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10例PCNSL组织中阳性表达4例,相对于内参基因,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为4.70±0.57,对照组织中无阳性表达者,相对表达量为1.00±0.27,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功能状态(PS)评分、脑脊液蛋白水平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均P〉0.05)。结论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β-ccatenin在PCNSL组织中均高表达,且有细胞质内的表达,而淋巴结炎组织中无此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基因 β-ccatenin
原文传递
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锋普 杨昆鹏 +3 位作者 毕中秋 翟晓菲 李晓霞 王树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例经病理形态学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通过IPI评分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按Ann Arbor分期、临床状态、... 目的探讨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例经病理形态学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通过IPI评分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按Ann Arbor分期、临床状态、结外累及、骨髓浸润情况、LDH水平等指标统计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Kaplan-Meier分析法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并随访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16例患者进行IPI评分,其中低危组12例(占75.0%),低中危组1例(占6.25%),高中危组1例(占6.25%),高危组2例(占12.5%);应用CHOP+门冬酰胺酶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16例患者中12例CR,1例PR,3例NR。经过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早期低危和低中危患者比率高,近期疗效较好,预后尚可。结论低危和低中危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CHOP+左旋门冬酰胺酶作为一线方案时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方案的探讨
8
作者 毕中秋 陈亚凤 +2 位作者 田垚垚 翟晓菲 王树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9期3786-3788,共3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是淋巴瘤细胞抵抗化疗药物的一个避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是淋巴瘤细胞抵抗化疗药物的一个避难所,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为淋巴瘤发生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1],但其通透性升高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和预后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本文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