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杆菌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婷 张丽红 +3 位作者 翟玉香 王莉莉 董全江 栾淑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60-65,共6页
乳杆菌具有调节胃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的益生作用。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可诱发胃癌。目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年下降,临床上开始尝试应用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加氏乳杆菌等乳杆菌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 乳杆菌具有调节胃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的益生作用。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可诱发胃癌。目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年下降,临床上开始尝试应用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加氏乳杆菌等乳杆菌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然而不同临床研究结论有差异,临床疗效仍有待提升。该文通过综述乳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其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包括细菌素的直接杀菌、黏附抑制、胃肠道微生物群调节、炎症抑制等,为筛选理想乳杆菌菌株,提高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螺杆菌 幽门 根除率 细菌素
下载PDF
胃多发息肉内镜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凤君 李玉梅 +4 位作者 王莉莉 于新娟 翟玉香 钊守凤 董全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分析胃多发息肉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的胃多发息肉患者1 639例,以单发息肉患者2 87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内镜下表现、病理学分型、幽门螺杆菌(H.p... 目的分析胃多发息肉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的胃多发息肉患者1 639例,以单发息肉患者2 87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内镜下表现、病理学分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息肉背景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胃多发息肉组的内镜检出率为1.5%,低于单发息肉组(2.6%)。胃多发息肉组男女性别比为1∶3,与单发息肉组(1∶1.8)相比,胃多发息肉组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多发息肉组与单发息肉组一致,均好发于胃底腺区(81.2%、65.9%);病理类型以胃底腺息肉(64.0%、60.2%)为主;息肉背景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以浅表性胃炎(75.5%、71.1%)为主。胃多发息肉组的H.pylori感染率(12.3%)低于单发息肉组(25.6%)。胃多发息肉组存在并发息肉(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发生于同一病例) 97例(8.2%,97/1 179),包括增生性息肉合并胃底腺息肉81例(85.6%,83/97),增生性息肉合并腺瘤11例(11.3%,11/97)。多发胃底腺息肉与多发增生性息肉的主要发生部位均在胃底腺区(96.8%、62.4%),而多发腺瘤的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腺区(75.0%)。各病理类型的背景胃黏膜改变均以浅表性胃炎为主(79.8%、67.6%、62.5%)。结论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发病原因可能相同;胃多发息肉存在并发息肉,建议医师多点、多次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多发息肉 病理类型 胃单发息肉
下载PDF
PRKAA1和PSC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翟玉香 王莉莉 +3 位作者 于新娟 宫大伟 张永菊 董全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70-972,共3页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多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相关,其中位于PRKAA1上的rs13361707、rs10074991、r...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多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相关,其中位于PRKAA1上的rs13361707、rs10074991、rs154268、rs3805486、rs6882903和rs10036575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该基因在机体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自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PSCA基因编码产物可抑制肿瘤生长,rs2294008、rs2976392等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本文就PRKAA1和PSC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相关性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胃癌 PRKAA1 PSCA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尝试及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翟玉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第12S期110-110,共1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本文从历史情景教学的优势、方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情感创设
下载PDF
应用琼脂糖微包埋方法有氧培养胃黏膜菌群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玉香 李嘉英 +3 位作者 王莉莉 徐晓娜 李敬华 董全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采用琼脂糖微包埋技术分离胃黏膜菌群。方法应用琼脂糖微包埋技术在有氧条件下,通过过滤、荧光计数等方法按1∶10比例包埋单个细菌,在脑心浸液培养基(bria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48h。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BL... 目的采用琼脂糖微包埋技术分离胃黏膜菌群。方法应用琼脂糖微包埋技术在有氧条件下,通过过滤、荧光计数等方法按1∶10比例包埋单个细菌,在脑心浸液培养基(bria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48h。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BLAST比对及构建进化树鉴定菌株。结果从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出37个菌株,分属12个菌种。其中Brevibacillus agri、Bacillus flexus、Micrococcus antarcticus和Microbacterium oleivorans四种细菌首次从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到。结论微包埋技术能够用于胃黏膜菌群培养,为进一步优化标准培养条件、分离出更多菌种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包埋 培养 胃黏膜 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