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法制备四方相钛酸钡纳米粉末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邹晨 金向朝 +2 位作者 鲍婕 齐文杰 翟登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研究了水热法制备四方相钛酸钡纳米粉末的机理 ,分析了改变实验条件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值、前驱物及前驱物的化学比等 )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提出由于水热法的密闭性造成反应过程中氧分压只能通过扩散来得到补偿从而影响生成物... 研究了水热法制备四方相钛酸钡纳米粉末的机理 ,分析了改变实验条件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值、前驱物及前驱物的化学比等 )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提出由于水热法的密闭性造成反应过程中氧分压只能通过扩散来得到补偿从而影响生成物中钡空位的浓度进而阻碍生成物向四方相转化的进程。通过对改变反应时间所得产物的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制备 水热合成法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宝华 王冠 +2 位作者 翟登云 杜鸿达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196,共5页
以中间相沥青(Mesophase pitch,MP)为前驱体、KOH作为活化剂,分别采用直接活化法、预炭化活化法制备出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s,ACs)。采用N2吸附法对所制ACs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进行分析。将所制ACs应用于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进行... 以中间相沥青(Mesophase pitch,MP)为前驱体、KOH作为活化剂,分别采用直接活化法、预炭化活化法制备出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s,ACs)。采用N2吸附法对所制ACs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进行分析。将所制ACs应用于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不仅受活性炭比表面积、孔结构的影响,也与活性炭的微观形貌有关。其中预炭化活化法ACs颗粒具有片层结构,更有利于炭电极与电解液的浸润,提高微孔比表面积对比电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直接活化 预炭化活化 活性炭 孔结构 微观形貌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调节对锂空气电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帆 魏伟 +6 位作者 秦磊 雷宇 余唯 刘如亮 吕伟 翟登云 杨全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4,共8页
锂空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约是锂离子电池的10倍,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碳质材料由于其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目前仍作为锂空气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通过KOH活化调节碳纳米管的表面特性和微观结构,将其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 锂空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约是锂离子电池的10倍,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碳质材料由于其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目前仍作为锂空气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通过KOH活化调节碳纳米管的表面特性和微观结构,将其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变化对放电产物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纳米管管壁被剥开导致大量边界原子外露,形成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结构,极大提高了碳纳米管正极的反应活性,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显著增加,放电产物分布均匀及颗粒减小,充电平台也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碳纳米管 过氧化锂 表面结构
下载PDF
钾离子电池中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雷宇 韩达 +2 位作者 秦磊 翟登云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9-511,共13页
有机系钾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钾储量丰富、成本低等优势而成为当前储能器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钾离子可以在商品化石墨负极材料中嵌入与脱出,这对于钾离子电池未来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石墨负极存在体积膨胀率较... 有机系钾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钾储量丰富、成本低等优势而成为当前储能器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钾离子可以在商品化石墨负极材料中嵌入与脱出,这对于钾离子电池未来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石墨负极存在体积膨胀率较大、容量衰减快、倍率性能低等问题。研究者们尝试使用石墨以外的其它负极材料来提高钾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其它种类碳质材料、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化合物等。其中碳质材料因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等优点而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总结了钾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一些表现出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机理做出扼要重述;在此基础上,对钾离子电池的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负极 碳质材料 石墨 碳复合材料
下载PDF
Tuning hybrid liquid/solid electrolytes by lowering Li salt concentration for lithium batteries
5
作者 杨伟 王启迪 +8 位作者 雷宇 万子裴 秦磊 余唯 刘如亮 翟登云 李泓 李宝华 康飞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88-495,共8页
Hybrid liquid/solid electrolytes(HLSEs) consisting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liquid electrolyte(LE), polyacrylonitrile(PAN), and ceramic lithium ion conductor Li(1.5)Al(0.5)Ge(1.5)(PO4)3(LAGP) are propos... Hybrid liquid/solid electrolytes(HLSEs) consisting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liquid electrolyte(LE), polyacrylonitrile(PAN), and ceramic lithium ion conductor Li(1.5)Al(0.5)Ge(1.5)(PO4)3(LAGP) are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The HLSE has a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over 2.25 × 10^(-3) S/cm at 25?C, and an extended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up to 4.8 V versus Li/Li+. The Li|HLSE|Li symmetric cells and Li|HLSE|Li FePO4 cells exhibit small interfacial area specific resistances(ASRs) comparable to that of LE whil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ceramic LAGP electrolyte,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at room temperature. Bis(trifluoromethane sulfonimide) salt in HLS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Side reac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lowe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Li salt. It is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pursuing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ies with higher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battery hybrid liquid/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ial resistance salt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