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1
作者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30,共5页
通过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状况,植被因素及人工熟化过程对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水土流失起了关键性作用。不仅如此,还对本地区主要土类的成土过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带... 通过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状况,植被因素及人工熟化过程对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水土流失起了关键性作用。不仅如此,还对本地区主要土类的成土过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带性黑垆土上发育的幼年性黄绵土,其剖面养分分布特征与黑护土截然不同,它在完整的坡面上养分分布具有特殊性,即坡上部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坡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坊沟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4-98,共5页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研究表明:(1)N,P肥的不同配比均能增加谷子对N,P的吸收,增施P对N吸收的效果较高于增施N对P的吸收;(2)施N,P量的增加与泥沙中N,P富集率无相关关系;(3)作...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研究表明:(1)N,P肥的不同配比均能增加谷子对N,P的吸收,增施P对N吸收的效果较高于增施N对P的吸收;(2)施N,P量的增加与泥沙中N,P富集率无相关关系;(3)作物生物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系数为-0.9724;(4)增施N,P肥对土壤侵蚀和全量养分减少的程度远高于对径流量和速效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配比 谷子吸收N P量 泥沙养分富集 土壤养分流失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架构与建设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明航 赵军 翟连宁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57,共5页
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信息化科研环境的发展为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管理提供了条件,成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信息化环境下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构成、建设内容、... 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信息化科研环境的发展为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管理提供了条件,成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信息化环境下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构成、建设内容、建设过程及其使用等方面依托实例论述了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技术方案和应用。通过对信息化科研环境和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分析,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壁垒是制约信息化科研环境下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主要原因,而采用共享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仪器设备及其管理者的考核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也为仪器设备使用者提供了方便、透明、公平的使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仪器设备 共享管理 系统 建设
下载PDF
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全厚 翟连宁 +3 位作者 薛萐 刘国彬 兰雪 余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8-1118,共11页
【目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的高度协调是生态恢复的保证,探索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协同耦合关系,为流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侵蚀环境小流域——纸房沟流域为例,通过收集资料、测试分析,选择不同社会人... 【目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的高度协调是生态恢复的保证,探索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协同耦合关系,为流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侵蚀环境小流域——纸房沟流域为例,通过收集资料、测试分析,选择不同社会人文环境因子和自然环境因子,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的协同效应。【结果】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表征流域生态状况的因子植被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粮食单产潜势实现率与表征社会经济人文的因子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基本农田、义务教育普及率、水土流失治理度和工副业贡献率之间关系密切,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效应,生态状况的改善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亦能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体现流域系统稳定性的生态综合功能的系统抗逆力与其社会经济人文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系统抗逆力增强,流域稳定性提高可促进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同样,流域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亦可推动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即系统抗逆力的增大,使流域系统稳定性增强,表现为较好的协调效应。此外,国家政策策略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论】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具有较强的协同互作效应关系,自然生态恢复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同样社会生态发展促使自然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生态恢复 自然与社会生态 协同效应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梯田谷子养分循环特征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剑英 张兴昌 +1 位作者 吴瑞俊 翟连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新修梯田7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谷子各部位生物量、养分携出量、养分平衡以及耕层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与N、P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谷子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养分携出量的大小顺序为籽粒>叶&... 以新修梯田7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谷子各部位生物量、养分携出量、养分平衡以及耕层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与N、P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谷子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养分携出量的大小顺序为籽粒>叶>糠秕>茎,为同类地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邱陵区 梯田 谷子 养分循环特征 生产力 生物量 养分携出量 施肥
下载PDF
坡耕地上配合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9-202,共4页
黄绵土坡耕地上连续12年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施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施磷肥效果较好,氮和磷配合施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或与氮,磷配施,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并可减缓土壤肥力的衰退。
关键词 坡耕地 施肥 作物 产量
下载PDF
坡耕地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吸N、P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3-17,共5页
坡耕地12年长期施肥结果表明:产量对长期施肥反映明显,施氮肥效果不显著,施磷肥效果较好,NP配合效果更佳,有机肥与N或NP配施,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在长期施肥水平较低情况下,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轮作周期内产量、作物吸N... 坡耕地12年长期施肥结果表明:产量对长期施肥反映明显,施氮肥效果不显著,施磷肥效果较好,NP配合效果更佳,有机肥与N或NP配施,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在长期施肥水平较低情况下,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轮作周期内产量、作物吸N、P量均呈递减趋势,可用y=α+blogt方程拟合,其参数b均为负值,b值的大小,反映出不同肥料对土壤肥力衰减程度。施N处理作物吸N量与吸P量相当,说明土壤中缺P素,严重限制了作物对磷的吸收。表明在P素极缺的黄绵土上,增施磷肥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轮作周期 氮肥 磷肥 作物 产量 坡耕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长期施用氮磷肥效应及平衡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55-59,共5页
以1983~199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分析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长期施用氮磷肥效应及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产量对长期施肥反应明显,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地类型上,均以配施效果好而稳定。作物吸N,P量与产量规律一致,... 以1983~199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分析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长期施用氮磷肥效应及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产量对长期施肥反应明显,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地类型上,均以配施效果好而稳定。作物吸N,P量与产量规律一致,但随施肥时间延长,吸N,P量呈递减趋势。平衡结果表明:N,P配施土壤N素亏损,川地P素盈余,有机无机配合,N素均有盈余。坡地由于水土流失,除MNP处理外,土壤P素均处亏损状态。由此得出,坡地应控制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长期施肥 肥效 养分平衡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氮磷配合对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兴昌 郑剑英 +2 位作者 吴瑞浚 翟连宁 马炳召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112,105,共4页
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增施N、P均能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减少水土流失 ;当N、P用量分别达到 5 5 .2kgN/hm2 和 90kgP2 O5/hm2 时 ,泥沙有机质和全氮流失最少 ,流失量分别为 2 0 89和 1 75kg/km2 ;当N、P用量分别为 5 5 .2kgN/hm2 和 4 5kg... 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增施N、P均能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减少水土流失 ;当N、P用量分别达到 5 5 .2kgN/hm2 和 90kgP2 O5/hm2 时 ,泥沙有机质和全氮流失最少 ,流失量分别为 2 0 89和 1 75kg/km2 ;当N、P用量分别为 5 5 .2kgN/hm2 和 4 5kgP2 O5/hm2 时 ,土壤矿质氮流失最小 ,其流失量仅为 2 7.9kg/km2 ;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 ,可减少土壤氮素的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径流流失 氮素 磷素 配方施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