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审美对策与主体际生命意义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翟鹏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8-102,共5页
天人合一是社会 -生态理想的审美对策。它能导致人对当代社会中象征资本的反思 ,尊重生态多样性 ,在劳动意义的改变中达成社会 -生态系统本质意义的形成与提升 ,拓展人的生存空间 ,舒解生态灾难 ,在时间与能量的最优化分布中形成主体际... 天人合一是社会 -生态理想的审美对策。它能导致人对当代社会中象征资本的反思 ,尊重生态多样性 ,在劳动意义的改变中达成社会 -生态系统本质意义的形成与提升 ,拓展人的生存空间 ,舒解生态灾难 ,在时间与能量的最优化分布中形成主体际性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审美对策 竞生模式 社会-生态依生模式 自组织理论
下载PDF
花婆神话与壮族环境伦理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翟鹏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22,共8页
对植物的始祖认同,是壮族区别于大多数民族的一个特殊的族源生成方式。而作为壮族始祖的花婆,不是用某种具体的花来指代,而是基于壮族人神同构关系以缔结环境伦理的花的总汇。花婆神话所包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张力,其文化意义指... 对植物的始祖认同,是壮族区别于大多数民族的一个特殊的族源生成方式。而作为壮族始祖的花婆,不是用某种具体的花来指代,而是基于壮族人神同构关系以缔结环境伦理的花的总汇。花婆神话所包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张力,其文化意义指向壮族对环境伦理的强烈认同;它作为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发越的特殊形式,对当代环境伦理话语的建构与解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婆神话 壮族 人与自然认同 环境伦理
下载PDF
花婆神话与壮族生态伦理的缔结范式 被引量:7
3
作者 翟鹏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9-47,共9页
花婆神话是壮族神灵崇拜中的一种社会历史叙事,其中蕴涵着壮族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的人神同构性与矛盾张力,由此也可以推演出壮民族生态伦理缔结的依生、竞生、整生等种种范式。
关键词 花婆神话 壮族 生态伦理缔结范式
下载PDF
花婆神话——壮族生态伦理的历史缔结与社会秩序的深度展演 被引量:3
4
作者 翟鹏玉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壮族始祖——花婆神话,蕴涵着壮族人神同构以缔结生态伦理的逻辑理则在内。它所包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张力,以及它作为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发越的特殊形式,对当代生态伦理话语的建构与走向形上玄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花婆神话 人对自然的认同 生态伦理
下载PDF
那文化花神信仰与中国—东盟的社会理解性交往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翟鹏玉 《东南亚纵横》 2007年第11期61-64,共4页
一、那文化区与花婆信仰 “那”或“纳”,即壮、傣、布依等民族语言中的“水田”之义。以它为中心形成了以壮傣民族为主体,以稻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那”文化。“那”文化富有生态、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延展性。它的分布非常... 一、那文化区与花婆信仰 “那”或“纳”,即壮、傣、布依等民族语言中的“水田”之义。以它为中心形成了以壮傣民族为主体,以稻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那”文化。“那”文化富有生态、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延展性。它的分布非常广泛——北界是云南宣威的那乐冲,北纬26度;南界是老挝沙湾省的那鲁,北纬16度;东界是广东珠海的那州,东经113.5度;西界是缅甸掸邦的那龙,东经97.5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中国-东盟 交往模式 信仰 理解性 社会 民族语言 “那”
下载PDF
柳宗元会通儒佛的交往模式及文化意义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翟鹏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167,共7页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宋学新境;进而,这种文化交往过程,为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建与世界文化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儒佛文化 交往模式 文化主体 新变
下载PDF
壮岱侬花婆神话与中越文学交流态势 被引量:1
7
作者 翟鹏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壮岱侬民族拥有同中有异的花婆神话。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越文学的交流态势,实际上是建立在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生态伦理缔结与交往的基础之上的。
关键词 花婆神话 生态伦理观 中越古代文学 交流态势
下载PDF
壮族花婆神话与“道法自然”的生命诗学 被引量:2
8
作者 翟鹏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11,共4页
壮族的花婆神话,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运动过程中,形象地展现了"道法自然"生命诗学的方法论、目的论、实践论与境界。
关键词 壮族 花婆神话 生态伦理 道法自然 生命诗学
下载PDF
柳宗元创作主体自得说浅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翟鹏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柳宗元揭出儒学思孟学派、荀学、公羊学精髓,兼综释道文化,形成创作主体自得说,在多元文化与他者认同中,突破了创作主体的天定论、圣人决定论、语言意识形态神话,彰显出主体灵质的历时性轨迹,为士人审视主体生存状态提供了富有诠释力的... 柳宗元揭出儒学思孟学派、荀学、公羊学精髓,兼综释道文化,形成创作主体自得说,在多元文化与他者认同中,突破了创作主体的天定论、圣人决定论、语言意识形态神话,彰显出主体灵质的历时性轨迹,为士人审视主体生存状态提供了富有诠释力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多元文化 他者认同 主体自得 生存智慧
下载PDF
花婆神话:壮族跨越危机、建构民族认同的生态伦理体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鹏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壮族的花婆神话,以花为始源,解决了个体与族类灵魂的栖居问题;其人类繁衍的继嗣链接,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循环原理。花婆祭仪展演出的,是壮族跨越族类生存——生育危机的必然的逻辑体系;而花婆认同,所表现出的弹性整合度,推动着壮族大地伦... 壮族的花婆神话,以花为始源,解决了个体与族类灵魂的栖居问题;其人类繁衍的继嗣链接,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循环原理。花婆祭仪展演出的,是壮族跨越族类生存——生育危机的必然的逻辑体系;而花婆认同,所表现出的弹性整合度,推动着壮族大地伦理的历史建构。因此,花婆神话,是壮族跨越危机,建构民族认同的生态伦理体系的形象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婆神话 壮族 生态伦理体系 跨越危机 民族认同
下载PDF
花婆神话与壮族生态伦理的缔结范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鹏玉 《创新》 2007年第6期101-105,共5页
花婆神话是壮族神灵崇拜谱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的一种社会历史叙事;其人神同构性与矛盾张力,可以推演出壮民族生态伦理缔结的依生、竞生、整生等多种范式。对花婆神话中多种生态伦理缔结范式的提炼,可以使我们在人地关系的如... 花婆神话是壮族神灵崇拜谱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的一种社会历史叙事;其人神同构性与矛盾张力,可以推演出壮民族生态伦理缔结的依生、竞生、整生等多种范式。对花婆神话中多种生态伦理缔结范式的提炼,可以使我们在人地关系的如何升华中,发现壮民族的生态智慧;同时,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壮族的生存智慧。进而,通过这些范式与世界视野的融合,可以为当今生态危机的解决探索出相应的思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婆神话 壮族 生态伦理缔结范式
下载PDF
花婆神话、花山壁画与壮族生态伦理缔结 被引量:6
12
作者 翟鹏玉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4期69-74,共6页
花婆神话是壮民族原始集体意象的表征形式,花山壁画与花婆神话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与花山壁画的对比,发现其中所蕴涵的壮族基于人神同构关系而缔结的生态伦理秩序与原理。对花婆神话与花山壁画的比照解读对当代生态伦理学话语的历史建... 花婆神话是壮民族原始集体意象的表征形式,花山壁画与花婆神话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与花山壁画的对比,发现其中所蕴涵的壮族基于人神同构关系而缔结的生态伦理秩序与原理。对花婆神话与花山壁画的比照解读对当代生态伦理学话语的历史建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婆神话 花山壁画 壮族 人神同构性 生态伦理 生态审美理性
下载PDF
八桂文化的外源性生成模式浅论——以柳宗元的民族交往实践推动柳州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鹏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生成过程来关照八桂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与外源性生成模式特质。通过民族交往实践与国家认同形成了相应的依生模式、对生模式与整生模式。这对于我们发现并推动广西文化发展,推动桂学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八桂文化 生成模式 桂学发展
下载PDF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那”生态文化圈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鹏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的核心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由此而建构起它的方法论、实践论与结构论,进而深入地进入对人类经验的任何美学理解的核心,以祈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与生存意义彰显中化解生态危机。“那”生态文化的运...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的核心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由此而建构起它的方法论、实践论与结构论,进而深入地进入对人类经验的任何美学理解的核心,以祈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与生存意义彰显中化解生态危机。“那”生态文化的运演是一个极佳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美学 历史叙事 “那”生态文化圈 科技隐喻 民族生态隐喻 互动
下载PDF
“那”生态文化圈与主体际交往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鹏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7-63,共7页
“那”文化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民族生态文化 ,它彰显出壮族在与自然及他族的交往中尊重生态、社会多样性的生存原则 ,在理想的生态对策域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互动性审美脉络观 ,应对着日渐频繁的生态灾难与资本文化逻辑的世界化 。
关键词 “那”文化 天人合一 审美对策 互动性脉络观
下载PDF
花婆崇拜与民族生态审美叙事 被引量:2
16
作者 翟鹏玉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花婆崇拜是壮族多神崇拜中极具生态审美特征的一种历史叙事;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壮族人神之间的生态同构性与矛盾张力,探寻壮民族审美主体对于既定知识边界的超越,进而为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某种具有普泛意义的话语与思维方... 花婆崇拜是壮族多神崇拜中极具生态审美特征的一种历史叙事;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壮族人神之间的生态同构性与矛盾张力,探寻壮民族审美主体对于既定知识边界的超越,进而为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某种具有普泛意义的话语与思维方式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民族 审美特征 思维方式 生态危机 壮族 矛盾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视野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鹏玉 《柳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人与自然能动相生的共生态,是生态美学的核心内蕴,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可能性。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社会-生态体系 “天人合一” 生态美学 生态危机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文化意旨与生态审美指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鹏玉 《柳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席卷全球的绿色环保浪潮,迫使中华文明必对之回应。天人合一学说以其能动性与丰厚的审美内蕴一反西方二元论哲思,在整体直观中以见真谛,彰显出天人共生相依、同质无别的审美境域、人与自然关系生态多样性美学理论建构,为人类审视世界与... 席卷全球的绿色环保浪潮,迫使中华文明必对之回应。天人合一学说以其能动性与丰厚的审美内蕴一反西方二元论哲思,在整体直观中以见真谛,彰显出天人共生相依、同质无别的审美境域、人与自然关系生态多样性美学理论建构,为人类审视世界与自我、积极应对环境危机提供了形上范导与现实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观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鬼意象所反映的士人理想的文化生态
19
作者 翟鹏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2-166,共5页
《聊斋志异》中的鬼形象作为中国文学中一种特异的文化思存,表征着人对自然、人际关系的严格审视。蒲松龄通过神话的具象符号来联缀类比推理,表现出士人面对人生失途与死亡的畏惧,以恻隐关怀的人文情韵打通人生宇宙的阻隔,进而彰显以道... 《聊斋志异》中的鬼形象作为中国文学中一种特异的文化思存,表征着人对自然、人际关系的严格审视。蒲松龄通过神话的具象符号来联缀类比推理,表现出士人面对人生失途与死亡的畏惧,以恻隐关怀的人文情韵打通人生宇宙的阻隔,进而彰显以道德拯救为旨归的文化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死亡焦虑 生存权益 道德担当 悲剧情怀
下载PDF
聊斋神话教育至上与士人自我实现的矛盾
20
作者 翟鹏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278-279,共2页
蒲松龄在《聊斋》中说狐谈鬼,营造着属于自己更是落魄士子的世外桃源。他执著地期望,自己的才能品德能够在教育至上的环境里得到承认,出仕则匡济天下,造福一方,而非简单的“封妻荫子”;退则富足安荣。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腐败,加上蒲松... 蒲松龄在《聊斋》中说狐谈鬼,营造着属于自己更是落魄士子的世外桃源。他执著地期望,自己的才能品德能够在教育至上的环境里得到承认,出仕则匡济天下,造福一方,而非简单的“封妻荫子”;退则富足安荣。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腐败,加上蒲松龄的个体自恋情结,这难免使他在思想和创作上对传统文化适应不良;而科举腐败则必然使像蒲松龄那样的知识分子跌入悲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教育至上 自我实现 自恋 矛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