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业“减负”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学的增效
1
作者 翦凯 《教育文汇》 2016年第5期43-44,共2页
孩子的大部分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书面作业占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小学生晚上做作业要做到十点,这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家长既心疼孩子可又没办法,天天还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生怕孩子成绩落下来,心里很矛盾,因而都比较渴望... 孩子的大部分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书面作业占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小学生晚上做作业要做到十点,这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家长既心疼孩子可又没办法,天天还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生怕孩子成绩落下来,心里很矛盾,因而都比较渴望能给孩子“减负”。不管从孩子健康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本身考虑都需要作业“减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作业 “减负” 教师教学 增效 课余时间 素质教育 孩子 小学生
原文传递
家教不是做盆景
2
作者 翦凯 《教育文汇》 2015年第14期42-43,共2页
马苗苗家长:你们好! 从你们常到学校来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表现如何,能看出你们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和部分农村孩子家长有所区别,他们基本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孩子的学习当然是非常好的,然而在交流中我发现你... 马苗苗家长:你们好! 从你们常到学校来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表现如何,能看出你们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和部分农村孩子家长有所区别,他们基本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孩子的学习当然是非常好的,然而在交流中我发现你们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甚至是非常苛刻的。在我看来,你们家苗苗的表现已经很优秀了,可你们总是说孩子这方面做得不好,那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要求老师多管教,甚至叫我该骂的骂、该打的打,绝不会有意见。你们还说在家里不让孩子干一点活,就想让她一门心思把学习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孩子 学习情况 盆景 家教 是非 家长 学校 教育
原文传递
对一次面批作业的反思
3
作者 翦凯 《教育文汇》 2011年第7期33-33,共1页
这天上午,数学老师有事请假,教导处将他的课调给了我。这样一来,我一上午就得上三节语文课。前两节上了新课,后一节干什么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让学生做作业,然后预习新课。过了一会儿,陆续有学生写好作业让我改。学生今天的作... 这天上午,数学老师有事请假,教导处将他的课调给了我。这样一来,我一上午就得上三节语文课。前两节上了新课,后一节干什么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让学生做作业,然后预习新课。过了一会儿,陆续有学生写好作业让我改。学生今天的作业普遍写得很工整,正确率也很高,凡看到好的作业我就打上鲜红的对号,并写上“优”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 反思 面批 数学老师 教导处 语文课 学生 正确率
原文传递
大音希声
4
作者 翦凯 《教育文汇》 2011年第10期42-43,共2页
从教十余年来观摩过不少课,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教学生字中,于老师首先投影生字让学生自读,然后指名读;之后指导理解重点词“踉跄”,并在文中划出此句,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踉跄”的意... 从教十余年来观摩过不少课,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教学生字中,于老师首先投影生字让学生自读,然后指名读;之后指导理解重点词“踉跄”,并在文中划出此句,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踉跄”的意思;接着又用动作演示“踉跄”,帮助学生理解;最后齐读词生词。对文中出现的多音字,他投影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找学生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音希声 《林冲棒打洪教头》 于永正 学生 多音字 老师 生字 投影
原文传递
我对学生撒了谎
5
作者 翦凯 《教育文汇》 2015年第8期26-26,共1页
今年三月份,我们县举办了一次少儿书信大赛。举办单位印制了大量的书信大赛专用信封,分发到各个学校,我们班级分了35份。可是我们班有43人,也就是说有8人不能参加比赛。信封上有关学生信息如姓名、班级、指导老师等都要求学生本人... 今年三月份,我们县举办了一次少儿书信大赛。举办单位印制了大量的书信大赛专用信封,分发到各个学校,我们班级分了35份。可是我们班有43人,也就是说有8人不能参加比赛。信封上有关学生信息如姓名、班级、指导老师等都要求学生本人填写,这让我感到难办:随便分发下去,没有领到信封的8个人就会有意见;如告知信封不够,缺乏信心的学生就会主动放弃,不去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信息 指导老师 信封 大赛 书信 班级 学校
原文传递
牛不下田怎么会耕地?
6
作者 翦凯 《教育文汇》 2007年第11期39-39,共1页
有这样一幅漫画:两个人和一头牛,一个人在前面拉着牛缰绳,一个人在后面拽着牛尾巴,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拉牛缰绳的人说:“牛不下田怎么会耕地?”拽牛尾巴者说:“牛不会耕地怎么下田!”这两句话十分耐人寻味,所用的词一模一样... 有这样一幅漫画:两个人和一头牛,一个人在前面拉着牛缰绳,一个人在后面拽着牛尾巴,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拉牛缰绳的人说:“牛不下田怎么会耕地?”拽牛尾巴者说:“牛不会耕地怎么下田!”这两句话十分耐人寻味,所用的词一模一样.仅将词序颠倒了一下,但由于两人的观念截然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耐人寻味 词序颠倒 人的观念 个人 尾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