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这部电影也是对我个人的一种拯救”——电影《女钢琴教师》访谈
被引量:
1
1
作者
耶利内克
里波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9,共2页
《女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发表于1983年。女主人公埃里卡·科胡特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未婚女人,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小市民家庭,从小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束,再加上后来父亲因患精神病去世,她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女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发表于1983年。女主人公埃里卡·科胡特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未婚女人,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小市民家庭,从小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束,再加上后来父亲因患精神病去世,她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并且两人还睡在一张床上,成为了一个母女共生体。母亲虚荣心极强,一心盼望她能够成为一流的钢琴家,跻身于上流社会。但是由于缺乏成为大师的天分,母亲的愿望没能实现,埃里卡最终只是一个平庸的钢琴教师。由于母亲的严格管束、严密监视,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埃里卡身心受到极度的摧残,青春的骚动与性的欲望只能依靠看色情电影、偷窥等得以发泄。在绝望之时,她竟然用自虐的方式割破自己的身体。后来,一个学钢琴的学生闯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在他们施虐与受虐的游戏中,她并没有得到幻想中的快感,他最后反而强奸了她。她想杀了他,但当她看着他轻快的背影远去时,她把刀子插进了自己的肩膀。这部作品包含了耶利内克一直关注的主题:家庭、女性、艺术、性等,“《女钢琴教师》是对病态的母女共生现象、对小市民心中的天才艺术家的神话的一次充满激情的清算,它也讲述了女性性欲的毁灭。”(安内特·多尔,KLG)1986年,耶利内克因这部作品获得海因利希·伯尔奖。2001年,由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改编、法国著名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担纲主演的《女钢琴教师》,获得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最佳男女主角三项大奖。在这个访谈中,耶利内克谈了自己、电影以及影片和小说中的淫秽等问题。此访谈由斯特凡·格里泽曼(Stefan Grissemann)和克里斯蒂安讷·齐岑(Christiane Zintzen)采写,曾节录刊登在2001年11月9日的《新苏黎世报》的网上版,本文译自后者,略有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胡特
钢琴教师
耶利内克
埃里卡
原文传递
保拉
2
作者
耶利内克
里波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7,共4页
《保拉》译自康斯坦策·弗利德编辑的《奥地利女作家——1945年以后的散文》,慕尼黑1995年,而此文最早是收集在耶利内克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收录了散文、短篇小说、广播剧以及随笔的文集《永远的纯真》中。本文以第一人称流畅地叙述...
《保拉》译自康斯坦策·弗利德编辑的《奥地利女作家——1945年以后的散文》,慕尼黑1995年,而此文最早是收集在耶利内克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收录了散文、短篇小说、广播剧以及随笔的文集《永远的纯真》中。本文以第一人称流畅地叙述了保拉的生活。保拉是一个思想混乱、智商不高的青年女工,也是一个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饱受伤害的女人,我们从这篇作品的文体(整篇作品只分两大段,而语言的主要旋律感是通过主人公的叙述来体现叙事节奏的)上所感受到一种力量。后来保拉的故事被演绎成长篇《追逐爱的女人》中的主人公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公
原文传递
题名
“这部电影也是对我个人的一种拯救”——电影《女钢琴教师》访谈
被引量:
1
1
作者
耶利内克
里波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9,共2页
文摘
《女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发表于1983年。女主人公埃里卡·科胡特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未婚女人,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小市民家庭,从小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束,再加上后来父亲因患精神病去世,她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并且两人还睡在一张床上,成为了一个母女共生体。母亲虚荣心极强,一心盼望她能够成为一流的钢琴家,跻身于上流社会。但是由于缺乏成为大师的天分,母亲的愿望没能实现,埃里卡最终只是一个平庸的钢琴教师。由于母亲的严格管束、严密监视,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埃里卡身心受到极度的摧残,青春的骚动与性的欲望只能依靠看色情电影、偷窥等得以发泄。在绝望之时,她竟然用自虐的方式割破自己的身体。后来,一个学钢琴的学生闯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在他们施虐与受虐的游戏中,她并没有得到幻想中的快感,他最后反而强奸了她。她想杀了他,但当她看着他轻快的背影远去时,她把刀子插进了自己的肩膀。这部作品包含了耶利内克一直关注的主题:家庭、女性、艺术、性等,“《女钢琴教师》是对病态的母女共生现象、对小市民心中的天才艺术家的神话的一次充满激情的清算,它也讲述了女性性欲的毁灭。”(安内特·多尔,KLG)1986年,耶利内克因这部作品获得海因利希·伯尔奖。2001年,由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改编、法国著名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担纲主演的《女钢琴教师》,获得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最佳男女主角三项大奖。在这个访谈中,耶利内克谈了自己、电影以及影片和小说中的淫秽等问题。此访谈由斯特凡·格里泽曼(Stefan Grissemann)和克里斯蒂安讷·齐岑(Christiane Zintzen)采写,曾节录刊登在2001年11月9日的《新苏黎世报》的网上版,本文译自后者,略有删节。
关键词
科胡特
钢琴教师
耶利内克
埃里卡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保拉
2
作者
耶利内克
里波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7,共4页
文摘
《保拉》译自康斯坦策·弗利德编辑的《奥地利女作家——1945年以后的散文》,慕尼黑1995年,而此文最早是收集在耶利内克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收录了散文、短篇小说、广播剧以及随笔的文集《永远的纯真》中。本文以第一人称流畅地叙述了保拉的生活。保拉是一个思想混乱、智商不高的青年女工,也是一个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饱受伤害的女人,我们从这篇作品的文体(整篇作品只分两大段,而语言的主要旋律感是通过主人公的叙述来体现叙事节奏的)上所感受到一种力量。后来保拉的故事被演绎成长篇《追逐爱的女人》中的主人公的故事。
关键词
主人公
分类号
I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这部电影也是对我个人的一种拯救”——电影《女钢琴教师》访谈
耶利内克
里波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
1
原文传递
2
保拉
耶利内克
里波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