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狭苞橐吾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耿兆鹏 张荣荣 +2 位作者 刘悦 王敏娟 王俊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了建立简单、高效的狭苞橐吾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狭苞橐吾的子叶作为外植体,探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狭苞橐吾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6-BA与2,4-D组合均能诱导狭苞橐吾子叶产生愈伤... 为了建立简单、高效的狭苞橐吾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狭苞橐吾的子叶作为外植体,探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狭苞橐吾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6-BA与2,4-D组合均能诱导狭苞橐吾子叶产生愈伤组织。当2,4-D浓度为3.0 mg/L、6-BA浓度为1.0、2.0、4.0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诱导率均在90%以上。适宜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1.0 mg/L,诱导率为48.00%。在MS+TDZ 1.0 mg/L+NAA 2.0 mg/L培养基中,丛芽的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为98.67%。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0.5 mg/L,其生根率为95.56%,平均生根条数为9.36条,平均长度约为10.4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苞橐吾 愈伤组织 不定芽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与枫桦次生林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耿兆鹏 毛子军 +1 位作者 黄唯 韩营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2-320,共9页
原始阔叶红松林是我国温带典型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枫桦次生林是其典型的次生林类型之一,对二者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价该地区的碳平衡。本研究主要测定了2013和2014年2个生长季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枫桦次生林土壤呼... 原始阔叶红松林是我国温带典型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枫桦次生林是其典型的次生林类型之一,对二者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价该地区的碳平衡。本研究主要测定了2013和2014年2个生长季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枫桦次生林土壤呼吸(RS),并量化了土壤呼吸的各个组分(异养呼吸RH和自养呼吸RA),与此同时测量了土壤10 cm处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性,其大小的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土壤10 cm处的温度可以解释RS64%~70%、RH56%~65%、RA77%~79%的变异。对于温度的敏感性,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Q10值>枫桦次生林土壤呼吸Q10值,而在单一林型中的比较,RAQ10值>RSQ10值>RHQ10值。此外,总体Q10值随着季节有着明显的变化,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有降低的趋势。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枫桦次生林RS年平均速率分别为3.92和4.06μmol·m^(-2)·s^(-1),RH年平均速率分别为2.97和2.85μmol·m^(-2)·s^(-1),RA年平均速率则分别为0.96和1.17μmol·m^(-2)·s^(-1)。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以及土壤土壤自养呼吸要稍低于枫桦次生林,而原始阔叶红松林异养呼吸则高于枫桦次生林异养呼吸,但差异不显著。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枫桦次生林RS平均年通量分别为942和971 g C·m^(-2)·a^(-1),RH年通量分别为709和677 g C·m^(-2)·a^(-1),RA年通量则分别为215和276 g C·m^(-2)·a^(-1)。原始阔叶红松林RS年通量略高于枫桦次生林RS年通量,但差异不显著。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枫桦次生林正向演替的过程中,植被演替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各组分的影响并不明显,相较于环境因子温度和湿度要小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阔叶红松林 枫桦次生林 土壤呼吸 自养呼吸 异养呼吸
下载PDF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探微
3
作者 张淑梅 耿兆鹏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7期42-42,共1页
21世纪需要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智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任务。那种“填鸭式”的讲授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一、启发式教学,培养学... 21世纪需要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智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任务。那种“填鸭式”的讲授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一、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智能 教学培养 培养学生 启发教学 中国近代史 历史学科 概括能力 历史人物 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