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观管理: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应有之维 被引量:3
1
作者 耿加进 施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1,共3页
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正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于高校而言,可以通过优秀价值观的凝炼与塑造,进而形成师生悦纳的共同价值观,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引领内核。
关键词 价值观管理 高校 组织 文化
下载PDF
高校思想引领“供给侧”改革省思——兼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与系统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耿加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77,共4页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交融、选择、传承与创新的活跃载体,对于繁荣社会文化样态、改善文化环境和丰富创新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高校思想引领是否切实有效。重审当前高校...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交融、选择、传承与创新的活跃载体,对于繁荣社会文化样态、改善文化环境和丰富创新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高校思想引领是否切实有效。重审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重新选择并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架构,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改革,可以助力高等教育系统形成合力,聚焦人才培养,最终保证并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供给侧”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道之境界与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耿加进 黄承贵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63,共4页
老子的哲学以"道"为最高境界,道不仅是"天下母",天地万物之根,"玄牝之门",具有本根之义,而且还具有"天下母"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法则、原则、规范的含义,具有规律之义。道具有形上的超越性,是一... 老子的哲学以"道"为最高境界,道不仅是"天下母",天地万物之根,"玄牝之门",具有本根之义,而且还具有"天下母"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法则、原则、规范的含义,具有规律之义。道具有形上的超越性,是一种无规定的混沌性存在,并非空无。道本体具有存在者的存在,既是有,又是无,兼有两种规定性。但道同时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人的精神生活与自然存在所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对万物天性与人类本真状态的回归,是人类理性的自我超越与精神状态的自我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境界 生态伦理 道法自然 无为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传统文化: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12
4
作者 耿加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0,共3页
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基因,其所蕴含的丰富道德内容,是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经典阅读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应重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基因,其所蕴含的丰富道德内容,是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经典阅读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应重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师资队伍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师资的传统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育人功能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学术性与社会性交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向发微 被引量:3
5
作者 耿加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其内涵较为丰富,就大学的功能和大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可以用学术性和社会性交融来加以概括。现代大学教师学术缺乏持续性,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足,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为此,...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其内涵较为丰富,就大学的功能和大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可以用学术性和社会性交融来加以概括。现代大学教师学术缺乏持续性,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足,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为此,高校要通过制定一些刚性制度来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性 社会性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及其强化策略简论 被引量:3
6
作者 耿加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51-152,共2页
虽然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探索从未间断,但思政课实效性不强的现状却未能得到显著改善。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师生互动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动 策略
下载PDF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耿加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3,共3页
文化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表征,从一个学校的组织文化能够看出这个学校的现状与未来。现在一些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以文化设施建设代替文化建设、以活动代替文化建设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清造成的。文化建设无论... 文化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表征,从一个学校的组织文化能够看出这个学校的现状与未来。现在一些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以文化设施建设代替文化建设、以活动代替文化建设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清造成的。文化建设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其关键在改变原有的潜在假设,提出宏观愿景,明确组织使命,凝练核心价值,形成共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内涵 意义 策略
下载PDF
儒家的义利之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被引量:1
8
作者 耿加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义利之辨是儒学的重要内容。儒家所谓的"义"指一般的道德准则,所谓的"利"通常情况下指个人私利。在义与利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问题上,儒家始终强调义的优先地位,主张义以为上、先利后义、重义轻利,反对重利轻义、... 义利之辨是儒学的重要内容。儒家所谓的"义"指一般的道德准则,所谓的"利"通常情况下指个人私利。在义与利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问题上,儒家始终强调义的优先地位,主张义以为上、先利后义、重义轻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但儒家并不排斥利,且认为追求利益是人之本性,甚至认为义能带来利。义有"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和"古今之通义"之分,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儒家认为应以"古今之通义"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准则。儒家的义利之辨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企业和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义利之辨 企业 社会责任
下载PDF
儒家“命”论及其人生态度 被引量:1
9
作者 耿加进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2-14,共3页
儒家把天命视为人的德性的来源,要求人"知命"、"畏天命",以成就君子人格。儒家又把人不能控制的因素归结为"天"或"命",但没有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要求人"修身以俟时"、"造命&... 儒家把天命视为人的德性的来源,要求人"知命"、"畏天命",以成就君子人格。儒家又把人不能控制的因素归结为"天"或"命",但没有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要求人"修身以俟时"、"造命",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德性 命运 人生
下载PDF
儒家“无为而治”思想发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加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无为而治"是儒家最重要思想之一,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德治。儒家的"无为而治",主要是针对最高管理者提出来的。儒家认为,最高管理者除了"德修于己"、"任贤使能"外,不需要亲自去做具体的事。&qu... "无为而治"是儒家最重要思想之一,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德治。儒家的"无为而治",主要是针对最高管理者提出来的。儒家认为,最高管理者除了"德修于己"、"任贤使能"外,不需要亲自去做具体的事。"德修于己",就能感化被管理者,因为是感化,而非命令,故而可谓之"无为"。"任贤使能"就是用别人来管理,而不亲自管理,不亲自管理就是"无为"。儒家还强调"以人治人",即根据人的特点有差别地管理,也就是顺性而为,这样,虽有所"为",而对被管理者来说,却感觉不到管理者的"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无为而治 为政以德 礼治
下载PDF
《尚书》治道略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加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尚书》这部重要的历史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首先,要确立一个最高的治理原则,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服从这个原则,即使是最高管理者也不能例外。其次,要确立老百姓之于国家的根本地位。《尚书》指出,只有老百姓安宁了,国家才能... 《尚书》这部重要的历史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首先,要确立一个最高的治理原则,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服从这个原则,即使是最高管理者也不能例外。其次,要确立老百姓之于国家的根本地位。《尚书》指出,只有老百姓安宁了,国家才能稳定。第三,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是没有资格贪图安逸的,如果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就会导致组织的溃败。第四,管理者必须明德修身,修身是成功管理的根本。管理者不仅要有作为一个人的德,还要有作为管理者的德。所谓"德惟善政",就是指管理者的德要体现在管理上。在控制管理方面,《尚书》提出了"慎罚"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治道 皇极 明德
下载PDF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加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8-30,共3页
在当前"国学热"中,我们既要充分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做到既继承又超越,还要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体系。
关键词 国学热 传统文化 继承 超越
下载PDF
老子对“无为而治”的逻辑论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加进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年第4期94-97,共4页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论证的理论体系: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是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道生之,德畜之"的德性论是无为而治的人性前提;无私无欲的"圣人"是无为而治的关键因素...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论证的理论体系: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是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道生之,德畜之"的德性论是无为而治的人性前提;无私无欲的"圣人"是无为而治的关键因素;"小国寡民"是无为而治的必然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无为而治
下载PDF
“适性为治”——郭象基于性分论的无为管理哲学思想研究
14
作者 耿加进 张琴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5-48,共4页
魏晋玄学家的管理思想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郭象提出的"性各有分"的性分论是对先秦两汉人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郭象提出了"适性为治"的无为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因众&q... 魏晋玄学家的管理思想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郭象提出的"性各有分"的性分论是对先秦两汉人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郭象提出了"适性为治"的无为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因众""用下""适性""无心"等内容。郭象的管理思想对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现代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性分 无为 管理 现代价值
下载PDF
经学的瓦解与必然回归
15
作者 耿加进 钱宗武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10,共6页
经之成为"学"是汉代以后的事,经学的产生,使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得以传承不绝。经学自汉代产生至清末民初,经过近二千年的传承,最终竟衰落、瓦解,甚至近于消失了。经学的衰亡乃至最终瓦解与政治、时代有关,但也与其内部的自我... 经之成为"学"是汉代以后的事,经学的产生,使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得以传承不绝。经学自汉代产生至清末民初,经过近二千年的传承,最终竟衰落、瓦解,甚至近于消失了。经学的衰亡乃至最终瓦解与政治、时代有关,但也与其内部的自我蜕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应该是更主要的原因。经学必然回归,这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建立"文化大国"的需要,也是对治全球危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瓦解 价值 文化安全
下载PDF
儒家对“礼”的存在合理性的论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加进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41-42,共2页
纵观儒家思想史,对维系社会秩序的"礼"的合理性的论证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儒家思想家在看到"礼"的规范作用的同时,又看到了"礼"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为缓解"礼"与"人性"的这种对立... 纵观儒家思想史,对维系社会秩序的"礼"的合理性的论证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儒家思想家在看到"礼"的规范作用的同时,又看到了"礼"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为缓解"礼"与"人性"的这种对立与紧张,他们从理论上做了种种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合理性 论证
下载PDF
陆九渊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17
作者 耿加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陆九渊以哲学家的睿智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对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政权提出了一系列治理主张,并在晚年短暂的荆门之任上成功地实践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管理理念。其民本思想、"本心即理"思想、君道思想、变革思想等,对现代企业的人... 陆九渊以哲学家的睿智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对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政权提出了一系列治理主张,并在晚年短暂的荆门之任上成功地实践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管理理念。其民本思想、"本心即理"思想、君道思想、变革思想等,对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以及企业创新等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哲学 心学 企业管理
下载PDF
论《尚书》之“慎”德
18
作者 耿加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142,共5页
"慎"是精神始终处于紧张、诚悫、专一的状态。在《尚书》中,"慎"表现为一种德,如"慎徽五典""慎乃在位""慎乃司""慎乃事""慎厥身""慎乃俭德""慎... "慎"是精神始终处于紧张、诚悫、专一的状态。在《尚书》中,"慎"表现为一种德,如"慎徽五典""慎乃在位""慎乃司""慎乃事""慎厥身""慎乃俭德""慎乃宪""慎明德""慎财赋""慎出乃令""慎终于始""慎厥初"等。作为德的"慎",不是对普通老百姓的要求,而是对国家治理者的要求,要求其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严肃而谨慎地对待和处理一切政事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慎乃在位” “慎乃司” “慎乃宪” “慎明德”
下载PDF
论《尚书》的反腐败思想
19
作者 耿加进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2-25,共4页
被后世奉为政治教科书的《尚书》,揭露了种种腐败现象,如"内在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及"三风十愆"等,并对这些腐败现象与国家治乱兴衰的关系作了深刻揭示,指出... 被后世奉为政治教科书的《尚书》,揭露了种种腐败现象,如"内在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及"三风十愆"等,并对这些腐败现象与国家治乱兴衰的关系作了深刻揭示,指出,"有一于此,未或不亡"。针对腐败现象,《尚书》也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不仅强调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也主张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予以严惩。由于《尚书》揭露的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其所提出的一些反腐败思想对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也因此具有借鉴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德治 反腐败 现代价值
下载PDF
邹守益的良知观辨析
20
作者 耿加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4-38,共5页
一般以为邹守益反对良知现成论,而事实是,邹守益对持良知现成论的王畿极为推崇,而且在良知是否现成这个问题上极力维护王畿的观点,其论证方式也与王畿极为相似,这源于其对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正确理解与坚持。
关键词 邹守益 王畿 良知 见在 工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