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殉道者的形象变得古怪”——读陈超的诗
1
作者 耿占春 《邯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9,共13页
陈超是一位杰出的批评家,从生命诗学到历史想象力的论述,为当代诗学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洞见;与之同时陈超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其生命诗学与历史想象的践行者。陈超的诗歌写作历程体现出当代中国诗歌从圣词风格、神话诗学到生活叙... 陈超是一位杰出的批评家,从生命诗学到历史想象力的论述,为当代诗学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洞见;与之同时陈超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其生命诗学与历史想象的践行者。陈超的诗歌写作历程体现出当代中国诗歌从圣词风格、神话诗学到生活叙事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超诗歌 神话诗学 生活叙事
下载PDF
自画像与世间万象——华清诗歌读札
2
作者 耿占春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一个批评家转向诗歌写作,其作品中总有一些令人意外的东西。至少,一个学人的诗歌话语,总是比他的学术文章更多地传递了某种心智的秘密,但也存在着学术话语与诗歌话语之间的差异,诗人似乎比批评家更接近修辞—虚构,更偏离日常生活中的经... 一个批评家转向诗歌写作,其作品中总有一些令人意外的东西。至少,一个学人的诗歌话语,总是比他的学术文章更多地传递了某种心智的秘密,但也存在着学术话语与诗歌话语之间的差异,诗人似乎比批评家更接近修辞—虚构,更偏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主体。或许,作为批评家的张清华转身为诗人华清,更趋近另一种隐秘的内在主体。由于隐喻替代了概念,修辞置换了逻辑,诗人拥有更多的语言中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清华 学术话语 批评家 自画像 诗歌写作 诗歌话语 日常生活 修辞
下载PDF
90后诗人的自我意识、生存感知和修辞技艺
3
作者 耿占春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5,共14页
作为青年写作的某种起点的80后作家们,已经全面“奔四”,90后作家也纷纷步入而立之年,但青年写作仍可谓方兴未艾,传统的文学体制、文化资本和新媒介仍旧共谋性地、广泛地制造着代际焦虑,并持续不断地生产着“时髦”的青年作家形象和各... 作为青年写作的某种起点的80后作家们,已经全面“奔四”,90后作家也纷纷步入而立之年,但青年写作仍可谓方兴未艾,传统的文学体制、文化资本和新媒介仍旧共谋性地、广泛地制造着代际焦虑,并持续不断地生产着“时髦”的青年作家形象和各类青年书写。对青年写作者和文学新人的滔滔不绝的赞美、期许,广泛持久的扶持、奖赏,在让他们充分“享用”青春红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诸如“媚少”、同质化、投机、粗糙、青年性和创作性匮乏等各种各样的质疑、批评。但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忽视和回避的是,某些异质性的、逃逸性的、分离性的、去中心化的青年文学力量也在悄悄崛起,他们在继承了某种反叛性、创造性传统的同时,也从不断冲击边界的隐秘而沉潜的自我之中锻造出了属于他们这个代际的新的“方法”、新的“传统”。本刊设立“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的研究专辑,正是着眼于正视、凝视这样一种青年写作的两面性,既不回避他们滋生的“问题”,又要尊重并有能力发现他们的“方法”,以期为我们全面、客观地理解和感知时下的青年写作提供一些新的角度和思路。本专辑作为常设性栏目,恳切地期待能得到青年作家,以及专注于青年文学研究的学者、评论家们的支持和关注。我们鼓励直言性的批评,倡导在理性论争、真诚交锋中达成有效的交流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中心化 青年文学 新媒介 90后 文学新人 青年作家 分离性 反叛性
下载PDF
耿占春诗选
4
作者 耿占春 《江南(诗)》 2019年第1期4-9,4,共6页
当一个人老了当一个人老了,才发现他是自己的赝品。他模仿了一个镜中人,而镜子正在模糊,镜中人慢慢消失在白内障的雾里当一个人老了,才看清雾,在走过的路上弥漫那里常常走出一个孩子挎着书包,眼睛明亮.
关键词 诗选 个人 白内障
原文传递
文学观念的演变及其实践:回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之路 被引量:2
5
作者 耿占春 贺照田 +1 位作者 敬文东 何光顺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主讲者:耿占春(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与谈者:贺照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敬文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主持者:何光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时间:2017年12月18日19:00导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观念是伴随着社会思... 主讲者:耿占春(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与谈者:贺照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敬文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主持者:何光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时间:2017年12月18日19:00导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观念是伴随着社会思潮逐渐演进的,其中经历了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相伴生的文学崛起和诗歌热潮,遭受市场经济冲击后的文学激情退却与诗歌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文学 文学观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实践 演变 重大历史事件
下载PDF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阵地》看汉语诗歌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6
作者 耿占春 王东东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3期55-61,共7页
本文的写作并非为了建立一个地域诗歌或诗歌群落诸如此类的概念,而是在它的展开中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全局、流变甚或得失;当然要达到如此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需要另外的正面的展开。
关键词 汉语诗歌 九十年代 写作 八十年代 中国诗歌 反讽 语言 词语 中国当代诗歌 阵地
下载PDF
失去原貌的传记——现代小说演变的理论描述 被引量:2
7
作者 耿占春 柴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81,共6页
同史诗或纪传体作品一样 ,现代小说可以视为个人传记的变体。自现代主义以来 ,小说叙事从描写人物 (传主 )的行动或行动着的主体转而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 ,在某些“新小说”里内在主体也在丧失。小说叙述形式的变化揭示了个人主体性在现... 同史诗或纪传体作品一样 ,现代小说可以视为个人传记的变体。自现代主义以来 ,小说叙事从描写人物 (传主 )的行动或行动着的主体转而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 ,在某些“新小说”里内在主体也在丧失。小说叙述形式的变化揭示了个人主体性在现代世界的命运。而对叙事可能性的探索或竭力讲出一个故事来 ,则预示着对个人主体性的修复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现代小说 主体性 叙事 "希望原则"
下载PDF
藏族诗人如是说——当代藏族诗歌及其诗学主题 被引量:9
8
作者 耿占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60,共6页
“藏族诗人如是说”是对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综述性的评论 ,论及当代藏族众多诗人 ,涉及从上个世纪的 5 0年代到 90年代的藏族诗歌写作和它广泛的诗学主题。这些主题包括空间的圣化 ,历史的神话化 ,圣俗之间的紧张 。
关键词 藏族诗歌 圣地 历史 圣俗之间
下载PDF
在混血中寻求美德——论阿库乌雾的民族志诗学 被引量:7
9
作者 耿占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69,共4页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在诗集《混血时代》中揭示了关于民族记忆的一种普遍的处境:神话叙事早已模糊,宗教社会学的思索也未成熟,图腾符号已分崩离析为一种关于族群或种族意识形态的可疑的知识碎片。诗人探索这个"混血时代"给每一...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在诗集《混血时代》中揭示了关于民族记忆的一种普遍的处境:神话叙事早已模糊,宗教社会学的思索也未成熟,图腾符号已分崩离析为一种关于族群或种族意识形态的可疑的知识碎片。诗人探索这个"混血时代"给每一个族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诗人认为必须打破二元对立传统思维模式,观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景观,用宽容的视角和心态看待处于边缘位置的少数族群和边缘群体,给他们表达和说话的机会,审视他们如何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特征。各民族之间只有在承认并学会相互尊重各族群原有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才能相互共处,相互学习,并达到共生共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血时代 阿库乌雾 民族志 母语文化 共同性
下载PDF
耿占春(一首)
10
作者 耿占春 《诗歌月刊》 2009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抑郁症 写作 忧郁症 困扰 接受 世界 死亡 准备 内心生活 证据
原文传递
“文本社会学”的批评与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耿占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共2页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文学界自觉地告别或有意识地偏离一切"庸俗社会学"研究与批评倾向,主张文学的自主性与独立品格,逐步地接近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理论.今天看来,事实上这样做体现了一种明智的策略意识,文学研究与批...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文学界自觉地告别或有意识地偏离一切"庸俗社会学"研究与批评倾向,主张文学的自主性与独立品格,逐步地接近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理论.今天看来,事实上这样做体现了一种明智的策略意识,文学研究与批评所偏离的是一种根本不起批评作用的社会学,一种根本不具备社会批评功能的权力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社会学” 结构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形式主义 语义结构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民族志书写与个人记忆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占春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本期我们推出"文学地理"栏目。本栏目将陆续以小辑的形式集中展示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省市的文学风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风土是滋润文学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另一方面,环境并不决定一切,不同地域的文学并不意味着天然拥... 本期我们推出"文学地理"栏目。本栏目将陆续以小辑的形式集中展示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省市的文学风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风土是滋润文学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另一方面,环境并不决定一切,不同地域的文学并不意味着天然拥有本质性的审美差异。如果同一地域的作家都用统一的风格进行创作,在艺术上表现出千人一面地趋同现象,这样的文学生态是可悲的。我们在相对宽泛的"文学地理"的名义下,倡导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对各地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个性化的具体分析,追求个案剖析与宏观描述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多视点地呈现各特定地域的文学发展进程和标志性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人 个人记忆 民族志 哈萨克族 神话 草原火 书写 哈萨克民族 日常生活 口头叙述
下载PDF
吉狄马加的民族志诗学与生态伦理——读长诗《我,雪豹……》 被引量:2
13
作者 耿占春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吉狄马加的诗歌写作既触及现代社会创痛性的经验,又携带着诗人-毕摩的治愈性的声音能量;这首长诗的写作具有民族志诗学与生态伦理的双重含义,其民族志诗学链接了古老的民族神话与史诗传统,同时又深深植根于当代"革命性"的生... 吉狄马加的诗歌写作既触及现代社会创痛性的经验,又携带着诗人-毕摩的治愈性的声音能量;这首长诗的写作具有民族志诗学与生态伦理的双重含义,其民族志诗学链接了古老的民族神话与史诗传统,同时又深深植根于当代"革命性"的生态精神及生态伦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狄马加 声音 民族志诗学 生态伦理
下载PDF
象征的衰落:修辞批评与社会批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耿占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2,共5页
诗的话语如同圣言的主观性残余物,在没有了神圣领域的世俗世界,神圣启示变成了缺乏支撑的没有根源的话语。从诗学的角度把象征的衰落作为时代精神生活中“缺失的现象学”加以分析,可以发现,现代诗歌的功用就是要将我们的生活与可以与之... 诗的话语如同圣言的主观性残余物,在没有了神圣领域的世俗世界,神圣启示变成了缺乏支撑的没有根源的话语。从诗学的角度把象征的衰落作为时代精神生活中“缺失的现象学”加以分析,可以发现,现代诗歌的功用就是要将我们的生活与可以与之联系起来的形象之间的空缺在隐喻的意义上将某种隐秘的联系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的衰落 修辞批评 社会批评
下载PDF
叙事:从神话到小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占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5,共7页
“叙事 :从神话到小说” ,讨论了现代小说通过对神话的改制 ,走出消费社会狭隘的个人经验 ,重新把集体经验和集体记忆引入小说叙述的可能性 ,以便使小说具备当代文化史的重要功能。一般说来 ,神话与集体经验相对 ,小说与个人经验相应 ,... “叙事 :从神话到小说” ,讨论了现代小说通过对神话的改制 ,走出消费社会狭隘的个人经验 ,重新把集体经验和集体记忆引入小说叙述的可能性 ,以便使小说具备当代文化史的重要功能。一般说来 ,神话与集体经验相对 ,小说与个人经验相应 ,而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所要做的是建立一种个体的批判的神话诗学 ,是对集体经验和集体记忆的重新“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神话 个人经验 叙事 诗学 叙述 消费社会 狭隘 相对 一般
下载PDF
当代诗歌中意义的逻辑:呈现与象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占春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9-42,共4页
如果说沈苇使用了复现的诗学,去捕捉事物的显现过程,古马则重新作用于事物的象征元素,使其成为我们视野中的事物,尤其成为看的方法。臧棣博学的隐喻不是在创造相似性,而是在制造词与物以及事物之间的隐喻距离。以1960年代出生的部分诗... 如果说沈苇使用了复现的诗学,去捕捉事物的显现过程,古马则重新作用于事物的象征元素,使其成为我们视野中的事物,尤其成为看的方法。臧棣博学的隐喻不是在创造相似性,而是在制造词与物以及事物之间的隐喻距离。以1960年代出生的部分诗人的诗歌为例,可很好地展开对当代诗歌创造意义的不同的话语方式,即呈现、象征和话语的自我指涉等几种诗学范式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话语 诗学范式 呈现 象征
下载PDF
叙事的转喻──读森子的诗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占春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评述了当代诗人森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森子的诗歌在经历了 从抒情的主体性向修辞性的转变之后,又从反讽式的修辞转向叙事,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叙述 ,使它所指述的现实发生转义。
关键词 森子 修辞学反讽 叙事 转喻
下载PDF
存在一种审美的生活吗——趣味、审美判断和公共生活
18
作者 耿占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5-228,共4页
在当代中国学术格局的演进过程中,美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继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两次"美学热"之后,我们似乎正在迎来第三次美学热潮,其确切意义目前尚难以估量。一方面这表征着当代文化人的学术自觉;另一方面,这也是... 在当代中国学术格局的演进过程中,美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继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两次"美学热"之后,我们似乎正在迎来第三次美学热潮,其确切意义目前尚难以估量。一方面这表征着当代文化人的学术自觉;另一方面,这也是消费时代的必然选择——感性化、肉身性的生存状态本是美学关注的重心所在。然而,一个不容讳言的事实是,当代美学研究却存在着视野褊狭与对象泛滥这两大误区。前者使得相关学术著作沉溺于概念的游戏,在知识论中兜圈子;后者的结果更是使某些学者动辄将自己的写作命名曰"某某美学",全然无视学科本身的边界与范围。实际上,所有这些误区都源于我们对美学的原初意义的忽略——美学本是一种极富意义的生活方式,一种奠基于生活世界的、在自由创造中存身的生命状态。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组织了这一组文章,尝试从不同角度揭橥、阐发美学的原初内涵,希望能裨益于当下学术界的美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生活方式 审美判断 公共生活 趣味 生命状态 演进过程 学术格局
下载PDF
清晨的语言:作为一种精神分析的书写
19
作者 耿占春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0,共4页
九十年代以来被批评界称为“新散文”或“新锐散文”的一代作家,如格致、宁肯、祝勇等人的写作,极大地更新了当代散文写作的语言与文体。这一命名至少在纯粹描述的意义上注意到格致等人写作的新异之处。如果说人们曾经把文学视为“史之... 九十年代以来被批评界称为“新散文”或“新锐散文”的一代作家,如格致、宁肯、祝勇等人的写作,极大地更新了当代散文写作的语言与文体。这一命名至少在纯粹描述的意义上注意到格致等人写作的新异之处。如果说人们曾经把文学视为“史之余”,散文似乎就是“文之余”,似乎散文是小说之余,诗歌之余,思想之余,然而现在,在格致等人的写作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语言 书写 散文写作 新散文 九十年代 写作实践 格致
下载PDF
一个孤立的群体与乡村的社会化
20
作者 耿占春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
这里所讨论的不只是文学研究,而是文学研究与之相关的一种社会理念。当文学研究不可规避地涉及到某个历史时期、某种社会理念时,这种研究是否能够从文学自身——如同文学这个概念本身意味着一种推崇创造性的、自由的。
关键词 社会化 意识形态化 十七年 社会理念 文学研究 阶级斗争 乡村社会 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 农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