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茶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中的应用 |
耿卫玲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2
|
童年之美与成年之殇——《彼得·潘》探微 |
耿卫玲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3
|
解读狄金森的死亡诗 |
耿卫玲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2
|
|
4
|
《远大前程》中的意象和象征解析 |
耿卫玲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1
|
|
5
|
叶芝诗中的“可怖的美的诞生” |
耿卫玲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6
|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的本土特征解读——以库伯的小说为例 |
耿卫玲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6 |
0 |
|
7
|
破茧化蝶之后的新生——汤婷婷和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解读 |
耿卫玲
董西明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11 |
0 |
|
8
|
比较诗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
耿卫玲
|
《普洱学院学报》
|
2015 |
0 |
|
9
|
“超人”亚哈的悲剧探源 |
耿卫玲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0
|
《金陵十三钗》的人性解读 |
耿卫玲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1
|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冬天” |
郑海霞
耿卫玲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2
|
计算机交互式翻译教学的应用和研究 |
郜万伟
耿卫玲
|
《海外英语》
|
2010 |
0 |
|
13
|
樱桃熟了 |
Thomas Campion
彭予
耿卫玲
|
《大学英语》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