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侧髌骨股骨韧带重建手术技术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辉 冯华 +3 位作者 洪雷 王雪松 耿向苏 王满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支持带紧缩 手术技术 韧带重建 外侧支持带松解 股骨 临床常见疾病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交叉韧带囊肿MR影像与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雪松 冯华 +2 位作者 洪雷 张辉 耿向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6,277,278,I0006,I0007,共6页
目的:分析交叉韧带囊肿的MR影像和临床表现。方法:对7例交叉韧带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6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体征、外伤病史以及MR影像进行了... 目的:分析交叉韧带囊肿的MR影像和临床表现。方法:对7例交叉韧带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6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体征、外伤病史以及MR影像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5例前交叉韧带囊肿和2例后交叉韧带囊肿,所有囊肿形态为椭圆形或分叶状。大多数位于交叉韧带的后方。采用关节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囊肿进行切除和吸取,术后症状消失并且经过随访未出现复发。结论:膝关节内的交叉韧带囊肿较为少见。它可能造成膝关节疼痛,屈伸功能受限。MRI检查是有助于确立诊断、指导治疗的有效手段。这类损伤经过关节镜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膝关节 囊肿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9
3
作者 冯华 洪雷 +3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雪松 蒋协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HT)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2月,6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手术病例。入选条件为: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 目的:回顾性评估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HT)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2月,6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手术病例。入选条件为: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进行过二次手术探查。手术技术: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内侧半月板修补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方法:后体部至前体部区域采用标准的自内向外缝合技术,后部区域采用经两个后内侧入路的全关节内缝合技术。结果:平均随访40.6个月(12个月~70个月)。二次手术探查结果:完全愈合57例(85%),部分愈合3例(4.5%),不愈合7例(10.4%)。总体成功率(包括完全愈合与部分愈合)为89.5%。临床评估包括交锁、积液、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试验,其中无症状者59例(88%),关节间隙压痛者5例(7.5%),交锁复发3例(4.5%)。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显示,3例伸膝受限大于10°,1例出现止血带麻痹。结论:对于ACL合并内侧半月板红-红区及红-白区BHT,在重建ACL的同时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对BHT的全长范围进行有效修补,在平均40个月的随访期内,可以获得89.5%的总体成功率,包括85%的完全愈合率及4.5%的部分愈合率,失效率为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 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华 洪雷 +1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关节镜下全内修补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治疗的患者89例.对其中85例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方法手术,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髁间窝入路...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关节镜下全内修补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治疗的患者89例.对其中85例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方法手术,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髁间窝入路,利用缝合钩修补损伤半月板;同时选择腘绳肌腱、自体或异体骨-腱-骨移植物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结果:可随访者75例(84.3%),随访5~41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采用主观症状检查、临床查体、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25例)及MRI复查(21例)等.随访到的75例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结果均正常,其中25例患者经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结果均为全部愈合;经MRI复查的21例患者中,18例完全愈合,3例部分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方法是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理想方法,术后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前交叉韧带 全内缝合法 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下载PDF
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辉 冯华 +2 位作者 洪雷 耿向苏 王雪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介绍解剖重建胭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手术技术与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7月~2006年9月,采用胭腓韧带重建手术治疗19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随访时间大于等于1年的病例占94.7%(18/19),平均随访期27.2... 目的:介绍解剖重建胭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手术技术与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7月~2006年9月,采用胭腓韧带重建手术治疗19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随访时间大于等于1年的病例占94.7%(18/19),平均随访期27.2个月。所有病例均为陈旧性损伤,且均为复合韧带损伤,包括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全部病例的术前胫骨外旋与健侧相比均大干10°。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临床查体、X线片、MRI检查以及IKDC主、客观评分。手术方法为:通过膝关节外侧切口,在腓骨头胭腓韧带止点处制作双骨隧道,在股骨侧胭肌腱起点制作骨隧道,移植物选择自体半腱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移植物的两端穿过腓骨头骨隧道后,使用一枚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隧道内。同时对合并的其它韧带损伤进行修复或重建。结果:与健侧相比胫骨外旋角度减小0°~5°(不包括5°)者14例,减小5°~10°(不包括10°)者3例,减小10°~15°(不包括15°)者2例。屈膝受限平均4.2°(O°~10°)。无伸膝受限病例。术后IKDC评分为:A级7例,B级12例。术前所有病例均为D级。结论:胭腓韧带解剖重建技术是治疗单纯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良好方法,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复合体 胭腓韧带 重建
下载PDF
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与关节镜下重建手术骨隧道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雪松 冯华 +2 位作者 洪雷 张辉 耿向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将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导航系统)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分组测量导航手术和同期进行的传统关节镜下手术中股骨和胫骨隧道位置,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评估导航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 目的:将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导航系统)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分组测量导航手术和同期进行的传统关节镜下手术中股骨和胫骨隧道位置,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评估导航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导航下完成47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选取其中连续进行的40例导航手术作为研究组,再选取40例同期连续进行的传统关节镜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后的股骨和胫骨隧道关节内口位置进行比较测量。胫骨隧道位置的测量采用Klos推荐的方法进行测定,股骨隧道按照Amis法进行测量。结果:导航手术组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位置平均值45.35%(标准差3.827%,范围37%~53%),传统关节镜手术组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位置平均值41.05%(标准差6.008%,范围25%~54%),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手术组。导航手术组股骨隧道关节内入口位置平均值62.25%(标准差5.610%,范围52%~73%),传统关节镜手术组股骨隧道关节内入口位置平均值56.62%(标准差7.316%,范围46%~77%),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手术组。结论:导航系统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与传统关节镜下重建手术相比,股骨和胫骨的隧道位置均明显偏后,更接近前交叉韧带的解剖位置,导航手术组的可重复性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 前交叉韧带重建 隧道位置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与切开腘腓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辉 刘心 +2 位作者 洪雷 耿向苏 冯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对比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技术和切开腘腓韧带重建技术治疗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33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A型后外复合体损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后交叉韧... 目的:对比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技术和切开腘腓韧带重建技术治疗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33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A型后外复合体损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后交叉韧带重建和后外复合体重建手术(15例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18例切开的腘腓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包括膝关节应力像、KT-1000测量胫骨最大前后向位移和胫骨外旋试验。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组与切开腘腓韧带重建组的膝关节应力像、KT-1000测量胫骨最大前后向位移和屈膝30°胫骨外旋试验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对比显示,除了术前膝关节应力像和KT-1000测量胫骨最大前后向位移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1),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没有伸直受限,两组术后屈膝受限分别为3.33°±4.88°和3.06°±3.38°。结论:全关节镜下腘肌腱和切开腘腓韧带重建联合后交叉韧带重建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稳定性,两种技术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性 膝关节 修复外科手术 肌腱 韧带 关节
下载PDF
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华 洪雷 +2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雪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自内向外缝合技术联合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的手术方式(联合修补技术),探讨修补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安全、可靠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修补93例患者的96个半月板大桶柄样...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自内向外缝合技术联合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的手术方式(联合修补技术),探讨修补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安全、可靠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修补93例患者的96个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均累及半月板后角至前角与体部交界处(前体部)区域。手术适应症: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前十字韧带(ACL)完整或同时重建。手术技术:撕裂的后角与体部交界处(后体部)至中、前1/3区域采用标准的自内向外缝合技术:在半月板上、下表面交错进行垂直褥式缝合,膝后内侧或后外侧作辅助安全切口保护血管神经,伸膝位将缝线在关节囊浅层打结固定;撕裂的后部区域采用全关节内缝合技术:经两个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在关节内完成垂直褥式缝合、打结及剪线。单纯的红-白区撕裂修补后局部植入血凝块促进愈合,合并前十字韧带损伤者同时行韧带重建手术。术后对93例患者中的49例共51个半月板进行了平均20.1个月(9.2个月-54.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均进行了临床评估,包括交锁、积液、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试验。随访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无症状者46例(93.9%),关节间隙压痛者2例(4.1%),交锁复发1例(2%)。51个半月板中的44个(86.3%)经MRI复查,结果为:30个(68.2%)完全愈合,13个(29.5%)部分愈合,1个(2.3%)不愈合。38例患者共40个半月板(78.4%)经过二次手术探查,完全愈合者36个(90%),部分愈合者2个(5%),不愈合行半月板切除者2个(5%)。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显示3例伸膝受限〉10°。结论:对于发生在红-红区或红-白区的大型半月板撕裂,采用自内向外与全关节内两种缝合技术可以保证撕裂的全长区域获得有效、稳定的修补,并且与ACL重建同期进行,可以获得很好的主、客观临床疗效。联合修补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修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辉 王雪松 +3 位作者 冯华 洪雷 耿向苏 王满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伤11例,慢性损伤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主观评估(包括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测量,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对比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R影像和关节镜手术探查影像,还对术后发热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记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3.6个月(12~32个月)。主观评估:术前Lyshrolm评分为63.61±13.4分(46~90分),术后最终评分为98.03±3.6分(85~100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1.7%。客观评估: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的差别为7.05±2.15mm(2-11mm),术后最终测量值为1.15±1.43mm(0-6mm),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毒和细菌感染。1例患者移植物松弛度增加,给予固缩治疗后好转。另1例部分韧带磨损,但主观评估良好,给予清创和髁间窝成形术处理。结论:短期观察显示,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ACL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组织移植 骨-髌腱-骨 前交叉韧带重建
下载PDF
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缝合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冯华 洪雷 +2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雪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前方关节镜入路进行全关节内半月板缝合的手术技术,探讨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安全、有效的修补方法。方法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共采用经前方入路的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36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6例... 目的介绍一种经前方关节镜入路进行全关节内半月板缝合的手术技术,探讨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安全、有效的修补方法。方法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共采用经前方入路的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36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6例,单纯桶柄样撕裂2例,盘状软骨损伤8例。常规关节镜前内及前外侧入路,缝合时关节镜置于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为缝合通道。膝关节屈曲90°位内翻,呈“4”字位。将预装配可吸收缝线的缝合钩通过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内,在腘肌腱两侧分别进行缝合,关节内完成垂直褥式缝合、过线、打结、剪线的全部操作步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同时行韧带重建手术,具备修补性的盘状软骨损伤者在修补术之前进行成形术。结果其中30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5.8个月。采用临床检查及二次手术探查对半月板愈合状况进行综合评估。30例可随访病例全部进行了临床检查,均属于“无症状”,其中26例进行了二次手术探查,结果25例完全愈合,1例部分愈合,未发现不愈合病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前方关节镜入路的全关节内缝合技术修补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可以达到牢靠的缝合效果,有效地避免损伤腘肌腱及腓总神经,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隧道定位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华 洪雷 +2 位作者 王雪松 耿向苏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术中透视的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隧道的合理规划及准确定位,探讨导航技术在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导航系统需要在胫骨及后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上分别安装追踪器,... 目的:利用基于术中透视的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隧道的合理规划及准确定位,探讨导航技术在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导航系统需要在胫骨及后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上分别安装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主动发射的信号,实时计算确定胫骨近端的三维空间位置及与胫骨导向器的相对关系,并将后交叉韧带重建中所需要的虚拟胫骨隧道路径叠加至由术中“C”型臂X线透视机所获得的胫骨近端X线影像上。根据规划方案术中实时调整虚拟隧道的位置,直至达到术前规划的要求,实现导航目的。术中隧道规划方案为:正位影像隧道出口位于两侧髁间嵴中线偏外侧、关节面远侧1.5cm处;侧位影像上要求在保证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完整的情况下、与胫骨平台关节线角度呈最大。结果: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导航辅助下完成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15例,14例获得成功,1例失败。手术中透视次数由2~15次减少至2~4次,透视时间缩短10~30分钟。无导航相关并发症出现。术后采用X线片、三维CT及MRI评估胫骨隧道的位置和角度。14获得成功的病例隧道出口均位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附丽区内,胫骨隧道与移植物夹角平均为123.3°;隧道与胫骨后方皮质贴合紧密,贴合距离均在2mm内。10例隧道后壁完整,4例轻度破裂但隧道整体完整性存在。结论:透视导航技术可以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隧道的快速定位,具有节省透视时间、准确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导航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透视导航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工作原理及手术流程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华 张辉 +2 位作者 洪雷 耿向苏 王雪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介绍双平面透视导航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原理、术前规划方案、手术流程。方法:术前根据标准正、侧位X线片设计股骨、胫骨隧道的理想位置、角度。股骨采用四方格定位法,胫骨采用矢状位46±3%、正位65°~70°... 目的:介绍双平面透视导航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原理、术前规划方案、手术流程。方法:术前根据标准正、侧位X线片设计股骨、胫骨隧道的理想位置、角度。股骨采用四方格定位法,胫骨采用矢状位46±3%、正位65°~70°方案进行设计。术中C臂获得标准正侧位X线透视影像后输入计算机系统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分别固定主动型红外线追踪器,称为“患者追踪器”。前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导向器上另分别装配“工具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所发射的信号,经过计算确定膝关节与手术工具的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方向并投射在上述工作界面上,作为隧道的虚拟路径,供术者实时调整,直至达到术前规划要求。最后将理想化的虚拟隧道转换为真实骨隧道,置入移植物并固定,实现导航目的。结果: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共完成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47例,全部获得成功。其中,单纯ACL损伤43例,合并MCL损伤4例。急性损伤18例,陈旧损伤29例。移植物均选择骨-髌韧带中1/3-骨,其中自体移植物36例,异体移植物11例。固定方式均为金属挤压螺钉。术后除3例于股骨侧追踪器固定钉孔处出现骨化现象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透视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骨隧道的术前、术中规划,保证隧道位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导航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无移位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诊断与可修复性判断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晋 冯华 +3 位作者 洪雷 王雪松 张辉 耿向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手术修补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HT)的病例,探讨无移位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可修补性判断。方法:2002年9月~2006年10月,对实施修补手术的126例129个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术前核磁共振(MRI)表现... 目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手术修补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HT)的病例,探讨无移位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可修补性判断。方法:2002年9月~2006年10月,对实施修补手术的126例129个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术前核磁共振(MRI)表现(是否存在Ⅲ度信号及其形态、发生区域、累计层面等)以及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是否合并陈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发生侧别以及可修复性判断等)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结果:在进行BHT修补手术的129个半月板中,术前MRI无移位表现的共38例39个半月板(30.2%),其中外侧半月板7个(17.9%),内侧半月板32个(82.1%)。在上述39个半月板中,19个冠状面或矢状面出现Ⅲ度信号(垂直或斜形)的层数≥3(层厚0.4mm,间距4.0mm),术前存在特异性的交锁-解锁症状26例(68.4%),合并陈旧性ACL损伤35例(92.1%),均为完全性ACL损伤。结论:无移位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建议诊断方法如下:(1)冠状面或矢状面出现Ⅲ度信号的层数≥3(层厚0.4mm,间距4.0mm);(2)交锁和伸膝受限;(3)合并陈旧性ACL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大干6周)。可修复性MRI判断标准如下:(1)Ⅲ度信号距离滑膜缘小于4mm;(2)Ⅲ度信号距离滑膜缘小于4mm的MRI冠状位层数≥3(层厚0.4mm,间距4.0mm);(3)半月板无明显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移位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 可修复性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隧道的规划及定位(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晋 冯华 +3 位作者 洪雷 王雪松 耿向苏 张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7759-7763,共5页
背景:常规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可改善关节的后向稳定性,但移植物与胫骨隧道口之间相互磨损,使移植物机械强度下降或隧道口扩大而导致后交叉韧带术后残存松弛。目的:利用基于术中透视的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胫... 背景:常规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可改善关节的后向稳定性,但移植物与胫骨隧道口之间相互磨损,使移植物机械强度下降或隧道口扩大而导致后交叉韧带术后残存松弛。目的:利用基于术中透视的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隧道的合理规划及准确定位,探讨导航技术在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8/2007-03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对象: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15例均为复合韧带损伤,14例选用异体跟腱移植,1例选用自体骨一髌韧带中1/3一骨移植。方法:导航系统需要在胫骨及后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上分别安装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主动发射的信号,实时计算确定胫骨近端的三维空间位置及与胫骨导向器的相对关系,并将后交叉韧带重建中所需要的虚拟胫骨隧道路径叠加至由术中"C"型臂X射线透视机所获得的胫骨近端X射线影像上。根据规划方案术中实时调整虚拟隧道的位置,正位影像隧道出口位于两侧髁间嵴中线偏外侧、关节面远侧1.5cm处,侧位影像上要求在保证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完整的情况下、与胫骨平台关节线角度呈最大。主要观察指标:手术中透视时间和次数,术后标准正、侧位X射线片、三维CT及MRI评估胫骨隧道的出口位置、移植物与隧道的角度、隧道与胫骨后方皮质的贴合程度及隧道后壁的完整性。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获得手术成功,1例失败。手术中透视次数由2~15次减少至2~4次,透视时间缩短10~30min。无导航相关并发症出现。14例获得成功的病例隧道出口均位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附丽区内,胫骨隧道与移植物夹角平均为123.3°;隧道与胫骨后方皮质贴合紧密,贴合距离均在2mm内。10例隧道后壁完整,4例轻度破裂但隧道整体完整性存在。结论:透视导航技术可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快速定位,获得准确的隧道口位置和控制合理的隧道角度,具有节省透视时间、准确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导航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Colles骨折远期随诊51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贡小英 荣国威 +1 位作者 耿向苏 安贵生 《中国乡村医药》 1995年第9期408-410,共3页
Colles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种之一。其治疗固定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远期功能的影响,仍有很大争论。本文就我院51例Colles骨折患者远期随访结果做一分析。
关键词 COLLES骨折 远期随诊 关节内骨折 骨性关节炎 腕关节不稳 骨短缩 远期随访 例分析 功能恢复 年龄组
下载PDF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关节镜下修补:61例2~5年随访(英文)
16
作者 顾建明 冯华 +4 位作者 洪雷 耿向苏 张辉 王雪松 蒋协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7026-7030,共5页
背景: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如未经早期修补则要采取半月板切除,可导致膝关节退变的加速,但目前有关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修补的长期、大样本报道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 背景: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如未经早期修补则要采取半月板切除,可导致膝关节退变的加速,但目前有关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修补的长期、大样本报道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术前诊断、修补技术、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探讨大型半月板撕裂理想的修复途径。方法:于2002-05/2005-11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连续完成共9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补手术。对90例患者中的61例、63个半月板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期38个月(24~66个月)。半月板桶柄撕裂的修补手术适应证为: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结果与结论:在可随访的61例患者中,有51例(84%)的53个半月板经过二次手术探查。61例患者中53例(87%)无临床症状;4例(6%)部分临床症状;4例(6%)交锁复发。二次关节镜检查发现完全愈合的半月板有44个(83%);部分愈合者5个(9%),不愈合者4个(7%)。总体评估失效率为8%(5/63),成功率92%(包括完全愈合、部分愈合、无临床症状及部分临床症状者)。通过2~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对于发生在红-红区或红-白区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采用多种缝合技术进行牢靠的修补缝合,并且与前十字韧带重建同期进行,修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桶柄撕裂 膝关节 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前十字韧带 疗效 随访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33
17
作者 姜春岩 黄强 +2 位作者 耿向苏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5-729,共5页
目的 对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随访 4 9例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新鲜闭合骨折患者 ,平均随访时间 16 9个月。患者平均年龄 4 0 4岁。 2部分外科颈骨折 39例 ,2部... 目的 对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随访 4 9例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新鲜闭合骨折患者 ,平均随访时间 16 9个月。患者平均年龄 4 0 4岁。 2部分外科颈骨折 39例 ,2部分大结节骨折 6例 ,外展嵌插 4部分骨折 4例。最终随访时进行ASES评分、Constant 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ShoulderTest)问卷评估。结果  4 9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为 91 4 ,VAS疼痛评分平均为 1 7,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屈上举 14 6 7°,外旋 39 6°,内旋T8~T9水平 ;Constant Murley评分平均为 88 2 ;UCLA评分平均为 31 2 ;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 10 1个。 4 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 8 8周。患者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 95 9% (4 7/ 4 9) ,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 91 8% (4 5 / 4 9)。最终随访时均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的征象。结论 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大多数 2部分外科颈骨折、外展嵌插型的 2部分大结节骨折以及外展嵌插 4部分骨折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合及时、充分的术后康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针固定 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3
18
作者 姜春岩 耿向苏 +1 位作者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手术后 康复 功能评估
原文传递
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 被引量:41
19
作者 冯华 洪雷 +2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满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发生率、诊断方法、修补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共进行333例单纯前十字韧带损伤重建术,陈旧性损伤(>3个月)215例,急性损伤(<3个月)118例。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发生率、诊断方法、修补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共进行333例单纯前十字韧带损伤重建术,陈旧性损伤(>3个月)215例,急性损伤(<3个月)118例。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者89例,其中85例需手术修补。手术取腘绳肌腱、自体或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十字韧带,同时应用全内缝合方法,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经髁间窝入路,利用缝合钩修补ramp损伤。前十字韧带损伤中,ramp损伤的总发生率为26.7%,其中陈旧性损伤的发生率为30.7%,急性损伤为19.5%。结果可随访者75例(88.2%),随访5~41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时采用主观症状观察、临床查体、二次关节镜手术观察及MR检查。其中二次手术观察25例,MR复查21例。在可随访的75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均呈正常表现;在二次关节镜手术观察的25例中,均全部愈合。在经MR复查的21例中,18例完全愈合,3例部分愈合。结论大约1/3的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有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陈旧性损伤较新鲜损伤合并ramp损伤的发生率更高。在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同时应修补ramp损伤,全内缝合方法是修补ramp损伤的很好方法,可以达到很高的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原文传递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辉 洪雷 +2 位作者 耿向苏 王雪松 冯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5-930,共6页
目的介绍采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9月,采用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13~45岁,平均20.3岁。髌骨脱位2~10次... 目的介绍采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9月,采用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13~45岁,平均20.3岁。髌骨脱位2~10次。末次髌骨脱位至手术时间为1~144个月,平均43.9个月。术前CT检查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并行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为(72.03±17.38)、(72.65±14.70)、(5.25±1.83)分。手术采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在股骨侧使用骨隧道技术,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髌骨内侧缘制作双L形隧道,调节移植物张力后,缝合固定移植物的游离端。同时行关节镜检查、游离体取出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于TT-TG>20 mm的16例患者,同时行胫骨结节内移截骨。结果 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0~67个月,平均45.5个月。患者术后均无髌骨再脱位,也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能够完全下蹲。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94.10±7.59)、(95.44±6.2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评分为(4.33±1.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2,P=0.213)。术前TT-TG>20 mm的患者末次随访时TT-TG为(16.88±5.92)mm,与术前(23.38±3.7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2,P=0.026)。结论 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且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运动等级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胫骨结节内移截骨 外侧支持带松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