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eAg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耿大影 纪明宇 《辽宁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47-348,共2页
关键词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EAG检测 可溶性蛋白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机体免疫状态 微粒子酶免法 活动性复制 存在情况
下载PDF
星形诺卡菌继发纹带棒杆菌皮下感染一例
2
作者 耿大影 纪明宇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43,546,共2页
关键词 星形诺卡菌 纹带棒杆菌 药敏
下载PDF
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血清学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立新 王磊 +2 位作者 徐皖苏 耿大影 王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15-216,共2页
探索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及血清学分型的分布,了解HCV基因型与感染途径的关系。对96例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HCV RNA阳性者,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LP)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Murex Serotyping HCV... 探索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及血清学分型的分布,了解HCV基因型与感染途径的关系。对96例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HCV RNA阳性者,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LP)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Murex Serotyping HCV 1-6血清学分型试剂进行血清学分型。基因非2(1b)型79 例,占83.16%,2(2a)型为16例占16.84%,44份血清标本的血清学分型可分型率为90.91%,与基因分型的符合率为90.00%。不同的感染途径之间,基因型分布没有差异(P=0.15)。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为基因非2 (1b)和2(2a)型,非2(1b)型为优势株,基因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基本一致,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基因分型 血清学分型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发生病毒突破患者的(HBV)P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峰 王磊 +1 位作者 王丽娜 耿大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过程中发生病毒突破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P基因区变异发生情况。方法选取51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10 mg/d,疗程>12月)发生病毒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过程中发生病毒突破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P基因区变异发生情况。方法选取51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10 mg/d,疗程>12月)发生病毒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随访发现病毒突破时患者的血清ALT、HBV DNA水平,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 P区基因的变异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有37例检测出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变异,且rt181位点变异多于rt236位点(分别为33例和8例,其中两位点联合变异4例,P<0.001)。联合变异患者其血清HBV DNA水平高于单一变异患者[分别为(6.53±0.45)log10拷贝/mL、(5.37±1.08)log10拷贝/mL,P=0.043]。结论在应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中可筛选出HBV P基因区的相关耐药变异,不同耐药位点患者的HBV DNA水平可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 阿德福韦酯 耐药
下载PDF
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培静 王磊 +2 位作者 耿大影 庄辉 李亚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140例HBV感染者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140例标本中,129例(92.1%)可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2例(9.3%),C基因型109例(84.5%),B/C混合基因型8...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140例HBV感染者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140例标本中,129例(92.1%)可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2例(9.3%),C基因型109例(84.5%),B/C混合基因型8例(6.2%),未检出A、D、E、F基因型。在B基因型中,均为Ba基因亚型,未检出Bj亚型;C基因型中,C2基因亚型81例(74.3%),非C1/C2基因亚型28例(25.7%);8例B/C混合基因型中,Ba+C2亚型5例,Ba+非C1/C2基因亚型3例。结论:山东地区HBV感染者中,存在HBV基因B、C、B/C型,其中B型均为Ba亚型,C型中以C2基因亚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基因亚型
下载PDF
KPC型碳青霉烯酶研究概况及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纪明宇 耿大影 +1 位作者 裴凤艳 汪运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2-285,共4页
多重耐药(MDR)菌株广泛播散,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随着blaKPC耐药基因在不同菌种和菌株间播散,进一步加剧了抗感染治疗的风险和成本。本文通过对KPC型碳青霉烯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产KPC酶耐药细菌感染的预防、治疗... 多重耐药(MDR)菌株广泛播散,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随着blaKPC耐药基因在不同菌种和菌株间播散,进一步加剧了抗感染治疗的风险和成本。本文通过对KPC型碳青霉烯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产KPC酶耐药细菌感染的预防、治疗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KPC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晶波 耿大影 +3 位作者 李晓迎 陈莉 徐凤 史兆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659-2664,共6页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肝衰竭患者的血清微环境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功能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肝衰竭患者的血清微环境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功能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形态及表型鉴定;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含有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的α-MEM培养基诱导培养,常规胎牛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甲胎蛋白、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高表达CD44,CD73,CD90,CD105,不表达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2)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可改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并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甲胎蛋白、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血浆置换后血清组3种蛋白阳性率高于血浆置换前血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后血清更加有利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向肝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血浆置换 肝衰竭 肝细胞分化
下载PDF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燕 耿大影 +1 位作者 徐伟 王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17-418,共2页
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的检出情况,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PBMC中HBVDNA的变化。常规分离65名HBV感染者和10名健康体检者的PBMC,裂解PBMC抽提总DNA,并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其中7名HBV感染者进行拉米夫定抗病... 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的检出情况,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PBMC中HBVDNA的变化。常规分离65名HBV感染者和10名健康体检者的PBMC,裂解PBMC抽提总DNA,并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其中7名HBV感染者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HBVDNA阳性者其PBMC中HB- VDNA的检出率为90.2%(46/51),HBVDNA阴性者中检出率为7.1%(1/14)。7例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及PBMC中HBVDNA定量均逐渐降至检测水平以下,PBMC中HBVDNA的消失较血清无明显延迟(P>0.05)。HBV感染者其PBMC有较高的HBV感染率。拉米夫定对血及PBMC中HBVD- 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BV DNA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与肝脏组织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皖苏 杨公炜 +1 位作者 王丽 耿大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61-62,共2页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45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与血清中乙肝病毒(HBV)DNA的含量,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别为2.8×10^5~1.1×109copi...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45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与血清中乙肝病毒(HBV)DNA的含量,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别为2.8×10^5~1.1×109copies/cm3及2.4×10^3~8.1×10^7copies/cm3,P〈0.001,二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01)。肝组织HBV DNA含量与ALT水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组织纤维化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认为HBV复制程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肝组织中HBV DNA水平能更准确反映HBV的复制程度;血清中HBV DNA水平一定程度上可指导抗病毒治疗及判断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脏组织病变 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HCV-RNA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皖苏 王丽 +1 位作者 耿大影 秦晓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89-49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结果。方法逆转录套式定性PCR(RT-nestedPCR)和荧光定量PCR对288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结果288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有248例RT-nested-PCR结果阳性,阳...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结果。方法逆转录套式定性PCR(RT-nestedPCR)和荧光定量PCR对288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结果288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有248例RT-nested-PCR结果阳性,阳性率为86.1%(248/288);226例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103拷贝/ml,检出率为78.5%(226/288),两种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5.9%(219/255)。同时,29例标本定性结果阳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7例标本定性结果阴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1)。结论两种方法检测HCV-RNA,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RNA 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Murex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分型试剂应用及其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皖苏 王磊 +3 位作者 耿大影 张立新 王丽 秦晓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73-473,475,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分型实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bbott公司的Murex HCV酶联免疫抗原竞争法,对67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67份抗-HCV阳性标本中,61份可分型,分型率为91.0%(61/67)。其中1型44例(7... 目的探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分型实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bbott公司的Murex HCV酶联免疫抗原竞争法,对67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67份抗-HCV阳性标本中,61份可分型,分型率为91.0%(61/67)。其中1型44例(72.1%),2型15例(24.6%),3型1例(1.6%),(1+2)型1例(1.6%);同时,对44例HCV R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两者符合率为97.6%。结论Murex HCV血清分型方法特异、敏感、简便、快速,其结果对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型 基因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多态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伟 陈士俊 +2 位作者 王育明 耿大影 杨公炜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6期570-570,573,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芯片检测 HBV 多态性 临床应用价值 严重 乙型肝炎患者 突变株 适应 变异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靓雯 王丽 +2 位作者 冯照雷 耿大影 苑广盈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55-456,共2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我国于2010年首次世界报道的新发传染病[1-2],该病的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我国于2010年首次世界报道的新发传染病[1-2],该病的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3],简称为新型布尼亚病毒[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 血淋巴细胞亚群 动态变化 感染患者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FEVER 新发传染病 病原体
原文传递
2010—2014年济南市1010例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晶波 崔师玉 +3 位作者 李玲 赵秀红 李晓迎 耿大影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分析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门诊2010—2014年接诊的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防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自2010—2014年接诊、明确诊断的布病病例纳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数... 目的分析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门诊2010—2014年接诊的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防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自2010—2014年接诊、明确诊断的布病病例纳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包括发病时间、年龄及职业分布等。结果2010—2014年,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共接诊布病患者1010例,各年份分别为12、69、134、274、521例,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高峰期有两个,首先是4—8月,各月份发病率分别为9.1%(92/1010)、12.2%(123/1010)、13.4%(135/1010)、11.1%(112/1010)、10.7%(108/1010);其次为1月,发病率为9-4%(95/1010)。发病检出时间1周内者仅占13.4%(135/1010),72.4%(731/1010)的患者距发病时间2周以上。男性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6:1.00;年龄分布,40-49、50~59岁为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29.3%(296/1010)、25.0%(252/1010);职业以农牧民为主,占85.6%(865/1010);9614%(974/1010)的患者有明确接触史,主要与羊、牛、猪等家畜有关,也有宠物饲养和喝羊奶致病者。结论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接诊的布病患者数量,近5年来显著增加,传播途径主要为家畜饲养、加工,多数患者未能在早期及时诊断,当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防治
原文传递
实时RT—PCR与ELISA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丽 刘靓雯 +2 位作者 冯兆雷 耿大影 苑广盈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IgM)法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采集我院2014年78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138份并对其中49例确诊病例不同病程的91份血清标本,分别应...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IgM)法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采集我院2014年78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138份并对其中49例确诊病例不同病程的91份血清标本,分别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ELISA—IgM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8份标本,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51.45%,ELISA—IgM方法检测阳性率为43.48%,两种方法的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9例确诊病例中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均受病程影响,病程早期(8d内)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出阳性率高于ELISA—IgM法,分组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病程的延长ELISA—IgM法的检测阳性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早期试验诊断中应首先使用实时荧光RT-PCR法,而ELISA—IgM法是其必要的补充,随着病程的延长后者将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无力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山东地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与临床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磊 周培静 +2 位作者 耿大影 庄辉 李雅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0,共2页
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可将HBV分为A、B.C,D、E、F、G、H8个基因型。目前已有报道,不同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本研究对128例山东地区HBeAg阳性CHB患者HBV基因型.亚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 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可将HBV分为A、B.C,D、E、F、G、H8个基因型。目前已有报道,不同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本研究对128例山东地区HBeAg阳性CHB患者HBV基因型.亚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基因亚型
原文传递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纪明宇 耿大影 +1 位作者 吴洪巧 裴凤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77-1579,1594,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15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迁及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5版为判定标准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共39株,用PCR方法扩... 目的分析2011-2015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迁及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5版为判定标准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共39株,用PCR方法扩增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共收集4542株肠杆菌科细菌,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4.8%)、肺炎克雷伯菌(24.8%)和阴沟肠杆菌(4.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最低(<7%),其次是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菌(<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7.8%,38.3%。39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12/39)、阴沟肠杆菌(8/39)为主,有13株扩增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10株携带有bla_(KPC-2)基因,以肺炎克雷伯菌(5/10)为主;3株携带有bla_(IMP-4)基因。结论 5年间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变化趋势不明显,CRE菌株有增加趋势,基因型以bla_(KPC-2)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碳青霉烯酶
原文传递
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与常规方法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的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靓雯 孙晔 +3 位作者 王丽 耿大影 冯照雷 苑广盈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胶体金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两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浩 耿大影 +1 位作者 刘志荣 王磊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血清学检测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ELISA法 MEIA法 抗病毒治疗 HBV复制 血清e抗原
原文传递
放线菌临床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纪明宇 耿大影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8期815-817,共3页
放线菌被认为是一类机体常住菌群,但有时也可作为病原菌引起混合性慢性感染,临床少见特征性炎症反应。目前,常规细菌培养及分子技术较难有效鉴定放线菌等多细菌感染样本,放线菌引起的感染未得到充分认识。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提... 放线菌被认为是一类机体常住菌群,但有时也可作为病原菌引起混合性慢性感染,临床少见特征性炎症反应。目前,常规细菌培养及分子技术较难有效鉴定放线菌等多细菌感染样本,放线菌引起的感染未得到充分认识。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相对新的捷径来鉴别复杂的微生物群体。分析放线菌的相关特性可为放线菌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就放线菌临床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菌群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