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耿家威 胡何节 +2 位作者 方征东 王晓天 孙小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术后1、3、6、9、12个月以及以后每半年复查下肢血管B超、CT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目的分析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术后1、3、6、9、12个月以及以后每半年复查下肢血管B超、CT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术后血管闭塞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因素。结果手术成功率100%(80/80),围手术期1例病例因术后突发急性脑梗死脑疝死亡,80例患者中首次术式:股动脉—腘动脉(膝上)血管搭桥术62例(77.5%),股动脉—腘动脉(膝下)血管搭桥术18例(22.5%),其中9例使用自体大隐静脉(11.2%),12例使用直径6 mm人工血管(15%),59例使用直径8 mm人工血管(73.8%)。4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1.2%),1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0%),13例患者合并心脏疾病病(16.2%),9例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史(11.2%)。随访率为86.9%(80/92),随访时间为1~60个月,随访期病死率为11.2%(9/80)。术后闭塞37例(46.2%),术后通畅43例(53.8%),术后死亡病例9例,其中2例死于突发脑梗死,3例死于脑出血,其余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结论糖尿病、术前评估流出道小于2根、术中选择直径6 mm人工血管和行膝下搭桥手术是患者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移植术 下肢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曹 耿家威 +1 位作者 王浩然 刘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V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收治的457例下肢DVV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6例...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V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收治的457例下肢DVV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6例)和对照组(221例)。观察组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术后2周、2年的静脉管径值、平均血流速度及Valsalva试验下血液反流持续时间,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VVI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静脉管径值和反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而静脉管径值和反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36%,低于对照组的1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复发与患者年龄、术前CEAP分级、穿戴TED弹力袜时间、阿司匹林肠溶片依从性、GSV属支残留和股浅静脉带戒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5.953)和GSV属支残留(OR=12.167)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股浅静脉带戒术是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28,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DVVI的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具优势,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静脉带戒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左侧下腔静脉畸形导致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及胡桃夹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然 吴曹 耿家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2-783,共2页
患者男性, 48岁, 因"双下肢静脉曲张6年"于2021年10月27日收入我院。患者6年前出现双下肢静脉曲张, 伴下肢酸胀、水肿, 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 患者3年前曾在外院行"左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左下肢静脉... 患者男性, 48岁, 因"双下肢静脉曲张6年"于2021年10月27日收入我院。患者6年前出现双下肢静脉曲张, 伴下肢酸胀、水肿, 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 患者3年前曾在外院行"左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左下肢静脉曲张。入院体检:患者发育正常, 体形瘦长, 胸腹壁未见静脉曲张, 未见精索静脉曲张, 双侧肾区叩击痛阴性, 双下肢可见静脉曲张, 右下肢足靴区皮肤可见轻度色素沉着, 右下肢可见轻度水肿, 左下肢可见手术切口瘢痕, 右下肢脚踝、小腿、大腿腿围分别为21 cm、35 cm、52 cm, 左下肢脚踝、小腿、大腿腿围分别为21 cm、33 cm、51 cm, 右下肢屈氏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4.08×1012/L, 血红蛋白130 g/L, 白蛋白40.2 g/L, 尿素氮6.9 mmol/L, 血肌酐88.2 μmol/L, 尿酸343.15 μmol/L, 尿隐血(+++), 尿红细胞3 125个/μL, 尿微量白蛋白0.15 g/L。右下肢静脉造影提示, 左侧下腔静脉畸形, 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图1A)。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 左侧下腔静脉畸形, 右髂静脉受压狭窄(图1B~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肾区叩击痛 尿微量白蛋白 胡桃夹综合征 尿红细胞 胸腹壁 精索静脉曲张 足靴区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支气管动脉瘤一例
4
作者 王浩然 吴曹 +4 位作者 李祥祥 耿家威 王猛 高文博 胡俊顶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1-901,共1页
患者女,48岁,因"皮疹5年,胸闷3 d"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入住本院风湿免疫科,继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时提示降主动脉异常密度,考虑斑块伴穿透性溃疡形成(图1)。主动脉CTA提示降主动脉夹层(图2),患者... 患者女,48岁,因"皮疹5年,胸闷3 d"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入住本院风湿免疫科,继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时提示降主动脉异常密度,考虑斑块伴穿透性溃疡形成(图1)。主动脉CTA提示降主动脉夹层(图2),患者遂转入本科治疗。体格检查:双手末端皮温减低,稍青紫。拟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右股动脉穿刺,置管于升主动脉,经导管造影,主动脉弓下缘可见造影剂外溢到瘤腔内,瘤腔可见分支动脉显影,遂取微导管在导丝引导下进入支气管动脉瘤腔内,分别取COOK弹簧圈14~8 mm,14~10 mm,7~4 mm 2枚,5~5 mm 4枚植入瘤腔内(图3),再次造影瘤体未显影,主动脉及分支显影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 支气管动脉瘤 穿透性溃疡 风湿免疫科 皮温 微导管 动脉显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