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
32
1
作者
耿师江
曾卫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桥口油田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 ,针对其地质特征及在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渗透率较低油层的开发特点 ,开展了稳油控水的前期研究 ,确定了“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治理思路 ,并采取了高含水油井挤灰...
桥口油田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 ,针对其地质特征及在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渗透率较低油层的开发特点 ,开展了稳油控水的前期研究 ,确定了“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治理思路 ,并采取了高含水油井挤灰堵水、注水井高压增注和高压分注为主的治理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有明显的稳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层间干扰
稳油控水措施
桥口油田
油藏潜力
剩余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濮凹陷南部湖相油气特征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耿师江
徐田武
+2 位作者
鹿坤
张成富
吕立爽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文中采用生物标志物、链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纵向上来自沙三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但是,平面上,桥口油田主要是来自前梨园洼陷Ⅱ型干酪...
文中采用生物标志物、链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纵向上来自沙三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但是,平面上,桥口油田主要是来自前梨园洼陷Ⅱ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油气具有多期充注特征,属于深部超压油气藏;马厂与三春集油田主要是来自葛岗集洼陷Ⅱ2-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充注时间单一,为常温常压油气藏。东濮凹陷南部油气藏普遍层薄、致密、低孔、低渗,具有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
成藏特征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东濮凹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稠油油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3
3
作者
耿师江
周勇水
+1 位作者
王亚明
张莹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69,共7页
文中对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原油密度、黏度、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明确其稠油油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查干凹陷发育生物降解和未成熟—低成熟2种成因类型的稠油,分别分布在1500 m以浅的苏二段(K1s2)、银根组(...
文中对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原油密度、黏度、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明确其稠油油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查干凹陷发育生物降解和未成熟—低成熟2种成因类型的稠油,分别分布在1500 m以浅的苏二段(K1s2)、银根组(K1y)和2300~2450 m深度内的巴二段(K1b2)。未成熟—低成熟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具有一定的双峰特征和明显的奇偶碳优势,各项成熟度生标参数均较低;生物降解稠油正构烷烃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项成熟度生标参数均较高;生标特征指示2种成因类型稠油均来自K1b2烃源岩。凹陷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K1s2末构造抬升过程中,K1s2已形成的古油藏遭受破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新生代挤压反转阶段,乌力吉构造带K1s2稠油局部调整至K1y成藏,K1b2稀油油藏向上调整使得部分稠油油藏接受了再充注过程。现今发现的未成熟—低成熟稠油,均为新生代以后成藏。研究成果可为银额盆地稠油资源的勘探提供指导,也对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生物降解作用
未成熟—低成熟稠油
查干凹陷
银额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模拟实验和剩余油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耿师江
王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8-1063,1076,共7页
为了探究剩余油的挖掘潜力,立足于濮城油田水驱开发实践,设计制作了“低注高采”和“高注低采”2种大尺度平面非均质组合物理模型,并结合水驱实验探讨了平面非均质油藏中水驱动态、水驱波及规律和水驱压力耗散规律,分析了剩余油形成动...
为了探究剩余油的挖掘潜力,立足于濮城油田水驱开发实践,设计制作了“低注高采”和“高注低采”2种大尺度平面非均质组合物理模型,并结合水驱实验探讨了平面非均质油藏中水驱动态、水驱波及规律和水驱压力耗散规律,分析了剩余油形成动力学机制和“低注高采”“高注低采”2种开发模式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2种水驱模式下不同区域渗流阻力不同,水驱含水上升过程和采出程度差异明显;“低注高采”模式下,由于低渗区渗流阻力较大,压力衰减集中于低渗区,富集大量剩余油,低渗区无水采收率仅为8.64%,含水上升快;“高注低采”模式下,注入水在低渗区驱替能量充足,低渗区采出程度较高,其无水采收率为22.22%,最终采出程度高于“低注高采”的模式;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制约着水驱压力衰减过程和分布,对低渗区剩余油形成和驱动有直接关系,“高注低采”模式有利于注入水的均衡运移,为合理的水驱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非均质
大尺度平面非均质组合物理模型
注采方向调整
波及规律
水驱开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氧活化找漏找窜测试技术在桥口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耿师江
陈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25,共3页
氧活化找漏找窜测试技术是利用脉冲中子与氧元素相互作用后放射出特征伽马射线,通过检测伽马射线来确定仪器周围含氧流体的流动情况,根据被氧活化的水到达探测器的时间计算出该截面的水流,从而确定水流来源。详细介绍了桥口油田油水井...
氧活化找漏找窜测试技术是利用脉冲中子与氧元素相互作用后放射出特征伽马射线,通过检测伽马射线来确定仪器周围含氧流体的流动情况,根据被氧活化的水到达探测器的时间计算出该截面的水流,从而确定水流来源。详细介绍了桥口油田油水井的主要窜漏类型,并研究了油水井不同窜漏类型在注入条件下的找漏窜工艺技术。该测井技术经过改进后分别在桥口油田19口井上进行找漏找窜的应用,测试符合率达88.2%。测试后采取相应措施有效率86.7%,测试成功率和窜漏识别精度得到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活化测井
漏窜
类型
改进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于空气泡沫调驱注入系统的综合防腐技术
被引量:
5
6
作者
耿师江
陈华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80,共2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注气井和生产井井下以及地面设备处于非常复杂的腐蚀环境中。特别是在井下,由于从井底到井口的温度、压力及水的凝结情况等都随井深发生变化,如地层水中金属或非金属离子含量变化会对腐蚀产生影响,因此,井下的二氧化...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注气井和生产井井下以及地面设备处于非常复杂的腐蚀环境中。特别是在井下,由于从井底到井口的温度、压力及水的凝结情况等都随井深发生变化,如地层水中金属或非金属离子含量变化会对腐蚀产生影响,因此,井下的二氧化碳腐蚀和氧腐蚀情况是错综复杂的,采用某1种防腐措施来解决腐蚀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采取生产井和注气井的综合防腐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泡沫流体
采收率
腐蚀控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挤水泥堵水是桥29块控水稳油的好方法
被引量:
2
7
作者
耿师江
曾卫林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23-24,41,共3页
中原油田桥 2 9块投入开发后 ,层间矛盾日益加剧 ,油田含水率增加 ,产量大幅度递减。为此 ,分析了该块的产出剖面和吸水剖面 ,认为层间干扰是影响油井产量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四种堵水方法 ,认为挤水泥堵水最适合桥 2 9块的实际。实施挤...
中原油田桥 2 9块投入开发后 ,层间矛盾日益加剧 ,油田含水率增加 ,产量大幅度递减。为此 ,分析了该块的产出剖面和吸水剖面 ,认为层间干扰是影响油井产量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四种堵水方法 ,认为挤水泥堵水最适合桥 2 9块的实际。实施挤水泥堵水后 ,不仅提高了单井产量 ,而且改善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 ,水驱动用储量也得以增加 ,储采基本平衡。 10井次施工增油 6 5 0 7t,自然递减减少 2 .32 91× 10 4 t,净创经济效益 1170 .70 80万元。因此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 ,应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控水稳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注水泥
封堵
控水稳油
堵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
5
8
作者
耿师江
赵洁峰
田振亚
《河南石油》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针对桥口油田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递减加速的状况 ,开展了以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分布分析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 ,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通过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结构调整 ,以部署调整井 ,油...
针对桥口油田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递减加速的状况 ,开展了以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分布分析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 ,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通过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结构调整 ,以部署调整井 ,油井堵水、压裂改造和注水井分注、增注等为主导措施 ,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高效开发 ,连续五年实现了含水不升 ,产油量稳中有增 ,为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口油田
复杂断块
构造
剩余油分布
注采调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桥口ES_(2下)非均质低渗油藏剩余油研究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
1
9
作者
耿师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7,共3页
针对桥口油田ES2下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严重的特点,在储层综合评价、剩余油精细识别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开发层系转移。在试验理论指导下,结合储层砂体展布,井网变化,纵向水淹及采出的差异性,通过调整注采井网,改变注采井距...
针对桥口油田ES2下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严重的特点,在储层综合评价、剩余油精细识别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开发层系转移。在试验理论指导下,结合储层砂体展布,井网变化,纵向水淹及采出的差异性,通过调整注采井网,改变注采井距,"高渗注水,低渗采油"、见效差层补孔完善、压裂不见效注水层段等集成挖潜对策,挖掘剩余油潜力,逐步提高II、III类层产能,达到提高分类储层采收率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低渗
储层物性
层间干扰
剩余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桥口油田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研究
10
作者
耿师江
李波
等
《试采技术》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桥口油田为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平面、层间矛盾十分突出,致使油田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发水平变差。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研究应用了适合桥口油田特点的双靶心大位移定向调整井和纵向产液结构层间...
桥口油田为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平面、层间矛盾十分突出,致使油田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发水平变差。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研究应用了适合桥口油田特点的双靶心大位移定向调整井和纵向产液结构层间转移技术,并取得了连续四年含水不升、产量稳定、采收率提高的开发效果,为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口油田
中高含水期
采收率
断块油藏开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以及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5
11
作者
王建国
耿师江
+1 位作者
庞彦明
舒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9,142,共5页
火山岩岩性是划分岩相、研究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规律的基础。目前在火山岩岩性的识别方法中,对岩石物理以及如何综合利用电成像测井2方面尚缺乏深入探讨。在详细探讨岩石成分及其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以大庆徐深气田为例,利用常规测井...
火山岩岩性是划分岩相、研究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规律的基础。目前在火山岩岩性的识别方法中,对岩石物理以及如何综合利用电成像测井2方面尚缺乏深入探讨。在详细探讨岩石成分及其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以大庆徐深气田为例,利用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岩性。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岩性组合和岩相的成因联系,划分单井火山岩岩相,并研究亚相的不同部位对于物性的控制作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大庆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该方法对同类储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物理性质
成像测井
岩性识别
岩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层水驱油实验在桥口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2
作者
马贤圣
呼舜兴
+2 位作者
耿师江
侯平舒
李文东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7-49,共3页
针对桥口油田非均质油藏地质特征,以室内实验为基础,对多层水驱油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油层自身物性不同,多层系油藏层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在开发实践中,通过合理地细分开发层系,改善注水结构和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挖掘薄差层潜力...
针对桥口油田非均质油藏地质特征,以室内实验为基础,对多层水驱油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油层自身物性不同,多层系油藏层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在开发实践中,通过合理地细分开发层系,改善注水结构和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挖掘薄差层潜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层间吸水状况、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水驱动用储量,提高了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口油田
多油层油藏
水驱油实验
开发效果
注水开发
储层分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被引量:
11
13
作者
许华明
周斌
+2 位作者
耿师江
侯平舒
李广勇
《华北地震科学》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邯郸市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对磁县—大名断层的分段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探槽开挖及测年结果的分析,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磁县—大名断层从东向西可分为3段:大名—临漳段、磁县—...
根据邯郸市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对磁县—大名断层的分段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探槽开挖及测年结果的分析,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磁县—大名断层从东向西可分为3段:大名—临漳段、磁县—峰峰段和南山村—岔口段,3段呈左阶展布。研究表明:磁县—峰峰段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的证据;西段活动性较强;大名—临漳段沿线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其活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上覆沉积层的影响,磁县—峰峰段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带,因沉积物厚度逐渐减薄而表现为上断点由东向西逐渐变浅,在南山村—岔口段表现为明显的地表破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县-大名断层
断层分段
活动性
地表破裂带
磁县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6
14
作者
呼舜兴
耿师江
+2 位作者
侯平舒
崔太华
李本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河道微相带(T)部署调整井挖掘水动力滞流区剩余油.对储层物性较差的河间砂及远砂微相带(Q,Y)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分干层、未解层、油水层重新认识,从中优选后进行挖潜.对微相过渡带,引入"隔相注水"模式,提高了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减缓油田自然递减.开发实践证实: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微相带系统开发,可以较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沉积微相研究是挖掘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层间潜力,实现开发层系由高渗层向低渗层转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复杂断块
沉积微相
储层岩性
渗透率
隔相注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应用对策
被引量:
1
15
作者
侯平舒
耿师江
《海洋石油》
CAS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马厂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 ,地下储层油水分布发生变化 ,造成测井过程中电性特征失真 ,对油田生产失去指导参考作用 ,实施的碳氧比监测及DDL -III气举找水结果 ,不能满足油田剩余油监测及堵水工作的要求 ,导致产液结构调整效果差。高精...
马厂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 ,地下储层油水分布发生变化 ,造成测井过程中电性特征失真 ,对油田生产失去指导参考作用 ,实施的碳氧比监测及DDL -III气举找水结果 ,不能满足油田剩余油监测及堵水工作的要求 ,导致产液结构调整效果差。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进行剩余油监测 ,能有效解决多层合采时主力产水层 ,寻找高含水油层 ,直观反映储集层纵向剩余油分布 ,为油田进行老井挖潜及产液结构调整 ,提供地质依据 ,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特征
断块油藏
水淹层
非均质
测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裂油井关井测压地层流动时间的计算方法
16
作者
田冷
耿师江
+1 位作者
何顺利
顾岱鸿
《油气井测试》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生产油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测压恢复关井的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2低渗油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井的流动时...
生产油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测压恢复关井的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2低渗油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井的流动时间达到3倍的地层径向流开始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就会比较小,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这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意义,能够直接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油井
不稳定试井
径向流
边界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濮凹陷西斜坡复杂断裂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17
作者
耿师江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5期41-47,共7页
东濮凹陷西斜坡W块属于极复杂断块,目前构造形成与演化认识不清楚,从而制约着微构造研究。然而,从其内部沉积发育演化规律上看,发现复杂构造的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W块的两个井区(A井区和B井区),在沙三段沉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W块地层...
东濮凹陷西斜坡W块属于极复杂断块,目前构造形成与演化认识不清楚,从而制约着微构造研究。然而,从其内部沉积发育演化规律上看,发现复杂构造的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W块的两个井区(A井区和B井区),在沙三段沉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W块地层表现为粗砂岩-中砂岩的特征,随着构造应力的转换,W块地层沉积逐步过渡到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的特征,并且在不同亚段沉积时期古水流活动区域也在变化。沙三中4-中5沉积时期,B井区发育稳定的砂泥互层旋回,而A井区砂体发育较差;至沙三中2沉积时期,A井区砂体发育开始变好,B井区砂体发育开始变差。构造活动控制同期沉积作用的进行,古河道的迁移演化反映该沉积时期构造应力的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判断构造应力活动的时间,从而确定断层形成期次,总结断层的发育规律,有利于剩余油的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演化
古水流迁移
构造应力
断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
32
1
作者
耿师江
曾卫林
机构
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六厂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文摘
桥口油田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 ,针对其地质特征及在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渗透率较低油层的开发特点 ,开展了稳油控水的前期研究 ,确定了“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治理思路 ,并采取了高含水油井挤灰堵水、注水井高压增注和高压分注为主的治理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有明显的稳油控水效果。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层间干扰
稳油控水措施
桥口油田
油藏潜力
剩余油
Keywords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stabilizing oil production and controlling water cut
Qiaokou Oil Field
分类号
TE3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濮凹陷南部湖相油气特征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耿师江
徐田武
鹿坤
张成富
吕立爽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2016ZX05006-004).
文摘
文中采用生物标志物、链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纵向上来自沙三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但是,平面上,桥口油田主要是来自前梨园洼陷Ⅱ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油气具有多期充注特征,属于深部超压油气藏;马厂与三春集油田主要是来自葛岗集洼陷Ⅱ2-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充注时间单一,为常温常压油气藏。东濮凹陷南部油气藏普遍层薄、致密、低孔、低渗,具有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
油气成因
成藏特征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东濮凹陷
Keywords
origin of oil and gas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biomarker
carbon isotope
Dongpu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2.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稠油油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3
3
作者
耿师江
周勇水
王亚明
张莹莹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69,共7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十三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17YQZYPJ01)。
文摘
文中对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原油密度、黏度、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明确其稠油油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查干凹陷发育生物降解和未成熟—低成熟2种成因类型的稠油,分别分布在1500 m以浅的苏二段(K1s2)、银根组(K1y)和2300~2450 m深度内的巴二段(K1b2)。未成熟—低成熟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具有一定的双峰特征和明显的奇偶碳优势,各项成熟度生标参数均较低;生物降解稠油正构烷烃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项成熟度生标参数均较高;生标特征指示2种成因类型稠油均来自K1b2烃源岩。凹陷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K1s2末构造抬升过程中,K1s2已形成的古油藏遭受破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新生代挤压反转阶段,乌力吉构造带K1s2稠油局部调整至K1y成藏,K1b2稀油油藏向上调整使得部分稠油油藏接受了再充注过程。现今发现的未成熟—低成熟稠油,均为新生代以后成藏。研究成果可为银额盆地稠油资源的勘探提供指导,也对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具有指示意义。
关键词
稠油
生物降解作用
未成熟—低成熟稠油
查干凹陷
银额盆地
Keywords
heavy oil
biodegradation
immature to low-mature heavy oil
Chagan Sag
Yingen-Ejinaqi Basin
分类号
TE122.1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模拟实验和剩余油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耿师江
王明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8-1063,1076,共7页
文摘
为了探究剩余油的挖掘潜力,立足于濮城油田水驱开发实践,设计制作了“低注高采”和“高注低采”2种大尺度平面非均质组合物理模型,并结合水驱实验探讨了平面非均质油藏中水驱动态、水驱波及规律和水驱压力耗散规律,分析了剩余油形成动力学机制和“低注高采”“高注低采”2种开发模式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2种水驱模式下不同区域渗流阻力不同,水驱含水上升过程和采出程度差异明显;“低注高采”模式下,由于低渗区渗流阻力较大,压力衰减集中于低渗区,富集大量剩余油,低渗区无水采收率仅为8.64%,含水上升快;“高注低采”模式下,注入水在低渗区驱替能量充足,低渗区采出程度较高,其无水采收率为22.22%,最终采出程度高于“低注高采”的模式;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制约着水驱压力衰减过程和分布,对低渗区剩余油形成和驱动有直接关系,“高注低采”模式有利于注入水的均衡运移,为合理的水驱开发模式。
关键词
平面非均质
大尺度平面非均质组合物理模型
注采方向调整
波及规律
水驱开发
Keywords
plane heterogeneity
large scale combined physical model
injection production direction adjustment
sweep efficiency
water flooding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氧活化找漏找窜测试技术在桥口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耿师江
陈华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25,共3页
文摘
氧活化找漏找窜测试技术是利用脉冲中子与氧元素相互作用后放射出特征伽马射线,通过检测伽马射线来确定仪器周围含氧流体的流动情况,根据被氧活化的水到达探测器的时间计算出该截面的水流,从而确定水流来源。详细介绍了桥口油田油水井的主要窜漏类型,并研究了油水井不同窜漏类型在注入条件下的找漏窜工艺技术。该测井技术经过改进后分别在桥口油田19口井上进行找漏找窜的应用,测试符合率达88.2%。测试后采取相应措施有效率86.7%,测试成功率和窜漏识别精度得到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氧活化测井
漏窜
类型
改进
应用
效果
Keywords
oxygen activation logging, leakage and channeling, type, improv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于空气泡沫调驱注入系统的综合防腐技术
被引量:
5
6
作者
耿师江
陈华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出处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80,共2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P06051)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注气井和生产井井下以及地面设备处于非常复杂的腐蚀环境中。特别是在井下,由于从井底到井口的温度、压力及水的凝结情况等都随井深发生变化,如地层水中金属或非金属离子含量变化会对腐蚀产生影响,因此,井下的二氧化碳腐蚀和氧腐蚀情况是错综复杂的,采用某1种防腐措施来解决腐蚀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采取生产井和注气井的综合防腐对策。
关键词
注空气
泡沫流体
采收率
腐蚀控制
分类号
TE9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挤水泥堵水是桥29块控水稳油的好方法
被引量:
2
7
作者
耿师江
曾卫林
机构
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六厂
出处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23-24,41,共3页
文摘
中原油田桥 2 9块投入开发后 ,层间矛盾日益加剧 ,油田含水率增加 ,产量大幅度递减。为此 ,分析了该块的产出剖面和吸水剖面 ,认为层间干扰是影响油井产量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四种堵水方法 ,认为挤水泥堵水最适合桥 2 9块的实际。实施挤水泥堵水后 ,不仅提高了单井产量 ,而且改善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 ,水驱动用储量也得以增加 ,储采基本平衡。 10井次施工增油 6 5 0 7t,自然递减减少 2 .32 91× 10 4 t,净创经济效益 1170 .70 80万元。因此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 ,应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控水稳油措施。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注水泥
封堵
控水稳油
堵水
Keywords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cement squeeze to plug water, stabilizing oil production by water control
分类号
TE35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
5
8
作者
耿师江
赵洁峰
田振亚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出处
《河南石油》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文摘
针对桥口油田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递减加速的状况 ,开展了以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分布分析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 ,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通过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结构调整 ,以部署调整井 ,油井堵水、压裂改造和注水井分注、增注等为主导措施 ,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高效开发 ,连续五年实现了含水不升 ,产油量稳中有增 ,为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桥口油田
复杂断块
构造
剩余油分布
注采调整
分类号
TE31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桥口ES_(2下)非均质低渗油藏剩余油研究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
1
9
作者
耿师江
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7,共3页
文摘
针对桥口油田ES2下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严重的特点,在储层综合评价、剩余油精细识别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开发层系转移。在试验理论指导下,结合储层砂体展布,井网变化,纵向水淹及采出的差异性,通过调整注采井网,改变注采井距,"高渗注水,低渗采油"、见效差层补孔完善、压裂不见效注水层段等集成挖潜对策,挖掘剩余油潜力,逐步提高II、III类层产能,达到提高分类储层采收率目的。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低渗
储层物性
层间干扰
剩余油
Keywords
heterogeneous oil reservoir,low-permeability,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interlayer interference,residual oil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桥口油田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研究
10
作者
耿师江
李波
等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出处
《试采技术》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文摘
桥口油田为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平面、层间矛盾十分突出,致使油田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发水平变差。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研究应用了适合桥口油田特点的双靶心大位移定向调整井和纵向产液结构层间转移技术,并取得了连续四年含水不升、产量稳定、采收率提高的开发效果,为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桥口油田
中高含水期
采收率
断块油藏开发
分类号
TE34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以及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5
11
作者
王建国
耿师江
庞彦明
舒萍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原油田第六采油厂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9,142,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创新基金项目(04E7023)资助
文摘
火山岩岩性是划分岩相、研究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规律的基础。目前在火山岩岩性的识别方法中,对岩石物理以及如何综合利用电成像测井2方面尚缺乏深入探讨。在详细探讨岩石成分及其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以大庆徐深气田为例,利用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岩性。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岩性组合和岩相的成因联系,划分单井火山岩岩相,并研究亚相的不同部位对于物性的控制作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大庆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该方法对同类储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物理性质
成像测井
岩性识别
岩相
Keywords
volcanite
petrophysical property
FMI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lithofacies
分类号
P631.81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层水驱油实验在桥口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2
作者
马贤圣
呼舜兴
耿师江
侯平舒
李文东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7-49,共3页
文摘
针对桥口油田非均质油藏地质特征,以室内实验为基础,对多层水驱油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油层自身物性不同,多层系油藏层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在开发实践中,通过合理地细分开发层系,改善注水结构和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挖掘薄差层潜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层间吸水状况、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水驱动用储量,提高了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
桥口油田
多油层油藏
水驱油实验
开发效果
注水开发
储层分类
Keywords
Qiaokou oilfield
multi-layer reservoir
water driving oil test
development result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被引量:
11
13
作者
许华明
周斌
耿师江
侯平舒
李广勇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出处
《华北地震科学》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
邯郸市人民政府"十五"重点项目
文摘
根据邯郸市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对磁县—大名断层的分段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探槽开挖及测年结果的分析,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磁县—大名断层从东向西可分为3段:大名—临漳段、磁县—峰峰段和南山村—岔口段,3段呈左阶展布。研究表明:磁县—峰峰段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的证据;西段活动性较强;大名—临漳段沿线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其活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上覆沉积层的影响,磁县—峰峰段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带,因沉积物厚度逐渐减薄而表现为上断点由东向西逐渐变浅,在南山村—岔口段表现为明显的地表破裂带。
关键词
磁县-大名断层
断层分段
活动性
地表破裂带
磁县地震
Keywords
Cixian-- Darning fault
fault segmentation
activity
surface fracture belt
Cixian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6
14
作者
呼舜兴
耿师江
侯平舒
崔太华
李本汉
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出处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河道微相带(T)部署调整井挖掘水动力滞流区剩余油.对储层物性较差的河间砂及远砂微相带(Q,Y)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分干层、未解层、油水层重新认识,从中优选后进行挖潜.对微相过渡带,引入"隔相注水"模式,提高了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减缓油田自然递减.开发实践证实: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微相带系统开发,可以较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沉积微相研究是挖掘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层间潜力,实现开发层系由高渗层向低渗层转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复杂断块
沉积微相
储层岩性
渗透率
隔相注水
Keywords
heterogeneous oil reservoi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permeability
water injection to separate microfacies
water flooding drawing on
remaining oil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应用对策
被引量:
1
15
作者
侯平舒
耿师江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出处
《海洋石油》
CAS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摘
马厂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 ,地下储层油水分布发生变化 ,造成测井过程中电性特征失真 ,对油田生产失去指导参考作用 ,实施的碳氧比监测及DDL -III气举找水结果 ,不能满足油田剩余油监测及堵水工作的要求 ,导致产液结构调整效果差。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进行剩余油监测 ,能有效解决多层合采时主力产水层 ,寻找高含水油层 ,直观反映储集层纵向剩余油分布 ,为油田进行老井挖潜及产液结构调整 ,提供地质依据 ,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电性特征
断块油藏
水淹层
非均质
测井
Keywords
electric properties
fault block reservoir
oil satura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adjustment
logging
分类号
P631.817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裂油井关井测压地层流动时间的计算方法
16
作者
田冷
耿师江
何顺利
顾岱鸿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原油田采油六厂
出处
《油气井测试》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基金
中石油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04E7023)
文摘
生产油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测压恢复关井的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2低渗油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井的流动时间达到3倍的地层径向流开始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就会比较小,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这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意义,能够直接指导生产。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油井
不稳定试井
径向流
边界类型
Keywords
Ansai oilfield, oil well, destabilization well testing, radial flow, boundary types
分类号
TE357.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濮凹陷西斜坡复杂断裂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17
作者
耿师江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5期41-47,共7页
文摘
东濮凹陷西斜坡W块属于极复杂断块,目前构造形成与演化认识不清楚,从而制约着微构造研究。然而,从其内部沉积发育演化规律上看,发现复杂构造的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W块的两个井区(A井区和B井区),在沙三段沉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W块地层表现为粗砂岩-中砂岩的特征,随着构造应力的转换,W块地层沉积逐步过渡到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的特征,并且在不同亚段沉积时期古水流活动区域也在变化。沙三中4-中5沉积时期,B井区发育稳定的砂泥互层旋回,而A井区砂体发育较差;至沙三中2沉积时期,A井区砂体发育开始变好,B井区砂体发育开始变差。构造活动控制同期沉积作用的进行,古河道的迁移演化反映该沉积时期构造应力的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判断构造应力活动的时间,从而确定断层形成期次,总结断层的发育规律,有利于剩余油的挖潜。
关键词
构造-沉积演化
古水流迁移
构造应力
断层
Keywords
sedimentary-tectonic evolution
paleocurrent migration
tectonic stress
faul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措施及效果
耿师江
曾卫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濮凹陷南部湖相油气特征与成因机制
耿师江
徐田武
鹿坤
张成富
吕立爽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稠油油藏特征及成因
耿师江
周勇水
王亚明
张莹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模拟实验和剩余油分析
耿师江
王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氧活化找漏找窜测试技术在桥口油田的应用
耿师江
陈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用于空气泡沫调驱注入系统的综合防腐技术
耿师江
陈华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挤水泥堵水是桥29块控水稳油的好方法
耿师江
曾卫林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耿师江
赵洁峰
田振亚
《河南石油》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桥口ES_(2下)非均质低渗油藏剩余油研究及挖潜对策
耿师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桥口油田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研究
耿师江
李波
等
《试采技术》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以及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王建国
耿师江
庞彦明
舒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多层水驱油实验在桥口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马贤圣
呼舜兴
耿师江
侯平舒
李文东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许华明
周斌
耿师江
侯平舒
李广勇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及应用
呼舜兴
耿师江
侯平舒
崔太华
李本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应用对策
侯平舒
耿师江
《海洋石油》
CAS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压裂油井关井测压地层流动时间的计算方法
田冷
耿师江
何顺利
顾岱鸿
《油气井测试》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东濮凹陷西斜坡复杂断裂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耿师江
《中外能源》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