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黄芩温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石燕平 耿建领 +1 位作者 贾长文 龙晓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加味黄芩温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来院就诊且被收治的206例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 目的 探讨加味黄芩温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来院就诊且被收治的206例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加味黄芩温胆汤治疗,疗程为2周。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1周和2周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清hs-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6%和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芩温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疗效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加味黄芩温胆汤 痰热壅肺证 炎症 疗效
下载PDF
自拟清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朝兵 吴平荣 +2 位作者 耿建领 孙平平 宋晓锋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清眩汤联合氟桂利嗪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大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72例... 目的:探究自拟清眩汤联合氟桂利嗪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大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72例。常规组予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清眩汤。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末期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炎性递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舒缩因子[神经肽(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常规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眩晕持续时间缩短,眩晕发作次数减少,眩晕程度减轻(P<0.05);两组患者Vd、Vs比较,联合组快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IL-1β、TNF-α、NPY水平低于常规组,CGRP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RI、P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脑部血流供应,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自拟清眩汤 氟桂利嗪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耿建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0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5例中,痊愈17例,占37.78%,显效21例,占46.67%,有效4例,占8.89%,无效3例,占6.66%,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32例中,痊愈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5例中,痊愈17例,占37.78%,显效21例,占46.67%,有效4例,占8.89%,无效3例,占6.66%,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32例中,痊愈4例,占12.50%,显效6例,占18.75%,有效7例,占21.88%,无效15例,占46.87%,总有效率为53.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观察结果表明,通脉饮与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联用治疗脑血栓形成,能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疗法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凝及抗血液黏稠性、抗血小板聚积作用,简单易行,费用便宜,药材广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血栓 通脉饮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耿建领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1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梗死 抑郁症
下载PDF
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遗症6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耿建领 《河南中医》 2004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中药熏洗 活血化瘀 通经祛湿活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耿建领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4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出血 清热凉血活血 通腑开窍醒脑
下载PDF
会厌逐瘀散配合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103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耿建领 《河南中医》 2004年第7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会厌逐瘀散 针刺
下载PDF
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耿建领 《光明中医》 2011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入院后根据病情不同采用吸氧、营养支持、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感染、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脑保护等综合疗法,治...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入院后根据病情不同采用吸氧、营养支持、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感染、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脑保护等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汤加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40/43)和80.56%(29/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化痰通腑 急性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张子和心系疾病学术经验略要
9
作者 耿建领 黄涛 +1 位作者 杨建宇 魏素丽 《光明中医》 2003年第6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张子和 心系疾病 学术经验 金元时期 攻邪学派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64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耿建领 耿建领 《光明中医》 2004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肺心病 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心电图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120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耿建领 《光明中医》 2010年第12期2240-2241,共2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时间、病灶部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中,显效47...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时间、病灶部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中,显效47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30例,进步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是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案,它对细胞功能修复及内环境的稳定具有双重作用。本文应用银杏叶制剂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比较,优于对照组。表明舒血宁注射液能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和体征,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脑梗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心血康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对比
12
作者 耿建领 司巧梅 《内蒙古中医药》 2004年第5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心血康 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 疗效对比 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 对照组 平均年龄 选择 病程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耿建领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1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河南省禹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按照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河南省禹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按照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另外观察组100例患者接受针刺+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比较观察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干预后2周、4周以及6周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 FMA)和Barthe(l BI)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优,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温罐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琬璐 崔朝兵 耿建领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分析温罐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温罐灸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临床... 目的分析温罐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温罐灸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与下肢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肌力评分为(2.12±0.35)分,对照组为(3.17±0.73)分,下肢肌力评分为(2.14±0.26)分,对照组为(2.86±0.42)分,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77.12±3.41)分,高于对照组(67.5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温罐灸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温罐灸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护理
下载PDF
从脾胃论治探讨中风病病机及诊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耿建领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9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脾胃论治中风病机及其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禹州市中医院2008年5月—2010年1月收治34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中风患者经采用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及补气活血法从脾胃辩证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均痊愈... 目的探讨脾胃论治中风病机及其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禹州市中医院2008年5月—2010年1月收治34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中风患者经采用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及补气活血法从脾胃辩证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脾胃机能的失调,气化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导致中风发生的关键。脾胃论治是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大法,体现于中风的预防、救治及预后等各个阶段,与平肝息风、化瘀通络、豁痰开窍等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对减少中风的发生,提高疗效,减轻后遗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脾胃 健脾化痰 通腑泻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