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纤维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雨 俞星新 +3 位作者 耿志达 陈政良 惠鹏(综述) 梁英健(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肝脏发生纤维化及进一步产生的肝硬化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纤维细胞可以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而细胞外基质沉积也是肝脏纤维化的标志性改变。成纤维细胞有多种来源,主要是由于肝损伤的性质不同。目前认为成纤维细胞主要来源于肝星... 肝脏发生纤维化及进一步产生的肝硬化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纤维细胞可以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而细胞外基质沉积也是肝脏纤维化的标志性改变。成纤维细胞有多种来源,主要是由于肝损伤的性质不同。目前认为成纤维细胞主要来源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亦称为Ito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成纤维细胞可以转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活化的肝星状细胞(Activated HSCs,AHSCs)/CAFs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CAFs是HCC中的肿瘤微环境(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一组具有不同细胞来源和表型的活化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AFs可能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增强肝癌细胞的干性、促进肿瘤耐药、促进肝癌的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耐药性。由于存在上述特性,CAFs可以作为肿瘤治疗中的理想靶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对HCC中CAFs的最新认识、其细胞起源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分子靶点
下载PDF
Nb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耿志达 武会宾 +3 位作者 赵爱民 汪小培 张岩 程俊业 《工程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5-912,共8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微量合金元素铌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加入质量分数为0.034%的Nb后,耐磨钢的硬度提高HB 9,-20℃夏比冲击功从29.4 J提高到37.6 J,耐磨性能提高3.5%.硬度和韧性...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微量合金元素铌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加入质量分数为0.034%的Nb后,耐磨钢的硬度提高HB 9,-20℃夏比冲击功从29.4 J提高到37.6 J,耐磨性能提高3.5%.硬度和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组织的细化和析出强化,含Nb钢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析出纳米级的细小Nb C第二相,并且钉扎奥氏体晶界,抑制晶粒的长大,钉扎类型符合Zener模型,但不同于之前研究者所得的比例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微合金化 晶粒细化 抗磨损性
原文传递
65MnCr耐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和组织性能
3
作者 耿志达 赵爱民 +1 位作者 程俊业 武会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8,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65MnCr耐磨钢,并对其CCT曲线进行测定,研究该钢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变化及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65MnCr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在1~3℃/s之间,Ms点184℃,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完全淬透后,马氏体硬度达64 HRC,淬硬性好。130... 设计了一种新型65MnCr耐磨钢,并对其CCT曲线进行测定,研究该钢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变化及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65MnCr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在1~3℃/s之间,Ms点184℃,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完全淬透后,马氏体硬度达64 HRC,淬硬性好。130 mm柱状试样经水淬+自回火后,冲击吸收能量在15 J以上,从表面至心部,硬度分布均匀,均在48 HRC以上,组织依次为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块状(马氏体+奥氏体)组织、马氏体+粒状贝氏体+块状(马氏体+奥氏体)组织,是一种理想的可供大尺寸构件用耐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工件 65MnCr钢 相变规律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水韧处理对高锰钢铸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郑红红 赵爱民 +1 位作者 曹佳丽 耿志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对成品ZGMn13-4高锰钢衬板进行再次水韧处理,对比处理前后试验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试验高锰钢衬板水韧处理的不足。试验ZGMn13-4高锰钢的组织中存在大量块状、片状碳化物,其在奥氏体晶界处聚集形成网状结构,冲击吸收能量为41.7 J... 对成品ZGMn13-4高锰钢衬板进行再次水韧处理,对比处理前后试验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试验高锰钢衬板水韧处理的不足。试验ZGMn13-4高锰钢的组织中存在大量块状、片状碳化物,其在奥氏体晶界处聚集形成网状结构,冲击吸收能量为41.7 J,硬度在230 HB以上;经再次水韧处理后组织中碳化物消失,为单一奥氏体组织,冲击吸收能量提高到114.8 J,硬度降低到200 HB以下,获得了较好的性能配比。高锰钢经适当水韧处理后可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衬板 水韧处理 碳化物 冲击吸收能量
原文传递
Ti-MO低碳超高强钢中相间析出强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小培 赵爱民 +2 位作者 赵征志 黄耀 耿志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3-1188,共6页
在不同温度下对Ti-Mo低碳钢进行等温转变,对热轧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等方法进行组织观察,同时分析了相间析出粒子的形貌、尺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等温温度降低,钢的强度提高,延展性降低,屈... 在不同温度下对Ti-Mo低碳钢进行等温转变,对热轧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等方法进行组织观察,同时分析了相间析出粒子的形貌、尺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等温温度降低,钢的强度提高,延展性降低,屈强比增大.在透射试样中观察到两种不同形态分布的相间析出碳化物:平面型相间析出和曲面型相间析出.相间析出碳化物的平均直径为4.30nm,平均纵横比为1.375.在650℃等温保温1 h时,相间析出强化对铁素体相强度的增量在400MP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低碳钢 相间析出 析出强化 碳化物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9MnCr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及等温淬火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程俊业 赵爱民 +3 位作者 耿志达 董瑞 汪小培 丁然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6,共5页
设计了一种9MnCr低合金磨球用钢,绘制了9MnCr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对其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2℃/s时,转变产物为片层状珠光体和沿晶界分布的二次碳化物;当冷却速度为2~5℃/s时,转变产物为片层状珠光体、... 设计了一种9MnCr低合金磨球用钢,绘制了9MnCr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对其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2℃/s时,转变产物为片层状珠光体和沿晶界分布的二次碳化物;当冷却速度为2~5℃/s时,转变产物为片层状珠光体、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转变产物为马氏体组织。硬度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基本保持不变,为61 HRC。220℃等温30 min后,转变产物基本为马氏体组织,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逐渐出现贝氏体,硬度呈下降趋势;在420℃等温过程中,初期贝氏体的转变速率较快,但转变一段时间后,贝氏体的转变速率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MnCr钢 连续冷却 等温淬火 显微组织 热膨胀
原文传递
Mo含量对Ti微合金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小培 赵征志 +1 位作者 赵爱民 耿志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7-50,共4页
对Ti微合金钢和不同Mo/Ti原子配比的Ti-Mo合金钢进行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分析,并利用透射电镜对钢中析出的纳米级的碳化物粒子的形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Ti微合金钢中添加Mo能够使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在Ti含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Mo的... 对Ti微合金钢和不同Mo/Ti原子配比的Ti-Mo合金钢进行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分析,并利用透射电镜对钢中析出的纳米级的碳化物粒子的形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Ti微合金钢中添加Mo能够使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在Ti含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Mo的增加,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Mo/Ti的原子比值分别为0.7、1.1和1.3时,钢的力学性能在原子比值为1.1时最优,其抗拉强度达82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含量 成分配比 微合金低碳钢 力学性能 析出
原文传递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耿志达 俞星新 +1 位作者 刘雨 梁英健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VST)是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术后血栓形成及机制至今未明确。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脾切除术后PVST的几个系统性和局部性危险因素。系统性危险因素包括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局部危险因素主要与脾脏特征有关,如... 门静脉血栓形成(PVST)是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术后血栓形成及机制至今未明确。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脾切除术后PVST的几个系统性和局部性危险因素。系统性危险因素包括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局部危险因素主要与脾脏特征有关,如脾脏重量和脾静脉直径。脾切除术后PVST发生的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本文旨在通过血流动力学的紊乱、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的损伤(Virchow三联征)方面来探究脾切除术后PVST发生机制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切除术 肝硬化
原文传递
基于160例患者CT三维重建的肝血管解剖变异分析
9
作者 王建奇 陈政良 +4 位作者 刘雨 俞星新 耿志达 姜洪池 梁英健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采用CT三维(3D)重建技术探讨肝血管解剖变异类型和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部64排增强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的160例成人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 目的采用CT三维(3D)重建技术探讨肝血管解剖变异类型和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部64排增强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的160例成人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80例,女80例;年龄27~78岁,中位年龄54岁。将MSCT图像数据导入IQQA系统,创建肝动、静脉的3D重建,模拟目标节段,记录每例肝血管变异的类型和数量。结果肝动脉变异Hiatt分型1型130例,2型11例,3型10例,4型1例,5型1例,6型4例,7型1例,8型2例,9型0例。56.9%(91/160)的肝左静脉为主干型,双干型占30.0%(48/160),放射型占13.1%(21/160)。61.9%(99/160)的肝中静脉为S4段肝静脉汇入肝左静脉,36.9%(59/160)为S4段肝静脉汇入肝中静脉,1.2%(2/160)为S4段肝静脉独立汇入下腔静脉。74.4%(119/160)的肝右静脉为S6段肝静脉主干型,双干型占22.5%(36/160),三干型占3.1%(5/160)。脐裂静脉占比78.8%(126/160),其中53.2%(67/126)的脐裂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根部,23.8%(30/126)汇入肝左静脉远端,13.5%(17/126)汇入肝中静脉根部,9.5%(12/126)汇入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之间部分。前裂静脉占比74.4%(119/160),其中94.1%(112/119)的前裂静脉汇入肝中静脉,5.9%(7/119)汇入肝右静脉。结论肝血管解剖变异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三维重建技术可指导外科医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和技术,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变异 肝血管 前裂静脉 脐裂静脉 肝动脉变异Hiatt分型 成像 三维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意外研判与决策
10
作者 雷永琪 刘新阳 +4 位作者 俞星新 耿志达 刘雨 陈政良 梁英健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2-375,共4页
近年来,微创外科蓬勃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手术适应证已扩展到任何部位的肝良恶性疾病,手术已无明确禁区[1,2,3]。自2009年以来,每年均有上千例LH的病例报道[4]。虽然包括半肝切除甚至... 近年来,微创外科蓬勃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手术适应证已扩展到任何部位的肝良恶性疾病,手术已无明确禁区[1,2,3]。自2009年以来,每年均有上千例LH的病例报道[4]。虽然包括半肝切除甚至是更大部分的肝切除的LH已在很多中心开展,但术中意外仍不可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然很高。Nguyen等[5]总结了2804例LH的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术中意外 胆管损伤 肝静脉损伤 肝出血控制 医源性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