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磁共振和磁共振成像的低渗透岩芯CO_(2)-H_(2)O两相驱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艳 杨柳 +3 位作者 奚茹茹 耿振坤 张谦 马雄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6-1644,共9页
致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对CO_(2)和水之间的驱替行为以及CO_(2)相的流动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且残余水饱和度最终将影响碳封存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深入探究致密岩芯CO_(2)-H_(2)O两相驱替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储层... 致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对CO_(2)和水之间的驱替行为以及CO_(2)相的流动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且残余水饱和度最终将影响碳封存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深入探究致密岩芯CO_(2)-H_(2)O两相驱替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储层的天然低渗透岩芯,利用核磁共振(NMR)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其内部的气液两相驱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在将岩芯孔隙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化表征后,可知不同的驱替模式与岩芯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岩芯更有利于指进现象的发生,具有较大孔隙度和较高渗透率的岩芯则呈现活塞式驱替模式。指进现象有助于气相的运移,会造成气相的提前突破,导致较高的残余水饱和度及较低的驱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驱替效率 孔隙结构特征 相对渗透率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设备润滑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
2
作者 耿振坤 《机械工程师》 2008年第4期120-121,共2页
润滑油中金属杂质的存在以及油膜润滑存在的固有问题,造成轴瓦磨损、轴颈划伤,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文中提出了采用纳米润滑添加剂、磁力吸集金属杂质等解决对策,并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实际运用后的效果。
关键词 金属杂质 纳米润滑添加剂 油膜润滑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原位增渗的地下水中苯酚污染的高效降解
3
作者 李思源 赵艳 +6 位作者 耿振坤 吉明秀 杨胜科 MOHAMED Elouaaziki 霍心媛 张平 马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3-1680,共8页
近年来,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在传统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药剂的迁移扩散受含水层渗透性及非均质性的影响显著,寻求行之有效的原位增渗方法是提高修复药剂影响半径以及污染物修复效率的关键所在。超声波增... 近年来,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在传统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药剂的迁移扩散受含水层渗透性及非均质性的影响显著,寻求行之有效的原位增渗方法是提高修复药剂影响半径以及污染物修复效率的关键所在。超声波增渗技术具有对环境扰动小、无二次污染及装置简单易安装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煤岩和油层渗透率等领域,以此提高煤气和石油采收率。然而将超声波作为增渗技术应用于地下水原位修复领域的报道甚少,增渗效果和修复机理仍然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含水介质施加超声波作用,对比分析超声前后介质中孔径及孔隙连通性的变化、高锰酸钾的运移速率以及苯酚的降解效率,阐明超声波原位增渗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基于超声原位增渗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影响超声波原位增渗效果及有机物污染物降解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超声作用功率、介质粒径、超声波作用模式以及地下水流速等。超声波原位增渗效果会随着超声作用功率和介质粒径的增大而增强,通过对介质施加500 W的超声波作用150 min,可最大程度地提升高锰酸钾的运移速率达3.02倍;此外,当地下水流速为8.59 cm·d^(-1)时,超声波预处理作用方式可最大程度将苯酚降解率从78.61%提升至91.45%。本研究通过探索超声波原位增渗对修复药剂传输速率以及污染物修复效率的作用机理,可为开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原位增渗 地下水有机污染 降解机理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