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香椿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1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1 位作者 刘莹 刘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7,共7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引起浙江省香椿溃疡病的病原菌,揭示香椿溃疡病的病因,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香椿溃疡病的田间症状,使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物种鉴定,采用柯赫... [目的]分离和鉴定引起浙江省香椿溃疡病的病原菌,揭示香椿溃疡病的病因,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香椿溃疡病的田间症状,使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物种鉴定,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结果]1)从感病香椿样品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病原菌的培养性状、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形态特征与假毛丛赤壳菌一致。2) LSU rDNA、ITS rDNA和tef1-α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XCKY2菌株的LSU rDNA、ITS rDNA和tef1-α基因片段与假毛丛赤壳菌的同源性均为100.00%;XCKY1和XCKY2菌株与11株假毛丛赤壳菌聚为一支,贝叶斯后验概率为0.94。3)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假毛丛赤壳菌的菌饼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均能引起健康香椿苗发病,从发病香椿苗组织中也能再分离到假毛丛赤壳菌,由此确定假毛丛赤壳菌为香椿溃疡病的病原菌。[结论]从浙江省感病香椿样品上分离到2株假毛丛赤壳菌,经鉴定为引起香椿溃疡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首次报道假毛丛赤壳菌是香椿溃疡病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溃疡病 病原真菌 致病性 系统发育分析 柯赫氏法则
下载PDF
浙江省杭州市雷竹虫瘿昆虫的物种及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孙娇娇 耿显胜 +3 位作者 王文鹏 楼科勋 华克达 汪晓杰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调查浙江省杭州市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Prevernalis’)林造瘿害虫的危害情况,研究雷竹虫瘿内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发展高效的造瘿害虫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抽样法调查造瘿害虫的危害情况;采用室内饲养法和... 【目的】调查浙江省杭州市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Prevernalis’)林造瘿害虫的危害情况,研究雷竹虫瘿内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发展高效的造瘿害虫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抽样法调查造瘿害虫的危害情况;采用室内饲养法和生物测定法研究雷竹虫瘿内昆虫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羽化出孔节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造瘿害虫的有虫株率在85.00%以上,每盘枝条的平均虫口在18.35头以上。雷竹虫瘿内有竹泰广肩小蜂(Tetramesa bambusae)、刚竹泰广肩小蜂(T.phyllostrachitis)、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和刚竹瘿蚊(Procystiphora sp.)4种造瘿害虫,竹泰广肩小蜂和刚竹泰广肩小蜂的个体数量占造瘿害虫总数的96.20%,是雷竹上最主要的造瘿害虫;竹泰广肩小蜂的初始卵量多于刚竹泰广肩小蜂,并且其卵体也更大,但竹泰广肩小蜂雌成虫的寿命短于刚竹泰广肩小蜂。雷竹虫瘿内有栗瘿旋小蜂(Eupelmus urozonus)、纹黄枝瘿金小蜂(Homoporus japonicas)、中国枝瘿金小蜂(H.sinensis)、具点刻腹小蜂(Ormyrus punctiger)、黄色食瘿广肩小蜂(Sycophila flava)、黄腹长角金小蜂(Norbanus longifasciatus)和竹瘿长角金小蜂(N.aiolomorphi)7种寄生蜂,个体数量最多是栗瘿旋小蜂。【结论】竹泰广肩小蜂和刚竹泰广肩小蜂是雷竹林主要的造瘿害虫;刚竹瘿蚊为浙江省新报道的竹子造瘿害虫。雷竹虫瘿内寄生蜂的数量多,这些寄生蜂是造瘿害虫种群抑制的重要生物因子,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虫瘿 造瘿害虫 寄生蜂
下载PDF
山茶种质资源的花腐病抗性评价
3
作者 刘莹 耿显胜 +1 位作者 俞文仙 李纪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4,共8页
[目的]建立山茶种质资源花腐病抗性评价技术,评价山茶种质资源对花腐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3份抗性不同的种质资源设置时间梯度,分析接种山茶叶杯菌菌丝块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抗性评价的影响;计算接菌后山茶种质资源病斑的相对面积和病... [目的]建立山茶种质资源花腐病抗性评价技术,评价山茶种质资源对花腐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3份抗性不同的种质资源设置时间梯度,分析接种山茶叶杯菌菌丝块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抗性评价的影响;计算接菌后山茶种质资源病斑的相对面积和病情指数,制定花腐病病情严重度的分级标准和抗性评判标准,建立山茶种质资源花腐病抗性评价技术;利用该技术评价56份种质资源对花腐病的抗性。[结果]接种菌丝块于山茶种质资源的离体花瓣,并在接菌后72 h统计病斑的相对面积,能准确地对山茶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评价。56份种质资源抗性评价结果表明,8份种质资源为免疫或高抗花腐病、24份种质资源为中抗、14份种质资源为中感、10份种质资源为高感。山茶属不同组间种质资源的抗性水平不同,同一组内不同种间以及同一亲本的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的抗性水平也有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山茶花腐病抗性评价技术,明确了56份山茶种质资源花腐病的抗性水平,筛选出了8份免疫或高抗花腐病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种质资源 花腐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云南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抗稻瘟病Pi-ta^+等位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耿显胜 杨明挚 +4 位作者 黄兴奇 程在全 付坚 孙涛 李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用PCR法从景洪直立紫杆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4672bp序列,该序列包含完整的编码框、内含子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的331bp。所克隆的直立型紫杆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序列的编码区与已报道的日本栽培稻社糯(Yashiro-mochi)和... 用PCR法从景洪直立紫杆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4672bp序列,该序列包含完整的编码框、内含子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的331bp。所克隆的直立型紫杆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序列的编码区与已报道的日本栽培稻社糯(Yashiro-mochi)和元江普通野生稻相应序列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86%和98.78%。与社糯的Pi-ta基因相比,其编码区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并导致3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而内含子区域有6个核苷酸差异。对该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推导的氨基酸残基的918位为丙氨酸,属于稀有的抗稻瘟病的Pi-ta+等位基因。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因其编码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社糯有所不同,推测其抗病能力大小和抗菌谱可能与社糯的Pi-ta基因不同。直立型普通野生稻中Pi-ta+等位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改良栽培稻抗病能力提供了前期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 Pi-ta+等位基因 基因克隆 DNA多态性
下载PDF
早竹丛枝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耿显胜 张威 +2 位作者 仲建平 张守科 舒金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5-811,共7页
[目的]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及病原菌分子鉴定,为早竹丛枝病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株水平和单枝盘水平的2种病害分级标准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使用植原体16S rD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早竹丛枝... [目的]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及病原菌分子鉴定,为早竹丛枝病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株水平和单枝盘水平的2种病害分级标准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使用植原体16S rD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调查的6块样地早竹丛枝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8.59%,平均病情指数为6.67。感病的早竹DNA样品能够扩增出真菌的rDNA-ITS序列,而不能够扩增出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扩增出的序列与报道的竹针孢座囊菌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00%,与其它真菌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94.00%。[结论]浙江省德清县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为竹针孢座囊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竹 竹子丛枝病 竹针孢座囊菌 分子鉴定 病情指数
下载PDF
早园竹林2种造瘿小蜂及其形成的虫瘿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王浩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4-768,共5页
对浙江省德清县早园竹林进行造瘿昆虫危害和虫瘿类型调查,室内解剖和饲养观测虫瘿中的昆虫幼虫及成虫羽化情况。结果表明:(1)营林方式显著地影响造瘿昆虫2013年的造瘿率,砻糠覆盖样地造瘿率显著低于未覆盖砻糠的样地。(2)整株竹子上共获... 对浙江省德清县早园竹林进行造瘿昆虫危害和虫瘿类型调查,室内解剖和饲养观测虫瘿中的昆虫幼虫及成虫羽化情况。结果表明:(1)营林方式显著地影响造瘿昆虫2013年的造瘿率,砻糠覆盖样地造瘿率显著低于未覆盖砻糠的样地。(2)整株竹子上共获得349个虫瘿,其中新瘿291个,枯瘿58个;依据虫瘿的形态特征分成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5种类型,其在整株竹子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0.12%、30.95%、19.77%、6.01%和3.15%。(3)单虫瘿解剖最多可获得6头昆虫的幼虫,而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虫瘿的平均幼虫数分别为1.83、2.88、2.77、1.00和2.27。(4)联瘿型、叶片型和叶鞘型虫瘿羽化出5种301头小蜂,包括竹泰广肩小蜂和刚竹泰广肩小蜂2种造瘿昆虫,栗瘿旋小蜂、点腹刻腹小蜂和纹黄枝瘿金小蜂3种寄生蜂;竹泰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和寄生蜂在3种不同类型虫瘿中的比率分别为59:18:1、70:31:2和83:31: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早园竹虫瘿的认识,并为下一步综合防治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园竹 竹泰广肩小蜂 刚竹泰广肩小蜂 虫瘿 造瘿昆虫
下载PDF
植原体病害的传播、流行和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1 位作者 王浩杰 张威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5期164-170,共7页
植原体是一类通过叶蝉、飞虱、木虱和蝽象等韧皮部取食的半翅目昆虫传播的植物病原细菌,能够引起世界范围内1000多种植物病害。因其经济上的重要性,植原体病害被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植原体病害的传播和流行研究的最新进展,... 植原体是一类通过叶蝉、飞虱、木虱和蝽象等韧皮部取食的半翅目昆虫传播的植物病原细菌,能够引起世界范围内1000多种植物病害。因其经济上的重要性,植原体病害被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植原体病害的传播和流行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植原体病害防治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了植原体病害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植原体—寄主植物—介体昆虫的分子互作、植原体病害流行的要素和影响因素。此外,还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植原体病害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介体昆虫 病害流行 防治
下载PDF
非刚竹属5种竹子丛枝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2 位作者 盛建立 张威 彭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9,共8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非刚竹属5种竹子丛枝病病原菌,并分析其与麦角菌科其他真菌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竹子丛枝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害的防控和麦角菌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非刚竹属5种竹子丛枝病样... 【目的】分离和鉴定非刚竹属5种竹子丛枝病病原菌,并分析其与麦角菌科其他真菌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竹子丛枝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害的防控和麦角菌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非刚竹属5种竹子丛枝病样品上分离病原菌,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并测量分生孢子大小,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物种,基于ITS rDNA和LSU rDNA序列构建麦角菌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中华业平竹、巴山木竹和薄箨茶竿竹丛枝病组织分离的病原菌形态结构与竹针孢座囊菌一致,分生孢子在PDA平板上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褶皱、略有光泽、边缘不整齐的浅黄色菌落,分生孢子针形,大小为(22.4~52.0)μm×(2.2~6.0)μm。黄麻竹和牡竹丛枝病组织分离的病原菌菌丝在PDA平板上形成表面平整、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病原菌培养72天后产生短棒状分生孢子,大小为(5.4~10.5)μm×(1.2~2.8)μm。ITS rDNA和LSU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离自中华业平竹、巴山木竹和薄箨茶竿竹丛枝病样品的病原菌与针孢座囊菌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9%;分离自黄麻竹和牡竹丛枝病样品的病原菌与竹异香柱菌聚为一支,支持率为100%。【结论】中华业平竹、巴山木竹和薄箨茶竿竹丛枝病的病原菌为竹针孢座囊菌,该菌与麦角菌属的亲缘关系近。黄麻竹和牡竹丛枝病的病原菌为箣竹异香柱菌,该菌与肉瘤座菌属的亲缘关系近,与香柱菌属的亲缘关系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属 巴山木竹属 丛枝病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2种经营方式下早竹林虫瘿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孟海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955,共5页
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D.Chu et C.S.Chao)别名早园竹(浙江德清),属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刚竹组(Sect.Phyllostachys),产于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1-3]。早竹... 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D.Chu et C.S.Chao)别名早园竹(浙江德清),属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刚竹组(Sect.Phyllostachys),产于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1-3]。早竹因其笋期早、产量高、笋味美,而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笋用竹种[1]。据统计,我国南方早竹的种植面积在6.7万hm2以上,年产值达10亿多元[4]。然而,随着早竹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推广应用,早竹遭受造瘿昆虫的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竹虫瘿 空间分布型 冠层 三级分枝
下载PDF
开花植物对早竹造瘿害虫寄生蜂卵的发育和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1 位作者 孟珂 张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芥菜(Brassica juncea L.)和油菜(Brassica napus L.)3种开花植物对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造瘿害虫寄生蜂卵的发育和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纹黄枝瘿金小蜂(Homoporus japonicas Ashmead)、... 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芥菜(Brassica juncea L.)和油菜(Brassica napus L.)3种开花植物对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造瘿害虫寄生蜂卵的发育和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纹黄枝瘿金小蜂(Homoporus japonicas Ashmead)、黄腹长角金小蜂(Norbanus longifasciatus Girault)、栗瘿旋小蜂(Eupelmus urozonus Dalman)和具点刻腹小蜂(Ormyrus punctiger Westwood)都是同步卵型寄生蜂。纹黄枝瘿金小蜂、黄腹长角金小蜂和具点刻腹小蜂的卵都呈长卵圆形,略有弯曲,无卵柄;栗瘿旋小蜂的卵呈长卵圆形,具有管状的卵柄。饲喂紫云英能显著增加黄腹长角金小蜂、具点刻腹小蜂和栗瘿旋小蜂成熟卵的数量(P<0.05);并且饲喂紫云英对黄腹长角金小蜂和具点刻腹小蜂的寿命有所延长。饲喂油菜能显著增加黄腹长角金小蜂、具点刻腹小蜂和栗瘿旋小蜂成熟卵的数量(P<0.05),并且饲喂油菜能显著延长黄腹长角金小蜂的寿命(P<0.05)。紫云英和油菜均不能增加纹黄枝瘿金小蜂成熟卵的数量,并且缩短纹黄枝瘿金小蜂雌成虫的寿命。在早竹林生态系统中种植紫云英和油菜,有助于提高天敌的寄生效能,从而达到控害保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瘿害虫 寄生蜂 开花植物 早竹
下载PDF
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1 位作者 张威 石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4-190,共7页
[目的]筛选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植物源引诱剂,优化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为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林间生物测定法比较7种候选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比较3种悬挂高度和5种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 [目的]筛选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植物源引诱剂,优化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为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林间生物测定法比较7种候选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比较3种悬挂高度和5种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并监测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林间的种群动态。[结果]水杨酸甲酯原液、顺-3-己烯-1-醇原液和反-2-己烯醛1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刚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154.40±129.04、35.20±35.75、24.00±20.30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反-2-己烯醛1000倍液、顺-3-己烯-1-醇10000倍液和β-紫罗兰酮1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29.50±28.43、25.67±16.26、20.25±3.95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显著多于冠层的下层(P<0.05),而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小船型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桶型诱捕器(P<0.05)、实蝇诱捕器(P<0.05)和夜蛾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结论]4月下旬到5月上旬,使用水杨酸甲酯与顺-3-己烯-1-醇30:1比例的混合物作为引诱剂,在早竹冠层的中层或上层悬挂小船型诱捕器,能够诱捕到更多的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瘿害虫 早竹 挥发物 引诱剂 诱捕器
下载PDF
竹卵圆蝽致病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和毒力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2 位作者 张亚波 张威 王浩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离真菌菌株的毒力。[结果]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获得7株病原真菌,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ITS rDNA序列均与球孢白僵菌一致,因此,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室内和林间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当分生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1)时,LYC10、LYC11、LYC15和LYC4菌株对竹卵圆蝽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5.04、5.45、6.17和14.03 d;LYC11菌株林间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43×10^(4)孢子·mL^(-1)。[结论]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到7株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LYC10菌株的毒力最强;LYC11菌株林间的累计死亡率低于室内测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竹卵圆蝽 昆虫病原真菌 球孢白僵菌 DNA条形码
下载PDF
香榧瘿螨物种鉴定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显胜 叶碧欢 +3 位作者 张威 陈友吾 舒金平 林明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25-31,共7页
为了鉴定危害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的瘿螨Eriophyoidea物种和发展瘿螨防控的技术,采用形态学鉴定法对香榧瘿螨进行物种鉴定,采用林间生物测定法测定了15%哒螨灵、3%甲维•虱螨脲、5%阿维菌素和21%阿维•螺螨酯4种杀螨剂以及... 为了鉴定危害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的瘿螨Eriophyoidea物种和发展瘿螨防控的技术,采用形态学鉴定法对香榧瘿螨进行物种鉴定,采用林间生物测定法测定了15%哒螨灵、3%甲维•虱螨脲、5%阿维菌素和21%阿维•螺螨酯4种杀螨剂以及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对香榧瘿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危害香榧的瘿螨为冷杉纳氏瘿螨Nalepella abiesis;冷杉纳氏瘿螨在浙江省衢州市香榧实验林内的虫口密度在16.84~30.84(头·片叶-1);药剂防治结果表明,21%阿维•螺螨酯和15%哒螨灵在推荐浓度下对冷杉纳氏瘿螨的防治效果在87.00%以上,高于5%阿维菌素和3%甲维•虱螨脲的防治效果;加州新小绥螨对冷杉纳氏瘿螨的卵、若螨和成螨均具有捕食功能,其在林间的防治效果为55.93%。生产中应将化学农药与加州新小绥螨联合使用,从而达到高效防控冷杉纳氏瘿螨的目的。以上研究结果为冷杉纳氏瘿螨的高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瘿螨 冷杉纳氏瘿螨 系统发育分析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泡桐丛枝植原体pPaWBNy-2-ORF4编码蛋白的抗体制备和表达分析
14
作者 耿显胜 田国忠 +2 位作者 任争光 宋传生 林彩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4-500,共7页
以感病泡桐组培苗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pPaWBNy-2-ORF4的部分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重组质粒pGEX-p2ORF4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分子量约为38 kDa的含GST标签的融合蛋白得到表... 以感病泡桐组培苗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pPaWBNy-2-ORF4的部分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重组质粒pGEX-p2ORF4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分子量约为38 kDa的含GST标签的融合蛋白得到表达。切胶回收目的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约为1∶4 096,免疫印迹实验显示:抗血清能够与原核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发生特异的免疫反应,与pPaWBNy-1-ORF5的原核表达蛋白无明显的交叉反应。利用制备的抗血清,在感病泡桐饲毒的茶翅蝽中检测到分子量约为18 kDa的蛋白条带,而在无菌茶翅蝽和感病泡桐组培苗中均未检测到,表明pPaWBNy-2-ORF4在饲毒的茶翅蝽中表达,而在感病泡桐组培苗中未表达或表达量低于检测水平。据此推测,该基因参与茶翅蝽传播泡桐丛枝植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翅蝽 多克隆抗体 昆虫传播 植原体
下载PDF
早竹造瘿害虫生态调控技术研发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显胜 张威 +2 位作者 舒金平 陈奕洁 石坚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第2期43-47,共5页
生态调控作为害虫管理的“高级”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依据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研发了植物源诱控技术、功能植物紫云英的利用技术、人工摘瘿和挂瘿防虫技术、早竹抚育时自然天敌保留4项关键技术,对造瘿害虫进行生态调控。生态... 生态调控作为害虫管理的“高级”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依据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研发了植物源诱控技术、功能植物紫云英的利用技术、人工摘瘿和挂瘿防虫技术、早竹抚育时自然天敌保留4项关键技术,对造瘿害虫进行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效果评价表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竹林有虫株率降低率分别为1.79%、2.13%和8.97%,而2019年和2020年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1.78%和20.65%,生态调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瘿 造瘿害虫 生态调控 功能植物
下载PDF
氯化钠和碳酸氢铵溶液对黄脊竹蝗的引诱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蓉 吴鸿 +3 位作者 王浩杰 张威 耿显胜 舒金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439,共6页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食叶害虫。为深入理解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机制,通过林间录像系统测定了黄脊竹蝗对不同质量浓度钠盐(1.0,5.0,10.0,20.0 g·L-1)及铵盐(1.0,2.0,4.0,8.0,10.0,25.0,50.0,75.0,150.0...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食叶害虫。为深入理解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机制,通过林间录像系统测定了黄脊竹蝗对不同质量浓度钠盐(1.0,5.0,10.0,20.0 g·L-1)及铵盐(1.0,2.0,4.0,8.0,10.0,25.0,50.0,75.0,150.0 g·L-1)溶液的行为反应,同时进行了钠盐及铵盐溶液的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钠盐及铵盐的质量浓度会显著影响黄脊竹蝗的趋泥行为(P<0.05),1.0 g·L-1的碳酸氢铵和1.0 g·L-1氯化钠溶液即可激发黄脊竹蝗的趋泥行为,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黄脊竹蝗访问铵盐及钠盐次数逐渐增多;黄脊竹蝗成虫对经75.0 g·L-1的碳酸氢铵或10.0 g·L-1氯化钠溶液处理的滤纸有明显的选择偏好(P碳酸氢铵=0.032,P氯化钠=0.043)。林间诱杀试验表明:挥发性铵盐的诱蝗量显著高于钠盐的诱蝗量(P<0.01),挥发性物质在黄脊竹蝗趋泥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黄脊竹蝗 趋泥行为 铵盐 钠盐
下载PDF
泡桐丛枝植原体河北平山和江西吉安株系胸苷酸激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传生 胡佳续 +3 位作者 林彩丽 任争光 耿显胜 田国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118,共11页
设计引物并PCR扩增河北平山株系PaWBPs和江西吉安株系PaWBJan的tmk基因,直接和克隆测定tmk序列,利用DNAMAN,MEGA等软件进行序列多样性、序列变异、蛋白功能域、系统进化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PaWBPs和PaWBJan中克隆测序的93条和41条tm... 设计引物并PCR扩增河北平山株系PaWBPs和江西吉安株系PaWBJan的tmk基因,直接和克隆测定tmk序列,利用DNAMAN,MEGA等软件进行序列多样性、序列变异、蛋白功能域、系统进化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PaWBPs和PaWBJan中克隆测序的93条和41条tmk-a中,分别有52和24种不同的序列,tmk-a ORF可被划分为2类,tmk-a-1为639 bp,tmk-a-2为627 bp,PaWBPs株系tmk-a-1与tmk-a-2序列条数的比值约为2.5,而PaWBJan株系为3.3;PaWBPs有5个相同的tmk-a-1序列与PaWBJan的一个tmk-a-1序列及枣疯植原体tmk-Y序列完全一致。因多位点突变,PaWBPs含假基因比例达48.1%,PaWBJan的为41.7%;tmk-b基因为单一序列,两株系的tmkb核酸序列相似性为99.8%,编码蛋白仅有一个氨基酸差异。TMK-a和TMK-b中都具有胸苷酸激酶的3个保守功能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泡桐丛枝植原体的2个株系的所有tmk-a序列都与枣疯植原体tmk-X和tmk-Y等聚为一个进化枝Ⅰ中;而tmk-b与小麦蓝矮tmk-2等聚为另一进化枝Ⅲ,基于tmk-b序列和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一致,tmk-b有助于植原体16Sr组水平的分类,而tmk-a可用于植原体株系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植原体 胸苷酸激酶基因 假基因 功能域 变异 系统进化
下载PDF
4种植物病害植原体病原质粒全序列测定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佳续 宋传生 +2 位作者 林彩丽 耿显胜 田国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7,共8页
根据已发表植原体质粒序列设计引物,经2次PCR扩增,获得大小不同的2段DNA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4种完整的环状质粒,分别是桑树萎缩植原体濮阳株系质粒(pMDPy)、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海南株系质粒(pPeVHn)、泡桐丛枝植原体山东株系质粒(pPaWBG3... 根据已发表植原体质粒序列设计引物,经2次PCR扩增,获得大小不同的2段DNA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4种完整的环状质粒,分别是桑树萎缩植原体濮阳株系质粒(pMDPy)、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海南株系质粒(pPeVHn)、泡桐丛枝植原体山东株系质粒(pPaWBG33D)及苦楝丛枝植原体福清株系质粒(pCWBFq-2),其中pMDPy为首次测定,其质粒全长分别为3833,3943,3843和3913bp,4种质粒皆编码5种蛋白,ORF1和ORF5分别编码复制相关蛋白(RepA)和单链DNA结合蛋白(SSB),ORF2—4编码未知功能蛋白。4种质粒序列的非编码区分析表明,ORF1和ORF2之间的非编码区存在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将4种植原体质粒全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植原体质粒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质粒与其他16SrⅠ组的质粒聚为一个大的分支,与16SrDNA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这可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植原体质粒的结构与功能、寄主专化性和质粒基因变异及进化奠定基础,也可为基于多基因分类鉴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质粒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酸激酶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传生 胡佳续 +3 位作者 林彩丽 任争光 耿显胜 田国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6-793,共8页
胸苷酸激酶是d TTP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催化d TMP形成d TDP,在DNA复制和生物的生存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从泡桐丛枝(Pa WB)植原体中获得的的3个同源蛋白TMK-a-1、TMK-a-2及TMK-b与已报道的小麦蓝... 胸苷酸激酶是d TTP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催化d TMP形成d TDP,在DNA复制和生物的生存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从泡桐丛枝(Pa WB)植原体中获得的的3个同源蛋白TMK-a-1、TMK-a-2及TMK-b与已报道的小麦蓝矮(WBD)、洋葱黄化(OY-W)植原体的TMK-a、TMK-b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和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Pa WBPS TMK-b与WBD TMK-2和OY-W TMK-b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5.65%和99.03%;Pa WBPS TMK-a-1与Pa WBPS TMK-a-2的相似性为90.57%,且二者与WBD TMK-1和OY-W TMK-a之间的相似性为87.32%-94.26%;而Pa WBPS、WBD、OY-W三种植原体的TMK-a与TMK-b之间的相似性仅为22.22%-25.95%。构建了Pa WBPS TMK-b、TMK-a-1、TMK-a-2的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对Pa WBPS TMK-b、TMK-a-1、TMK-a-2 3种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经Ni-NTA柱纯化后,利用双酶法进行了胸苷酸激酶催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a WBPS TMK-b具有较高的胸苷酸激酶活性,为85.96±0.74 U·mg-1,而Pa WBPS TMK-a-1和TMK-a-2几乎没有胸苷酸激酶活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胸苷酸激酶在植原体繁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植原体 胸苷酸激酶 原核表达 酶活性
下载PDF
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种群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瀚 张守科 +4 位作者 耿显胜 方林鑫 张威 舒金平 王浩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103,共13页
【目的】基于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云斑白条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形态特征及遗传特性的比较,探讨不同寄主对成虫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比较幼虫取食毛白杨和美国红木岑2种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外形特征及雄性生殖器结... 【目的】基于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云斑白条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形态特征及遗传特性的比较,探讨不同寄主对成虫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比较幼虫取食毛白杨和美国红木岑2种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外形特征及雄性生殖器结构差异,利用选择性取食试验,观测这2类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美国红木岑、野蔷薇、美国山核桃、日本珊瑚树及毛白杨5种寄主植物嫩枝的取食行为及交配行为,最后基于COI基因分析二者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1)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外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雄虫腹部末端窄,呈钝角内凹状,毛稀疏,雌虫腹部末端呈弧形内凹,底部中央缺刻不明显,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雄虫腹部末端宽,呈弧形内凹状,密被毛,雌虫腹部末端呈平截状,底部中央具有明显缺刻;两者生殖器差异不明显;2)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仅取食美国红木岑嫩枝,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可取食野蔷薇、美国山核桃和日本珊瑚树3种植物嫩枝,偏好顺序为野蔷薇>美国山核桃>日本珊瑚树;3)2个种群的天牛雌、雄成虫之间可相互交配,平均交配次数较同类群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P>0.05);4)2个不同寄主源的天牛种群存在明显遗传分化,分化指数Fst=0.814(P<0.001),变异分化主要来源于种群间(83.19%)。【结论】幼虫的取食经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和生境异质性可能对云斑白条天牛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及种群遗传分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白条天牛 取食偏好 形态特征 种群分化 交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