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漏风险层位钻前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1
作者 卢运虎 金衍 +1 位作者 王汉青 耿智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574-585,共12页
井漏是复杂地层钻井工程常遇到的工程难题,呈现出频发性、随机性与持续性等特征,钻前准确预测井漏风险层位对于安全钻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井漏层位分析偏重于随钻诊断和钻后总结,主要采用工程数据与现场经验相结合的手段,导致分析结果... 井漏是复杂地层钻井工程常遇到的工程难题,呈现出频发性、随机性与持续性等特征,钻前准确预测井漏风险层位对于安全钻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井漏层位分析偏重于随钻诊断和钻后总结,主要采用工程数据与现场经验相结合的手段,导致分析结果存在滞后性,无法在钻前有效指导钻井工程设计。本文以地震属性体数据和漏失工程数据为基础,在具有典型漏失特征单井选取的基础上,提取过井地震属性体数据,通过时深关系将漏失与地震属性相匹配,并采用随机森林方法甄别优选出与井漏预测相关性强的地震属性体,然后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软投票算法建立集成学习模型,该模型融合了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个子模型,实现了多元地震属性体与漏失工程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及其对应权重的表征,同时获得基于地震与工程数据融合驱动的漏失风险层位分布概率,实现钻前井漏风险层位三维空间分布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方差、时频衰减、甜点和均方根振幅与井漏的相关性最高,综合上述多种属性体可以实现更为精确的井漏风险预测,而过多增加地震属性数据并不能显著提升预测效果精度,相反还会增加计算成本。与单一机器学习模型相比,集成学习模型由于融合了多个子模型的优点,能够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地震属性体进行漏失风险预测,其精度取决于地震数据的采样率,井漏风险层位区域横向预测分辨率约为25 m,纵向预测分辨率约为6m(2ms),预测结果表明横向相比于纵向更为可靠。但由于时深关系的影响,可能导致纵向预测精度的偏移。本研究能够较好的进行钻前漏失预测,为钻前漏失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指导井位部署、井眼轨道优化以及安全钻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风险 地震属性体 机器学习 钻前预测 复杂地层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方圆 王汝贤 +4 位作者 杨刚 秦泽 赵峰 张涛 耿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0-957,共8页
通过对长江口水域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并结合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调查数据,探讨了eDNA技术在渔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2022年冬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为(269.14±184.7... 通过对长江口水域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并结合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调查数据,探讨了eDNA技术在渔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2022年冬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为(269.14±184.77)g/(net·h),表层水和底层水的中华绒螯蟹eDNA浓度分别为(14332.06±30560.85)和(15691.27±45132.77)copies/mL,两者与亲蟹的CPU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和0.883;CPUE与标准化后的表层水及底层水的eDNA浓度间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直线模型;影响表层水中华绒螯蟹eDNA浓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表层水盐度和底层水浊度。研究通过监测冬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CPUE与e DNA的关系,建立了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监测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不仅能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等研究提供参考,对资源保护、生境修复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长江口 qPCR 环境DNA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贺露露 耿智 +6 位作者 黄晓荣 冯广朋 庄平 赵峰 张涛 杜楠 李春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定并分析不同盐度下亲蟹的交配率、产卵率、胚胎孵化率、性腺成熟系数(GSI)、肝胰腺指数(HSI)、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可交配的最低盐度为1,在此盐度下雌蟹的平均交配率为(6.67±5.77)%,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能够正常产卵的最低盐度为6,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2)在盐度0~21环境下,当盐度为0时,中华绒螯蟹胚胎虽可继续发育,但不能孵化出膜,其他盐度下的孵化率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当盐度为15时,胚胎的孵化率最高,盐度15中第15天时平均孵化率达到了(70.00±5.23)%;3)在盐度0~8范围内,雌雄蟹交配后各盐度组间HSI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蟹GSI随盐度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蟹GSI则先下降后上升;4)在盐度6~21范围内,随盐度的升高,雌蟹的产卵量、生殖力及生殖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盐度为6时,雌蟹的产卵量和生殖指数均为最低(P<0.05),分别为(13.26±2.99)万粒和(5.47±1.70)%。当盐度升至18时,雌蟹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达到峰值,分别为(31.83±2.61)万粒、(11.45±1.70)%和(0.51±0.05)万粒·g^(-1),且与其他各盐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盐度下限阈值分别为为1和6,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从原肠期开始,胚胎最佳孵化盐度为15,适宜孵化的盐度范围为12~18;中华绒螯蟹在盐度18时繁殖性能最佳。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产卵及胚胎孵化等具有一定影响。研究确立了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和胚胎孵化的最低盐度值及适宜盐度范围,可以为中华绒螯蟹的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合理划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育场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繁殖性能 交配 产卵 胚胎孵化
下载PDF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的长江口生态健康状况评价
4
作者 谢志伟 杨刚 +4 位作者 庄平 赵峰 耿智 蒋俊 张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应用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根据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长江口水域14个站点的鱼类调查数据,构建了以历史数据作为主要参照基准值,以偏离程度作为赋分标准的评价体系。从30个侯选指标中筛选出14个评价...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应用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根据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长江口水域14个站点的鱼类调查数据,构建了以历史数据作为主要参照基准值,以偏离程度作为赋分标准的评价体系。从30个侯选指标中筛选出14个评价指标建立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结果显示,长江口整体F-IBI得分为44,评价为较差,鱼类生物量减少,低洄游性鱼类比例减少,河口定居鱼类比例增加;耐受性鱼类比例显著增加;产浮性卵鱼类比例减少;游泳生物食性鱼类比例显著降低,混合生物食性鱼类比例增加是制约得分的重要因素。各站点的F-IBI得分介于25~66之间,评价等级介于差~一般之间,其中,口门站点平均得分为51.29,评价为较差;北支站点平均得分为40.56,评价为较差;南支水域平均得分为33.33,评价为差;生态状况呈现出口门海滨优于河口段,北支优于南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状况 生态评价 鱼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5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4 位作者 耿智 张涛 杨刚 赵峰 庄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F=12.0,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产卵场 生境质量评价 繁殖表现特征 数量分布特征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耿智 徐冬冬 +3 位作者 史会来 楼宝 毛国民 李三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6,共10页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盘状分裂,中央有一个油球,卵径为(0.89±0.028)mm,油球直径为0.25mm;在水温为24℃、S为27条件下经22.5h完成孵化,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胚后发育阶段,1~3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卵黄囊完全消失,此时仔鱼处于混合营养阶段,进入前弯曲期;6日龄仔鱼油球完全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6日龄仔鱼尾鳍担鳍骨形成,脊椎末端上曲,进入弯曲期;21日龄仔鱼尾下骨后缘与尾索垂直,鳍条数不断增加,同时背鳍、臀鳍和腹鳍原基出现,进入后弯曲期;26日龄鱼苗全身被菊花状黑色素细胞,尾柄处开始被鳞,进入稚鱼期;31日龄以后,鱼苗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在水温为25~27℃,S为26~28的条件下,仔、稚、幼鱼全长与日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黄姑鱼进入稚鱼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明显增大,为减少自残,应及时分池和投足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胚胎 仔稚幼鱼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耿智 徐冬冬 +3 位作者 楼宝 柴学军 史会来 毛国民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4,共7页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 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 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94±0.33,最短为3.06±0.20;日本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68±0.22,最短为2.66±0.14。收集文献报道的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研究资料,包括双棘黄姑鱼N.diacanthus、鱼免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核型,应用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黄姑鱼和双棘黄姑鱼以及鱼免状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大黄鱼与鱼免状黄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5种鱼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日本黄姑鱼 染色体 核型进化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区域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耿智 樊洪海 +3 位作者 陈勉 王金钟 纪荣艺 景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4,共5页
在已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合理、高效、低成本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在地层空间的分布对钻井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 在已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合理、高效、低成本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在地层空间的分布对钻井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反演,生成全频带高分辨率的岩石纵波速度体,通过室内微钻头岩心可钻性试验,建立了考虑岩石声波时差与密度属性的可钻性预测模型,并据此开发了三维岩石可钻性预测软件。在吐哈盆地某区块两口井进行的实例分析表明,可钻性平均误差约10%,研究区块牙轮钻头对应的岩石可钻性级值约2.8~6.3,PDC钻头对应的岩石可钻性级值约2.0~5.0;软件三维显示结果表明,局部地层存在异常高可钻性级值带,与钻井资料显示该地层存在砾岩层结论相符。该区块PDC钻头的三维空间地层岩石可钻性整体优于牙轮钻头对应的可钻性。研究表明:建立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模型同时考虑了岩石声波与密度属性,能合理预测岩石可钻性,反映不同类型钻头的可钻性差异;新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岩石可钻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可为制定钻井提速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可钻性 预测 岩心试验 测井 地震数据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感染簇生蟹奴的生态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耿智 张涛 +4 位作者 赵峰 冯广朋 杨刚 庄平 赵云龙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62,共8页
根据2016-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感染簇生蟹奴(Polyascus gregaria)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被感染的雄蟹发生寄生性去势,5月和8月被感染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与正常成... 根据2016-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感染簇生蟹奴(Polyascus gregaria)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被感染的雄蟹发生寄生性去势,5月和8月被感染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与正常成蟹无显著差异,而11月被感染个体的头胸甲长显著小于正常成蟹;雌蟹和雄蟹的总体寄生率分别为17.31%和6.80%,雌性显著大于雄蟹,其中8月和11月雌蟹的寄生率分别为54.54%、46.40%,显著高于其它月份,而5月和11月雄蟹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1.72%和13.40%;携带簇生蟹奴外体的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在九段沙东南部,偏好盐度15~20、温度10~15℃的水域。研究表明,簇生蟹奴对中华绒螯蟹的幼蟹和繁殖群体均具有感染力,本研究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蟹奴 寄生 分布 环境
下载PDF
论动态顺应与翻译 被引量:10
10
作者 耿智 刘英蘋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9,共4页
语言之间在内容和结构上存在差异,译者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妥当的方法和技巧。按照新语用学的观点,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应变措施,即:顺应。本文以顺应理论来探讨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 翻译 顺应 动态顺应 心理顺应 文化顺应
下载PDF
认知环境与汉英翻译 被引量:8
11
作者 耿智 郭九林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认知环境 汉英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传统文化 汉译英 世界文化 关联理论
下载PDF
逻辑推理与科技翻译 被引量:6
12
作者 耿智 刘宜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0,33,共4页
一般说来,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性,推理是指根据思维规律由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或方法。由于每个民族的思维模式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逻辑推理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在翻译科学文体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本文就逻辑推理的形... 一般说来,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性,推理是指根据思维规律由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或方法。由于每个民族的思维模式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逻辑推理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在翻译科学文体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本文就逻辑推理的形式结合科技翻译,探讨逻辑推理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推理 科技翻译 思维形式 思维规律 翻译过程 思维模式 翻译科学
下载PDF
认知语言观与英语长句翻译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智 任志起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23,共4页
我国翻译界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翻译英语长句的规则与技巧,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来探讨这些规则与技巧的可取性和灵活性,为翻译实践提出理论根据,并为我国的翻译理论提出一点看法。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经验观 突出观 注意观 英语长句的翻译 规则与技巧
下载PDF
直译法的 必 备 条 件 被引量:5
14
作者 耿智 曹山柯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直译法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深层和表层结构 文化现象 模糊性 直译和意译 语言的本质 语言转换 忠实于原文 译文
下载PDF
从认知-功能视角看英语双宾语结构及其翻译 被引量:15
15
作者 耿智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52,共5页
本文以认知 -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 ,对英语里广泛应用的双宾语结构作了系统的研究 ,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译法。
关键词 认知-功能语言学 双宾结构 翻译
下载PDF
汉语姓名英译刍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耿智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汉语姓名 英译 英语姓名 排列方式 《红楼梦》 附加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 汉名 英语成语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句调精神与翻译 被引量:3
17
作者 耿智 王玉平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沈雁冰先生提出过翻译的基本规则,其一是"单字的翻译准确";其二是"句调的精神相仿"。本文以西方语篇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来探讨句调精神的实质和翻译原则。
关键词 句调精神 语篇语言学 意向性 翻译
下载PDF
从认知-功能视角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耿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3,62,共4页
本文以认知一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系统的纲,同时呼吁检讨我国的传统翻译理论。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功能翻译理论 方法论 传统译论 检讨
下载PDF
基于地震解释资料的水平井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耿智 陈勉 +2 位作者 金衍 方欣 景宁 《石油机械》 2016年第9期1-5,共5页
常规轨道优化设计方法多以最短进尺(轨道长度)作为最快机械钻速和最低成本的核心目标函数,未考虑地层地质条件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对钻时的影响,难以达成实际的优化期望。为此,从勘探钻井一体化设计角度,综合利用地层可钻性地震解释资料与... 常规轨道优化设计方法多以最短进尺(轨道长度)作为最快机械钻速和最低成本的核心目标函数,未考虑地层地质条件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对钻时的影响,难以达成实际的优化期望。为此,从勘探钻井一体化设计角度,综合利用地层可钻性地震解释资料与工程设计经验,以页岩气井复杂地层常用的5段式水平井模型为例,建立了岩石可钻性级值与机械钻速的关系;同时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以最短钻时为优化目标进行了井身轨迹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考虑地层因素的最短钻时井身轨道优化方法,可得到日费制合同模式中相对最优轨道设计方案,从而有效降低钻井时间成本。所得结论可为水平井井身轨迹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优化 机械钻速 地震资料 岩石可钻性级值 多种群遗传算法 优化目标
下载PDF
论认知语境与翻译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智 杨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7-89,95,共4页
语境理论是话语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个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语境理论是指导翻译的原则之一,但是传统的语境理论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是一种静态研究。由关联理论产生的认知语境理论涉及交际双方头脑中一... 语境理论是话语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个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语境理论是指导翻译的原则之一,但是传统的语境理论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是一种静态研究。由关联理论产生的认知语境理论涉及交际双方头脑中一系列假设,是一种动态研究。文章还讨论了认知语境的功能作用以及其对翻译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性 语境 认知语境 语境假设 模因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