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作者 何康 耿杰峰 刘志军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医院44例老年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医院44例老年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6个月后评估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因子水平和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UPDRSⅠ、Ⅱ、Ⅲ部分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SCOPA-AUT评分均下降,BBS评分均增加,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均增加,S-100β、NSE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构音障碍或语言含糊1例,谵妄1例,经相应的康复后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可以改善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效果好,安全性高,可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 高龄 帕金森病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弓形束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耿杰峰 陈晓雷 许百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3-336,共4页
弓形束是人类语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是目前在体无创性显像大脑白质纤维束的最常用方法。本文对DTT在显像弓形束解剖结构和功能特性基础研究,以及神经外科手术临床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但其准确性尚... 弓形束是人类语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是目前在体无创性显像大脑白质纤维束的最常用方法。本文对DTT在显像弓形束解剖结构和功能特性基础研究,以及神经外科手术临床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但其准确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磁共振成像 综述
下载PDF
术中高场强磁共振联合锥体束导航在丘脑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东东 陈晓雷 +5 位作者 耿杰峰 张猛 白少聪 王群 马晓东 许百男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高场强磁共振联合锥体束导航在丘脑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2014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接受1.5 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锥体束导航辅助显微切除手术的丘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评估... 目的探讨术中高场强磁共振联合锥体束导航在丘脑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2014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接受1.5 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锥体束导航辅助显微切除手术的丘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评估了所有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术后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和肌力。结果 28例患者中有22例术中扫描后发现肿瘤残留,其中15例患者的残留肿瘤得以进一步切除,提高了肿瘤切除程度。术后3周,22例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6例神经功能下降,但是功能下降者KPS均>60,即生活均可自理。结论术中高场强磁共振联合锥体束导航有助于提高丘脑胶质瘤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磁共振 锥体束导航 丘脑胶质瘤
下载PDF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Aβ_(42)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星 耿杰峰 +1 位作者 卜宪章 马传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52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Aβ42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体外培养胎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用化学法合成姜黄素及其衍生物,以... 目的探讨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Aβ42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体外培养胎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用化学法合成姜黄素及其衍生物,以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结构。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用5μmol/L Aβ42,同时分别加入1μg/ml姜黄素以及衍生物作用24 h后,MTT法分析Aβ42对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和姜黄素以及衍生物对Aβ42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证实成功合成了母体姜黄素(P2)及3种姜黄素衍生物(P1、P3、P4)。用10、5、2.5、1.25和0.625μmol/L Aβ42处理后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38%、63%、72%、79%和82%,而姜黄素(P1)及其衍生物(P3)能对抗Aβ42(5μmol/L)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分别使神经元的存活率上升22%,26%。结论 Aβ42对海马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Aβ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姜黄素 海马神经元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邓跃飞 张锦祥 +1 位作者 陈斌 耿杰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按发病急缓、积气部位以及是否合并颅内严重损伤将患者分为三组,并依此分别采用保守治疗(9例)、钻孔引流(8例)和开颅手术(8例)进行治疗。结果:保守组和引流组分别有... 目的:探讨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按发病急缓、积气部位以及是否合并颅内严重损伤将患者分为三组,并依此分别采用保守治疗(9例)、钻孔引流(8例)和开颅手术(8例)进行治疗。结果:保守组和引流组分别有8例和7例在3周内积气消失,另各有1例无效者在2周后中转鼻内镜颅底修补痊愈;开颅组8例经排空积气、清创并修复颅底缺损后治愈。无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及手术死亡等发生。结论:按发病急缓、积气部位以及是否合并颅内严重损伤来对外伤性张力性气颅进行诊断和分组,并依此选择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和开颅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能获得良好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颅内积气 治疗
下载PDF
正常人群弓状束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与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成像效果比较
6
作者 阎静 杜伟 +3 位作者 程敬亮 耿杰峰 郭翠萍 刘福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883,共5页
目的:比较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UKFT)与传统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ST)重建正常人群弓状束(AF)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例正常受试者行DTI成像,分别应用单张量ST和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左侧AF,包括直接通路“颞-额”段... 目的:比较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UKFT)与传统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ST)重建正常人群弓状束(AF)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例正常受试者行DTI成像,分别应用单张量ST和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左侧AF,包括直接通路“颞-额”段(深支),间接通路“额-顶”段(前支)和“颞-顶”段(后支),采用解剖形态比对和纤维束定量的方法研究两种技术AF显像的差异。结果:应用单张量ST技术重建左侧AF时,12例深支、2例前支和1例后支显像不完整或失败;而应用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时,三个分支在所有受试者中均成功完整显像,且终端分支纤维显示更完整,分布面积更广,纤维体积更大,条数更多(P<0.001)。结论:与传统单张量ST相比,双张量UKFT技术在正常人群中可以重建出更加完整的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束 扩散张量成像 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 纤维束示踪成像
下载PDF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邓跃飞 陈斌 +2 位作者 郑亿庆 黄晓明 耿杰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3,190,共4页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一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一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入路(13例)、眶上一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入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分类方法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沟通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颅底重建
原文传递
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 被引量:4
8
作者 邓跃飞 陈斌 +2 位作者 郑亿庆 耿杰峰 黄晓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在扩大经额下入路显微切除肿瘤颅腔内部分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颅外部分并重建颅底缺损。结果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和新...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在扩大经额下入路显微切除肿瘤颅腔内部分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颅外部分并重建颅底缺损。结果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和新神经功能废损、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和嗅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结论采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创伤小且深部视野良好,能安全且完全切除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颅底肿瘤 内镜
原文传递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51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炳谦 刁玉领 +5 位作者 范绍康 高明 耿杰峰 刘红林 陈小兵 段国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在内镜下经鼻腔打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在内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并清除残余肿瘤。结果:腺瘤全切43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尿崩9例,头痛2例,无死亡、颅内感染、脑脊...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在内镜下经鼻腔打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在内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并清除残余肿瘤。结果:腺瘤全切43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尿崩9例,头痛2例,无死亡、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视野、停经泌乳、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内镜视野方向多变、操作灵活,经内镜下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外科学 腺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及神经导航在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白少聪 陈晓雷 +3 位作者 耿杰峰 吴东东 余新光 许百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在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65例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患者在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手术.使用弥散... 目的 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在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65例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患者在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手术.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视放射,将其与解剖图像融合后导入导航系统用于镜下导航,并利用iMRI进行术中解剖及功能结构影像的更新.所有术前及术中肿瘤体积均应用软件3D Slicer进行体积分析.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视野评估.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癫痫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术前平均肿瘤体积(78 ±40) cm^3.经过iMRI扫描,29例发现肿瘤残余并继续进行切除,切除率从76.2%提高至92.7%(t=7.314,P<0.01).最终19例(29.2%)获得全切除,其中8例得益于iMRI.2例患者失访,其他患者术后随访13 ~59个月,平均(33±13)个月.3例肿瘤进展,视野缺损新发或恶化者4例(6.2%).对于术前有癫痫症状的患者,术后恩格分级Ⅰ级者占89.7%.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恩格分级与切除率(r=-0.452,P=0.004,95% CI:-0.636~-0.261)及肿瘤体积(r=0.391,P=0.014,95% CI:0.178 ~0.484)相关.结论 高场强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能够用以评估病变切除程度及定位视放射,对累及视放射的颞叶低级别胶质瘤切除过程中视野的保护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神经导航 神经胶质瘤 颞叶
原文传递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梁洪磊 刘启芬 +1 位作者 刘增进 耿杰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34例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46例颅脑创伤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调查表调查患者相关资料,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34例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46例颅脑创伤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调查表调查患者相关资料,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次数因素对颅内感染影响显著,脑室外引流情况影响不显著。患者性别、手术时机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其感染影响不显著,患者脑脊液外漏情况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使用情况影响显著。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手术次数、脑脊液外漏情况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情况的P值均小于0.05,并且可信区间不包含1,OR值均大于1,因而判断患者手术次数(次)、脑脊液外漏情况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情况是影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存在脑脊液外漏情况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最大。34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36.54%),铜绿假单胞菌11株(21.15%),大肠埃希菌7株(13.46%)。结论颅脑手术颅内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类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手术次数(次)、脑脊液外漏情况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情况是影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存在脑脊液外漏情况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LOGISTIC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