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苏亚民 耿海华 +9 位作者 李晓飞 范勐慷 陆晓晨 黄荣 曹翔 刘琨 薛群 尤庆生 于小红 盛红专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回顾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数据,总结手术相关经验。方法:2020年10月—2023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TAVR手术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验以及... 目的:回顾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数据,总结手术相关经验。方法:2020年10月—2023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TAVR手术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验以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院内结果以及6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男女各14例,平均年龄(75.54±6.08)岁,其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22例,重度单纯主动脉瓣反流6例,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平均积分为(4.05±3.48)分,手术成功率为96.43%,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5例(17.86%);术中中度瓣周漏3例(10.71%),其中采用球囊后扩张1例,采用“瓣中瓣”技术2例使瓣膜反流显著减轻;发生瓣膜跳脱1例(3.57%),植入第2个瓣膜使其锚定于升主动脉;术中心包填塞3例(10.71%),2例予心包置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出血终止;另1侧发生瓣环撕脱转行开胸手术后死亡;半年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重度贫血再次入院,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手术安全性 手术有效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容积再现成像中人工重建与人工智能重建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严慧 包亚红 +3 位作者 盛国华 黄凯荣 李勇 耿海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容积再现成像中人工重建与人工智能重建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110例冠心病(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造影检查,并在冠状动脉容积再现成像中分别采取人工重建(人工组)和人工智能重建(智能组)。比较两组的容... 目的:对冠状动脉容积再现成像中人工重建与人工智能重建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110例冠心病(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造影检查,并在冠状动脉容积再现成像中分别采取人工重建(人工组)和人工智能重建(智能组)。比较两组的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图像质量、动脉血管狭窄诊断符合率、血管重建评分。结果:人工组的VR图像质量评估优秀率为80.00%,智能组的VR质量评估优秀率为90.91%,智能组VR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人工组;智能组CPR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人工组(P<0.05);两组动脉血管(RCA、LAD、LCX)无狭窄、轻微狭窄、中度狭窄和血管闭塞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轻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等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人工组相比,智能组的总评分平均值、3大主支+后降支+中间支+对角支+钝缘支中位数值、其余血管分支中位数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人工重建相比,人工智能重建在冠状动脉容积再现成像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容积 再现成像 人工重建 人工智能重建
下载PDF
短期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江晓敏 黄凯荣 耿海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短期动态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获取患者白天(d),夜间... 目的探讨短期动态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获取患者白天(d),夜间(n)和全天24 h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BPV),根据发病后90 d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20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BPV的差异,分析BPV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24 h SBPV、24 h DBPV、d SBPV、d DBPV、n SBPV、n DBPV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其中24 h SBPV、24 h DBPV、d SBPV、d DBPV、n DBPV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V是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0.640~1.048),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82.3%,截断值为13.45。结论BPV越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对不佳,24 h SBPV是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压变异性 预后良好 预后不良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加速给药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2
4
作者 耿海华 唐元升 +1 位作者 宋尚明 董兆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4-555,共2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 mg加速给药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2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20例:小剂量rt-PA加速给药,rt-PA给予8 mg静脉注射,继之42 mg... 目的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 mg加速给药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2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20例:小剂量rt-PA加速给药,rt-PA给予8 mg静脉注射,继之42 mg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对照组116例:rt-PA给予8 mg静脉注射,继之42mg在90分钟内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肝素治疗,以用药后临床2小时再通指标为主要终点。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84.1%vs 70.7%,P<0.05)两组出血率无差别,两组各有1例颅内出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rt-PA加速给药治疗AM I疗效更好,且同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BNP水平对重度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耿海华 苏亚民 +1 位作者 黄荫浩 张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0年第6期378-379,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6例重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在入院治疗前、治疗后测定BNP浓度,比较本组不同预后患者的BNP水平,探讨BN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126例患者治疗前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6例重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在入院治疗前、治疗后测定BNP浓度,比较本组不同预后患者的BNP水平,探讨BN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126例患者治疗前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好转组与死亡组BNP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好转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BNP水平与心衰患者近期预后呈现负相关性,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脑利钠肽 心功能不全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脉病变轻重程度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耿海华 刘继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50-1251,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脉病变轻重程度的临床意义,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5例和冠脉造影检查阴性的患者40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当天和入院48 h空腹血15 mL,...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脉病变轻重程度的临床意义,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5例和冠脉造影检查阴性的患者40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当天和入院48 h空腹血15 mL,进行内皮祖细胞(EPCSs)的分离培养,观察细胞培养1周内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CD133含量。结果:EPCSs在不同培养天数中依次呈现小圆形、椭圆形、短梭形以及长梭型形状。冠心病组CD133细胞计数与冠脉病变程度(单支、2~3支、3支以上)进行Sperm an秩相关分析,发现CD133细胞含量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819,P〈0.01)。同一冠脉病变程度组在不同采血时间EPCs培养的CD133含量比较,入院48 h采血测的CD133数量比入院当天采血的CD133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脉造影阴性组在不同采血时间CD13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采血时间(入院当天和入院48 h)EPCs培养的CD133含量在三组间比较,冠脉病变组(单支组和≥2支组)与冠脉造影阴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CD133的数量下降。结论:循环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冠心病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循环内皮组细胞水平表达变化可能预测冠心病病情变化,为临床上冠心病合理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循环内皮细胞 冠脉病变 病情轻重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及意义
7
作者 耿海华 苏亚民 +3 位作者 蔡星星 范勐康 盛红专 潘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57-157,共1页
背景:部分研究显示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是冠心病高危因素。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将8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64)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n=20)进行诊断... 背景:部分研究显示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是冠心病高危因素。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将8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64)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n=20)进行诊断性冠脉造影。观察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随访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治疗后24h的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中15例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P〈0.05)。表明冠脉介入治疗可引起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可溶性CD40配体 支架
下载PDF
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16例临床诊治分析
8
作者 耿海华 苏亚民 +1 位作者 黄荫浩 张剑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3期6044-6045,共2页
目的:探讨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提高临床对疑似病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好转出院1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8.8%。3例死亡病例中1例死... 目的:探讨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提高临床对疑似病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类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好转出院1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8.8%。3例死亡病例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该病发病突然、转变快,临床诊治需及时准确,早期糖皮质激素和心脏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耿海华 苏亚民 +4 位作者 范勐慷 黄荣 陆晓晨 李晓飞 盛红专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45岁以下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青年CHD患者79例(青年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老年CHD患者101例(老... 目的:探讨45岁以下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青年CHD患者79例(青年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老年CHD患者101例(老年组)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特点。结果:青年组男性、吸烟占比高于老年组(P<0.05),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多支病变、钙化病变发生率低于老年组(P<0.05),单支病变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ST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老年组,稳定性心绞痛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与老年CHD患者相比,青年CHD患者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见;青年CHD患者中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青年人
下载PDF
辅助T细胞标志物T-bet/GATA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耿海华 徐倩 +4 位作者 卓建 王飞 许培曙 姚莉红 盛红专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T细胞表达的T-box(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3,GATA3)比值,...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T细胞表达的T-box(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3,GATA3)比值,探讨T-bet/GATA3比值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临床表型和冠脉Gensini评分分别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类型和冠脉病变程度分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患者PBMC中T-bet、GATA3 mRNA的表达,计算T-bet/GATA3比值。结果:T-bet/GATA3比值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最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降低,同时这3组T-bet/GATA3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冠脉病变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T-bet/GATA3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这3组间T-bet/GATA3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T-bet/GATA3升高,且升高程度与冠心病临床表型和有无冠脉狭窄相关,与冠脉狭窄程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细胞表达的T-box GATA结合蛋白3 T细胞中表达的T-box/GATA结合蛋白3比值
下载PDF
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附174例报告) 被引量:21
11
作者 苏亚民 潘闽 +2 位作者 耿海华 盛红专 李晓飞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4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治疗效果。方法 STEMI患者174例,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股动脉途径36例,桡动脉途径138例。分析近期疗效。结果术中本组左主干病变2例,前降支87例、中间支1...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治疗效果。方法 STEMI患者174例,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股动脉途径36例,桡动脉途径138例。分析近期疗效。结果术中本组左主干病变2例,前降支87例、中间支1例、回旋支17例、右冠状动脉67例,心电图改变不明显的3例中,造影证实病变血管为回旋支2例,对角支1例。174例中,1例左主干病变选择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1例前壁心肌梗死,造影证实为第一对角支开口病变,血栓已自溶,共171例拟行介入治疗,失败6例,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6.49%。17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4例(2.3%),余急诊PCI手术成功患者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和(或)靶病变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STEMI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效果较好,桡动脉途径可考虑作为急诊PCI手术的首选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血管重建术 径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陆晓晨 耿海华 +2 位作者 陆德明 朱健华 盛红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5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43)和对照组(n=10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5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43)和对照组(n=107)。行冠脉CT血管成像,测量斑块负荷参数,分析两组斑块负荷参数差异,同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斑块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总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总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增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较大,可以作为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荫浩 吴翔 +1 位作者 陆齐 耿海华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4期3589-3592,共4页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手术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假手术组各12只。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手术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假手术组各12只。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一氧化氮(NO),取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行病理分析及分级。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缺血心肌VEGF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 mRNA表达变化。结果给药组心肌坏死病理积分较组单纯手术明显降低,手术组和给药组大鼠血清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药组血清CK-MB均较单纯手术组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单纯手术组大鼠血清NO明显低于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高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组VEGF及其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增加,给药组缺血心肌VEGF及其mRNA表达较单纯手术组增加(P<0.01),高剂量组缺血心肌VEGF及其mRNA表达高于低剂量给药组(P<0.01)。结论瓜蒌皮注射液能够减轻心梗大鼠缺血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增加心肌损伤大鼠心肌VEGF表达,与血清NO的含量有关,且作用与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心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超声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继东 崔连群 +4 位作者 耿海华 张楠 朱梅 李锋 盖玉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0-773,共4页
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 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创伤和损伤 超声技术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益 耿海华 刘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921-49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381例STEMI患者,分为MACE组(n=59)和非MACE组(n=322)。比较两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冠脉造影资料,分析老年ST...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381例STEMI患者,分为MACE组(n=59)和非MACE组(n=322)。比较两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冠脉造影资料,分析老年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模型的效能。结果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入院心率更快,平均动脉压更低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CE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白细胞计数较非MACE组均显著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均P<0.05)。MACE组冠脉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高血压、心功能Killip分级越高、高HbA1c、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NT-pro BNP和多支病变是影响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风险模型鉴别患者是否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2,敏感性为71.6%,特异性为98.7%。结论高血压、心功能Killip分级越高、高HbA1c、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NT-pro BNP和多支病变是老年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模型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风险 模型
下载PDF
“EBM-CBL-P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陆晓晨 耿海华 +1 位作者 盛红专 吴晓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究"EMB-CBL-PBL"三轨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9月在医院心内科40名临床实习同学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 目的探究"EMB-CBL-PBL"三轨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9月在医院心内科40名临床实习同学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EBM+CBL+PBL教学模式。结果试验组学生对EMB+CBL+PBL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科生临床实习中采用了EMB-CBL-PBL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实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考核成绩,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临床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EMB CBL PBL 三轨教学模式 临床实践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亚民 朱健华 +5 位作者 蔡星星 盛红专 李晓飞 范勐康 吴翔 耿海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观察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院内疗效。方法:入选231例行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 目的 :观察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院内疗效。方法:入选231例行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n=40)、男性组(n=19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内疗效(包括院内手术成功率及院内全因死亡率)。结果:女性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组(P<0.01),男性组患者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患者直接PCI术院内手术成功率(87.50%vs 90.58%,P=0.555)、院内死亡率(7.50%vs4.71%,P=0.470)。结论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展、治疗策略的优化,急诊PCI手术结果的性别差异明显缩小;院前延迟时间的缩短有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女性患者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院内手术成功率 院内死亡率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慧 耿海华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3期5960-5961,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怀疑冠心病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行检查,将结果做对照。结果:经研究统计发现,24h动态心电图总阳性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怀疑冠心病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行检查,将结果做对照。结果:经研究统计发现,24h动态心电图总阳性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患者阳性确诊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具有无创、价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初志辉 瞿玲谦 +2 位作者 纽红音 郭海健 耿海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方面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取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冠状动脉狭窄≥75%的心肌缺血患者48例为缺血组,介入治疗后3个月内行斑点追踪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方面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取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冠状动脉狭窄≥75%的心肌缺血患者48例为缺血组,介入治疗后3个月内行斑点追踪检测,分析斑点追踪与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关系。结果:缺血组各节段左室最大收缩期应变值较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冠脉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较术前各节段均有改善,基底段改善相对明显(P<0.05)。结论:斑点追踪与冠脉造影结果吻合良好,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 室壁运动 纵向应变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优化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及诊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晓晨 耿海华 +1 位作者 吴晓晖 盛红专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胸痛中心就诊流程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救治时间及诊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胸痛中心就诊流程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救治时间及诊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胸痛中心成立后标准化流程建设初期(试运行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设为对照组(n=110),标准化流程建设后期(流程完善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n=110),对比两组救治指标、住院期间临床事件诊疗效果的差异情况。结果:(1)救治指标:观察组急诊逗留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n,FMC2B)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46.45±21.17)min vs(96.00±38.18)min,P<0.001]、[(86.88±33.16)min vs(145.80±48.35)min,P<0.001];观察组院前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传输率、急诊绕行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0.53 vs 0.24,P<0.001)、(0.09 vs 0.03,P<0.001);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ymptom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S-to-FMC)时间、FMC2B时间≥120 min患者的溶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123.49±58.86)min vs(138.43±63.59)min,P>0.05]、(7%vs 8%,P>0.05)。(2)住院期间临床事件指标:观察组的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vs 36%,P<0.001),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9.82±2.32)d vs(10.25±2.39)d,P>0.05]、(0.9%vs 1.8%,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性改进和完善,缩短了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心力衰竭发生率,但在FMC2B时间>120 min患者诊疗方案选择上尚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优化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