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耿爱芝 王振峰 李艳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5-285,292,共2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5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感消失,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6.85%和45.68%(P<0.01)。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P均<0.01),其中以E2和P下降最为显著。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下载PDF
P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3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耿爱芝 王振峰 +2 位作者 武传忠 辛峰 廖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5997-5998,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P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PF方案动脉化疗1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对腺癌和鳞癌的有效率基本相... 目的:探讨术前P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PF方案动脉化疗1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对腺癌和鳞癌的有效率基本相同。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PF方案对腺癌的有效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治疗 顺铂/治疗应用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下载PDF
射频消融去除子宫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耿爱芝 王振锋 +1 位作者 刘秋红 汪桂贞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去除子宫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0例因月经过多住院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观察月经量等方面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无月经者15例(50.00%),经量明显减少者9例(30...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去除子宫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0例因月经过多住院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观察月经量等方面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无月经者15例(50.00%),经量明显减少者9例(30.00%),点滴出血者5例(16.67%),1例患者月经减少不明显(3.33%)。结论:射频消融技术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快速、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 分析
下载PDF
15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爱芝 王振峰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12期923-923,共1页
关键词 绝经 子宫出血 病理学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下载PDF
人工流产术即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120例分析
5
作者 耿爱芝 王振峰 张玉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06年第6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吉妮宫内节育器 人工流产术后 即时放置 放置宫内节育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克龄蒙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春燕 耿爱芝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克龄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经腹腔镜或开腹保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两组。GnRHa组:术后第3~5天开始给予GnRHa治疗...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克龄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经腹腔镜或开腹保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两组。GnRHa组:术后第3~5天开始给予GnRHa治疗,每隔28 d注射1次,连用6次;反加克龄蒙组:给予Gn-RHa治疗的同时加用克龄蒙,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及组间E2、FSH及LH的变化;疼痛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法,骨密度、骨钙素(BGP)的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E2、FSH及LH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E2反加克龄蒙组明显高于GnR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及LH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upperman评分法,反加克龄蒙组较GnRHa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骨密度下降明显,血清BGP较反加克龄蒙组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GnRHa联合克龄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同时减轻单用GnRHa造成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不良反应,减缓骨转换,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GnRHa联合克龄蒙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克龄蒙 反加疗法
下载PDF
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7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辛峰 武传中 耿爱芝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11期842-843,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D 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产后出血致D 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致D IC的临床特点与其它原因所致D IC有明显不同。消耗性低凝期、纤溶亢进期是其主要的病理状态。治愈23例,死亡4例。结论:...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D 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产后出血致D 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致D IC的临床特点与其它原因所致D IC有明显不同。消耗性低凝期、纤溶亢进期是其主要的病理状态。治愈23例,死亡4例。结论:抢救产后出血致D IC时需要针对病理改变治疗,强调补充凝血因子。子宫切除术应当作为争取抢救时间的手段。补充凝血因子彻底纠正D IC的病理状态才能制止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DIC 产后出血 凝血因子
下载PDF
“家”有四女
8
作者 耿爱芝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8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浪漫诗人 隔膜 性情 亲情 班级 考证 主政 整理 内务 卫生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20例诊治分析
9
作者 王振峰 耿爱芝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术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GnRH-a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殷汝昌 张春燕 耿爱芝 《科技与健康》 2022年第7期25-27,共3页
分析了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GnRH-a的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分析了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GnRH-a的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妊娠结局,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殖激素水平。研究发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8例分析
11
作者 王振峰 耿爱芝 张玉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1期1905-1906,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7年我院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病例。结果:本组8例皆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认识胆囊切除的潜在危险性,遵循“辨切辨”原则,规范操作,仔细辨认并解剖Calot...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7年我院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病例。结果:本组8例皆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认识胆囊切除的潜在危险性,遵循“辨切辨”原则,规范操作,仔细辨认并解剖Calot三角,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肝胆损伤 CALOT三角
下载PDF
利宁凝胶在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秋红 汪桂贞 +1 位作者 周新玲 耿爱芝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9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利宁凝胶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B超检查 子宫萎缩 阴道流血
下载PDF
食用蚕蛹致Ⅰ型变态反应8例
13
作者 王大吉 张德兰 +5 位作者 杨凤仙 陈彦哲 魏琳 杨鹤湘 刘继宇 耿爱芝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蚕蛹 Ⅰ型变态反应 特异体质 个体差异
下载PDF
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耿爱芝 武传中 刘淑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PO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组(研究组,30例)、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组(P-IVS组,15例)、骶棘韧带固定术组(SSLF组,15例).... 目的 探讨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PO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组(研究组,30例)、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组(P-IVS组,15例)、骶棘韧带固定术组(SSLF组,15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30.5±5.3)min]较SSLF组[(43.5±10.6)min]缩短(P<0.05),术后下床时间[(1.5±0.6)d]明显早于SSLF组[(3.1±0.7)d]和P-IVS组[(3.3±0.8)d](P<0.05).三组患者出院时POP-Q分类法均为0度或Ⅰ度,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1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率[0和3.3%(1/30)]均明显低于P-IVS组[20.0%(3/15)和13.3%(2/15)]和SSLF组[6.7%(1/15)和26.7%(4/15)](P<0.05).结论 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坚固性强、术后阴道位置没有轴性改变,更符合解剖结构的术式,在治疗POP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垂 吊带 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在休克型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及再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爱芝 王振峰 +1 位作者 廖伟 刘淑会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在有生育要求的休克型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其中通过腹腔镜手术78例,开腹手术6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排气...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在有生育要求的休克型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其中通过腹腔镜手术78例,开腹手术6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并随访输卵管通畅及受孕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再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是安全及可行的,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再妊娠率。对于有生育要求的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保守性手术 异位妊娠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诊断性刮宫术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
16
作者 耿爱芝 辛峰 +2 位作者 吴翠霞 武传忠 廖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第9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术对临床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诊断的作用,以协助异位妊娠的诊治。方法对于临床就诊的早期可疑异位妊娠患者,近期无生育要求的,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诊断性刮宫术。术后行HE染色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病理情况确诊异位妊...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术对临床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诊断的作用,以协助异位妊娠的诊治。方法对于临床就诊的早期可疑异位妊娠患者,近期无生育要求的,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诊断性刮宫术。术后行HE染色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病理情况确诊异位妊娠者,根据血β-HCG行MTX治疗或观察随访。结果病理诊断早孕5例,葡萄胎1例,异位妊娠62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经保守治疗及观察,仅3例出现了异位妊娠破裂,手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2例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出血均少于400ml。结论诊断性刮宫术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是一项操作简便、微创、费用低廉的操作,易于掌握,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宫术 妊娠 异位
原文传递
卵巢交界性肿瘤60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耿爱芝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2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为BOT的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分期、癌变潜能、病理类型、血清CA125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瘤为主,占60.0%(36160);浆液性囊腺瘤局灶癌变发生...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为BOT的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分期、癌变潜能、病理类型、血清CA125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瘤为主,占60.0%(36160);浆液性囊腺瘤局灶癌变发生率[22.2%(8,36)]明显高于黏液性囊腺瘤E5.3%(1/19)](P〈0.05)。血清CA125阳性率为51.7%(31,60)。BOT伴微浸和BOT伴局灶癌变CA125阳性率[65.O%(13,20)和81.8%(9/11)]均明显高于单纯BOT[31.0%(9/29)](P〈0.05),而BOT伴微浸与BOT伴局灶癌变CA12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T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并且CA125对单纯BOT不敏感。育龄女性应定期行超声检查有无卵巢肿物,术前结合血清CA125检测可对BOT伴微浸以及伴局灶癌变者行术前预测诊断,积极尽早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减少癌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超声检查 CA-125抗原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子宫颈微小浸润癌3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谭先杰 吴鸣 +4 位作者 耿爱芝 郎景和 马水清 杨佳欣 沈铿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微小浸润癌(MIC)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宫颈锥切确诊为MIC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锥切病理、后续处理及预后。结果31例MIC患者中,2... 目的分析子宫颈微小浸润癌(MIC)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宫颈锥切确诊为MIC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锥切病理、后续处理及预后。结果31例MIC患者中,24例有宫颈细胞学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阴道镜活检结果,其中1例(3.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17例(54.8%)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13例(41.9%)怀疑早期浸润癌。根据锥切病理,23例被确诊为Ⅰa1期宫颈浸润癌(Ⅰa1期宫颈癌组),8例为Ⅰa2期宫颈浸润癌(Ⅰa2期宫颈癌组)。Ⅰa1期宫颈癌组中,3例(13.0%)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3%)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19例(82.6%)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接受了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Ⅰa2期宫颈癌组的8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随诊中除1例保留子宫的患者细胞学提示异常、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Ⅲ外,其余患者未见病变复发。保留子宫的4例随诊期间共发生3例次妊娠。结论阴道镜活检对于MIC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但MIC的确诊必须通过宫颈锥切病理。MIC的锥切后处理主要基于锥切病理,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和切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微小浸润癌 子宫颈锥形切除
原文传递
妇科养血颗粒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殷汝昌 耿爱芝 张春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2098-2102,共5页
目的探讨妇科养血颗粒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200例子宫出血者,随机分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次,1次/d。... 目的探讨妇科养血颗粒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200例子宫出血者,随机分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妇科养血颗粒,1袋/次,2次/d。两组治疗7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性激素垂体分泌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激素(T)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00%vs 89.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SH水平明显升高,而E2、LH、T、IL-2、VEGFA、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发生率(7.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00%,P<0.05)。结论妇科养血颗粒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明显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养血颗粒 屈螺酮炔雌醇片 功能性子宫出血 垂体分泌卵泡雌激素 雌二醇 促黄体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汝昌 耿爱芝 +2 位作者 张春燕 齐凤芹 李彦霞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986-1990,共5页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9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就诊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9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就诊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第5天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1次/d,1片/次,直至下一个月经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散结镇痛胶囊,3次/d,4粒/次。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主要症状消退情况、病灶最大直径、子宫体积、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2.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痛经、盆腔压痛、肛门坠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灶最大直径、子宫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病灶最大直径、子宫体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8、VEGF、NLR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IL-8、VEGF、N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缩小病灶和子宫大小,降低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结镇痛胶囊 屈螺酮炔雌醇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灶最大直径 子宫体积 症状消失时间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