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研粉干预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邦瑜 李杰 +2 位作者 阮玉山 耿福能 李绍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3-1228,共6页
背景:脊髓损伤有氧化应激、炎症、凋亡、自噬等机制参与其中,激活自噬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取30只6-8周... 背景:脊髓损伤有氧化应激、炎症、凋亡、自噬等机制参与其中,激活自噬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取30只6-8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后缝合;生理盐水组与美洲大蠊组均建立左侧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与美洲大蠊研粉,连续给药14 d。术后6 h及1,3,7,14 d行BBB评分,观察后肢运动功能的情况;给药14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半横断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大鼠BBB评分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术后6 h及1,3,7,14 d的BBB评分均降低(P<0.05);美洲大蠊组术后7,14 d的BBB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手术组Beclin-1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生理盐水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美洲大蠊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④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研粉能够改善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机制可能是美洲大蠊研粉中的多糖类物质增加了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半横断损伤 美洲大蠊研粉 自噬 BECLIN-1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细胞损伤修复及相关药物研发现状
2
作者 葛燕 沈咏梅 +4 位作者 刘姝 曾陈娟 刘彬 姜顺日 耿福能 《生物医学转化》 2023年第4期66-71,80,共7页
组织损伤的本质是大量细胞死亡导致的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失常,严重情况下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器官的损伤。目前对组织损伤的处理更偏重于改善微环境和促进细胞新生,但对细胞的损伤修复不够重视,易导致疾病进展并迁延难愈。因此,治疗组织... 组织损伤的本质是大量细胞死亡导致的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失常,严重情况下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器官的损伤。目前对组织损伤的处理更偏重于改善微环境和促进细胞新生,但对细胞的损伤修复不够重视,易导致疾病进展并迁延难愈。因此,治疗组织损伤应该以修复细胞为基础。为了系统的掌握细胞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和药物开发情况,本文从DNA损伤、RNA损伤、蛋白质损伤、线粒体损伤、膜损伤以及细胞死亡等方面对损伤原因、修复机制、药物发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期望能有助于促进修复类药物的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损伤 细胞死亡 修复 药物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促进小鼠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佳松 陈峰 +2 位作者 彭锐 耿福能 邹方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传统的中药材,其提取物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创面治疗,但对其中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本文通过构建小鼠皮肤创伤模型,并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深入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促进小鼠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首先构...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传统的中药材,其提取物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创面治疗,但对其中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本文通过构建小鼠皮肤创伤模型,并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深入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促进小鼠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首先构建C57小鼠皮肤全层切除模型,并将其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分别以2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康复新液、精粉)为敷料,而对照组以75%乙醇为敷料。用药处理3 d后取伤口皮肤组织送样进行RNAseq,然后分析转录组数据找出与伤口愈合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伤口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伤口的结痂速度比对照组快,这表明了小鼠创面模型中,美洲大蠊提取物能促进伤口愈合。经转录组分析,得到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数:对照组vs.精粉组为545,对照组vs.康复新液组为938。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和已发表的文献,发现3个可能参与调节伤口愈合的关键基因:表皮调节素(Ereg)、Gli-kruppel家族成员(Gli2)和表皮型转谷氨酰胺酶3(Tgm3)。Q-PCR实验表明,这3个基因在美洲大蠊提取物加药组中均高表达。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康复新液、精粉可能通过诱导Ereg、Tgm3和Gli2的高表达来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伤口修复 转录组分析 关键基因
下载PDF
美洲大蠊愈创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晏永明 朱宏杰 +4 位作者 向斌 齐晶晶 王心龙 耿福能 程永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1-596,共6页
采用色谱分离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环(酪氨酸-酪氨酸)(1)、环(酪氨酸-脯氨酸)(2)、环(缬氨酸-酪氨酸)(3)、环(甘氨酸-苯丙氨酸)(4)、环(甘氨酸-色氨酸)(5)、环(色氨酸-丝氨酸)(6... 采用色谱分离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环(酪氨酸-酪氨酸)(1)、环(酪氨酸-脯氨酸)(2)、环(缬氨酸-酪氨酸)(3)、环(甘氨酸-苯丙氨酸)(4)、环(甘氨酸-色氨酸)(5)、环(色氨酸-丝氨酸)(6)、环(色氨酸-天冬酰胺)(7)、ginsenine(8)、6-羟基香豆素(9)、6-羟基色满-2-酮(10)、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11)、1-(4-乙基苯基)-1,2-乙二醇(12)、(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13)、2-羟基-3',4'-二羟基苯乙酮(14)、原儿茶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和丁香酸(17)。其中,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化合物促进创面愈合作用进行了观察,化合物13显示较强的抑制NO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昆虫 美洲大蠊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不同剂量康复新液对Ⅱ期压疮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芳 王婧 +6 位作者 邓敏 耿福能 沈咏梅 邹宇 刘芮寒 巩文花 王宇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不同剂量不同换药频率治疗Ⅱ期压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Ⅱ期压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和清创的基础上,四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新液均匀喷洒创面,A组采用4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不同剂量不同换药频率治疗Ⅱ期压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Ⅱ期压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和清创的基础上,四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新液均匀喷洒创面,A组采用4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天定时换药1次;B组治疗方法同A组,每天定时换药2次;C组采用8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天定时换药1次;D组治疗方法同C组,每天定时换药2次。共干预21 d。在干预前、干预后7 d、14 d、21 d比较四组患者压疮愈合评分表(PUSH);干预后21 d,比较四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 d、14 d、21 d四组患者PUSH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B组和D组PUSH得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D组PU S H得分<B组<C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创面愈合时间,D组<B组<C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D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B组优于C组,C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1,P<0.05)。结论:Ⅱ期压疮患者采用8层浸湿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天换药2次,可显著降低PUS H评分,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期压疮 康复新液 不同剂量 压疮愈合评分表
下载PDF
虫药美洲大蠊水溶性成分及其促血管生成活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心龙 向斌 +3 位作者 李亚美 耿福能 晏永明 程永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04-2009,共6页
采用色谱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甘油(1)、邻羟基苯甲酸(2)、苯丙氨酸(3)、色氨酸(4)、尿嘧啶(5)、腺嘌呤(6)、环(脯氨酸-苏氨酸)(7)、环(脯氨酸-丙氨酸)(8)、环(丙氨酸-缬氨酸)(9... 采用色谱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甘油(1)、邻羟基苯甲酸(2)、苯丙氨酸(3)、色氨酸(4)、尿嘧啶(5)、腺嘌呤(6)、环(脯氨酸-苏氨酸)(7)、环(脯氨酸-丙氨酸)(8)、环(丙氨酸-缬氨酸)(9)、环(甘氨酸-异亮氨酸)(10)、环(甘氨酸-亮氨酸)(11)、腺嘌呤核苷(12)、次黄嘌呤核苷(13)、环(亮氨酸-丝氨酸)(14)、环(丝氨酸-苯丙氨酸)(15)、环(天冬酰胺-苯丙氨酸)(16)、环(酪氨酸-甘氨酸)(17)、环(酪氨酸-丙氨酸)(18)、环(酪氨酸-丝氨酸)(19)、环(酪氨酸-苏氨酸)(20)、环(酪氨酸-天冬氨酸)(21)和Cordyrrole A(22)。其中,化合物7~11、14~22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20和21为新的天然产物。此外,对化合物抗一氧化氮生成作用和促血管生成活性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环二肽 一氧化氮生成 血管生成活性
下载PDF
基于RNA-seq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峰 陈佳松 +2 位作者 彭锐 耿福能 邹方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6,共8页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甚至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是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NA-seq技术初步分析了美洲大蠊提取物联合顺铂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甚至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是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NA-seq技术初步分析了美洲大蠊提取物联合顺铂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表明:30μM顺铂和0.6%康复新液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1 901个差异基因,其中1 555个基因表达上调,346个基因表达下调;30μM顺铂和0.8%精粉酵解液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比,共有2 587个差异基因,其中2 183个基因表达上调,404个基因表达下调;30μM顺铂和100μg·m L-1精粉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1 488个差异基因,其中1 164个基因表达上调,324个基因表达下调。用WEGO和DAVID进行差异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联合顺铂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53、细胞粘附分子、MAPK、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表达下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抗生素生物合成、一碳代谢等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提取物 转录组 差异基因 信号通路 功能注释
下载PDF
美洲大蠊的含氮成分及其促创面愈合相关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心龙 向斌 +4 位作者 李亚美 秦付营 耿福能 晏永明 程永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期20-25,28,共7页
目的:探索美洲大蠊促创面愈合相关活性物质。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其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并借助谱学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为2-(1,2,3-三羟基丙基)吡嗪(1)、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2)、3... 目的:探索美洲大蠊促创面愈合相关活性物质。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其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并借助谱学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为2-(1,2,3-三羟基丙基)吡嗪(1)、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2)、3-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3-羟基吡啶(4)、1-(2-羟乙基)-5-羟甲基-1H-吡咯-2-醛(5)、N-(5-乙酰吡咯-3-基)乙酰胺(6)、8-羟基-2,3-二氢-4(1H)-喹诺酮(7)、戊内酰胺(8)、N-乙酰多巴胺(9)、aspongopusin(10)、deoxyhyrtiosine A(11)、光色素(12)、6-羟甲基-3-羟基吡啶(13)、3,4-二羟基苯基甘油(14)、2-异戊基苯酚(15)和5-羟甲基呋喃-2-醛(16)。结论:化合物1、3、5和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7、10~16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2~14能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尤以化合物13作用最为显著,而化合物3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含氮成分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婷婷 饶朝龙 +2 位作者 耿福能 邓青秀 谢晓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22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柳氮磺吡啶组(SASP,0.6g/kg)、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20、10...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柳氮磺吡啶组(SASP,0.6g/kg)、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20、10、5m L/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TNBS灌肠造模,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2d,给药结束后各组取材进行HE染色,并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造模后大鼠结肠呈明显溃疡样损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促炎相关因子MPO、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减轻,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MPO、TNF-α含量(P<0.05),也有降低IL-1β含量和升高IL-10含量的作用趋势。结论:康复新液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溃疡性结肠炎 抗炎作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康复新液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思敏 马秀英 +3 位作者 刘佳玲 周婧 高阳阳 耿福能 《中药与临床》 2019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确定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寻找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和核心活性成分。方法:文献检索收集康复新液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DrugBank进行相关成分的潜在靶点预测;使用OMIM、DIS...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确定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寻找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和核心活性成分。方法:文献检索收集康复新液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DrugBank进行相关成分的潜在靶点预测;使用OMIM、DISGENET数据库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确定,并采用STRINGS数据库预测相关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康复新液相关靶点投射入疾病网络中,获取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靶位并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通路分析。结果:目前报道的康复新液中主要小分子成分为Cytosine、cytidine、hypoxanthine、inosine、guanosine、uridine、uracil、Adenine、thymine,预测其潜在靶点共92个;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网络参与蛋白为213个;康复新液调控疾病的14个相关信号通路,包括炎症、凋亡、坏死、炎癌转化等;结论:康复新液靶标以炎症小体CASP3和CASP8为核心,同时化学成分中thymine和uracil为与核心靶标高关联的药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炎症小体
下载PDF
发酵剂复配对全石榴发酵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古小露 马嫄 +7 位作者 耿福能 车振明 徐娟 罗鸣 刘浏 张晋森 王晓敏 何思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5-110,共6页
以石榴皮、籽为原料,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两两组合的复合发酵剂进行发酵,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全石榴发酵汁中总酚、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酒精的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p H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以石榴皮、籽为原料,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两两组合的复合发酵剂进行发酵,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全石榴发酵汁中总酚、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酒精的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p H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发酵能使石榴汁中的总酚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分别维持在5.0 mg/m L和0.075 mg/m L以上,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0%,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能使总酚、抗坏血酸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5.3、0.08 mg/m L和76%;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作用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至8.4 mg/m L;通过发酵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利用率、酒精产量,其中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复配作用后酒精可达7.9%。结论: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能有效减缓DPPH自由基清除率损失和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复配可增加酒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汁 发酵 植物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酵母菌
下载PDF
药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晋家正 李午佼 +4 位作者 牟必琴 沈咏梅 耿福能 岳碧松 范振鑫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以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为原料生产的康复新液等药品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饲养的药用美洲大蠊为材料,首次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和Pac Bio SMRT测序平台开展了全基因组测序,... 以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为原料生产的康复新液等药品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饲养的药用美洲大蠊为材料,首次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和Pac Bio SMRT测序平台开展了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基因组组装、注释和分析。原始测序数据经过滤后得到1.4 Tb的二代测序数据和33.81 Gb的三代测序数据。组装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基因组大小为3.26 Gb,这在已报道的昆虫基因组中仅次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基因组重复序列含量为62.38%,杂合度为0.635%,表明其为复杂基因组。组装的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长度分别为28.2 kb、315 kb,单拷贝基因完整性为88.1%,小片段文库测序数据平均比对率为99.8%,测序和组装质量满足后续分析要求。采用De novo预测、同源预测和基于转录本预测3种方法共注释到14 568个基因,其中92.4%的基因获得了功能注释。本研究首次完成了美洲大蠊的全基因组测序,也是大蠊属Periplaneta昆虫的第一个基因组,为美洲大蠊遗传进化分析和药用基因资源挖掘打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药用昆虫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装 基因注释
下载PDF
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思倩 沈咏梅 +2 位作者 耿福能 李艳华 高建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更好地探索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需要建立适宜的糖尿病足实验动物模型。目前,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采用鼠类;根据模型建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病理因素的动物模型和模拟临床病征的动物模型两大类。随着糖尿... 为了更好地探索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需要建立适宜的糖尿病足实验动物模型。目前,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采用鼠类;根据模型建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病理因素的动物模型和模拟临床病征的动物模型两大类。随着糖尿病溃疡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相应的治疗策略如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抗炎治疗等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概述了上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肜病理学 糖尿病肜治疗 疾病模型 动物 综述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四川会理石榴中的重金属含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兵 李鹏飞 +1 位作者 耿福能 李玉锋 《生命科学仪器》 2012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建立会理石榴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石榴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在测定Cu、Zn、Pb等元素的含量试验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相关系数在0.9997~0.9998之间,测定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4~1... 目的:建立会理石榴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石榴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在测定Cu、Zn、Pb等元素的含量试验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相关系数在0.9997~0.9998之间,测定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4~1.19%,加标回收率为98.7~111.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实验结果为会理石榴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原子吸收光谱法 会理石榴 重金属
下载PDF
中药炮天雄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润勇 王琳 +3 位作者 黄勤挽 王瑾 高永翔 耿福能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炮天雄对腺嘌呤制备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胃腺嘌呤制备大鼠肾阳虚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炮天雄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肛温、饮水饮食量、脏器指数,测定血清中睾酮(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 目的:研究炮天雄对腺嘌呤制备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胃腺嘌呤制备大鼠肾阳虚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炮天雄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肛温、饮水饮食量、脏器指数,测定血清中睾酮(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酐(Cr)、尿素氮(BUN)、免疫球蛋白G(IgG)等指标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肛温、饮食量均降低,饮水量增加;大鼠血清中cGMP、ACTH、TSH、BUN、Cr含量均升高,T、IgG含量和cAMP/cGMP比值均降低;肾、甲状腺、肾上腺等脏器指数升高,睾丸、附睾、胸腺、脾等脏器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说明腺嘌呤致肾阳虚大鼠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和肛温增加,T、IgG含量和cAMP/cGMP比值升高,cGMP、ACTH、TSH、BUN、Cr含量均降低,而cAM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肾、甲状腺、肾上腺等脏器指数均降低,睾丸、附睾、胸腺、脾等脏器指数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炮天雄低、中、高剂量组用药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天雄 腺嘌呤 肾阳虚 HPG轴 HPA轴 HPT轴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动物源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红 杨永寿 +6 位作者 孙梓富 罗建蓉 李玲 薛志革 耿福能 何苗 巫秀美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857,共9页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症",是一种病因复杂、无根治手段且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慢性疾病。中药治疗消渴症讲究标本兼治,不少处方含有动物源药物或单方动物药;动物源类药物具有活血祛瘀等独特功效和治疗作用。本文...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症",是一种病因复杂、无根治手段且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慢性疾病。中药治疗消渴症讲究标本兼治,不少处方含有动物源药物或单方动物药;动物源类药物具有活血祛瘀等独特功效和治疗作用。本文从现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出发,对中药复方中治疗消渴证的单味动物源类药物按照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开发新型动物源类治疗糖尿病药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类药物 降血糖作用 动物源类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美洲大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雨娇 曾陈娟 +3 位作者 马倩 许润春 马鸿雁 耿福能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8期203-207,共5页
美洲大蠊是我国传统动物药之一,有效成分为氨基酸、多肽、核苷、多糖等,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等功能,临床上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伤、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不... 美洲大蠊是我国传统动物药之一,有效成分为氨基酸、多肽、核苷、多糖等,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等功能,临床上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伤、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低。美洲大蠊药材来源于人工饲养,现有的真伪鉴别方法多为性状鉴别,DNA条形码技术也趋于成熟,质量控制主要以单一指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主。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有效,但其鉴定方法、质量评价方式、质量标准尚不完善,因此,提升与完善美洲大蠊质量控制体系刻不容缓。就美洲大蠊药材鉴定、质量评价方法、现行质量标准进行综述,并对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完善美洲大蠊质量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鉴别 生物评价 质量评价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的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胜帅 张俊 +5 位作者 戴莉萍 万苹 耿福能 沈咏梅 张成桂 刘衡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4,I0008,共6页
为研究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采用人工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lazosulfapyridine,SASP)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药物治疗,通过大鼠DAI、CMDI、HS评... 为研究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采用人工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lazosulfapyridine,SASP)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药物治疗,通过大鼠DAI、CMDI、HS评分,结合血清IL-8、IL-17和结肠组织中EGF、MPO、TNF-α表达水平来评价康复新液对UC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能降低UC大鼠的DAI、CMDI、HS评分,减少UC大鼠血清IL-8(P<0.01)、IL-17(P<0.01)和结肠组织中MPO(P<0.01)、TNF-α(P<0.01)的表达,增加组织EGF(P<0.01)的表达,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大鼠IL-8、IL-17、MPO、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大鼠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异体抗原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
下载PDF
小儿解表颗粒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海均 甘青霞 +4 位作者 彭诚艺 黄勤挽 王瑾 汤婷婷 耿福能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解表颗粒对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3种不同模型诱导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探讨不同浓度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的解热机制。方法:筛选出体温稳定大鼠预防给药3d后,分别注射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进行造模... 目的:观察小儿解表颗粒对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3种不同模型诱导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探讨不同浓度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的解热机制。方法:筛选出体温稳定大鼠预防给药3d后,分别注射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进行造模,造模后测量不同时间段大鼠的体温,筛选出小儿解表颗粒解热效果最佳的发热模型及最佳解热时间。对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的大鼠在体温达到最高点麻醉取血和下丘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下丘脑中cAMP、NO、PGE2和血清中IL-1β、IL-6、TNF-α、IFN-γ、GHRL、β-EP的表达。结果: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诱导大鼠的发热模型解热效果最好,且最佳解热时间在造模后20 min左右。2,4-二硝基酚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AMP、NO、PGE2和血清IL-1β、IL-6、TNF-α、IFN-γ、GHRL、β-EP的表达均增加(P<0.05),经过小儿解表颗粒治疗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诱导大鼠发热具有显著解热效果,其作用机制与其能影响发热大鼠外周介导发热的细胞因子、中枢升温介质及相关炎症因子含量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解表颗粒 2 4-二硝基酚 细胞因子 升温介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康复新液缓解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汉超 王朋川 +5 位作者 刘衡 耿福能 马秀英 何苗 张成桂 李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康复新液低、中、高剂量组,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康复新液低、中、高剂量组,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病理组织学评分(HS),测定脏器指数、血清IL-4、IL-17,结肠黏膜MPO、EGF、TGF-β1的表达水平等。结果 DAI结果提示造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IL-17、EGF、TGF-β1均明显降低,而CMDI、HS、结肠指数及结肠黏膜MPO均明显升高。康复新液各组DAI、CMDI、HS、结肠黏膜MPO均降低(P<0.05或P<0.01),IL-4、IL-17、EGF、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康复新液灌肠能够有效缓解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PO表达,上调IL-4、IL-17、EGF和TGF-β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康复新液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作用机制 柳氮磺胺吡啶 灌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