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结合氮肥运筹管理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录久 吴萍萍 +2 位作者 耿言安 姚文麒 王家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9-126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下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对白土稻田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江淮低产白土改良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因素一为小麦秸秆(S)直接还田(3000kg/hm^2)和小麦秸秆不还田;因素二...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下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对白土稻田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江淮低产白土改良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因素一为小麦秸秆(S)直接还田(3000kg/hm^2)和小麦秸秆不还田;因素二为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设3种基施:分蘖肥:穗肥比例(80–0–20、60–20–20和40–30–30),共6个处理,分别为N_(80–0–20)、N_(80–0–20+S)、N_(60–20–20)、N_(60–20–20+S)、N_(40–30–30)和N_(40–30–30+S)。水稻收获期采集0—20 cm代表性土壤样品分析理化性状,包括p 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团聚体结构和容重,测定水稻籽粒产量。【结果】与不还田相比,3种氮肥运筹方式下,小麦秸秆还田土壤p H均明显升高,以40–30–30方式升高幅度最大,增加达到显著水平;无论是否实施麦秸还田,不同氮肥运筹方式间土壤p H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CEC增大。土壤中>5 mm和1~0.25 mm两个粒径机械稳定性及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增多,<0.25 mm小团聚体数量减少,团聚体质量提高;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增加,白土淀浆板结的不良物理性状改善,氮肥60–20–20运筹方式下秸秆直接还田改良培肥白土效果最好。4年4地试验,与无秸秆的对照相比,3种氮肥运筹方式下,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2%~23.4%、0.8%~5.5%、4.9%~6.4%和6.4%~9.6%,平均增产16.2%、3.6%、5.5%和8.1%,N_(60-20-20+S)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结论】综合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状况、团聚体稳定性和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安徽省江淮丘陵白土单季稻区,水稻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运筹方式下,配合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能有效改良培肥低产白土稻田,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土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团聚体组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新型肥料对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萍萍 李录久 +1 位作者 耿言安 姚文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传统肥料具有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等缺点,筛选适合江淮地区水稻施用的新型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等氮量200kg/hm^2施用条件下,设置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等不同新型肥料处理... 传统肥料具有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等缺点,筛选适合江淮地区水稻施用的新型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等氮量200kg/hm^2施用条件下,设置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等不同新型肥料处理,同时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研究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有利于提高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水稻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产5.6%和4.3%,而控失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水稻反而减产6.5%。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和含锌尿素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均能够增加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尤其是腐植酸尿素和含锌尿素,两处理中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7~2.1kg/kg、1.7~2.1kg/kg和6.2%~12.8%。总体而言,江淮地区水稻种植中适宜施用腐植酸尿素和含锌尿素两种新型肥料,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水稻 产量 理化性质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江淮地区白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萍萍 李录久 +1 位作者 耿言安 姚文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248,共6页
针对连续旋耕白土田耕层浅薄、下层土壤黏重紧实、养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探索适合于白土稻田的耕作与施肥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江淮地区白土生产力和水稻产量水平。设置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翻耕)及3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化肥... 针对连续旋耕白土田耕层浅薄、下层土壤黏重紧实、养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探索适合于白土稻田的耕作与施肥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江淮地区白土生产力和水稻产量水平。设置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翻耕)及3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施肥措施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旋耕,翻耕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而使1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2%~8.8%,4.5%~9.2%,5.2%~8.2%和8.3%~17.7%。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3%~8.6%和4.1%~21.1%。翻耕方式下10—20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降低14.4%~19.5%,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在0—10,10—20cm土层则较旋耕分别降低3.0%~5.4%和3.5%~9.7%;在翻耕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较单施化肥降低2.1%~6.6%,大团聚体比例则提高2.8%~8.4%。翻耕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较旋耕的增产幅度在11.7%~18.0%,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水稻产量提高1.7%~7.5%。因此,江淮地区连续多年旋耕的白土田进行适宜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可改善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土 稻田 耕作方式 施肥措施 理化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生产避灾抗灾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耿言安 《乡村科技》 2018年第15期76-77,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江淮地区小麦种植发展现状及常见病虫害,对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避灾抗灾技术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小麦稳产高产。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避灾抗灾 种植技术
下载PDF
水稻免耕直播技术
5
作者 耿言安 《农技服务》 2011年第5期583-583,共1页
从播前灭茬、杀灭老草;灌水泡田、整平待播;施足基肥;种子处理;播种;间苗补苗;控制杂草;科学管水;适时追肥;防治鼠雀为害几个方面总结了水稻免耕直播技术。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直播
下载PDF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耿言安 《农技服务》 2011年第4期425-425,共1页
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催芽浅播、适量播种、增施肥料、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几个方面总结了晚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高产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