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镜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静 聂丹瑶 +4 位作者 孙良南 贺温玲 胡慧玲 黄茗荃 刘欣华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683-692,共10页
目的:观察依镜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行依镜PRL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共24例39眼,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其中,男8例1... 目的:观察依镜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行依镜PRL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共24例39眼,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其中,男8例13眼,女16例26眼,平均年龄(31.15±6.33)岁。观察术后屈光度、视力[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5(3.0,11.0)月。屈光度从术前(-22.29±4.96)D降低至术后(-0.28±1.01)D(t=24.421,P<0.001),其中术后球镜度数±0.5 D占28眼(82.4%),±1.0 D占31眼(91.2%)。LogMAR UCVA从术前1.40(1.30,1.70)改善至术后(0.28±0.20)D,LogMAR BCVA由术前0.40(0.22,0.70)改善至术后0.15(0.0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3.00(1.00,5.00)行,所有患者均无BCVA丢失。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79,P=0.012),其中术后1 d较术前眼压增高(Z=-3.401,P=0.001),而末次随访较术后1 d眼压降低(Z=-2.685,P=0.007),末次随访与术前眼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4,P=0.37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从术前(2782.20±296.30)个/mm^(2)降低至术后(2472.54±394.32)个/mm^(2)(t=-5.437,P<0.001),平均丢失角膜内皮细胞数11.2%。末次随访33眼平均拱高值为(379.00±283.27)μm,其中0~250μm占12眼(36.4%),250~750μm占19眼(57.6%),大于750μm占2眼(6%)。21眼PRL术后3个月拱高值为(269.81±194.67)μm,较术后1个月拱高值(373.62±195.75)μm降低(t=-2.917,P=0.009)。术后并发症包括激素性青光眼(1例2眼)、PRL光学面裂痕(1眼)、黄斑出血(1眼)、PRL偏位(2例3眼)。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依镜PRL植入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眼内屈光手术方式,但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长时间和更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 有晶体眼 高度近视
下载PDF
交联型异体脱细胞硬脑膜行眼部修复的形态学及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聂丹瑶 陈家祺 顾建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将交联型异体脱细胞硬脑膜植入眼部,研究其组织相容性及抗原性变化。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去除睑板后,分别植入兔交联型脱细胞硬脑膜和异体硬脑膜,于植入后1、4、8周观察全身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行光镜和免疫组... 目的将交联型异体脱细胞硬脑膜植入眼部,研究其组织相容性及抗原性变化。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去除睑板后,分别植入兔交联型脱细胞硬脑膜和异体硬脑膜,于植入后1、4、8周观察全身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脱细胞硬脑膜植入眼部后炎症反应轻,外周血IgA、IgM、C3和CD4+T细胞、CD8+T细胞的改变无明显差异,脱细胞组外周血IgG(术后1周)和植入局部的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明显少于异体硬脑膜组。结论脱细胞硬脑膜植入眼睑后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异体硬脑膜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基质 硬脑膜 眼部修复
下载PDF
翼状胬肉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创面上皮修复的影响
3
作者 聂丹瑶 姚晓明 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991-992,共2页
目的:比较包扎术眼及局部滴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方法: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38例38眼,胬肉侵入角膜在2~5mm范围内。均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后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术后每日结膜囊内涂氧氟沙... 目的:比较包扎术眼及局部滴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方法: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38例38眼,胬肉侵入角膜在2~5mm范围内。均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后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术后每日结膜囊内涂氧氟沙星眼膏,绷带包眼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B组19例术后当日给予结膜囊内涂氧氟沙星眼膏包眼,自术后第2d起每日给予氧氟沙星眼水4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水4次滴眼。对两组病例的角膜情况进行观察,统计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4.1±1.4d,B组为6.5±2.9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包眼较局部滴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水更能加快角膜上皮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包眼 角膜上皮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眼部脱细胞修复材料的制备与鉴定
4
作者 聂丹瑶 陈家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12-614,共3页
目的:以不同方法制备脱细胞硬脑膜和巩膜,比较不同方法、浓度、作用时间对硬脑膜和巩膜脱细胞效果的差异,找到适合硬脑膜和巩膜的脱细胞方法。方法:将取自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硬脑膜和巩膜组织剪成小块,每种组织块均分为8组,每组含有硬脑... 目的:以不同方法制备脱细胞硬脑膜和巩膜,比较不同方法、浓度、作用时间对硬脑膜和巩膜脱细胞效果的差异,找到适合硬脑膜和巩膜的脱细胞方法。方法:将取自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硬脑膜和巩膜组织剪成小块,每种组织块均分为8组,每组含有硬脑膜和巩膜两种组织,4组用以5,10,20,50mL/L Triton X-100为主,辅以DNase、RNase的方法处理,另外4组用2.5g/L胰蛋白酶和1g/L SDS分别处理12h+12h,12h+24h,24h+12h,24h+24h。完成后分别从大体观察8组的外观,HE染色比较脱细胞后的细胞残留数,透射电镜观察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以Triton X-100处理后的组织外观与处理前相似,2.5g/L胰蛋白酶处理后的组织肿胀增厚。20,50mL/LTriton X-100两组和2.5g/L胰蛋白酶+1g/L SDS处理时间≥36h的三组组织内的细胞残留平均数都小于2个/高倍镜视野。电镜结果证实,硬脑膜和巩膜经过脱细胞处理后,胶原纤维结构同处理前相同,未受到破坏。结论:以Triton X-100处理的硬脑膜和巩膜结构紧凑,胶原纤维保存完好,其中20mL/L Triton X-100浓度处理过的组织残留细胞少,处理前后外观改变少,是适合硬脑膜和巩膜进行脱细胞处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组织基质 脱细胞巩膜 脱细胞硬脑膜
下载PDF
肌肽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长振 王爱民 +4 位作者 谢振华 聂丹瑶 马春 杨歌德 贺雨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1-553,共3页
本研究采用过氧化氢和谷氨酸纳作用于PC12细胞 ,成功的制作了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模型。将培养的细胞进行分组 :正常对照组 ;损伤组 ;分别给予过氧化氢和谷氨酸钠 ;肌肽保护组 ,同损伤组的制备 ,但予先加入肌肽。用MTT法检测了各组细胞... 本研究采用过氧化氢和谷氨酸纳作用于PC12细胞 ,成功的制作了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模型。将培养的细胞进行分组 :正常对照组 ;损伤组 ;分别给予过氧化氢和谷氨酸钠 ;肌肽保护组 ,同损伤组的制备 ,但予先加入肌肽。用MTT法检测了各组细胞的生长状态并测定了LDH活性 ,观察了细胞形态和蛋白电泳等。结果表明 :在保护组 ,MTT的测定结果高于损伤组 ,LDH低于损伤组 ,其细胞生长状态和蛋白质电泳结果也与损伤组有显著差异 ,证明了肌肽对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肌肽 氧化应激损伤
下载PDF
改良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体化人工角膜植入兔与猴角膜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萍 陈家祺 +3 位作者 黄丽娜 王铮 王智崇 聂丹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HEMA)海绵支架材料与角膜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改良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HE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体化人工角膜植入兔与猴角膜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两个阶段化学聚合结合车床机械切削合成... 目的:探讨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HEMA)海绵支架材料与角膜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改良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HE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体化人工角膜植入兔与猴角膜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两个阶段化学聚合结合车床机械切削合成改良的一体化人工角膜。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完成。第1部分(A组):将PHEMA海绵边裙材料植入10只正常兔角膜板层间,术后2,4wk及2,3,4mo分别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观察海绵边裙与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愈合情况。第2部分(B组):8只兔眼和2只猴眼角膜囊袋内I期植入一体化人工角膜,术后临床观察材料与组织的愈合情况;术后3mo时行Ⅱ期手术切除术眼角膜中央前板层角膜组织,暴露人工角膜中央镜柱,术后随访时间3 ~6mo,初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A组接受角膜板层间边裙植入术的10只兔眼,随访期间未见并发症:组织病理学显示,PHEMA海绵边裙材料植入术后2wk始有成纤维细胞长入,术后2 ~3mo时多量成纤维细胞长入并伴有新生血管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海绵孔隙中长入的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均对波形蛋白免疫反应呈阳性;电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在海绵材料间隙中生长,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并分泌胶原和细胞外基质。2)B组接受一体化人工角膜移植术的,6只兔眼一体化人工角膜均在位,另2只兔眼I期术后有前板层角膜基质融解。接受一体化人工角膜移植术的2只猴眼,I期和Ⅱ期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PHEMA海绵能与角膜组织良好的生物学愈合;改良PHEMA-PMMA一体化人工角膜植入术后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角膜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好医生的评价标准和医生不良表现之浅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璐 聂丹瑶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年第3期43-44,46,共3页
如何评价医生的优劣 ,怎样克服与杜绝行医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从而整肃行风 ,提高医德境界已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堪称好医生的 14条标准和城市综合医院医生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 5类不良表现。同时对... 如何评价医生的优劣 ,怎样克服与杜绝行医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从而整肃行风 ,提高医德境界已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堪称好医生的 14条标准和城市综合医院医生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 5类不良表现。同时对其从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人才学以及医学教育、医院管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评论、以期对卫生事业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医生 评价标准 不良表现 医生
下载PDF
氯化锂通过TGFBI促进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自噬 被引量:2
8
作者 聂丹瑶 黎明 +2 位作者 叶琳 贺温玲 刘欣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40-1843,共4页
目的:研究TGFBI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中的表达,及氯化锂(LiCl)通过TGFBI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角膜营养不良及正常角膜组织中TGFBI和LC3的表达。实验构建了... 目的:研究TGFBI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中的表达,及氯化锂(LiCl)通过TGFBI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角膜营养不良及正常角膜组织中TGFBI和LC3的表达。实验构建了TGFBI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别以5、10、20、40mmol/L LiCl作用于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时间(0、1、6、12h)后,TGFBI与LC3蛋白表达变化,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TGFBI和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角膜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GFBI过表达抑制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P<0.05)。LiCl抑制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中TGFBI和LC3蛋白表达,并增强其细胞增殖活性(P<0.05)。结论:LiCl可以促进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自噬,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GFBI和LC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TGFBI 氯化锂 细胞增殖 自噬
下载PDF
microRNA-126在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视网膜神经干细胞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媛 叶琳 +4 位作者 彭云 陈青山 聂丹瑶 郭慧 席文群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796-2798,2802,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26(miR-126)在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et AMD)疾病患者来源的多能干细胞(i PSC)定向分化为视网膜神经干细胞(RNSC)中表达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新发现的wet AMD患者10例作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及全身病的10例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microRNA-126(miR-126)在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et AMD)疾病患者来源的多能干细胞(i PSC)定向分化为视网膜神经干细胞(RNSC)中表达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新发现的wet AMD患者10例作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及全身病的1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进一步提取CD34+细胞,行腺病毒转染,诱导产生i PSC且进行鉴定;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miR-126在10个不同诱导发育阶段的RNSC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wet AMD疾病患者的外周血成功诱导分化出RNSC;观察组miR-126的不同诱导时间相对表达量的差异除了时刻8、9、10其余测试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iR-126的不同诱导时间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胞miR-126相对表达量在不同诱导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et AMD患者早期miR-126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神经干细胞 microRNA-126
下载PDF
ⅢA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角膜前弹力层神经侵噬现象的自身对照研究
10
作者 张醇 程灿 +6 位作者 应方微 吕洁璇 林宝涛 于莉 郭萍 聂丹瑶 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研究分析ⅢA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CD)患者的角膜神经侵噬现象,对10a连续观察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09/2018-12确诊的ⅢA型LCD患者10例13眼,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患...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研究分析ⅢA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CD)患者的角膜神经侵噬现象,对10a连续观察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09/2018-12确诊的ⅢA型LCD患者10例13眼,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患者的角膜进行连续的扫描检测,观察分析其前弹力层神经的检查情况。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ⅢA型LCD患者的正常角膜基质神经(0级神经)逐渐减少,Ⅰ级~Ⅴ级受累神经(淀粉样物包裹的神经纤维)逐渐增多,提示ⅢA型LCD患者角膜前弹力层神经侵噬情况(淀粉样沉积物)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的。结论:ⅢA型LCD患者角膜前弹力层神经存在着嗜神经现象,随着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加重,该病变能从侧面解释该型LCD复发性上皮损害的情况。利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ⅢA型LCD患者进行连续的观察,能够很好地了解该病变的发展情况,解释其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 角膜神经侵噬现象 嗜神经现象 前弹力层 自身对照研究
下载PDF
活体中的真菌孢子和培养真菌孢子的共焦显微镜对照研究
11
作者 张醇 程灿 +6 位作者 应方微 吕洁璇 林宝涛 于莉 严宗辉 聂丹瑶 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真菌孢子致病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及培养菌落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11例(11只眼)角膜溃疡经取溃疡灶取材培养、菌种鉴定确诊为孢子致病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真菌孢子致病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及培养菌落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11例(11只眼)角膜溃疡经取溃疡灶取材培养、菌种鉴定确诊为孢子致病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分别观察角膜溃疡灶中的真菌孢子形态和培养菌落涂片的真菌孢子形态,研究二者孢子图像的相似性,为早期诊断单纯孢子致病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打下研究基础。结果溃疡灶中的活体孢子与实验室培养出的真菌菌落涂片的孢子,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图像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孢子致病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其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到的活体孢子图像与培养孢子的图像特点基本吻合。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在孢子致病的真菌性角膜溃疡诊断方面上,是对角膜刮片培养、实验室检查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角膜溃疡 孢子
下载PDF
交联型异体脱细胞巩膜行眼部修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丹瑶 陈家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4-868,共5页
目的将交联型异体脱细胞巩膜植入眼睑,研究其组织相容性及抗原性变化。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去除睑板后,分别植入兔交联型脱细胞巩膜和异体巩膜,于植入后1、4、8、12周观察全身及局部光镜和免疫学变化。结果脱... 目的将交联型异体脱细胞巩膜植入眼睑,研究其组织相容性及抗原性变化。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去除睑板后,分别植入兔交联型脱细胞巩膜和异体巩膜,于植入后1、4、8、12周观察全身及局部光镜和免疫学变化。结果脱细胞巩膜和异体巩膜植入眼睑后第1周、4周、8周,两组间外周血IgG、IgA、IgM、C3、C4和CD4+T细胞、CD8+T细胞定量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4周、8周、12周,植入局部的光镜显示:脱细胞巩膜组的炎症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要小于异体巩膜组,8周后植入的异体巩膜组织中央部发生少量坏死溶解现象,术后12周两组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完全长人植片。术后1、4、8周,局部CD4+T及CD8+T细胞计数显示脱细胞巩膜组明显少于异体巩膜组。结论兔脱细胞巩膜植入眼睑后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同种异体巩膜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基质 脱细胞巩膜 眼部修复
原文传递
脱细胞生物材料及其在眼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丹瑶 陈家祺 《国际眼科纵览》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多种原因引起的眼睑退缩、眼睑缺损、眶周组织缺损、义眼台暴露等均需要合适的组织替代物植入到相应部位,而临床上常用的自体、异体及人工合成组织存在着操作方法复杂、炎症和排斥反应明显、组织相容性差等缺陷。以胶原为主要成分的脱... 多种原因引起的眼睑退缩、眼睑缺损、眶周组织缺损、义眼台暴露等均需要合适的组织替代物植入到相应部位,而临床上常用的自体、异体及人工合成组织存在着操作方法复杂、炎症和排斥反应明显、组织相容性差等缺陷。以胶原为主要成分的脱细胞组织作为组织替代物可有效地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出现,植入眼部进行睑板替代、眶周修复后能够介导宿主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并维持正常的构型,而且植入局部的炎症及排斥反应轻微,是较理想的生物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组织 生物材料 外科 整形
原文传递
改良型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14
作者 聂丹瑶 姚晓明 +2 位作者 朱美兰 刘欣华 黎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型角膜内皮移植术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20例,按术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由同一术者行不撕除内皮的改良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EK)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于术后1、3、... 目的 探讨改良型角膜内皮移植术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20例,按术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由同一术者行不撕除内皮的改良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EK)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于术后1、3、6个月及1、2年行视力、眼压、裂隙灯、角膜内皮镜、角膜地形图、眼前节OCT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对比两组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并发症、植片贴附状态、内皮功能及术后排斥等情况,比较两种术式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 EK组在术后随访期间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数量、排斥反应发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PKP组(t=2.9103,P<0.05).结论 改良型角膜内皮移植术相比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方面,具有局部损伤小,视力恢复好,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移植 角膜移植 大泡性角膜病变
原文传递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0年致病菌变迁 被引量:8
15
作者 黎明 姚晓明 +5 位作者 周青 聂丹瑶 于莉 林宝涛 诸凤娇 曹端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对1998~2007年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致病菌10年的变迁,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325例(466只眼)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对1998~2007年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致病菌10年的变迁,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325例(466只眼)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80%。不同年分的细菌检出率变化无明显差异(x2=0.83,P〉0.05)。10年来,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细菌有逐渐减少、革兰阴性细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革兰阳性细菌中,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所占的百分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占的百分比则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在革兰阴性菌中,淋球菌为主要致病菌。10年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淋球菌在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对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既助于提高临床治疗,又可防止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对于严重的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早期可慎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性 结膜炎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曲霉菌在活体角膜溃疡和培养菌落中的共焦显微镜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姚晓明 黎明 +5 位作者 聂丹瑶 于莉 刘珂 曹端荣 林宝涛 诸凤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4-957,共4页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活体曲霉菌性角膜溃疡及培养菌落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34例(34只眼)角膜溃疡刮片、培养确诊曲霉菌属患者的角膜溃疡灶和培养菌落涂片进行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研究其图像特点,并进行对...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活体曲霉菌性角膜溃疡及培养菌落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34例(34只眼)角膜溃疡刮片、培养确诊曲霉菌属患者的角膜溃疡灶和培养菌落涂片进行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研究其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活体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灶中的菌丝、孢子和培养涂片的曲霉菌菌丝、孢子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上的图像基本一致。结论角膜激光显微镜检查活体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菌丝、孢子与涂片培养的效果基本一致,在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焦显微镜 曲霉菌 角膜溃疡
原文传递
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明 姚晓明 +3 位作者 聂丹瑶 林宝涛 侯飞 曹端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对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进行观察研究,并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11只眼)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其无明显角膜溃疡,角膜结构基本完整,早期进行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 目的对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进行观察研究,并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11只眼)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其无明显角膜溃疡,角膜结构基本完整,早期进行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研究其图象特点。结果文中真菌性眼内炎合并前房积脓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能早期在角膜内皮面发现不同程度的真菌菌丝浸润。结论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无创的检查角膜各层,特别是角膜内皮面的细胞级结构,对于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能够早期无创的检查角膜内皮面,比传统的侵入性检查能更早发现角膜内皮面的真菌菌丝,有利早期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 真菌性 眼内炎 前房积脓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溃疡刮片前后的共焦显微镜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晓明 曹端荣 +2 位作者 黎明 聂丹瑶 于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对活体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刮片前后的病灶,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取45例(45只眼)角膜溃疡刮片、培养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在角膜刮片取材培养前后,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研... 目的对活体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刮片前后的病灶,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取45例(45只眼)角膜溃疡刮片、培养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在角膜刮片取材培养前后,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研究其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在真菌l生角膜溃疡刮片取材前,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在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中结构完整、成像清晰。刮片取材后,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在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中结构不完整、成像较模糊,菌丝有断裂。结论角膜刮片取材会造成真菌性角膜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断裂,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的最佳检查时间应在角膜刮片取材前进行,以提高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检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 真菌性 角膜溃疡 角膜刮片
原文传递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共焦显微镜下的表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黎明 姚晓明 +2 位作者 林宝涛 于莉 聂丹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共焦显微镜下的图像特点。方法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分别观察佩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中央部和周边部,分析研究其图像特点。结果通过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到了角膜前的角膜接触镜图像,检出率是100%。软... 目的研究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共焦显微镜下的图像特点。方法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分别观察佩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中央部和周边部,分析研究其图像特点。结果通过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到了角膜前的角膜接触镜图像,检出率是100%。软性角膜接触镜中央部在共焦显微镜下为波纹状的反光结构,每道波弧由一道中到高反光结构和一道低反光结构构成,弧形排列,逐步扩大,无细胞结构;该波弧以软性角膜接触镜光学部的中心为圆心,一圈一圈逐步扩大,呈同心圆状排列。在白色波弧中央可见点状的暗反光结构,这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材质在共焦显微镜下的表现。周边部在共焦显微镜下的波弧未成同心圆状排列,波弧排列可以比较紊乱,在共焦显微镜下可以显示波弧从三个或多个不同方向汇集。在佩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上发现有杂质附着,检出率是70.6%;软性角膜接触镜上划痕的检出率是47.1%。结论共焦显微镜能直接用高倍数检查佩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使对角膜接触镜的研究进入了活体时代和微米水平,同时为指导临床合理配戴角膜接触镜提供客观依据。在佩戴角膜接触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即使肉眼观察到角膜接触镜上没有杂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软性角膜接触镜上的细小划痕对角膜有潜在损伤的作用,提示我们佩戴的角膜接触镜要及时更换,以避免角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角膜接触镜 软性
原文传递
共聚焦显微镜下真菌菌丝鉴别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明 姚晓明 +2 位作者 曹端荣 聂丹瑶 林宝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对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真菌菌丝与其他组织结构进行鉴别。方法对122例(122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其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进行研究总结,对类...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对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真菌菌丝与其他组织结构进行鉴别。方法对122例(122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其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进行研究总结,对类似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及鉴别。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真菌菌丝需与角膜内的六类结构(神经纤维、角膜前弹力层崩解后形成的网状结构、新生血管、角膜缝线、树突状细胞、药物结晶结构)进行鉴别,角膜类的六类结构各有其特征。结论在熟悉角膜各层正常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真菌菌丝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真菌菌丝与周围组织细胞的关系,将真菌茵丝与角膜内的六种结构进行鉴别,并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菌丝 共聚焦显微镜 鉴别 真菌性角膜溃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