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架空送电线路雷击的次数 被引量:2
1
作者 聂国一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80,共4页
从工程的观点概述国外近年来关于线路遭受雷击次数的主要研究成果。其原理是按实测地面落雷密度和等值引雷宽度数据计算。对比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计算公式,发现A.J.Eriksson公式较为适合,以供《规程》修订时参考。
关键词 等值引雷宽度 雷击线 架空送电线路
下载PDF
送电线路绝缘耐污设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聂国一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0-93,共4页
本文作者根据长期从事线路设计的工作经验,就交流送电线路绝缘耐污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对如阿处理和选定污秽地区线路绝缘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能正确选定线路绝缘耐污闪的水平。
关键词 送电线路 绝缘 耐污设计
下载PDF
向家坝换流站共用接地极研究
3
作者 黎亮 蔡上 聂国一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36,共5页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结合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三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了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结合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三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了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地极的先后顺序,提出共用接地极可以减少工程投资和接地极选址的难度,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是合理可行的。得出结论,建议采用两个换流站共用一个接地极、另一个换流站建设独立接地极的"2+1"共用接地极方式,并同时论证了今后将两个接地极连接组成联合接地极和三站共用接地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 向家坝换流站 共用接地极
下载PDF
考虑地线接地系统影响的架空送电线路单相短路电流计算
4
作者 聂国一 《电力技术(北京)》 CSCD 1989年第4期31-34,共4页
在送电线路设计中,为解决电力线对邻近的电信线路的电磁影响问题,每个工程都要计算线路的单相短路电流值。近年来,为使电信线上的感应纵电动值不超过规定,在高压电力线方面采用良导体地线。增大地线上流过的返回电流数值,以削弱单相短... 在送电线路设计中,为解决电力线对邻近的电信线路的电磁影响问题,每个工程都要计算线路的单相短路电流值。近年来,为使电信线上的感应纵电动值不超过规定,在高压电力线方面采用良导体地线。增大地线上流过的返回电流数值,以削弱单相短路电流在周围产生的电磁场,其计算方法,国内外已多次发表,但是如何考虑地线返回电流对导线单相短路电流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文献[5]的原理,提出一个可供工程上应用的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的单相接地系统(将地线设在相导线下面)。为便于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系统 架空线路 单相短路电流
下载PDF
输电线路操作冲击空气间隙计算及适用范围
5
作者 周刚 聂国一 +2 位作者 梁明 李育兵 刘炯 《电力勘测设计》 2021年第2期12-16,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6处27组全比例模拟操作冲击空气间隙绝缘强度实验数据分析、比对,IEC71-2-1996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进一步证明了现行“设计规范”提出的高海拔修正法可行,其海拔适用范围可扩大至4500~5000 m,针对IEC71-2-1996的海拔... 通过对国内外6处27组全比例模拟操作冲击空气间隙绝缘强度实验数据分析、比对,IEC71-2-1996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进一步证明了现行“设计规范”提出的高海拔修正法可行,其海拔适用范围可扩大至4500~5000 m,针对IEC71-2-1996的海拔修正因子m曲线,提出了空气间隙拟合数字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空气间隙 放电电压 海拔修正因子 绝缘强度降低系数
下载PDF
向家坝换流站共用接地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黎亮 蔡上 聂国一 《电力建设》 2007年第6期17-19,共3页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结合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3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地...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结合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3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地极的先后顺序,提出共用接地极可以减少工程投资和接地极选址的难度,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用2个换流站共用一个接地极、另一个换流站建设独立接地极的“2+1”共用接地极方式,并同时论证了今后将2个接地极连接组成联合接地极和3站共用接地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 向家坝换流站 共用接地极
原文传递
海拔高度对高压送电线路绝缘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文综述海拔高度对高压送电线路绝缘强度的影响,从工程观点,提出了补偿绝缘强度降低的计算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可供参考。
关键词 海拔高度 输电线路 电气强度
原文传递
钢芯铝绞线的塑蠕伸长预计及其初伸长的处理 被引量:4
8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5-18,共4页
导线初伸长是国内外许多专家仍在继续研究而尚未完全得到理想解决的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计算钢芯铝线绞线永久伸长的半经验公式并据此对导线初伸长进行分析处理,可供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钢芯铝绞线 塑蠕伸长 计算 导线
原文传递
自立式铁塔受力计算的准确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42-46,共5页
为完善IEC第11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可靠性统计方法[1],由CIGRE架空线路委员会组织,美国电力研究院线路力学研究中心负责进行了两次大型铁塔的真型试验。世界几十个有关单位就上述试验塔按各自的规范和分析法进行了受力计算... 为完善IEC第11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可靠性统计方法[1],由CIGRE架空线路委员会组织,美国电力研究院线路力学研究中心负责进行了两次大型铁塔的真型试验。世界几十个有关单位就上述试验塔按各自的规范和分析法进行了受力计算,以便对比。本文按CIGRE公布的数据[2],对铁塔杆件计算力的准确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材计算力的误差较小,斜材计算力误差则较大。因这批数据很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可供设计(尤其是国外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力 自立式 可靠性统计 统计分析 架空线路 电力研究院 主材 受力计算 技术委员会 直线杆塔
原文传递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冰载的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46-54,共9页
导线复冰是一个复杂的随机过程,本文概述其形成的物理过程,并按几个国家很完整的复冰实测系列资料,探讨导线冰载分布的共同规律,以弥补我国复冰统计资料的不足,进而按重叠平均法原理,推导出一个短期冰载数据处理方法,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 架空线路 输电线路 冰载
原文传递
关于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的动态风载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14,20,共7页
本文叙述导线风振计算方法及脉动大风有关参数的合理选择,计算结果与IEC《架空送电线路的荷载和强度》规定比较完全吻合。
关键词 架空线路 导线 风载 计算
原文传递
送电线路铁塔交叉斜材强度计算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4,共5页
此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美国电力科学研究所输电线路力学研究中心所作的铁塔交叉斜材强度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建议的方法和结论,可供参考。
关键词 交叉斜材 强度计算 输电线路 铁塔
原文传递
再论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的动态风载 被引量:3
13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7,共4页
此文介绍了一种计算导线风振系数的实用方法,并提供一组新的风振系数,供《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修订时参考。
关键词 导线风载 计算 输电线路 架空线路
原文传递
关于带电作业最小接近距离的规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5-36,61,共3页
我国规定的带电作业相对地最小接近距离与国际通用的IEEE方法和IEC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略偏大 ) 。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最小接近距离 操作过电压 耐受电压 空气间隙
原文传递
论重冰区送电线的最大允许冰载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6,29,共7页
本文接受拉钢芯铝线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重冰区导线的最大允许冰荷载,系统地考虑了导线型号、设计冰厚、档距长度、导线最大许用应力及塑蠕应变等因素的影响,并归纳成表达式。计算结果证实,高压送电线的设计只要正确地遵照规程,复冰断... 本文接受拉钢芯铝线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重冰区导线的最大允许冰荷载,系统地考虑了导线型号、设计冰厚、档距长度、导线最大许用应力及塑蠕应变等因素的影响,并归纳成表达式。计算结果证实,高压送电线的设计只要正确地遵照规程,复冰断导线的机会是很稀少的,尤其是大截面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冰区 送电线 冰载 设计 导线架设
原文传递
关于送电线路铁塔和基础的强度配合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5-17,共3页
本文按故障概率法求出了铁塔和基础的平均强度间的配合比。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铁塔 基础 强度 配合比
原文传递
电线风偏对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1,65,共4页
本文阐述电线在风偏条件下,不等高档距时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计算,得出的结论可供送电线路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风偏 水平档距 垂直档距
原文传递
高海拔送电线路杆塔空气间隙的临界操作波闪络电压计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0-22,共3页
此文根据国内外高海拔地区真型或全比例铁塔临界操作波冲击强度试验的资料,提出了一个半经验公式,可计算不同海拔地区极性临界操作波的50%闪络电压值。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 线路杆塔 临界操作波 闪络电压 计算 高海拔地区
原文传递
合成绝缘子在高压直流线路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3-34,39,共3页
在国外合成绝缘子的连接长度多按与瓷质或玻璃绝缘子相同的爬电比距标准来选择。近年来 ,国内在重污秽区也开始大量使用合成绝缘子 ,但不同设计人员选择标准各异。文章根据现有的试验成果 ,归纳出一个选择方案。
关键词 高压直流线路 输电线路 玻璃绝缘子 合成绝缘子
原文传递
关于拔梢单杆的挠度和附加弯矩计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2-37,41,共7页
此文阐述一个计算拔梢单杆挠度和欧拉临界力的近似方法。电算部分结果已归纳为通用曲线,设计人员可按等径杆一样处理拔梢杆,并有实例供参考。
关键词 拔梢单杆 挠度欧拉临界力 附加弯矩 输电线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