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寺院生活的世俗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士全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9-83,共5页
佛教在宋代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实现了从注重智慧解脱到全面融入国情民俗的气质转型,其直接原因是佛教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自身在修行等寺院佛事活动方面所作的社会调整。因此,寺院生活特征是探讨佛教转型及民俗佛教形成的契入点之一。
关键词 宋代 佛教 民俗佛教 寺院生活 佛事 世俗化 社会 忏仪 施食 互动 修行
下载PDF
禅宗直指法门实践中的寒山与拾得
2
作者 聂士全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与寒山、拾得在史实上的模糊性相反,在民俗信仰心理及禅宗语录他们毫不含糊地现身,因此本文将之视作一个与中华文化精神即大道相等的符号来予以理解。这个符号集中在栖居于自然中的寒拾身上而具体表现为隐者、禅者与诗者,它的内核就是... 与寒山、拾得在史实上的模糊性相反,在民俗信仰心理及禅宗语录他们毫不含糊地现身,因此本文将之视作一个与中华文化精神即大道相等的符号来予以理解。这个符号集中在栖居于自然中的寒拾身上而具体表现为隐者、禅者与诗者,它的内核就是藉着语言的破执取向而与生生之流融一体,亦可说为与大道合一的和谐境界,因此和谐诉求本身就是即俗世即超越的。具体讨论则围绕禅语中所呈现的寒拾的符号意义,及禅宗意趣与寒山诗的互相发明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 拾得 禅宗 和谐 中华文化精神
下载PDF
宋代以前的三教关系述论
3
作者 聂士全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本文概述了宋代以前三教论衡的大概过程,并分析了这一过程所呈现出的内容特征。在中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佛教与儒道教从价值对立到价值认同这一文化事件,为异质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和睦共处提供了典型范例,因此它也是一个极富研究价值的... 本文概述了宋代以前三教论衡的大概过程,并分析了这一过程所呈现出的内容特征。在中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佛教与儒道教从价值对立到价值认同这一文化事件,为异质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和睦共处提供了典型范例,因此它也是一个极富研究价值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儒关系 佛道关系 夷夏之辨 释道安
下载PDF
神灭与否之争对中国佛学释经路向的影响——兼论佛学与本土哲学的对话
4
作者 聂士全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发生于东晋和南朝梁代的两次神灭与神不灭的思想争论,是佛教与本土哲学的一次直接对话,不仅促进了体用思想的成熟,而且对中国佛学之诠释印度佛教文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即是对这场思想讨论与其结果之关系的分析,而考察此次讨论... 发生于东晋和南朝梁代的两次神灭与神不灭的思想争论,是佛教与本土哲学的一次直接对话,不仅促进了体用思想的成熟,而且对中国佛学之诠释印度佛教文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即是对这场思想讨论与其结果之关系的分析,而考察此次讨论的内容、方式及结果,或能有助于对正在进行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对话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印度佛教 对话 思想 诠释 影响 考察 争论
下载PDF
汉人第一僧略考
5
作者 聂士全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对于谁是汉人第一位出家僧侣 ,佛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曹魏时出家的朱士行 ,一是东汉的严佛调。裒集相关资料 ,略作考辨 。
关键词 《高僧传》 佛教 僧侣 朱士行 严佛调 汉代 传记
下载PDF
欧阳竟无佛学研究思想述评
6
作者 聂士全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32-35,58,共5页
欧阳竟无通过系统梳理浩瀚的佛教经籍,建立真实可依的佛学研究文本,力求发现佛法本义,为立国立人而建构一系学说,名为“内学”。在此基础上,理出了一条佛学思想演进的脉络,并依此组织佛典用以讲授佛学,示人以学佛门径,是为“院学”。
关键词 欧阳竟无 内学 院学 支那内学院 佛法
下载PDF
知礼的解行事业:以寺院住持为前提
7
作者 聂士全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8-95,共8页
北宋佛教思想家知礼,将追求觉悟解脱的个体生命活动,落实到传持天台宗的具体事业中,研习教典,讲论宗义,如理观修,精心撰述,始终禀持天台宗所倡解行一体的实践原则。他对天台圆宗哲学思想的如实阐发,不仅回应了时代提出的一些佛学问题,... 北宋佛教思想家知礼,将追求觉悟解脱的个体生命活动,落实到传持天台宗的具体事业中,研习教典,讲论宗义,如理观修,精心撰述,始终禀持天台宗所倡解行一体的实践原则。他对天台圆宗哲学思想的如实阐发,不仅回应了时代提出的一些佛学问题,更令智顗所创汉语思维的精致模型得以焕发与延续。这让他成为佛教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研究不能绕过的人物。知礼自觉担负的使命须依托合适的寺院环境才能真正达成,故在此从寺院住持或管理维度综观其毕生解行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礼 天台宗 延庆寺 解行一体
下载PDF
佛教文化论:──近年热点研究综述
8
作者 聂士全 《佛教文化》 1996年第5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佛教教育 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 文化论 现代文明 佛教现代化 佛教文化 文化功能 人间佛教 政教关系
下载PDF
太虚大师的《中国佛学》
9
作者 聂士全 《佛教文化》 1995年第2期43-44,共2页
本文原是太虚一次学术讲演,表达了太虚对佛学基本思想和中国佛教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共分五章:第一章“佛学大纲”,简要勾勒出了中国佛学的大纲。中间三章用三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中国佛学的发展脉络:一、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二、禅观行... 本文原是太虚一次学术讲演,表达了太虚对佛学基本思想和中国佛教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共分五章:第一章“佛学大纲”,简要勾勒出了中国佛学的大纲。中间三章用三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中国佛学的发展脉络:一、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二、禅观行演为台贤教,三、禅台贤流归净土行。最后一章表达了作者重建中国佛学的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学 太虚大师 禅宗 宋元明清 祖师禅 净土宗 发展脉络 中国佛教 学术讲演 禅观
下载PDF
佛教释经家对儒道思想的简别
10
作者 聂士全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三教关系史上,天台、华严等宗的释经著作,真正揭明了佛教与儒、道二教在哲学思维上的差异性。释智顗区分了世间之实与出世间之实,他的“十法成乘”思想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挑明了佛教区别于其他观念体系的个性。释澄观、释宗密以诸法... 三教关系史上,天台、华严等宗的释经著作,真正揭明了佛教与儒、道二教在哲学思维上的差异性。释智顗区分了世间之实与出世间之实,他的“十法成乘”思想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挑明了佛教区别于其他观念体系的个性。释澄观、释宗密以诸法唯心的佛法原理为立足点,指出传统中国哲学的一多之思与佛学思维存在根本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关系 缘起性空 释智颉 释澄观
原文传递
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士全 《法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1-28,共8页
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聂士全地藏菩萨在佛教诸大菩萨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称地藏信仰可追溯到远古农耕社会的地神崇拜,佛教创立以后,则把地神崇拜归于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中国,随着地藏诸经典的翻译,地藏信仰渐渐为中... 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聂士全地藏菩萨在佛教诸大菩萨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称地藏信仰可追溯到远古农耕社会的地神崇拜,佛教创立以后,则把地神崇拜归于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中国,随着地藏诸经典的翻译,地藏信仰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向民间广泛地渗透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信仰 研究述评 九华山佛教 《大正藏》 菩萨信仰 地狱 佛教文化 费冠卿 《佛祖统纪》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大乘振兴的突破口——《真现实论》对世出世间法的现代融通
12
作者 聂士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3,共6页
《真现实论》,一名《现实主义》,以融贯佛法破摄世学为内容,是为体系构造之始、人生佛教系统的理论前奏,实属太虚思想演进史研究的关钥。认知上有两种确定性,经验的与知性的,作者据佛教认知特质,抉择经验、人生之现实以为佛学与世学的... 《真现实论》,一名《现实主义》,以融贯佛法破摄世学为内容,是为体系构造之始、人生佛教系统的理论前奏,实属太虚思想演进史研究的关钥。认知上有两种确定性,经验的与知性的,作者据佛教认知特质,抉择经验、人生之现实以为佛学与世学的结合部,鼓励由寻常经验进至圣者现观,增进人生而达贤人超人超超人。这一佛学知识论与人生观构想,正是太虚为大乘佛法振兴打开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真现实论》 现实 唯识变现 法界圆觉 人生佛教
原文传递
释契嵩论尊僧与籍僧
13
作者 聂士全 《法音》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8,共6页
关键词 基本环节 宗教实践 现实问题 社会存在 世俗社会 僧伽 作为 终极 神圣 生存 追求 僧官 住持 佛教 普遍 道人 信众 功德 矛盾
原文传递
“同向毗卢遮那顶上行”──欧阳渐佛法化世理论刍议
14
作者 聂士全 《法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18,共7页
﹃同向毗卢遮那顶上行﹄欧阳渐佛法化世理论刍议聂士全欧阳渐(1871-1944)为民国时期一位影响卓著的佛学思想家,在活跃的近代思想史上,他所建立的佛学理性思辨体系自成一体。欧阳先生为应人应世而借佛法建立一系精神学说①... ﹃同向毗卢遮那顶上行﹄欧阳渐佛法化世理论刍议聂士全欧阳渐(1871-1944)为民国时期一位影响卓著的佛学思想家,在活跃的近代思想史上,他所建立的佛学理性思辨体系自成一体。欧阳先生为应人应世而借佛法建立一系精神学说①,一方面是为了明心见性,实现个体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渐 《文选》 无余涅 如来藏 佛法 菩萨行 阿赖耶识 佛学研究 菩提 自性清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