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管理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聂存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1期105-105,114,共2页
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在当今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对于水利事业已经逐渐成为发展我国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我国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其... 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在当今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对于水利事业已经逐渐成为发展我国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我国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其工程数量也逐渐增多。为了让水利管理适应社会市场竞争的要求,维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对于一个工程来说,质量是其成败的关键,甚至可以用生命线来比喻,因此加强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施工安全 管理创新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与空间城镇化互动关系--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聂存明 邓元媛 王吉臣 《城乡建设》 2022年第19期37-41,共5页
行政区划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一种制度性选择,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设置模式和行政管理制度与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水平的“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结果。城镇化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推动力,而行政区划调整则是城镇化推进的扩散器... 行政区划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一种制度性选择,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设置模式和行政管理制度与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水平的“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结果。城镇化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推动力,而行政区划调整则是城镇化推进的扩散器,两者呈现出互相作用的规律。行政区划调整的变迁与功能转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对于行政区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行政区划及其政区地理格局与城市及城市的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的发展直接决定政区的演变,政区体制的演变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有学者认为行政区划的调整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该作用通过扩大中心城市的用地、减少管理的层级、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来实现。有对淮安的行政区划研究文章表明,淮安行政区划的调整与演变对城市地域影响可分为引导性和适应性两类,掌握这一规律可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手段,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行政管理制度 扩散器 城镇化 功能转型 设置模式 互动关系 城市化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对枣庄市转型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聂存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以京沪高速铁路和枣庄市为研究对象,围绕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显示:枣庄市借力京沪高速铁路廊道,成功取得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枣庄市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系统化的规划手段,将京沪... 以京沪高速铁路和枣庄市为研究对象,围绕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显示:枣庄市借力京沪高速铁路廊道,成功取得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枣庄市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系统化的规划手段,将京沪高速铁路廊道的正面效应最大化,科学引导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生产要素在枣庄市集聚。从枣庄的经验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廊道对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平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枣庄市 资源型城市 城市转型
下载PDF
苏北工业遗产群的形成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元媛 辛梦远 +1 位作者 高智强 聂存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132,共6页
工业遗产群作为一种区域性的遗产保护概念,为认识单个遗存的保护再利用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得区域内工业遗存之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文章以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近现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梳理,挖... 工业遗产群作为一种区域性的遗产保护概念,为认识单个遗存的保护再利用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得区域内工业遗存之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文章以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近现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梳理,挖掘该区域工业发展特征、工业遗存的产业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为苏北工业遗产群的整体性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 近现代工业 工业遗产群 形成与特征
下载PDF
科技之光照亮“半边天”
5
作者 张晓苏 聂存明 《中国妇运》 2000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农村妇女工作 科技创新 枣庄市 妇联
下载PDF
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长爱 刘玲 +6 位作者 邱冰 聂存明 宁丽丽 李亚亮 王慧 刘星宇 杨素慧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223,共11页
【目的】研究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驱动因素,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安徽省1995—2020年6期30 m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结构与空间分布... 【目的】研究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驱动因素,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安徽省1995—2020年6期30 m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结构与空间分布、转移矩阵、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其聚类,分析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3个影响LUCC的驱动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995—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耕地排首位,其次是林地、建设用地;25年间耕地、林地、草地分别减少了3826.6、164.7和78.5 km^(2),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分别增加了3895.9、160.9、16.2 km^(2),耕地与建设用地相互转移面积最大。2005—2015年耕地、林地、草地减少与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最明显,2015—2020年建设用地转移为耕地的面积大增。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率可知,25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变化率(2.18%)、芜湖市(1.60%)及矿业城市铜陵市(3.83%)、淮北市(1.60%)等高于以山区、丘陵地形为主的黄山市(0.42%)、六安市(0.66%)等。2020年各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聚类结果分为3类:亳州市、阜阳市等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最高,为第1类;滁州市、马鞍山市等中等,为第2类;池州市、黄山市等最低,为第3类。单一与综合LUCC动态度显示的趋势为2005年前较小,2005—2015年较大,2015年后又变小。除城镇化速度、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外,2015年以后的政策因素也是安徽省LUCC的主要驱动力。【结论】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LUCC急剧增大,2005—2015年间有2926.1 km^(2)耕地被建设用地侵占。2015年后,得益于相关土地利用与生态政策的推行,LUCC综合动态度减小至0.05%,但仍存在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情况。因此,今后应根据安徽省LUCC特征及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具体情况,深入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及耕地占补平衡等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的政策,促进安徽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转移矩阵 驱动因素 安徽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