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鹏瑞 吴国平 +3 位作者 石少辉 张伟 张群 聂少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60-766,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的13例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4~55岁;股... 目的:探讨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的13例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4~55岁;股骨4例,胫骨9例;创伤性骨髓炎10例,血源性骨髓炎3例。13例患者的骨髓炎Cierrny-Mader解剖分型均为Ⅲ型局限型。观察患者骨愈合、创面愈合、术后并发症及关节活动度情况。采用Paley评价标准观察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70个月,搬移时间54~158 d,带架时间6.8~19.5个月,外固定指数每厘米1.23~1.60个月。根据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13例;功能结果,优12例,良1例。2例患者对合端愈合不良,经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1例患者延长部位骨痂矿化欠佳,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骨髓炎复发,无再骨折发生,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轴向偏移,均对下肢外观及功能满意。术前膝、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0°~150°、35°~8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0°~140°、30°~75°。结论: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疗效确切,可简化外固定架构型,减少固定针数,降低针道感染发生率,减短外固定架佩戴时间,但该术式技术要求较高,且需注意延长区骨痂生长及对合端骨愈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 半侧骨段缺损 半侧骨段纵向搬移 骨感染
下载PDF
内侧支撑髓内钉置入支撑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4 位作者 孙基恩 赵喆 赵燕鹏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3,共5页
背景: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方法恢复了股骨近端的三角稳定结构,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生物力学显示其稳定性优于现在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但是在严重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具体表现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 背景: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方法恢复了股骨近端的三角稳定结构,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生物力学显示其稳定性优于现在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但是在严重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具体表现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且内侧失支撑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利用严重骨质疏松人工骨构建内侧失支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采用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分别固定后进行轴向破坏和扭转破坏实验,记录两者在轴向和扭转载荷作用下的轴向刚度和扭转刚度等数据。结果与结论:①轴向破坏实验显示,内侧支撑髓内钉组的极限载荷、屈服载荷及轴向刚度稍大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扭转破坏实验显示,内侧支撑髓内钉组的扭转刚度大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③结果表明,内侧支撑髓内钉的力学稳定性尤其是抗扭转性能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能是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时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髓内钉 股骨 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单边和环形外架在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聂少波 吴韬光 +3 位作者 郝明 王锟 纪辉 张群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08-913,共6页
目的:对比单边和环形外架在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中的治疗效果,探索成骨能力更好和并发症更少的外固定架构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150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外固定类型分为单边组和... 目的:对比单边和环形外架在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中的治疗效果,探索成骨能力更好和并发症更少的外固定架构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150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外固定类型分为单边组和环形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信息,通过像素比评价新生骨质量,通过并发症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注意事项。结果:共64例胫骨中段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纳入研究,单边组26例,环形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生骨像素比分别为0.91~0.97(0.94±0.03)和0.93~0.97(0.95±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边组外固定指数为34.1~50.6(42.3±8.3)d/cm,环形组为44.5~56.1(45.8±10.3)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边组7例(26.9%)存在并发症,环形组5例(1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边组5例发生足下垂,通过后续治疗后缓解,环形组无此情况。单边组的下地时间比环形组晚(P<0.05)。结论: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时,单边和环形外架都能取得满意的骨愈合结果,且效果相当。对于骨质疏松严重,并发症多,需要早期下地的患者建议采用环形外架固定。如果选择单边外架,预期延长长度长、固定时间久的建议采用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固定,严密监测踝关节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骨不连 胫骨 外固定架 骨搬移
下载PDF
激素与骨髓血注射治疗孤立性骨囊肿 被引量:2
4
作者 聂少波 许瑞江 +1 位作者 李浩宇 王浩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激素囊内注射和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4个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孤立性骨囊肿患儿,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激素或自体骨髓血,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随诊结果。结果:激素组和自体骨髓血组治... 目的:探讨激素囊内注射和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4个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孤立性骨囊肿患儿,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激素或自体骨髓血,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随诊结果。结果:激素组和自体骨髓血组治愈率分别为43.2%和77.8%(P<0.05);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下者治愈率分别为25.0%、75.0%(P<0.05);10岁以上者治愈率分别为57.1%、80.0%(P>0.05)。结论:骨髓血移植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疗效优于激素,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治疗 激素类 骨髓移植 穿刺术 骨折
下载PDF
骺板细胞和异体脱细胞软骨基质构建组织工程骺板软骨及体外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聂少波 许瑞江 +3 位作者 黄靖香 卢强 张莉 卢士璧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67-269,272,共4页
目的探索兔骺板细胞和异种脱细胞软骨基质共同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骺板的可行性。方法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的骺板细胞,收取第二代细胞体外扩增后接种到脱细胞软骨基质上,混合培养,观察复合物组织相容性及病理情况。结果骺板细胞在脱细胞软骨... 目的探索兔骺板细胞和异种脱细胞软骨基质共同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骺板的可行性。方法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的骺板细胞,收取第二代细胞体外扩增后接种到脱细胞软骨基质上,混合培养,观察复合物组织相容性及病理情况。结果骺板细胞在脱细胞软骨基质上生长迅速,成活率高,未见明显的生长抑制;在体外培养可以形成组织块,分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及Ⅱ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但是细胞排列紊乱,没有典型的骺板组织结构,不能形成明显的骺板组织。结论异种脱细胞软骨基质和骺板软骨细胞在体外成功构建出组织工程骺板,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面 细胞培养技术 组织工程 支架
下载PDF
骺板骨桥切除后填充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聂少波 许瑞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6-237,共2页
骺板损伤后可形成骨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骨桥切除后填充脂肪等物质,但效果不一,且对严重的骺板损伤效果较差。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骺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可望成为理想的骺板损... 骺板损伤后可形成骨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骨桥切除后填充脂肪等物质,但效果不一,且对严重的骺板损伤效果较差。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骺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可望成为理想的骺板损伤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 移植 治疗
下载PDF
基于迷你单臂外架的手风琴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聂少波 吴韬光 +3 位作者 郝明 王锟 纪辉 张群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迷你单臂外架的手风琴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9-05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由同一高职医师治疗的25个短小跖骨症,年龄18~34岁,平均24岁。均采用迷你单臂外架固定,通过手风琴... 目的探讨基于迷你单臂外架的手风琴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9-05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由同一高职医师治疗的25个短小跖骨症,年龄18~34岁,平均24岁。均采用迷你单臂外架固定,通过手风琴技术延长跖骨,术后跖趾关节早期全程锻炼,末次随访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24个月。跖骨延长区均获得愈合,平均延长长度15 mm,愈合指数为61.8 d/cm;术后跖趾关节活动范围轻度减小(90.5°vs.85.0°,t=1.983,P=0.061),功能评分得到提升(82.5 vs.92.1,t=-5.892,P<0.001);2个跖骨发生钉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8%,未发现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手风琴技术可改善新生跖骨质量,避免了跖趾关节僵硬,术后功能良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跖骨短小症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短小 牵张成骨 骨搬移 外固定架 手风琴技术 矫形
下载PDF
自体髂嵴骨骺游离移植重建内踝缺损初步报告 被引量:11
8
作者 许瑞江 吴战坡 +1 位作者 顾章平 聂少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5-176,186,F0003,共4页
目的介绍儿童创伤性内踝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采用分期重建方法,第一期采用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第二期采用自体髂嵴骨骺游离移植重建胫骨远端内侧骺板缺损。结果随访2年,患儿踝关节外形正常,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软组织扩... 目的介绍儿童创伤性内踝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采用分期重建方法,第一期采用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第二期采用自体髂嵴骨骺游离移植重建胫骨远端内侧骺板缺损。结果随访2年,患儿踝关节外形正常,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软组织扩张术和自体髂嵴骨骺游离移植方法修复儿童内踝缺损,可使踝关节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外科学 骨移植 移植 自体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ga骨盆截骨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许瑞江 于向华 +1 位作者 聂少波 李文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外科学 髋脱位/并发症 骨盆骨/外科学
下载PDF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瑞江 李浩宇 +2 位作者 王浩 聂少波 卢强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4例16个髋关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再脱位5个髋、僵硬5个髋、再脱位+头坏死3个髋、僵硬+头坏死3个髋...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4例16个髋关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再脱位5个髋、僵硬5个髋、再脱位+头坏死3个髋、僵硬+头坏死3个髋。结果: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发生髋关节再脱位2个髋,僵硬4个髋。未进行股骨近端短缩截骨发生头坏死6个髋,其中伴再脱位3个髋、僵硬3个髋。克氏针固定造成髋臼指数丢失发生再脱位2个髋,截骨后缘张开导致再脱位1个髋和僵硬1个髋。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的适应证及技术要领掌握不当、头臼压力过大是造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离心管内培养骺板细胞生成软骨组织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超 许瑞江 +2 位作者 黄靖香 张丽 聂少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7期6846-6850,共5页
背景:采用离心管技术体外培养骺板细胞的报道已很多。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离心管内培养的骺板细胞生成类骺板组织的影响。方法:获取3周龄新西兰白兔股骨远端的骺板组织,利用组织块纱巾培养法获得骺板细胞,加入含有10μg/... 背景:采用离心管技术体外培养骺板细胞的报道已很多。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离心管内培养的骺板细胞生成类骺板组织的影响。方法:获取3周龄新西兰白兔股骨远端的骺板组织,利用组织块纱巾培养法获得骺板细胞,加入含有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液,连续培养4周。结果与结论:离心管内聚集的骺板细胞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液中形成类骺板样组织块。在组织块外周形成类似骺软骨的生发层,中心的骺板细增殖情况良好,向肥大细胞方向分化。类骺板样组织甲苯胺蓝及番红"O"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离心管中的骺板细胞形成富含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类骺板样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骺板 离心管培养 蛋白聚糖 Ⅱ型胶原 软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Ponseti方法治疗畸胎型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瑞江 李浩宇 聂少波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6-427,共2页
目的:报告Ponseti方法治疗畸胎型马蹄内翻足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每周2~3次手法矫正的Ponseti方法治疗畸胎型马蹄内翻足16例25只足,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左侧5例,右侧2例,双侧9例;治疗时年龄平均3个月(7 d^18个月)。结果:手法矫正及石... 目的:报告Ponseti方法治疗畸胎型马蹄内翻足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每周2~3次手法矫正的Ponseti方法治疗畸胎型马蹄内翻足16例25只足,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左侧5例,右侧2例,双侧9例;治疗时年龄平均3个月(7 d^18个月)。结果:手法矫正及石膏固定平均10次(7~14次)后,25足均由僵硬性转变为柔软性。经平均1年(3个月~3年)的随访,22足外形正常,踝关节的背伸及跖屈功能正常,1只足跖屈畸形复发,2只足改为手术治疗。结论:增加手法矫正次数的Ponseti方法是治疗畸胎型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足 PONSETI方法 治疗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骺板细胞分泌TGF-β1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超 许瑞江 +1 位作者 聂少波 黄靖香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观察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骺板细胞分泌TGF-β1。方法提取3周龄新西兰兔骺板组织,获得良好生物活性的骺板细胞。采用CCK-8生长曲线检测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增殖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 目的观察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骺板细胞分泌TGF-β1。方法提取3周龄新西兰兔骺板组织,获得良好生物活性的骺板细胞。采用CCK-8生长曲线检测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增殖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骺板细胞分泌TGF-β1。结果骺板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分泌细胞外基质。AO/PI荧光染色显示存活的骺板细胞呈亮绿色,周围散在有少量红染的死细胞。骺板细胞在DMEM培养液以及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时生长曲线形态基本相似,在1、2d时细胞增殖缓慢,之后增殖速度逐渐增加,6-7d逐渐进入平台期。第1天时骺板细胞开始释放TGF-β1,然后释放量逐渐增加,第6d时浓度达到167.2pg/ml。结论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增殖情况良好并能分泌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无血清培养基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微球化骺板细胞构建兔异位骺软骨实验
14
作者 李文超 许瑞江 +4 位作者 黄靖香 卢强 张莉 赵斌 聂少波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微球复合骺板细胞,在兔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化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兔异体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海藻酸钙-赖氨酸凝胶微球中,体外培养后植入兔背部皮下,分别于2、4、8周取材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外...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微球复合骺板细胞,在兔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化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兔异体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海藻酸钙-赖氨酸凝胶微球中,体外培养后植入兔背部皮下,分别于2、4、8周取材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时微球中骺板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良好;移植皮下后第4周取材可见外形呈类骺软骨样组织块,行HE、甲苯胺蓝、番红"O"及Ⅱ型胶原等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及类软骨陷窝样结构,植入的海藻酸钙微球周围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结论海藻酸钙-赖氨酸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异体骺板细胞形成微球,植入同种异体动物体内可以构建类骺软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面 组织工程 藻酸盐 赖氨酸
下载PDF
企业政工工作怎样围绕中心工作开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少波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2期27-27,共1页
对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良好的企业政工工作,能够促进企业员工提高向心力、凝聚力和工作效能,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和员工双赢。
关键词 企业政工工作 企业中心工作 关系
下载PDF
新型多维交叉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转子下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韬光 聂少波 +3 位作者 陈华 朱正国 祁麟 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0-1334,共5页
背景:新型多维交叉锁定钢板(Multi-Dimensional Cross Locking Plate,MDC-LP-Ⅱ)作为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锁定螺钉和皮质层数的固定,但其在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模型的力学稳定性尚不确定。目的:... 背景:新型多维交叉锁定钢板(Multi-Dimensional Cross Locking Plate,MDC-LP-Ⅱ)作为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锁定螺钉和皮质层数的固定,但其在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模型的力学稳定性尚不确定。目的:比较MDC-LP-Ⅱ与传统锁定加压钢板作为附加钢板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应用10根人工股骨模型建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结构,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并分别采用MDC-LP-Ⅱ和锁定加压钢板对骨不连断端进行固定后,进行静态扭转破坏试验,从0 N·m开始,以6(°)/min的速度进行加载,持续记录扭转角度-扭矩曲线,直至标本结构完全破坏;记录并计算两者的扭转刚度、标本屈服时的极限扭矩和破坏角度。结果与结论:MDC-LP-Ⅱ的扭转刚度为(3.56±0.19)N·m/(°),锁定加压钢板为(1.69±0.41)N·m/(°),MDC-LP-Ⅱ较锁定加压钢板提升了1.87 N·m/(°),是锁定加压钢板组的2.11倍(P<0.001);当MDC-LP-Ⅱ和锁定加压钢板发生屈服时,所承受的极限扭矩分别为(73.58±3.28)和(59.88±6.74)N·m,MDC-LP-Ⅱ较锁定加压钢板提升了13.7 N·m,是锁定加压钢板的1.23倍(P<0.05);当标本彻底破坏时,MDC-LP-Ⅱ的破坏角度为(22.50±1.58)°,锁定加压钢板的破坏角度为(31.00±2.85)°,MDC-LP-Ⅱ的破坏角度明显小于锁定加压钢板(P<0.001)。MDC-LP-Ⅱ的扭转刚度更强,不易发生形变,作为附加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锁定加压钢板,是临床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交叉锁定钢板 附加钢板 股骨 转子下骨折 骨不连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A3.3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5 位作者 赵燕鹏 赵喆 朱保璋 闫云超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股骨模型(Sawbones)制作内侧失支撑的A3.3型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medial sustainable nail-Ⅱ,MSN-Ⅱ)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固定后,行轴向加载和轴向破坏试验,测定两种内固定物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头颈骨块的位移和断端扭转角度,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差异,明确重建内侧支撑的髓内钉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效果。结果:MSN-Ⅱ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当轴向载荷为1800 N时头颈骨块的位移、破坏试验后的骨折断端扭转角度分别为(222.76±62.46)N/mm,(4241.71±847.42)N,(11.51±0.62)mm,(1.71±0.10)°;PFNA-Ⅱ分别为(184.58±40.59)N/mm,(3058.76±379.63)N,(16.15±1.36)mm,(2.52±0.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N-Ⅱ轴向刚度优于PFNA-Ⅱ,在固定A3.3型骨折时能耐受更大的载荷,具有更大的轴向和旋转稳定性,是重建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支撑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髓内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多维交叉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伟 李建涛 +3 位作者 聂少波 吴韬光 唐佩福 陈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92-297,共6页
背景:提高骨折断端的机械力学稳定性是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首要治疗原则。附加接骨板技术由于能够较好地弥补髓内钉的抗旋转力学缺陷,成为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重要的手术治疗策略。目的:评估多维交叉锁定接骨板(MDC-LP)治疗股骨干髓... 背景:提高骨折断端的机械力学稳定性是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首要治疗原则。附加接骨板技术由于能够较好地弥补髓内钉的抗旋转力学缺陷,成为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重要的手术治疗策略。目的:评估多维交叉锁定接骨板(MDC-L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MDC-LP治疗的9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9~51岁,平均(36.5±10.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股骨前方入路置入附加接骨板,其中2例女性患者双侧股骨干均发生骨不连,并都接受了该手术方式。从围手术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肢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5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患者随访36~50个月,平均(46.3±5.2)个月。置入附加接骨板采用前方入路的切口长度为(6.6±0.9)cm,附加接骨板长度为(8.9±1.0)cm,接骨板长度明显长于切口长度(P<0.05)。MDC-LP上双皮质螺钉固定数目平均(5.2±1.9)个,占全部固定螺钉数目的77%。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1.5)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与术后即刻比较,VAS评分下降(2.8±1.2 vs.0.7±1.3,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94.1±7.6,LEFS评分70.0±9.8,SF-12躯体状态评分51.2±9.1、心理状态评分55.7±8.0。结论:MDC-LP作为附加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时,螺钉的偏心置入和接骨板的前置使螺钉的双皮质固定更容易实现,接骨板的双排孔设计减少了对手术切口长度的需求。通过该手术方式不仅实现了骨折愈合,而且明显缓解患肢疼痛,提高了患肢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交叉锁定接骨板 股骨干骨不连 髓内钉 附加接骨板
下载PDF
多维交叉锁定钢板治疗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
19
作者 吴韬光 陈华 +3 位作者 聂少波 李嘉琦 祁麟 唐佩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641-1647,共7页
目的比较多维交叉锁定钢板(multi-dimensional cross locking plate-Ⅱ,MDC-LP-Ⅱ)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作为附加钢板在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 目的比较多维交叉锁定钢板(multi-dimensional cross locking plate-Ⅱ,MDC-LP-Ⅱ)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作为附加钢板在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治疗的2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使用附加钢板类型分为MDC-LP-Ⅱ组和LCP组。MDC-LP-Ⅱ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83±12.61)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09±2.37)kg/m^(2);与末次手术间隔(12.25±2.93)个月,既往接受手术次数(1.33±0.65)次;肥大性骨不连5例、萎缩性骨不连7例,骨不连断端缺损长度(1.19±0.78)cm。LCP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30.55±8.85)岁,BMI为(26.74±5.05)kg/m^(2);与末次手术间隔(12.82±4.40)个月,既往接受手术次数(1.36±0.96)次;肥大性骨不连5例、萎缩性骨不连6例,骨不连断端缺损长度(1.20±0.57)cm。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附加钢板长度、置入螺钉数量、双皮质螺钉数量、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骨不连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和健康调查简表-36(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36,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MDC-LP-Ⅱ组随访时间为(14.17±2.55)个月,LCP组为(14.45±3.7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834)。MDC-LP-Ⅱ组手术切口长度(7.25±2.01)cm、附加钢板长度(9.25±0.62)cm、置入螺钉数量(7.17±0.94)个、双皮质螺钉数量(7.17±0.94)个、术中出血量(279.17±169.84)ml、输血量(166.67±187.05)ml,LCP组分别为(15.45±4.72)cm、(15.51±2.38)cm、(5.09±0.95)个、(1.82±1.72)个、(481.82±227.24)ml、(685.45±299.9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DC-LP-Ⅱ组骨折愈合率为100%,LCP组为6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12个月,LCP组愈合率达到91%(10/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末次随访时MDC-LP-Ⅱ组Harris和LEFS评分分别为(92.83±8.04)分和(74.92±6.68)分,高于LCP组的(83.36±9.89)分和(66.27±7.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方面,MDC-LP-Ⅱ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活力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LCP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使用MDC-LP-Ⅱ或LCP固定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在保留原有髓内钉的基础上,与LCP相比,使用MDC-LP-Ⅱ作为附加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可以在更小的操作范围内有效增强断端的稳定性,减少手术创伤,保护局部血供,骨折断端愈合速度更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
作者 聂少波 张伟 +2 位作者 张里程 张巍 唐佩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38,共6页
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进步,但是术后内固定失效一直无法避免。对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尚存在争议。目前认为患者高龄、女性和重度骨质疏松使髋部易发生不稳定型骨折,内侧失支撑、股骨颈基底骨折... 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进步,但是术后内固定失效一直无法避免。对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尚存在争议。目前认为患者高龄、女性和重度骨质疏松使髋部易发生不稳定型骨折,内侧失支撑、股骨颈基底骨折、逆转子间骨折、外侧壁骨折等不稳定型骨折术后内固定位置维持困难,非解剖复位、不合理进钉点、头钉位置不佳,对不稳定型骨折选择髓外固定,以及手术等待时间长、下地负重晚、感染等都可能增加失效风险。因此明确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初次手术的成功率,仍是目前治疗的关键。本文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失败 骨钉 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