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D散热器散热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梁融 聂宇宏 +1 位作者 聂德云 姚寿广 《照明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发光二极管(LED)以其耗电量少、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在现代照明中已经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LED芯片产生的热量随着功率增加而增加,使得基底温度升高,所以散热问题成为LED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现有的LED肋... 发光二极管(LED)以其耗电量少、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在现代照明中已经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LED芯片产生的热量随着功率增加而增加,使得基底温度升高,所以散热问题成为LED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现有的LED肋片散热器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开开缝式肋片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的情况下,表面传热系数和总热阻受功率影响很小,断开式结构可以提高表面传热系数,但存在最佳开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数值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LED翅片散热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聂宇宏 梁融 +1 位作者 姚寿广 聂德云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61-564,共4页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功率下家用LED灯翅片散热器内的温度分布、表面传热系数等换热性能.结果表明:随散热器温度上升,翅片间空气速度增加,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空气流态从层流向湍流过渡,使得基板的温度先升高,在湍流出...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功率下家用LED灯翅片散热器内的温度分布、表面传热系数等换热性能.结果表明:随散热器温度上升,翅片间空气速度增加,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空气流态从层流向湍流过渡,使得基板的温度先升高,在湍流出现时散热性能增强,基板的温度随之下降,随后趋于定值;随功率的增加,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略有增加,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散热器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传热性能
下载PDF
余热锅炉灰斗内两相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聂宇宏 聂德云 +2 位作者 梁融 钱飞舟 胡法议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488-492,共5页
利用两相流模型对某型余热锅炉灰斗中的流动和颗粒物分离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灰斗中加入不同角度挡板对流动情况和颗粒物分离效率的影响,并根据挡板角度对不同直径颗粒物分离效率影响的模拟结果对灰斗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加入挡... 利用两相流模型对某型余热锅炉灰斗中的流动和颗粒物分离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灰斗中加入不同角度挡板对流动情况和颗粒物分离效率的影响,并根据挡板角度对不同直径颗粒物分离效率影响的模拟结果对灰斗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加入挡板的灰斗对颗粒的分离效果优于原来的灰斗,挡板角度不同对各直径颗粒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对锅炉灰斗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分离效率 颗粒物
下载PDF
余热锅炉通流结构的三维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聂宇宏 任祥翔 +2 位作者 聂德云 钱飞舟 胡法议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共5页
利用CFD软件对某高炉煤气余热锅炉通流结构的流动情况进行模拟,针对结构内流动不均匀的现象,提出了添加导流管的设想,并分析了通流结构中加入不同个数导流管对流场、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的影响。根据导流管个数对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 利用CFD软件对某高炉煤气余热锅炉通流结构的流动情况进行模拟,针对结构内流动不均匀的现象,提出了添加导流管的设想,并分析了通流结构中加入不同个数导流管对流场、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的影响。根据导流管个数对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的影响结果,对通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加入导流管的通流结构的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均明显优于原始的结构,导流管个数对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的影响很大。加入导流管可以均匀拐角处流场,提高受热面的传热有效性,同时对锅炉通流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流结构 不均匀性系数 湍流强度 结构优化
下载PDF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12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聂德云 熊涛 +1 位作者 李强 朱灿敏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观察溶栓时间窗后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为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均在发病6-8 h后行阿替普酶选择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4例,未接受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 目的观察溶栓时间窗后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为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均在发病6-8 h后行阿替普酶选择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4例,未接受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比较两组30 d预后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受益患者11例,治疗后症状改善7例,神经功能评定好转;溶栓后出血5例,其中死亡1例,其余患者30 d后预后良好,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45±2.16)分;对照组出现梗死后出血转化8例,死亡2例,其余患者30 d NIHSS评分(15.48±3.92)分。治疗组30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如果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密度病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动脉溶栓 安全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脑部并发症
6
作者 聂德云 李承晏 +1 位作者 李强 朱灿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9-741,共3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大动脉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其表现与累及的动脉有关,以眩晕、无脉及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全身的大动脉及中等动脉,颅内动脉通常不受累,临床上以神经系统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大动脉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其表现与累及的动脉有关,以眩晕、无脉及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全身的大动脉及中等动脉,颅内动脉通常不受累,临床上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者较为罕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科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脑部并发症 神经系统表现 非特异性 主要表现 中等动脉 首发症状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灿敏 焦玲 +2 位作者 凌芳 聂德云 曾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将32例PD患者根据H-Y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17例)和重度组(15例),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四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及潜伏期(LP)、波幅(Amp)、F波LP及出现率、H反射LP...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将32例PD患者根据H-Y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17例)和重度组(15例),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四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及潜伏期(LP)、波幅(Amp)、F波LP及出现率、H反射LP;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D轻度组和重度组SCV及MCV LP明显延长,Amp明显降低,下肢SCV及MCV明显减慢;F波及H反射的LP明显延长,F波出现率明显降低(均P<0.05);(2)与PD轻度组比较,PD重度组下肢SCV明显减慢,SCV及MCV的Amp明显降低,F波LP明显延长,出现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PD患者周围神经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损害重于运动神经,并与病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周围神经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李强 凌芳 +1 位作者 聂德云 熊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98-1600,16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再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中血脂及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及4周,大剂量组中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P<0.01),治疗后4周,大剂量组血清hs-CRP、IL-17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月,两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两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7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 IL-17A和S-100A1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强 华梅 +2 位作者 李鸣 胡仁琳 聂德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IL-17A和S-100A12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的前瞻性研究。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卒中单元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IL-17A和S-100A12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的前瞻性研究。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卒中单元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100例和易损斑块组180例,后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剂量治疗组(A组,瑞舒伐他汀片,5 mg/晚,口服)和高剂量治疗组(B组,瑞舒伐他汀片,20 mg/晚,口服)各90例。检测发病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HMGB1、IL-17A和S-100A12水平;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1 w、2 w和3 w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评分评定。结果发病第1天,易损斑块组(A组和B组)患者血清HMGB1、IL-17A和S-100A1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且于第3天均达峰值,继之出现缓慢下降。在发病第7天、第14天B组血清HMGB1、IL-17A和S-100A12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1)。治疗后第3天,A组和B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达峰值(均P<0.01)。治疗后2 w和3 w,B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A组(均P<0.01)。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发病第1天,分别r1=0.856,发病第3天,r1=0.870,均P<0.01)。此外,血清HMGB1和IL-17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发病第1天,r=0.972,发病第3天,r=0.975,均P<0.01)。结论血清S-100A12浓度可作为评估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可作为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血清学指标,HMGB1和IL-17A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急性期炎性反应过程。采取高强度他汀治疗具有减轻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保护脑细胞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钙结合蛋白A12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白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IL-1β,IL-2,IL-10在糖耐量减低并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涛 聂德云 李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在糖耐量减低(IGT)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分成血管性痴呆组和血管痴呆合并IGT组各50例;然后再随机选取健康人50例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IL-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在糖耐量减低(IGT)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分成血管性痴呆组和血管痴呆合并IGT组各50例;然后再随机选取健康人50例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IL-1β、IL-2、血清IL-10水平。结果血管痴呆合并IGT组跟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相比,2 h PG明显升高(P<0.01);血管性痴呆组、血管痴呆合并IGT组跟对照组相比,血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管痴呆合并IGT组明显高于血管性痴呆组的(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合并IGT患者体内,IL水平升高明显,说明血管性痴呆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糖耐量减低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等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强 凌芳 +1 位作者 聂德云 熊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08-312,322,共6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和颈动...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80例),再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和强化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和4周)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血清PAPP-A、SAA、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PAPP-A、SAA、血清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血清PAPP-A、SAA、sCD40L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妊娠相关蛋白A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可溶性CIMO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不同年龄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的差异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灿敏 张媚 +2 位作者 聂德云 曾伟 李鸣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8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45岁组,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组96例,35~45岁组189例;35~45岁组中男性、高血压、肥...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8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45岁组,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组96例,35~45岁组189例;35~45岁组中男性、高血压、肥胖、吸烟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P均<0.01);<35岁组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畸形引起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35~45岁组(P均<0.01)。<35岁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35~45岁组(P<0.05)。结论<35岁组与35~45岁组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35岁组青年脑梗死治疗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炎性因子表达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涛 唐智敏 +2 位作者 李强 聂德云 华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VD)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意义。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科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作为单纯组,选取同时期血管性痴呆合并糖耐量降低患者60例作为...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VD)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意义。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科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作为单纯组,选取同时期血管性痴呆合并糖耐量降低患者60例作为复合组,再选取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检者白介素(I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并分析以上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3组IL-2、IL-6、IL-17、IL-18、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944、58.087、45.359、315.614、89.190,P<0.05),复合组患者水平最高;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896、8.836、120.117、30.724,P<0.05),复合组CD3^+、CD4^+、CD8^+最低而CD4^+/CD8^+较高;单纯组患者MMSE、ADL评分高于复合组患者(t=5.353、3.209,P<0.05);复合组患者MMSE、ADL评分与IL-2、IL-6、I.-17、IL-18、hs-CRP、CD4^+/CD8^+呈负相关性(P<0.05),与CD3^+、CD4^+、CD8^+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炎性因子高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降低、功能减弱,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痴呆症状更严重,且IL、hs-CRP、T淋巴细胞亚群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并糖耐量减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糖耐量减低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亚急性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44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鸣 肖家平 +5 位作者 聂德云 李强 曾伟 张弦 张媚 朱灿敏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909-911,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亚急性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短期及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亚急性期VP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予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疗程为7~10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亚急性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短期及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亚急性期VP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予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疗程为7~10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个月后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半胱氨酸(Hcy)、血液粘稠度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UPDRS、Hoehn-Yahr下降,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在UPDRS、Hoehn-Yahr、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脂、Hcy及血液粘稠度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亚急性VP短期治疗有益,而中远期疗效尚不明确,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综合征 帕金森 血管性 亚急性期 血清半胱氨酸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涛 唐智敏 +2 位作者 华梅 李强 聂德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取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水平...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取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水平,体外增殖抑制试验检测Treg的抑制功能,ELISA检测Treg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患者CD4+CD25+Foxp3+Treg比例下降,Foxp3表达降低,并且Treg的抑制功能减低。结论 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且功能减弱,提示Treg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血管性痴呆 流式细胞学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并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灿敏 李鸣 聂德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9-1129,共1页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一种常见的以口、眼干燥为特征,主要累及泪腺及大小唾液腺等全身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疾病。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以神经-肌肉接头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S合并MG极为少见,...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一种常见的以口、眼干燥为特征,主要累及泪腺及大小唾液腺等全身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疾病。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以神经-肌肉接头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S合并MG极为少见,现将我院于今年7月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 外分泌腺 小唾液腺 眼干燥
下载PDF
溴吡斯的明对体位性低血压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弦 曾伟 +2 位作者 熊涛 唐智敏 聂德云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2期148-150,242,共4页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在体位性低血压中的治疗作用,为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64例,随机分为溴吡斯的明治疗组(观察组)和盐酸美多君治疗组(对照...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在体位性低血压中的治疗作用,为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64例,随机分为溴吡斯的明治疗组(观察组)和盐酸美多君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溴吡斯的明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多君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不良事件等。结果治疗1个月2组站立位收缩压降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卧位收缩压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观察组无显著变化(P>0.05)。2组治疗前后心率及2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在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溴吡斯的明 米多君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仁琳 聂德云 李燕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1期3256-3257,共2页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在使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药物的同时,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10g,1次/d,连续用15d。结果治疗15d后,临床神经...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在使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药物的同时,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10g,1次/d,连续用15d。结果治疗15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三七通舒胶囊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家平 李鸣 +5 位作者 胡仁琳 聂德云 唐志敏 胡琴 黄天志 朱灿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8期11-13,109,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疗效。方法选取VP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予以三七通舒胶囊+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Hoehn-Yahr、ADL、M...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疗效。方法选取VP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予以三七通舒胶囊+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Hoehn-Yahr、ADL、MMSE评分变化;同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Hcy、血液黏稠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UPDRS、Hoehn-Yahr下降,ADL、MMSE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脂、Hcy及血液黏稠度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对VP治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通舒胶囊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血清HCY 血液黏稠度
下载PDF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灿敏 张媚 +1 位作者 聂德云 李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1-1672,共2页
进展性脑卒中(SIP)约占脑梗死20%~40%〔1〕。由于病情呈进展性恶化,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非SIP患者高,本文探讨SIP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 1.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