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分利用SAR图像中动静目标信息检测动目标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广东 张长耀 +3 位作者 朱岱寅 葛家龙 聂志彪 张绪锦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7-1211,共5页
本文结合遗传算法,研究同时利用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中动静目标信息检测动目标的高效算法,进一步揭示单通道SAR/GMTI的潜力.单通道SAR图像中包含着动目标和静止背景信息,在SAR图像方位向信号中,以对称搜索二次相位和对称... 本文结合遗传算法,研究同时利用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中动静目标信息检测动目标的高效算法,进一步揭示单通道SAR/GMTI的潜力.单通道SAR图像中包含着动目标和静止背景信息,在SAR图像方位向信号中,以对称搜索二次相位和对称带通滤波(通带针对动目标频谱)所得两图像模差的绝对值检测动目标,既利用其中的静止背景信息抑制杂波,又利用其中的动目标信息聚焦动目标能量,能获得更好的动目标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检测 遗传算法
下载PDF
SAR图像中恒速动目标的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广东 聂志彪 +1 位作者 朱兆达 朱岱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0-523,共4页
分别利用恒速动目标的信号幅度和信号相位估计动目标信号的频谱中心和多普勒调频率,结果不受动目标位置影响,解决了"方位位置不确定问题"。根据动目标方位向信号的频谱中心、调频率和动目标像位置,实现定位动目标。将聚焦良... 分别利用恒速动目标的信号幅度和信号相位估计动目标信号的频谱中心和多普勒调频率,结果不受动目标位置影响,解决了"方位位置不确定问题"。根据动目标方位向信号的频谱中心、调频率和动目标像位置,实现定位动目标。将聚焦良好的静止背景和动目标像以正确的相对位置绘制到同一幅图像中,是对动目标定位的最好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检测 多普勒中心 多普勒调频率
下载PDF
基于高次模糊函数的SAR图像动目标检测
3
作者 聂志彪 余海峰 +1 位作者 夏文庆 陈广东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SAR图象中动目标运动形成的相位误差可描述为有限次幂级数,时频分析将时域信号变换为时频联合域,揭示出信号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高次模糊函数可估计出动目标信号的相位多项式系数,检测含高次相位误差的动目标,结合逐次消去法... SAR图象中动目标运动形成的相位误差可描述为有限次幂级数,时频分析将时域信号变换为时频联合域,揭示出信号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高次模糊函数可估计出动目标信号的相位多项式系数,检测含高次相位误差的动目标,结合逐次消去法,可将其用于检测含高次相位误差的多个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移动目标检测 高次模糊函数
下载PDF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及运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聂志彪 《甘肃教育》 2018年第2期71-71,共1页
微课的高效利用为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活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使迷茫不知所措的学生产生眼前一亮的学习感受,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微课不可能完全取代化学课程教学,只是一个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微课 设计 运用
下载PDF
初中化学教学新课改实践浅谈
5
作者 聂志彪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4年第7期144-144,共1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为重点。新课改与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为重点。新课改与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改革是看到了问题,初衷都是想更好,更好意味着更大的努力,这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教学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使用新教材后,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逐渐开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备课更注重“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千方百计组织好探究性活动,全程性地、多方面地评价学生,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 科学素养 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创新教学 教学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